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分析报告(最新8篇)

发布时间: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市场股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市场股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点,确定专人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于16时前以电子邮件上报市局。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县局市场股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前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县局市场股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4.市场股从2009年5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市场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市场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市场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

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各县、区局对应市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企业个体股,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付永波、彭天梅。)

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各股室、分局、工商所对应县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12315,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董剑波。)

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各股室、分局、工商所对应县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12315、消协办,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董剑波。)

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各股室、分局、工商所对应县局相关科室上报。(协办股室:企业个体股,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杨树华。)

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协办股室:企业个体股,报送时间下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报市场股汇总,联络员:杨树华。)

四、要求

1.市场股要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动情况、每周综合分析报告和每季度综合分析报告抄送市局市场科,将每季度市场监管信息分析报告上报市局市场科。

2.要加强对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的组织领导。担负任务的股(室)要指定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人员专人负责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的落实,报告内容要具体、详实,做到数据准确及时、分析原因透彻、建议合理可行。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2

通过召开农业展望大会等形式,建立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成为当下为农民提供科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以农业展望报告为形式,通过权威专业的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市场相关主体生产经营决策,调节农产品供需关系,标志着我国农业管理进入以需求榈枷颉⒏加重视信息引导市场的新阶段。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农业展望报告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重要创新。他强调,要依靠市场化信息化提升2亿多小农户利用信息、参与市场、融入产业的能力,把小农户培育成新农民,融得进产业链、连得上大市场。他表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推进中国特色小农现代化,是支撑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国际示范引领作用。

供求失衡农业管理方式亟待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产量连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的稳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好的形势遮不住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问题成为摆在农业持续发展面前的重大难题。

过去,农业部门的主要政策目标在增加农产品产量,聚焦良种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落实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产量,而不用关心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农民能否盈利。这种管理方式和理念,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严重的供需失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管理方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这种只关注生产端的管理方式亟待转变。

“农业展望是应用现有信息判别未来农业走势、释放农产品市场变化信号、强化农产品市场导向的技术工作,也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加强农业管理、引领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世界农业强国管理服务农业、调控农产品市场、引导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通用工具。”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介绍,我国从201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并农业展望报告,已连续举办了3届,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是我国召开的第4届农业展望大会。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顺应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创新现代农业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农业展望报告已成为创新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释放信号引导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2017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提升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信息来引导传统的农业生产决策模式,从从众、守旧的生产计划安排,转向数据化的科学分析预测。农业展望指导下的“以需定产”的生产决策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指导农户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这种农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以全面监控分析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促进产销及时对接、平衡供需,进而有效减少农产品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价格的大起大落。还能推动产品结构、质量安全、物流配送环节按照需求侧的变化及时做出响应和调整,从而实现农业供应链条的“闭环”管理。许世卫介绍,“它不同于未来规划,也不同于行政文件,它是一个供生产者、经营者决策参考时的权威参考值。”

许世卫介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培育面向市场的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能力。要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推动工作、落实政策,切实提升依靠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现代农业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通过市场信号引导,增强农产品生产对消费和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农业展望手段,对主要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引导帮助生产和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创办三年多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已经成为引导农产品市场预期和农业生产的大会。“相信通过展望大会农业信息,释放市场信号,变信号为产业力量,在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供给体系中地位的进程中,农业展望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陈萌山说。

团队支撑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能够做好农业展望工作,是一个国家农业数据能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农业科技能力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农业管理水平的表现。”陈萌山说。

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农业展望报告,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美国从1923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94届,澳大利亚从1971年开始也进行了45届。近十多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经合组织(OECD)也每年定期世界农业展望报告。

“中国农业展望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历年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其内容翔实、可靠,预测结果准确,对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引导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农业政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许世卫介绍,展望报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引导市场预期至关重要。经过团队数据分析人员的认真比对,对历年展望报告不同农产品产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展望期内,不同农产品产量取得了良好的预测结果。与2016年实际结果相比,2016年预测结果除稻谷以外,其他品种预测方向均正确,所有品种平均预测误差率为2.4%,在预测误差允许范围之内。2015年展望报告中羊肉、水产品2个品种误差在1%以内,各品种产量的预测误差平均为2.29%;2014年展望报告中棉花、牛肉等4个品种误差在1%以内,各品种产量的预测误差平均为1.8%。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农业监测预警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和我国主要农产品国际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创新团队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这是一支以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的理论方法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先进系统研发为主要任务的科研群体。据介绍,该团队自2002年正式成立起来,针对新世纪国家农业信息监测预警重大需求,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加强团队建设,在国家主体科研计划的持续资助下,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引领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和预警研究方向,推动了农业部农产品全产业链分析队伍建设。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预测 美国 大豆种植意愿

