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并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篇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1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河南省巩县人。
杜甫的一生是十分坎坷的。从三十五岁开始,他到长安谋求政治上的出路。在参加进士考试时,时相李林甫以“野无遗贤”为幌子,一个也不录取。他在长安城中,追随达官贵人,希望进入仁途。整整十年,毫无希望。最后,改变办法,直接向唐玄宗进献(三大礼赋),才引起注意。几经周折,终于得了个“左卫率府兵曹参军(管理军械)”的小官。这时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夜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先被安禄山俘获,后只身逃出,才被肃宗李亨任命为左拾遗。由于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他永远地离开了朝廷。公元七五九年,关中大旱,他随灾民流亡。随后,杜甫和家人一起,经由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进入四川,在成都暂时安居下来。由于得到严武、高适等人的资助,在四川前后生活了共九个年头。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杜甫离开四川,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公安和湖南的岳阳、长沙、衡阳流浪。公元七七0年,这位天才的诗人,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汀江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的诗惯以生动逼真的细节、精雕细刻的语言、铿锵流畅的音律、一唱三叹的韵味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反映时代的呼声、人民的苦难和他自己的种.种感慨,使他自己成为唐代诗坛的伟大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
杜甫和泰山关系密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到山东,是省亲的必楠。其次,唐人诗人率皆重视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他们共同遵循的准则。杜甫青年时期先游吴越,次游齐赵,可以认为是增加阅历、开扩眼界的必不可少的行动。其三,友情所系。天宝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并与李、高二人同宴于北海太守李邕家。此外,杜甫的另一好友苏源明亦在泰山读书(相传苏源明读书处在泰山山顶)。其四,山东文化的吸引。山东是孔孟的故乡,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蓝,源远流长的文化,给杜甫以强烈的吸引。我们知道,杜甫曾多次游山东。其中,开元二十七年,杜甫在山东时,正是唐王朝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改变孔子配享周公的位置,使孔子南向坐,与周公并列,大大提高孔地拉的时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据我们简略统计,从开元二十四年到二十八年,从天宝三年至四年,杜甫前后共有七年的时间在山东一带游历,山东风物对他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杜甫关于泰山的诗,首先和他到兖州看望父亲有关。他的《登兖州城楼》诗写道:
我到兖州来接受父亲教训的时候,
才第一次登上兖州城上的南楼。
远望天上的浮云连接着泰山和东海,
一望无际的平川连接着青州和徐州。
孤单矮小的周峄山上秦人的碑刻还在,
荒凉的城中鲁人的灵光殿依旧存留。
齐鲁在寺上演出过多少历史的活剧,
我凭眺历史的遗迹有无限感慨和忧愁。
这首诗的第一句原诗是:“东郡趋庭日”。东郡,指兖州,趋庭,是用典。据《论语·季氏》记载。有一次,孔子一人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疾走而过。孔子问孔鲤:“你学习‘诗’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教训儿子说:“不学‘诗’,是无法把话说好的。”孔鲤就遵教学“诗”。又一日,孔子一人站在庭院里,孔鲤又疾走而过。孔子问孔鲤说:、你学习‘礼’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又教训儿子说:“不学习‘礼’,你怎么会处世呢?”孔鲤就遵教学习‘礼’。因此,后来,“趋庭”一词就成为父教训儿子,儿子接受教训的代名词。由此可见,杜甫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当是青年时代来山东省亲时的作品。其次,在这首诗里,杜甫对山东有良好的印象。山东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以及壮伟的风物在他的心灵中增添了感慨的情思。
