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汇编四篇

发布时间: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通用4篇)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篇1

3月27日,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我上了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二次党校培训课。作为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能使我们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

今天,就是由我院党委书记徐业勤老师带来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精彩讲解。课堂上,徐书记理论联系实际,讲得深刻而生动,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基础知识理论,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此次党校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中,xx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这个理论才能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完全实现民族振兴。在新形势下,我党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实践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通过这次党课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对党史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争取辉煌的成绩,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不断奋斗。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这一宗旨鲜明的昭示出,党始终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我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回顾党的历史,党的指导思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党的党章、党纲,党的指导思想等也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自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我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反复地实践和认识,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并最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新形势下,我党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大力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创新,并最终确立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我党的指导思想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伟大而正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不断胜利的基本保障。

这一次党课对我意义重大,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课的学习,强化了我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尽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坚信,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指导思想,祖国一定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张昌明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篇2

王伟光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首要任务是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党的xx大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重视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上,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既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保证党的事业不断胜利前进的一个重要法宝。

第一,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理论武装。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理论武装工作搞好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了,党的事业的胜利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

第二,理论武装全党首先是要武装党的领导干部。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历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远发展中,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性。为此,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专门创立了培训干部的中共中央党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等。

第三,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首先提出理论武装的重大任务。延安时期,毛泽东发动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全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达到了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进城比做进京赶考,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马列著作,学习经济和城市管理,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再次发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端正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xx大部署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为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xx大以来,高度重视理论武装,不仅推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而且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保证。党的xx大提出深入学习贯彻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这对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排除各种思想干扰、统一认识,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可以说,建党86年来,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全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密不可分的。

二、理论武装最重要的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武装头脑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最基本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武装党员和干部。

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搞好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政治结论。党一成立,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就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只注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作出结论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他们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看起来很尊重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之相对立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叫做“有的放矢”。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脱离中国具体国情是死路一条。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不行;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照抄照搬别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模式,同样不行。这就决定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结合新的实际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这是我们付出沉重历史代价而得出的深刻经验和结论。因此,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必须随着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而发展,正如说过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搞好理论武装,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理论武装必须注意的根本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学会运用理论去认识和分析实际,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在总结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所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用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领导干部

党的xx大报告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解决各种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武装的新任务就是学习xx大精神,按照xx大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领导干部指导实践的理论指南。邓小平曾说:“现在,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原因是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陈云也曾经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现在我们在新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所以,理论武装首要的是以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为重点,使他们能够站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的教育。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和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前进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出发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以深刻把握世情、国情、民情、党情这“四情”为前提。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鼓励领导干部带头调研,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着力解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就各自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

(三)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党校作为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干部到党校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注重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党的xx大在这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党校教学应该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积极主动地适应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要求。

(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干部教育一定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课的中心内容。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学习领导干部必备的各种知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党的知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着力实现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必备知识、开拓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干部培训要求,不断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设学习型政党,指定干部必读书目,编写适合干部学习的教材,开展全党学习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组织领导干部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我们党几代领导的原著原文,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我们党每次开展学习运动,都根据各时期的任务和干部特点、需要,按照“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适当指定一些必读书目,供领导干部学习使用。当前,要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根据理论学习需要,精选精编一两本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我们党几代领导的原著原文选编,编写一套体现干部教育新要求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阐述的教材,形成充分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干部教育相适应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材体系。特别要尽快编写适合领导干部使用的科学发展观等教材。此外,还要及时组织编写适合干部使用的其他教材。当然一定要精选,少而精。

(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党员和人民,需要一大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骨干人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培养造就一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入研究、了解和熟悉中国情况的理论大家,战略重点是培养中青年理论家。建立适当的激励、培养和使用机制,发挥理论名家大家的作用,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七)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领导干部的过程中,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五个高度”上下功夫:一是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纠正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的片面认识;二是要从全局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大局为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三是要从意识形态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力、精神力、道德力、政治力在内的软实力建设,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四是要从改革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深化改革;五是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前瞻性的、长远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思想加以落实。通过学习,使领导干部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掌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的本领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建议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几代领导关于发展问题的论述,供全党学习。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篇3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党校举办了两期学习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第一期于10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重点学习研讨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第二期于11月8日至12日在上海举办,重点学习研讨了“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问题。

在北京班开班式和上海班结业式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并听取了部分讨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出席了上海班的开班式和结业式,在开班式上也讲了话。

指出,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涉及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关心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作出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科学分析,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正确认识,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同心同德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

指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要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丢,一定要坚持学习,坚持在实践中运用,如果丢了就丧失了根本。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实践一再证明,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奥秘所在。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努力承担起时代向我们提出的理论创新的崇高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用宽广的眼界去观察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观察和把握当今中国的伟大变革,力求在理论创新上有新的进步、新的贡献。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篇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高校而言,就是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理性思维和决策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培养造就干部的能力、延揽高端人才的能力等。只有不断加强这五种能力建设,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在高校得以具体落实。 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对高校而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着力在学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一、以理论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是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前沿,也是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汇聚交锋的舞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重点解决的理论问题。

20xx年12月,教育部对我校领导班子做了部分调整。学校党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理论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中5,I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查找问题,寻找差距。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到大庆接受铁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到八一农垦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兄弟院校现场了解和感受这些学校惊人的发展速度,到肇州县、鸡西矿业集团、孙吴县等地进行实地“一对一”帮扶。通过理论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活动,使学校领导班子对国情、省情、校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新时期如何办学治教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辐射作用,学校党委还组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由学校领导和人文学院的专家教授巡回到各个学院和直属单位进行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几年来,党委理论中心组以专题学习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七·一”讲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通过这些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及时学习和研讨,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以及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比如学校在大庆市是否建立分校的问题。