一、引言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而中国又是其出口的主要对象,我国每年从美国大量进口大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中美两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农产品进出口博弈关系。在这种博弈关系中,加强农业情报信息的分析研究,对于提高我们“知彼”的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从定量角度预测大豆种植意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外基于美国农业部所提供的数据主要用于期货市场的分析研究,而国内基于国外农业情报信息的定量研究目前还很少。李洪斌等人在收集1998-2008年美国农业部相关报告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美国四种农产品(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的季末库存对大豆、玉米种植意愿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国农场主(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变化,本文对1981-2009年美国农业部的相关报告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农产品比价、库存消费比以及上年度种植意愿对美国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并构建预测模型来预测美国农户的大豆种植意愿。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研究数据皆源自于美国农业部1981-2009年出台的相关数据。美国农业部(简称USDA)按照周、月时间规律出台各个农产品数据报告,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产品的出口销售报告、供需报告,以及年度种植意愿报告。

美国农业部每年3月底全美农户的大豆年度种植意愿(以总的种植面积来度量),为了研究USDA在之前的2月报告、1月报告、上一年12月报告以及上年度种植意愿报告中是否包含可以用于预测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有用信息,作者在详细整理上述报告的基础上,计算出2月、1月和12月报告数据对应的库存消费比数据和农产品比价数据。

由于美国大豆销售的核心季节是每年大豆收获后的12月份及次年的1月和2月,所以相关分析利用的农产品比价数据和库存消费比数据都是来自上述三个月份的USDA报告。总体上,作者首先收集1980-2008年12月份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的价格及次年1、2月份的价格,计算各月份大豆与其他三种作物的比价(价格之比);然后收集美国及世界1981-2009年这四种作物在大豆核心销售季节的总供给量、季末库存量,计算各种农产品的季末库存消费比;另外搜集USDA在1981-2009年3月底种植意愿报告给出的大豆种植意愿。

三、数据相关分析

影响大豆种植意愿的因素有很多,如农产品补贴政策、气候环境、农产品比价因素(反映竞争作物相对种植收益)及季末库存等等。本文主要关注农产品比价、季末库存及上一年度的种植面积对本期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预测模型的自变量从大豆滞后一期种植意愿(即上年度种植意愿)、四种农作物的季末库存和比价进行选择确定。

1. 比价与种植意愿相关分析

根据12月、1月和2月USDA报告都可以计算大豆玉米比价、大豆棉花比价、大豆小麦比价。在相关分析之后,我们发现12月报告计算得到的比价序列与大豆种植意愿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1月和2月报告获得的比价序列与大豆种植意愿的相关系数。这表明,USDA的12月报告相对次年的1月和2月报告,对分析次年3月的大豆种植意愿具有更高的价值。所以,后面相关分析的结果都是基于12月报告给出的,而回归预测和组合预测采用的比价数据也都是基于12月报告。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三种比价中,大豆棉花比价与大豆种植意愿的线性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685。所以,在后面的预测建模中选择大豆棉花比价作为一个自变量(记作 ,)。

2. 大豆种植意愿的自相关分析

由于农户(农场主)可以具有一定的种植习惯(惯性),所以本文还对大豆种植意愿时间序列进行了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本年度的种植意愿与上年度大豆种植意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3),但与更早年份的种植意愿相关性很弱。这一结果说明,上年度的大豆种植意愿对分析本年度的大豆种植意愿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因此,后续的预测分析中将上年度大豆种植意愿(滞后一期的大豆种植意愿)作为自变量(记作)。

注:① 相对于1月和2月报告,由12月份报告计算得到的比价序列、库存消费比序列与大豆种植意愿序列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因此本表仅给出了基于12月报告计算得到的比价序列、库存消费比序列与大豆种植意愿序列的相关系数;② 进行相关分析的原始数据都是来自USDA相关数据报告。

3. 农产品季末库存消费比与大豆种植意愿相关分析

基于美国农业部12月、次年1月和2月报告(1980-2009),我们收集并整理出大豆、玉米、小麦、棉花四种旱作农产品的美国季末库存消费比序列与全球库存消费比序列。然后分别计算不同月份四种农产品全球和美国库存消费比与美国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相对次年1月和2月报告,12月报告计算出的库存消费比序列与美国农户大豆种植意愿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这说明上年12月报告的库存消费比数据相对1月和2月报告,在分析美国大豆种植意愿时具有更高的价值。表1是相关分析的具体结果。由表1还可以看出,相对其他三种农产品,美国大豆季末库存消费比与种植意愿的相关性最强(线性相关系数为-0.4227)。此外,相对四种农产品的全球季末库存消费比,美国大豆季末库存消费比与大豆种植意愿的相关性也是最强的。所以,后续的预测分析中,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将作为预测模型的自变量,记为。