在山东的游历,使杜甫对山东风士人情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山东的感情也逐渐加深,他在诗中称赞“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方位的历下人物;描绘“泰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的泰山形胜。特别是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时进在他的诗中出现。《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说:
巍峨的泰山上浓云四起,
泼墨乌云在满天空翻腾。
轰轰的雷声使人心胆颤,
濠沱大雨吓得鱼下沉。
座中陈列的是贤人白酒,
门外传来的是长者车声。
相邀时恰值雨后的泥泞,
骑马到您的阶下来相迎。
前人以为,许主簿是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的主簿(掌管文书印鑑),杜甫和他屡有交往。这首诗写泰山云雨雷鸣,十分有气势。我们知道,高山易聚云兴雨,所以《公羊传》上有“泰山的云彩,遇石崖而兴起,在极短暂的时间里连合成大片云团,不一会儿就可台布雨于天下”的记载。泰山云雨,清人叶燮在他的《原诗》中,借以形容写诗作文,别具风味。兹转译如下,以博一粲:
天和地表现出来的文章,就是风、云、雨、雷。大自然中的风、云、雨、雷变纪莫测,无边无际,是天地的神巧,也是极好的文章。试以一例为论:
泰山上的云彩,刚地极少极少,但不一会儿就遍布天下。我曾约有半年的时间住在泰山之下,熟悉泰山云彩变纪的情状;有时云兴起时只是极少极少,转眼之间,便充塞天地;有时候呼个山峰同时云出,气势甚大,但升至峰顶即自行消散;有时候浓云密布,连阴数月不散;有时候一顿饭的功夫,便云散天睛;有时云如黑漆;有时候云如白雪;有时候云大如鹏鸟(这当然是《庄子·消遥游》中的水击三千里,翘如天边之云的大鹏)的翅膀;有时候云丝散乱,状如人头上的乱发;有的庞然大块飘浮天际,别无相继;有的纤细连绵络绎不绝;忽而黑云大作,当地人以占卜预测说,将要下雨,然而终于不雨;忽而睛云展现,当地人又以占卜预测说,将要天睛,忽而终于下雨。云的形状动态,千变万化,没有一次是相同的。至于云的色彩、云的性情,也没有一次是相同的。泰山兴起的云有的归山,有的竞一去不返,有的全部归山,有的一半散去,一半归山,也没有是次是相同的。这就是天地自然的文章,也是极妙极工的文章。
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2
各位朋友:
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朋友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环绕,云形望柱齐列,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在中国的建筑中,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贶殿,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宋真宗封泰山时,因将泰山封为“帝”,帝则应当有“后”,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从这一点看来,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刚才,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而主轴线两侧,原另有4个别院,东面前后两院,前为“汉柏院”,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大约25亿年前,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升起又沉没,沉没又升起,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犹如宝塔之刹,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朋友,登山犹如干任何事业,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南天门到了,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进了南天门,与之相对的是大殿取名为“未了轩”,未了轩两侧各一门可以北去。出门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观峰”,山上有亭,名月观亭。据说,天高气爽的深秋时节,在这里还可以一览“黄河金带”的奇异景观:在夕阳映照的天幕下,大地变暗了,惟有一曲黄河水,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像一条闪光的金带,将天在地连在一起。入夜,在皎洁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见济南的万家灯火,因此月观峰又称“望府山”。
出南天门院落东折即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诗意的地方。沿天街东行,中北有一坊,匾额上题有“望吴圣迹”,这就是相传孔子与颜渊看到吴国阊门外一匹白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庙。
天街最东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给大家讲讲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间被称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称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众对泰山老母的候信仰与喜爱,是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层的对母亲的爱。多少年来,碧霞元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巅,接受着善男信女的香火,召唤着去乡离国的游子。
