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至是什么时候(通用3篇)
“冬至大如年”。冬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凭借其浓厚的人文意义和丰富的庆祝形式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整理的2022年冬至是什么时候(通用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篇1
时间不同
立冬和冬至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的不同。
立冬的时间多在农历的9月和10月,对应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而冬至的时间多在农历的11月,对应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
气候不同
立冬和冬至的寒冷天气呈现递进的趋势。
因为立冬的时间早于冬至,恰逢秋冬之交,是冬季的开始,所以立冬过后的气温并不会非常寒冷。
但是到了冬至过后,气温便进入一年之中的最低点。冬至的“至”除了表示太阳光直射点到达最南端,也可以表示气温最寒冷。不过冬至过后再有月余,气温就会逐渐回升。
含义不同
其次,立冬和冬至所代表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
立冬,顾名思义是农历冬季的开始,有收割作物、颗粒归仓的含义;而冬至的含义却是太阳光的直射已经到了最南端,代表着白昼渐长、阳气渐生。
习俗不同
再者,立冬和冬至的传统习俗大致相似,但是略有差别。
上面已经说过,立冬是收获的开始,所以人们往往在这一天设宴“补冬”,犒劳一家老小忙碌的一年。宴席之上最不能少的就是饺子,这也是立冬最主要的习俗。立冬吃饺子寓意“秋冬交子”。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区酿黄酒、吃“交冬糍”或生葱的习俗,大多带有祈求冬季气候温暖的寓意。
冬至的主要习俗中虽然也有吃饺子,但是其寓意却与立冬不同。中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认为这一天万象更新、与春节类似,吃饺子不会“冻掉耳朵”。南方也有地区酿米酒、吃汤圆或烧腊,这些习俗零散分布、因地而异,不是主要习俗。
2022年冬至是什么时候 篇2
2022年冬至具体时间:12月22日05:48:01,农历十一月廿九,星期四。从这一天起,我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冬至吃什么 篇3
1、饺子
冬至到,吃水饺!饺子是冬至不能少的食物之一。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 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很多地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2、汤圆
关于冬至日的饮食,南北方习俗不同,北方通常要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惯。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3、鸡蛋挂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吃冬至面是安徽北方过冬至的习俗。“冬至面”,俗称“挂面”,是面食其中之一,系当地人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手工挂面制作非常讲究,均以上等小麦为原料,配以精盐、鸡蛋等天然原料,经过和、醒、盘、挂、拉等8道工序,伴随半天时间的运作最终成型。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4、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5、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6、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7、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8、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