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件《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精选2篇
一、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并借助认数工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课件《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精选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借助现实素材和认数工具,让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篇1
(一)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百”及“十进制”“位值制”
1、通过让学生从数直观、无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到数直观有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操作或课件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最后归纳出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就是一百。
2、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呈现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思考“如果想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当学生说出“10根为1捆”的方法后,再呈现有结构的小棒,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多少个一”组成的。
3、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表达、对比等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完整过程,体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通过操作、对照、填写、概括等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进一步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及“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4、通过交流班级学生数、门牌号等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学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借助“百数表”“数尺”“数轴”等认数工具,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对比等活动中,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1、通过填写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课程实施中,先依次呈现表中的“四支不同数队伍”,让学生逐一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体会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让学生在填满百数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每一行、每一列的排列规律,弄清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2、通过“填写数轴”“为数找家”“按顺序连点成画”等练习活动,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深入{BAIHUAWEN.}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根据小棒图比大小,根据数的顺序比大小,根据从高位上的数比起比大小……无论学生采取哪种比较方法,只要能比较出大小,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概括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 篇2
1、充分利用“百羊图”“百圆图”“钮扣图”等现实素材,通过多层次的估计、多角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主题图时,先让学生估计羊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以圈出的“10只羊”为标准进行估计,接着让学生交流估测的结果并给出准确数量100,最后引导学生把100和20进行比较,感受100比20大得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百数表”“数轴”等认数工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建构数与数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练习九第2题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数轴上独立填数,然后通过观察数轴上数的位置以及两数之间距离的长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最后引导学生逐渐由“看出来的”的直观思维向“77和70相差7,和80相差3”的'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比较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猜数游戏”等情境,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情境中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