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3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4
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位于明水城东南五公里处,胡山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约45公里,从309国道(济王路),南行2。5公里便到该村。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名富山峪,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国姓,即与皇帝朱元璋同宗,又将富山峪改名为朱家峪。2002年8月,据省内专家考证古村土台子出土陶器残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的保留着原
来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和古泉等建筑格局。古村为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该村三面环山,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南接胡山,西连胡山森林公园,村南头,文峰独秀;庄北首,文昌阁楼;笔架山偎依着村西首;东崖下,清泉长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头,这风光此处独有。朱家峪大小建筑近二百处,大小石桥二十余座,井泉二十余处,庙宇十余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该村自古以来重视文化教育,自明代至建国前,私熟星罗祺布,近二十处,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山阴小学各一处,故人才辈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2002年6月6日,章丘市人民政府将朱家峪誉为“历史文化名村”,并将其方碑立于“礼门”跟前,以此激励朱家峪人,承前启后,不断进取。另外,游客可入村“访古,探幽,归真,”一饱眼福,或许感受一到种.种启迪。一、礼门、圩墙的来历:***战争(1840-1842)之后,盗匪四起,朱家峪时遭匪患之苦,全村诸姓氏族长,防患未然,确保村民平安,决议修圩门(礼门),筑圩墙,建哨门,修更屋,并组织民丁,日夜轮班站岗放哨,在圩墙每箭垛处,布下土枪土炮,手持大刀,长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痛击来犯的敌寇,结果,众匪望而却步,不敢肆意冒犯,远逃而去,此后村民得以安宁。古村治安防御设施,共分为南北里两道防线,其一,从村北礼门起,东至东山,西至雁落山,筑起了一道长约一公里余,高约三至五米不等的小长城,墙顶部设有箭垛,其二,朱氏家祠北首设中哨门(已拆除),东西两哨门依旧尚存,三处哨门基本连成一线,在古村内均匀设有八个打更屋,全用石料筑成,多处保留完好,由此足见,古人为保卫家乡之用心良苦。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朱家峪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儒教,旧时,当官者每到礼门跟前,便下马,下轿,步行入村,以示做官放架子,视乡民为衣食父母,故将圩门取名“礼门”。文昌阁前后石路,建于明代,复修于清代,领袖朱志臣倡义举复修此路,故取名“义路”,每当我们走在这光滑如镜的石板路上,便油然产生对古人的无限敬仰之情。圩门系古村八景之一,名曰“圩门远眺”,游人登临礼门顶部,可迎旭瞻霞,一览山乡之秀美,深秋季节,或赏漫山霜叶,大雪过后,玉树琼枝,群山玉峰,更招人留恋。二、双轨故道(双名义道):北起礼门,南至汇泉小桥,长约三百米,双轨,即指上行与下行,旧时,不论出村或入村,人与车马均靠右边走,秩序井然,正与当今交通规则不谋而合,在数百年前,朱家峪古人能意识到这一步,难能可贵。三、登云桥: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很古很古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海水的日渐东移,群山毕露,有一条独角大兽,脾气极坏,吞云吐雾,飞沙走石,天无宁日,如来驾云而至,用灭妖镜除掉了此害,就在这河边一大青石上登云雨而回,后来,村民用其石在此建一古桥,故取名登云桥,登云桥,环山抱水,东邻文昌阁,西依雁落山,是一处亮丽的景点。另外,每当有志学子和忠臣良将祭拜文昌阁之后,登此桥以示平步青云。四、双面无字碑:并非无字,东石碑乃文昌阁之原碑,西石碑乃登云桥之原碑,中,双碑被村里人移去做了桥面石,因字面上,日久真迹人踏车碾,字迹磨灭,今将其碑复其原位,以示不泯灭之意,这石碑记录了一段惨遭蹂躏的历史。五、文昌阁:领袖朱志广倡义举,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系善起文运,精通风鉴的浙江绍兴人朱霞所设计,创建,文昌阁座北面南,正与文峰山顶魁星楼南北遥遥相对,魁星点状元,文昌主仕途,其融为一体,这种互应式道教建筑,在全国实属罕见。文昌阁主体工程全用大青方石筑成,上建阁楼,下筑阁洞,浑然一体,造形古朴而壮观,令人注目的是,文昌阁屋脊是由十余块大形方砖透雕而成的二龙戏珠,横贯于屋顶,被专家誉为“清代精美之作”,建阁至今,160年过去了,历经沧桑,未修复一次,依然坚固原貌。