四、预测研究

通过前面的相关分析,我们选择大豆棉花比价、上年度美国大豆种植意愿和美豆季末库存消费比作为美国大豆播种意愿预测研究的自变量。在预测建模过程中,首先利用三个自变量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利用三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组合来构造组合预测模型。

1. 基于大豆棉花比价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1)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中、是未知参数,表示第年大豆棉花比价(预测本期种植意愿用到上一年度12月份的比价信息,t从1981―2009年)。对一元回归模型拟合得预测模型。检验通过,回归模型显著;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2195;另外得到的一组预测值,其绝对误差百分比的标准差为4.507,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7.788。

2. 基于滞后一期大豆种植意愿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模型2)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拟合结果为=7002,=0.89872,继而得到回归模型。 检验通过,回归模型显著;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76246,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美国农户大豆种植意愿76%以上的变化;的绝对误差百分比的标准差为3.328,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3.732。

3. 基于美豆季末库存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模型3)

模型3中应选择美国大豆季末库存消费比作为自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未知参数和的值,得回归模型。检验通过,回归模型显著;计算得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17866;的绝对误差百分比的标准差为4.120,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8.390。

对上述单一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模型1和模型3仅能解释种植意愿20%左右的变化,而比价和库存本是影响种植意愿的两个主要因素,其解释能力很小的内在原因要充分考虑到美国政府的农业相关政策等。模型2的自变量解释能力高达70%以上,其误差百分比的标准差及平均误差百分比在三个单一线性回归模型中也是最小的。为寻求更好的预测模型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因而考虑建立组合模型来进行预测。一般而言,组合预测模型能够综合各单项模型的信息,以产生更好的预测结果。

4. 性能比较与误差分析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基于滞后一期种植意愿的模型2对种植意愿的解释能力最强,可决系数达76%,其平均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百分比的标准差也最小。这几项重要指标说明在实际预测中,我们可以考虑主要采用模型2来进行预测。

模型2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是3.732%,而图1是模型2对1982至2009共计28年的误差百分比历史。由图中可以看出,除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模型2对美豆种植意愿的绝对误差百分比都没有显著高于5%。为此,我们对这四年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寻找这四年预测误差特别大的原因。

模型2对2007年和1987年种植意愿的预测分别高出实际值13.4%和10%(参见图1),是模型2对种植意愿的最大的两次高估。2007年年初USDA对美豆库存消费比预估为18.3%,处于过去10年的最高水平;而1987年年初USDA对美豆库存消费比预估值为31.9%,处于过去10年的次高水平。模型2的两次最大的高估,都是发生在库存处于相对极高的年份。所以,在库存处于相对极高的年份,利用模型2预测种植意愿,要充分警惕模型预测值过分高估的可能性。

模型2对1997年和2008年种植意愿的预测分别低于实际值8.2%和10%(如图1),是模型2对种植意愿的最大的两次低估。2008年年初USDA对美豆库存消费比预估为6.2%,处于过去10年的次低水平;而1997年年初USDA对美豆库存消费比预估值为6.1%,处于过去10年的最低水平。模型2的两次最大的低估,都是发生在库存处于相对极低的年份。所以,在库存处于相对极低的年份,利用模型2预测种植意愿,要充分警惕模型预测值过分低估的可能性。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影响大豆种植意愿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与此相对应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比分析各个模型的预测性能。在相关分析研究中发现,大豆棉花比价、美豆季末库存及上年度种植意愿与大豆种植意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美豆种植意愿与上年度种植意愿相关性最强,与美豆季末库存次之,与大豆棉花比价最次。美豆库存与大豆种植意愿负相关,这与文献的结论一致。不过本文发现美豆种植意愿与上年度种植意愿有更强的相关性,是本文不同之处。

全部数据集仅28年(28个数据点),不适合进行拟合参数过多的模型。所以,本文仅分别建立三个单变量(两个参数)的一元线性模型,各自以比价、库存和上年度种植意愿为自变量。三个模型对比后发现,基于上年度种植意愿的线性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可决系数达76%。而基于比价的模型解释能力最小,仅为20%左右。其中原因可能是美国政府对不同农产品的补贴不同,导致比价不能很好地反映相对种植收益。

