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优秀7篇】
每天一则励志小故事 篇1
有个焦虑的穷人,因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便去找星相家。
星相家说:在你40岁以前,我只看到了贫穷、恶运和失败。
那人焦急地问:后来呢?
星相家装模作样地看看她说:噢,40岁以后你就习惯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成功只能靠自己不断地努力进取。所谓的星相家、预言家们都是危险人物,他们只能消蚀你的意志。千万不要让这些人打入你的生活中,影响你控制自己的人生。
励志的故事 篇2
下雨了,三个乞丐从不同的方向来到同一棵树下,为争一席干燥的地皮,相互打了起来,由于各有绝招,谁都没占到那块不漏雨的地方。雨越下越大,最后他们达成协议:谁最富,谁就坐到那片最浓密的树阴下。
第一个乞丐端着一只大海碗,说:“我有十二只碗,我每天换一只。心情好时,我用一只好碗;心情坏时,我用一只坏碗。在东城区我用一只蓝花碗,在西城区我用一只黑花碗,在南城区我用一只青花碗,在北城区我用一只金边搪瓷碗。我每天都用不同的碗吃饭,难道我不富有吗?”
第二个乞丐对第一个乞丐的表白不屑一顾,他放下背上背着的一卷草席,说:“这算什么富有?我才是真正的富人。我有十二张草席,我每晚想铺几张就铺几张,并且在南天桥的窑洞里有一张,在北天桥的窗洞里有一张,当然了,在东天桥、西天桥也都有我的草席。晚上我想到哪儿睡就到哪儿睡,就这样随心所欲,我难道不像个富人吗?”
第三个乞丐腿有点瘸,他颤颤巍巍地挪了一下身子,说:“我不像你们那样富有,但我有一条短了一截的腿。普天之下,谁能比一个短了腿的乞丐更富有?”
他话音未落,一个打着伞的妇人从这儿经过,很怜悯地在他的身旁丢了一枚硬币。其他两位乞丐面面相觑,最后,腿有残疾的乞丐便坐到了最浓密的树阴下。
在人类所有的词汇中,“富有”是惟一没定义的词,并不是不能定义,而是能定义的人太多。
励志的故事 篇3
一块又脏又硬的石头,被人扔在一朵鲜花边。它嘲笑鲜花道:
"你太无用太娇弱了!每天有人给你浇水,有人给你施肥,还有人为你剪枝。你被人们小心翼翼地种在花园里,你离不开阳光的照耀,离不开春风的抚慰。你被娇惯得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任何小小的拂逆都可能使你夭折。
"你看看我,多坚强,多无畏。我不依赖阳光,不依赖水的滋养,不依赖人们的呵护。人们可以随意踢我、碾我、扔我、摔我。我仍然是我。在花园里,我是我,在茅厕里,我还是我。"
鲜花说:"在这个世界上,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容易被摧毁。我因为太美,所以才易毁。你呢?本身就是毫无生机的死物,人们怎么可能使你更不幸,更坏呢?
"正如人类的爱情,她是人间至善至美的情感,然而她最脆弱,最易碎易毁。"
石头无言以答。
励志故事 篇4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每天一则励志小故事 篇5
有一天,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被邀请作演讲嘉宾。他的司机对他开玩笑说:我经常听到你在车中预备演讲,听得多了,我也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念出来。爱因斯坦听罢就说:那就好极了,我昨日整天都在做研究工作,疲倦得很,况且邀请我演讲的机构与我素未谋面,你大可替我演讲,我做你的司机好了。
演讲当晚,司机果然一字不漏地念出爱因斯坦惯说的演讲内容,令在场的人佩服不已,连坐在观众席最后排的爱因斯坦,也频频点头称是。
可是,演讲完结后,突然有一位年青科学家,追问了一个颇为深入的问题,那当然是司机的演讲以外的资料,全场都等待着这位冒牌科学家的答复。出乎意料之外,他竟然气定神闲地开始回答说:年青人,请恕我直言,你刚才的问题实在太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个蠢问题,假如你不信的话,我可以证明给你看。这问题简单得连我的司机也懂得如何回答。
跟着,司机便邀请爱因斯坦上台作答,并且在掌声雷鸣之下离开会场。
感悟:生活中,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相当重要,但最重要当然是充实自我,未雨绸缪。
十个经典的成功励志故事 篇6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励志故事7:出奇制胜 篇7
曾经有人问一位商业奇才:“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现在市场上装潢设计人才短缺,你会怎样做?”商人反问他。
“当然是赶紧去学习装潢设计技术。”那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商人听后笑着说:“如果是我,一定想办法招募几名装潢设计的高端人才,然后创办一个装潢设计培训公司,面向社会大批量招生。”
听者这才如梦初醒,钦佩不已。
商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与正常人相反的思维方式,出奇制胜。其实,也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正向思维,所以才使逆向思维者面临的机会要多得多、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