文昌阁,景点名曰“危阁连云”,古村八景之一,每逢盛夏逢雨之时,云雾缠绕,浓云低垂,浓雾不时从阁顶飘然而过,不时从阁洞穿越而行,文昌阁若隐若现,别有仙阁之意境。文昌阁,系文曲星,主宰读书人功名禄位,旧时为世人所崇尚祭拜,文昌身前左右侍奉神童,一曰:“天聋,”一曰:“地哑”,用其以示“知者不能言,言者不得知”,即天机不可泄露。文昌阁原有“德”一匹(传说中的吉祥兽,其形非马非骡,文昌驾“德”出行,以示世人,什么都可缺,就是不可缺德。)全国著名专家,经多次认真考察,一致认为“朱家峪地理风水结构良好。”是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山村型古村落。六、山阴小学的建成: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章丘教育先师朱连厚(字敦夫),一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他常向学生讲“要达强国富民之目的,若忽视教育则将一事无成”,就在这种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他积极敦促颇有社会能力的朱连勋等人,大力发展募捐活动,不断筹措建校资金,于民国三十年(1941)兴工创建朱家峪山阴小学,竣工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先后由毕资杰、张子源任校长,(注,该校前院,系1952年淄博专区第六速师所建。)该校四进院落于一体,南北长,东西宽,占地66亩,建筑格局完全相同,每院北屋为教室,东屋为储蓄室或宿舍,西屋是办公室,校门系仿黄埔军校门而建,校门内一条笔直的中央甬道直达后院,四进院落格局和谐对衬,构成一长方形整体,学校建筑结构全是青石根基,砖镶玻璃门窗,小瓦屋面,白灰墙,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章丘一流学校。自该校创办以来,先后八九所学校在此办学,有的在此就读小学,有的就读师范,有的就读中学,可谓莘莘学子,济济精美,层出而不尽然,从该校走向社会的各类知名人士,已在此校布展。七、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览共分三个展馆:一进院西屋(北)为第一展馆,北屋(东)为第二展馆,每个展馆均有前言,内壁均有大型人文照片,每幅照片下附有文字介绍,每展馆靠四壁墙基,陈列着清代至建国后古村人生产与生活之用具,面对古老的实物,不禁令人抚今昔,回味无穷(导游员每进展馆,首先要读“前言”,因为前言正是对古村画龙点晴式的概括介绍,最后要读结束语,使游客明确意识到:朱家峪游览区,这仅仅是起步,未来前途更加灿烂。)八、黄石洞:系朱氏原野居之处,明洪武二年,始祖朱良盛,携眷属由河北枣强迁此洞暂居,家有一头枣红色高头大马,传说“一声长鸣震山岳,四蹄登空贯风雷,”豺狼虎豹不敢近身,是绝好住家卫士,后来,主人梳理并剪齐了马鬃,却失去了当日的威风,竟然被老虎吃掉,主人一家悲痛难忍,不得不迁入村里,盖了一座简陋的石屋住下(位于今朱继会北邻)。九、戏台墙石:系该村明清至民国期间,古墓中出土文物,后期,该村掀起了一阵平墓运动,村民将雕刻精美的墓石选出来,垒了这一戏台,浮雕古松,仙鹤,花鸟,栩栩如生,再现了古人技艺之精湛。十、照壁画像:初期(1966-1968)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这毕竟是红海洋的印记,此像系该村张景慧所画,她现任章丘市美协主席和书画院副院长。十一、朱氏家祠: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建祠近六十年之后,复修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推拉式铁质祠门别具一格,坚固,美观大方,在祠门正上方,镶嵌着一“七星图”,其中有个悠久的故事,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贵族的杰出代表,儒家学说的正宗继承者朱熹,他出世时,在脸部有七颗黑点,恰似北斗星,据说这是文运之标志。后来,同属沛国世胄的朱氏宗祖,将朱熹脸上的七颗黑点组成一个“七星图”,悬于祠门,以此激励后人,刻苦读书,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在祠门最顶部,匀称设有五个大白球状之物,名曰“五元相生”吉祥图,即火星,土星,金星,水星,木星,五星依次相继而相生,这五颗星由南向北,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周而复始,五元相生,象征人丁兴旺。
光绪庚寅岁(1890),十四世朱逢寅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癸已岁(1893),十六世朱凤皋考中五品举人,遂于祠门立旗杆座,这是为官之标志。朱氏家祠共分为里外两院,外院是空地一方,祭祖前在此正衣冠,方可入内,外院照壁(东墙)南北各有一面方碑,乃二次复修之志,南面石碑志系民国年间章丘著名文人,律师朱秉宪撰文,照壁中央镶嵌一大圆形“进宝吉祥图”,此图案系用青砖雕成的九个方孔铜钱,组成一个圆形图案,四面八方各成直线,喻示后人,生财要堂堂正正,不走歪门斜道,方能“八方进宝”,面对“文运图腾”,“五元相生”和“八方进宝”吉祥图,静定深思,回味无穷。里外两院之间,设有二道屏门,一进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次修复朱氏家祠的照壁碑文,自二次修复之后,又历时六十余年,因历史交故,祠门将倾,断墙残瓦,朱氏后人,面对旅游开发区,不忍先祖伟业毁于一旦,便城乡同步发动募捐,于2001年夏,全面修复,再现原貌之壮观,里院有建筑古朴而壮观的祠堂,前厦四柱等距相擎,四柱上部各镶嵌木雕龙首,面南而视,屋脊中央,宝鼎端立,屋脊东西两首,二龙相视,正面东西两条屋哨上,分别匀称布有九位鸟,兽,仙人,(和平鸽,天马,麒麟,雄狮等),共守家祠,以示吉祥。