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优秀2篇】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优秀2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 篇1
【原作】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即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寻赏春华美景。
注释: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滨:水边。
一时:一时间,马上。
等闲识得:即容易识别的意思。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面:以“东风”代指春天,指春天的面貌。东风,即春风。
【古诗今译】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享受春天的信息。站在河边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风景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着眼于某一处景物都可以轻易看出春天的面目,真是百花怒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赏析】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胜日寻芳泗水滨”,作品开篇点名了“寻芳”的天气,“胜日”;点明了“寻芳”的地点,“泗水滨”。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告诉了我们他要干什么去,即“寻芳”,寻觅美好的春景,享受春天的气息。“寻芳”一词既起到了点明作品主题的作用,又起到了领起下文的过渡作用,将作品由本句的叙述巧妙地转为下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上来。下面三句描写的应该说便是诗人“寻芳”时的所见所得。
“无边光景一时新”,写“寻芳”过程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是诗人面对无边风景的一种欣然愉悦的感觉,这感觉饱含了春回大地万物吐露芳华的勃勃生机,将读者一下子就带到了春天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即轻而易举,很容易识别。“东风面”,这里诗人采取了借代的手法,“东风面”,即借指春天。由于“泗水滨”的景物特征特清新鲜艳,因此轻而易举就能辨认出春天的面貌来。此外,在巨额够作用方面,句中的“识”字又照应了首句中的“寻”字。“寻芳”寻的是什么?是春天,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好的回应。“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一光点染而成的,都是春天的都是春天的代表,都是春天的使者,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这两句诗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了春天的光景之新,写出了诗人的寻芳所得。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 篇2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前言】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