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诗歌鉴赏【通用4篇】

发布时间: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李清照《如梦令》诗歌鉴赏【通用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原文: 篇1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篇2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如梦令 篇3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李清照的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篇4

李清照是处于南北宋之间的女词人,她的词是婉约派的代表,更加上她女性特有的灵性,她的词就比“男子作闺音”来的真切,把女性特有的感觉用来写词就更加要妙宜修,更加能够把女子的内心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很多人都对她那首晚年更加成熟的《声声慢》评价很高,而我认为她早年的一些作品也很耐人寻味,比如这首《如梦令》就写的很好,下面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时间:昨夜——今早 地点:庭院——香闺

环境:雨疏风骤

人:卷帘人(答者无心)——主人公(问者有心)

物:海棠(依旧)——海棠(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点明时间,在交代“雨疏风骤”发生在昨夜,同时也表明词中所写已是第二天天明发生的事了,也可以知道天明后已是风停雨霁。“雨疏风骤”,疏者,狂也,谓雨大;骤者,急也,谓风狂,可见天气之恶劣,那么隐含其间的是女主人公昨夜心情不是很好,可以猜想是因为恋人远在他方,没有人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内心感到苦闷,那么女主人公都有那些行为表现呢?

接下一句“浓睡不消残酒”就交代了她的行为,原来是喝了酒。一个人喝酒,孤独之感油然而生,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在加上下着冷雨刮着凄风,就不能自已地喝的多了。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浓睡”二字说明睡觉的时间之长,而“不消残酒”补充说明喝的酒一定很多,到第二天早上还酒劲未消,可见昨夜喝酒的情形。但是是真的醉了呢,还是不愿意醒呢,到此时我们尚且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分析。

第三句的“试”字用的好,“试”字不仅把女主人公怀着疑问、小心翼翼的心态传达出来,而且把女主人公的害怕的微妙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她是怕海棠花在风雨之中已经飘零。所以“试”字用的很贴切,同时也可以看出词人用词的精准。词人很善于用曲笔,她不直接的写出来,却借卷帘人之口表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希望。卷帘人的随口无心的一句“海棠依旧”,花儿依然盛开,这让女主人公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也可以看出她怜春惜花的心情,向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是不是真实的情形,在风雨的蹂躏下花儿真的还是那么娇艳吗?

接下来的两句证明这似乎是女主人公的一厢情愿。在现实面前,虚幻的美好不堪一击,女主人公的愿望彻底的破灭了。因此“知否,知否”诘问的语气表面是在责怪卷帘人,但是在内心里却是责怪“雨疏风骤”的残酷无情,无奈之中深藏着深沉的失望之情。“绿肥红瘦”才是现实的情形,在风雨的摧折下,海棠叶依旧而花已飘零,和“海棠依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两相对照之中更显出女主人公怜春惜花之情。由此可见,女主人公不是真的醉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因为她清醒的知道现实的残酷,离她而去的人怕是很久就不得相见了,因此她不愿醒宁可长醉不醒,只有这样才能保留美好的期望,才能减轻情感上的伤疼。

末句“绿肥红瘦”历来受人称道,可谓标新立异,其妙处有三:其一,用“绿”、“红”两个表示色彩的词,给人一种醒目的视觉冲击,同时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见词人深厚的语言工夫;其二,“肥”、“瘦”二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形容人的词用在物上,倾注了女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其三,“绿肥”、“红瘦”形成鲜明的对照,更显出女主人公怜花惜花的心情。

由此可见,这么短短的一首令词,它的内涵却是非常的深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在这首词中,词人给我留下了很多的“空白”,那就需要我们去“填空”,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词的内涵挖掘出来,充实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体味出词中的“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在我们佩服叹赏词人的工夫的同时,也给我们很强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