祠堂系细凿大青方石,青砖,木椽,小瓦,翘檐,出厦之结构,祖传,略仿岱庙而建,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机勃勃。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早晨,朱氏后人聚祠堂内祭祖,“入室思静,肃然致哀,”非敢谓光前裕后,实不忘根本追远,以激励后人,不断进取,再创辉煌。十二,朱氏北楼:建于嘉庆初年,至今两百年以上,除木檐腐朽外,整座楼房依然十分坚固,其楼青石根基,纹理显露,一看便给人历史的沧桑感,楼房原主人,乃二百年前的朱访,因牧羊发家,建楼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卖楼则是朱家最痛苦的历史。北楼西院是清代的一处私塾。十三、关帝庙:建于明代,修复于清嘉庆戊辰岁(1808),庙虽小,而建筑独特,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楣石横贯,精雕双龙戏珠,左右石柱,细雕飞龙攀援。关帝即关公,文武兼备,忠义之士,历代为世人所敬仰。十四、明进士朱逢寅的故居:宅门院,主屋院,私塾院,和藏书楼于一体,该院建筑时间略晚于北楼。光绪庚寅岁(1890),朱逢寅被皇帝钦命“明经进士”。相继山东布政司赠镏金大匾。悬挂宅门正上方,以示光宗耀祖,感昭后人,朱逢寅光绪年间的著名私塾,他的得意门生当属翰林编修主持刘元亮(章丘旧城西南温家庄人氏),和奉天总兵刘仲度(今官庄乡刘家赵庄人),两名学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十五、曲径通幽:从曲径之怪石走至关帝庙处,便可发现四条主脉道(东崖首,下崖沟,西崖首,西北角,)呈扇状通全村,在这四条主脉道之间,又有许多弯曲小径,连通四条主脉道,可谓纵横交错,路路相通,正如游客所说,进入古村,简直就像进入一座迷宫。十六、海州长山:当地人称“百日红”,又名臭梧桐,每年花期长达百日以上,开花之后,由白变黄,由黄变红,鲜艳夺目,只须供人赏目,不可随意动手,一旦解及叶片,它即刻释放一种异味,犹如君子荷花,只可远观赏心悦目,不可近而褒玩焉,引花是全国稀有品种,也是一种中药材,理应保护它。十七、冤案惊天:考朱家峪“土地庙”山墙石刻记之,“清嘉庆十六年正月,井水封冰,冷至极点,”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冤案故事”,曾在这里发生。十八、古老石墙:古村民宅全是青石筑墙,不用灰泥,插缝垒墙,历经数百年,依然十分坚固,但愿世上工匠能从这里体悟建筑的真谛。十九、朱家峪女子学校(遗址):民国二十一年(1932),本村教育先师朱逢绂,字麟书(系明经进士朱逢寅的长孙),思想进步,倡导新教育,积极操办大力支持开明人士朱连进等人,创办女子学校,设一个班,三十余名学生,孙吉祥(女)为先生。开学典礼时特邀著名文人朱秉宪题辞: 提倡女子教育 推动社会进化利用课余时间,师生走门串户,开展查放足活动,耐心劝说那些已经缠足,和正待缠足的少女,解缠放足,这一活动深得民心,这是从肉体上解放妇女的一个重大举措。古老的朱家峪,在章丘首先提倡女子教育,在全省也实属罕见,难能可贵,反想极大。二十、观音屋与土地庙:位于女子学校东上院,北屋这观音屋,西屋为土地庙,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庙东山外桥下,有石刻记之,领袖张和。土地庙,即浆水庙,人死之后,男女孝子轮番为送浆水,以示不当饿鬼。庙南墙外,原设有十余级台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台阶被拆除,沿南墙盖了一排南屋,成了办公室。现在为闲房,观音屋和土地庙香火未断。二十一、康熙立交桥:共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米,东桥建于康熙九年(1670),西桥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距今三百余年,上下行人,通车十分方便,桥身全用青石垒成,虽不用灰泥,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坚固原样,被专家誉为“现代历交桥的雏形。”二十二,影视基地:2001年深冬,中央电视台11频道,在朱家峪拍摄了《红嫂》,李维村故居就是红嫂住家,电视剧《水浒》的一部分,和电视剧《章丘铁匠》也是在本村拍摄。二十三、西安国大代表,冯玉祥部副官,本村私塾李精一故居。 二十四、全国劳模李家治故居。二十五、坛桥七折(该村八景之一):建桥时间无从记载,坛井口小内阔,状若坛,故名坛井,井水系文峰山下潜流涌出,甘甜适口,从未干涸,在坛井北东南面,建有七座小桥,纵横交错,曲折相连,一番别致,坛井与七桥相依为伴,昔日,绿柳下,古桥边,洗衣村姑,四时不断。坛桥七折,来源于民间传说,名曰七位懒汉入洞房,其梗概是:古时候,该村有七位不同姓氏的大懒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他们借夏日纳凉之际,竟然荒诞不经的向嫦娥求婚,一连乞求七七四十九个晚上,最后一晚嫦娥书诗应允,变成七位仙女,于楼台上含笑迎接。七位懒汉分别步入七个绣房,香气扑鼻,沁人心肺,刚刚躺于雅床,便昏睡去,一觉醒来,七位懒汉赤裸裸的分别躺在七块大平面青石上。衣服没有了,低头坐着,双手捂着下身,欲站不能,欲走不是,丢死人了。二十六、观音像:2002年后新建,大乘菩萨之一,农历二十九日为圣诞日,佛经云:此菩萨广渡众生,示现种.种形象,名为普门示现,《法华经,普门品》,说有三十三身,《楞华经》说有三十二应(即为化身),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像。