由于大庆市委、市政府非常希望东北林业大学到大庆建立分校,并且给予了一系列非常优厚的条件和政策,这使得学校领导班子起初在选择外延办学地点上意见不够统一。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班子成员都能静下心来,理性分析在大庆建分校的利弊得失,最后决定在大庆建立一个生物技术研究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而放弃了在大庆建立分校的办学设想。这一决策就是学校领导班子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实践证明,这~决策也是正确的。

二、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大学里,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业压力、家庭贫困以及食品安全、校园治安等问题所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是对学校领导班子能力的一个考验。几年来,学校党委一班人本着“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的原则,在敏感时期、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之时都能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出发点,加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比如20xx年,在抗击“非典”的初期,学校领导班子针对我校有近500名学生在广东、北京等地实习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决定,将学生一号楼全部腾空,在全省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医学隔离区,使当时返校的学生及时与在校学生隔离,较好地稳定了在校学生的情绪;再比如20xx年6月份欧洲杯足球赛期间,由于各场比赛大都在晚上11点以后进行,与学校正常的教学发生了冲突,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极为重视,先后两次开会了解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在部分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仍然在楼内、楼外鼓动滋事的情况下,学校党委主要领导亲临学生宿舍楼区,带领全体政工干部一道做说服劝解工作,对带头起哄滋事的同学及时进行了处理,使整个事件比较平稳地得到了解决。还有20xx年上半年有个别毕业生在外找工作时被社会的传销组织所控制,学校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迅速组成专门队伍与当地公安部门一道进行解救工作,使这部分学生迅速摆脱控制,安全返回学校。另外,20xx年上半年,我校有一名学生跳楼自杀。在处理这个学生后事的时候,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既能从理解家长的心情考虑,也能从维护学校利益出发,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棘手的突发事件。通过这些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既保证了校园的稳定和平安,也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 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是学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这一能力建设,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20xx年5月下旬,在学校抗击“非典”工作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以后,学校党委根据当时校领导、专家教授、中层干部不能出差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学校发展不动摇的工作要求,同时作出了集中全校智慧、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决定。为了搞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学校党委下发了《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意见》,对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引导全校师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上。接着全校上下开展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定位问题的大讨论,并先后召开7"20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意见。当学校将发展战略规划的草案拟定出来以后,学校再次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继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近两个月的讨论、座谈和反复征求意见,在“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不久,我校就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感到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的过程。而完成这个过程恰恰又是在防治“非典”这个最困难的时期进行的。这也是学校党委抓住时机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一个典型事例。

谋划发展的能力还体现在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抓住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些重大战略举措来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上。比如国家重点学科评审,我们精心准备,认真谋划,从而一举获得了6个国家重点学科;20xx年国家进行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学科评审,我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获得了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使我校博士点数量增: 29个,而且还增加了2zi,-博士后流动站,使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增加到5个。20xx年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标志着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学校正全力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四、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培养造就干部的能力 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作为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积极不断地向黑龙江省和林业系统以及其他省份输送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学校党委一班人在培养造就优秀领导干部尤其是向外输送领导干部问题上态度积极,认识统一。我们认为,这是为地方经济服务最直接的体现,是扩大学校影响力最有效的形式,因此,舍得把学校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省内外。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已向黑龙江省选送副厅级干部4名。20xx年,我们还抓住黑龙江省选拔高学历和高知识层次干部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委推荐年轻的处级干部,目前已有6名处级干部到省、市、县任职;此外,我们向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选送了一批处级干部。这些向外输送的干部以其优异的工作成绩,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扩大了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 在做好向外输送优秀干部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格外重视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学校党委一方面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和《东北林业大学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用制度教育和规范干部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对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除了定期向省委党校、国家林业局党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选送于部培训以外,从20xx年开始,学校党委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20xx年上半年学校党委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题分三期对全校157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专项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培训中,大家普遍反映今年学校的分配政策调整问题较大,征求基层意见不够,学校决策过于草率,起不到正面的激励作用。培训结束以后,人事部门马上深入到各个学院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了1O多个座谈会听取教师、群众的意见,后来根据广大教职工的意见重新调整了分配方案。 五、开发现有人才,广纳优秀人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延揽高端人才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人才资源十分密集的地方。办好高等学校,没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不行的。在当前人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重要时期,谁拥有一大批~流的专业人才,谁就拥有了办学的主动权。

在这一点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整合学校人才资源,实施了“名师英才工程”,着力稳定和开发学校现有不同层次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从国内外引进一批学校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近3年来,我校从国内外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3O多名,其中以李玉花、柳参奎、李斌、王传宽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申请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948引进项目、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构建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基地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在延揽优秀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礼贤下士。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用才之魄;要正确看待一些优秀人才的个性和缺点;要充分信任他们,大胆使用他们,努力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些有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学校党委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力排众议,大胆将他们放到重要的管理岗位上锻炼。比如李斌教授被提拔担任了理学院院长、李玉花教授被任命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实践证明,这些优秀人才担当院长以后,能将国内外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所在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对这些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 总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对高校党的建设尤其是高校领导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创造性地把这一思想运用到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去,还需要我们在深入领会xx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