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7篇)
淮海战役的过程可大概总结为三大阶段,以下就是对淮海战役三大阶段的简述。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淮海战役的意义 篇1
在淮海战役前,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对国民党不利,而之后济南的失守、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一步步地把胜利的天平往共产党方面移动。因此,淮海战役作为双方的一场决战十分关键,它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内战争的进程。最后淮海战役的失利,也的确可以说是把国民党推下了失败的悬崖。
这一场战役中,国民党方面失去了整整五个兵团,五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甚至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可结果都被歼灭。因此,战后国军的实力和士气都是一降到底,已无力与共军主力交战。此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因为淮海战役的失败而愈演愈烈,蒋介石甚至不得不再次提出国共和谈。而国民党的人心更是完全丧失,许多人都开始撤离大陆卷铺盖逃跑。
而淮海战役对于中共而言意义非常的大,军事上实力和士气大增,可以说自此之后共军的战斗力已经在国军之上。此外,中共页通过这一仗完全解放了淮河以北,甚至控制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军队逼近长江,矛头直指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所以,可以说淮海战役狠狠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战前中共预计是要五年才能打败国民党,而因为这一战至少加快了三四年。
战役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篇2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黄百韬兵团发起进攻。7日晨,黄兵团奉命由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展开勇猛追击和堵击,迅速将其包围在碾庄圩地区。8日,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第3绥区副司令官何基津、张克侠率部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为华东野战军迅速截住黄百韬兵团与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指出,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经过激烈战斗,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取得淮海战役的第二个大胜利。刘峙哀叹:“黄兵团覆没,所谓徐州会战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在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中原野战军举行徐蚌线作战,于11月16日攻克战略枢纽宿县,孤立了徐州。同时,将由平汉路东援的黄维兵团阻止在宿县西南南坪集地区。这样,就把刘峙集团分割在徐州、蚌埠与宿县西南3个互不相连的地区,为尔后各个歼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根据淮海战场态势和华东、中原两野战军的战斗情况,总前委提出第二阶段以歼灭由平汉路远道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为上策。中央军委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兵团,并指出:“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之一,是蒋介石赖以解徐州之围的一张王牌。中原野战军实行诱敌深入,当该兵团进入浍河以北的忠义集、东坪集、朱口地区预设的袋形阵地时,全线猛烈出击,于11月25日将其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蒋介石为保存兵力,决定放弃徐州,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经萧县、永城公路撤退,解救黄维兵团,然后一同撤至淮河以南。杜聿明集团撤离徐州后,华东野战军立即实行多路平行追击与迂回拦击,于12月4日将其合围在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一带,随后歼灭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这样,中原、华东野战军各包围了国民党军的一个战斗力较强的兵团(集团),鉴于同时歼灭尚需时日,而蒋介石正从各方调兵增援徐蚌战场,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正由蚌埠北进,距黄维兵团约70公里。为保持主动,总前委决定采取吃一个(黄维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方针,先歼灭黄维兵团。为此,集中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及特纵一部,对拒绝投降的黄维兵团发起总攻,从12月12日激战至15日,全歼该兵团10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篇3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
战役第三阶段(12月16日至翌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 篇4
杜聿明集团被围于陈官庄及其附近地区,全军覆灭已成定局。这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之敌南下,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对杜聿明部的军事攻击,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当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月10日,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 篇5
淮海战役共产党参战部队共60万人,国民党的兵力是80万,历时两个多月的奋战后,共产党一共歼灭敌人55.5万人,把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都消灭干净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和中原地区被基本地解放。这次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旳统治中心南京受到了共产党的直接威胁,国民党相较于中国共产党,地位越来越低。
淮海战役的胜利还解放了长江中、下游的地区,还使得国民党在华东和中原的战场主力丧失,全中国的解放进程被推进,中国又离新中国成立更近了一步。
淮海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这归功于我党的正确指导和正确的理论思想,加之解放军英勇奋战的精神和人民的支持。淮海战役胜利后,让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被消灭,中国大部分地区被解放,中国的未来越来越鲜明。
淮海战役小推车 篇6
淮海战役的胜利,后来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也一直流传至今。这是因为,只有整整543万民工的支援前线,才会有这场胜利。而民工们主要就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而他们没有卡车更没有飞机,最多的就是小推车。
淮海战役规模很大,共产党方面投入了整整60万的兵力。古人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以及弹药才是军队的命根子,是必须得到充分保障的。对于60万的大军,光粮食每天就需要500万斤,最后总共筹集了9.6亿斤;而弹药除了部队自己携带的外,还至少需要补充300万吨。因此,民工支前是必须的。
最后,支前的民工总计有543万,其中大多是临时从战场后方动员起来的。这些民工最后把4.3亿斤粮食运送到了前线。而淮海战役的战场,包括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共5省,整整纵横了3000公里。而他们只是民工,他们没有运送的先进工具,所能用的只有扁担和推车,如果这两样也没有那就这能用肩膀扛。据统计,战役中共动用了扁担30万副,推车88万辆。可见民工们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小推车,所以的确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除了运送粮食和装备,小推车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转运伤员。伤员需要从战场转运到后方医院,为此准备了整整20万副担架。但是不可能一路上都这么抬着,因此有时候担架是放在小推车上拉着的。
淮海战役的地点都包括哪些地方 篇7
历史上决定国共两党势力之争的又一次重要战役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在整个淮海地区展开。淮海战役,在国民党那边被称之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从它的整个战略面积就不难看出它在国共两党三次大规模战略战役中的作战态势之广大。
淮海战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包括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围绕徐州这一中心,向东扩展到海州,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向西延绵到商丘,北边到临城,今天的枣庄市下面的一个叫薛城的地方,往南边则直接抵达淮河一片的广大地区。
整个淮海地区的大范围作战,不得不带来巨大的战略牺牲和战略成就。首先,这场战役是三次国共战役中中华人民解放军牺牲数量最多的一次,其次,这也是三大战役中歼灭敌方国民党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最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军事影响。而且因为地形地质的广阔复杂,作战方式也是多番变化,各种战争样式十分复杂,是一次大范围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战役。
现今徐州市为了纪念伟大的淮海战役,还在市区建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其中淮海战役纪念塔就在这个园林的南边,也是现在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具体的位置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除周一闭馆外其他时间都免费对外开放,想要去徐州旅游的同志可以在网上找到具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