总之,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为世人祭拜。 二十七、越龙门,登奎文门:有志学子拾级而上,步步攀登,不畏劳其筋骨,奋勇直上,直达文峰。二十八、魁星楼: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仍是朱霞所设计,文昌阁竣工后,继修魁星楼,不料,朱霞因故回归,后有本村赵振常慨然领修魁星楼,此庙不大,系青石筑墙,小瓦屋面,几经修复,原庙尚存。魁星,系北斗星,是文神,主宰读书人文章之兴衰,亦有文星点状元之说,旧时极为读书人所崇祀。文峰山西侧,正是三山南北并列的笔架山,乃魁星放笔之具,文峰山东侧,有一水洼处,名曰魁星砚池,都是天然生成,协调绝妙,2002年夏秋,在原魁星楼南侧,官庄乡政府投资新建魁星楼,一层魁星,二至三层系福禄寿安四神。文峰独秀乃该村八景之一,文峰山拔地而起,外形独特,形如金字塔,郁郁葱葱,常绿不减,每逢盛夏连雨之日,山下泉涌,人称风水宝地。
关于山东景点导游词5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海军博物馆参观。
海军博物馆是继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之后,由海军组织筹建的又一座专业性军事博物馆,座落在青岛市莱阳路八号,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馆名,1989年10月1日向社会开放。它的任务是: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海军的建设成就,展示我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扬光荣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海洋观,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教育部队、教育后代。
莱阳路八号地处青岛海滨,东邻鲁迅公园和海产博物馆,西接小青岛公园,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北与栈桥隔水相望,环境优美,风景秀丽,院内地势开阔,有海港,码头和宽阔场地,陆上展区和海上展舰区连成一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几年来,海军博物馆边建设、边展出,目前已建成军服礼品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三个部分,占有水陆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品800余件。军服礼品展厅面积900平方米,主要展出人民海军自1949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制式服装、军衔肩章、勤务符号、进行特种作业的装具以及60多个国家和军队赠送给我人民海军的珍贵礼品。武器装备展区占地2000余平方米,内设小型舰艇、飞机、导弹、火炮、水中兵器、水陆坦克、观通设备等七个陈列群。海上展舰区主要展示退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等中型作战舰艇。
在800余件展品中,比较重要的展品有:1957年8月4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毛主席检阅青海军舰艇部队进乘坐的木壳***快艇,1984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建国35周年阅兵仪式上,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过的“巨浪”潜地导弹;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海军大将穿着过的海军大将礼服及其乘坐过的伊尔--14飞机;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将军捐赠的55式海军将官礼服;为人民海军建设和保卫祖国海疆做出重要贡献的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鞍山”号;在捍卫祖国海疆的战斗中荣立战功的防空导弹护卫舰“鹰潭”号;曾击落美U--2高空侦察机的红旗--2号地空导弹;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赠送给我海军舰队的礼品--一段布满弹片的上甘岭树干等。
海军博物馆是对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几年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山东省、青岛市党政领导机关的肯定。1994年3月青岛市委、市政府把海军博物馆定为“青岛市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同年10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和驻青部队领导机关授予海军博物馆“国防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2月又被山东省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军博物馆目前仍处在建设阶段,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在不远的将来,将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