本文还对利用上年度种植意愿预测当年度美豆种植意愿模型的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模型最大的两次高估都发生在库存处于相对极高的年份,而模型最大的两次低估则发生在库存处于相对极低的年份。所以,利用基于上年度种植意愿的模型预测种植意愿,在库存处于相对极低的年份,要充分警惕模型预测值过分低估的可能性;反之,在库存处于极高的年份,要充分警惕模型预测值过分高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李洪斌 曹晓飞:农产品库存对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 商场现代化, 2009, 33

[2] 李洪斌 叶 飞:农产品库存对全美农户玉米种植意愿的影响, 商场现代化, 2009, 26

[3] 美国农业部a. 油籽世界市场与贸易月度报告, 1981-2009, 3

[4] 美国农业部b. 种植意愿报告, 1981-2009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4

论坛由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李德军院长致开幕词,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倪新荣总工致欢迎词,行业的其他领导、专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

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邀请了国内除草剂领域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与解析。

政策解析方面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杨理健所长对于即将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从修订过程、修订重点内容、登记新规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析。修订的重点内容主要为改革农药管理体制、完善农药监管保障、强化农业部门监管、改革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农药标签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等方面,最主要的一点是取消临时登记,提高登记门槛。登记新规明确了特色小宗作物登记规定,允许企业补充资料,简化登记资料转让,登记后的监管等方面,这些都是除草剂行业内农药企业关心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有关部长已全部签字。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证管理处赵永辉处长针对除草剂登记管理及进出口形势进行了剖析。介绍了农业登记情况及除草剂管理新政策;大数据分析了农药进出口情况;重点介绍了几个农药登记管理新变化:规范登记评审程序、取消部分省所初审、集中评审、批准前公示、企业开放日和答辩制度等。

市场形势研究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信息咨询部段又生博士做了关于数据分析国内外除草剂市场的报告,数据详实,有理有据。介绍了2013-2015年世界除草剂市场规模情况;我国农药市

场情况;以作物分类对除草剂市场进行了比较:水稻除草剂品种国内市场分析、小麦除草剂品种国内市场分析、玉米除草剂品种国内市场分析;针对大宗的灭生性除草剂品种市场进行了市场分析与预测;最后对未来的除草剂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提出了个人建议。

中化作物登记部贾俊超经理对全球除草剂市场趋势分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粮食需求的变化和农药市场变化、转基因作物发展及其影响、草甘膦抗药性问题及其影响、重点品种全球法规监管趋势、2015年全球主要除草剂品种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了全球除草剂市场,这些最新的数据分析及品种推荐为农药企业的品种决策、市场营销布局及市场推广技术的积累给出了很好的指导和建议。

产品研究方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香菊研究员做了后百草枯时代的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报告。重点分析了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应用现状,就百草枯退市、农业部将停止

2,4-D丁酯田间试验和登记申请、非选择性除草剂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备受关注的草铵膦进行分析,并对草甘膦和草铵膦混剂、草甘膦、草铵膦和阔叶类除草剂混剂进行了推荐。

杂草防除及化学防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玉聚研究员针对旱田除草剂给出了未来系统解决策略。阐述了“隐形药害”发生严重的原因,深层分析了除草剂使用技巧,提出除草剂应用的关键是“机械标准化施药”,呼吁企业和经销商重视植保服务,这是未来旱田除草剂推广避不开的门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贵研究员对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未来发展策略做了专业报告。对水稻生产及杂草危害概况、水稻田化学除草剂应用现状、水稻田化学除草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方面,结合多年的抗性发生及化学防治处理经验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滨州职业学院曲耀训研究员就大豆、花生、马铃薯田的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做了精彩的报告。分别针对这三种农作物大田的化除杂草问题与难点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对化学防除的常用药剂突出特点及改进进行了归纳总结,用几十年的一线化学防除杂草工作经历,丰富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报告生动、具体、针对性强,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药害及防治方面:

|北农业大学的陶波教授针对除草剂药害预防、治理及事件处理做了专业的报告。从专业的角度着重对除草剂药害的产生、诊断、解决程序和治理进行了讲解,并给出了除草剂药害的解决办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保护剂技术、物理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立体修闲法、微生物与机械方法。在预防、降解及后期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给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解答。为企业应对此类问题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

制剂研发方面

济南绿德地技术总监刘志文就玉米田杂草防治及除草剂配方设计做了专业报告。对玉米田除草剂现在的市场形式、玉米田除草剂登记情况统计、我国玉米田杂草的分布区域及特点、玉米田除草剂主要类型及品种 、玉米田主要除草剂主要单剂特点及说明、玉米常用除草剂除草谱与除草效果比较、玉米田除草剂常见混剂的优缺点、如何根据玉米田杂草做好除草剂配方等做了系统分析。针对配方难点、常见问题进行了交流,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和处理意见,配合一些具体的配方举例说明,毫无吝啬的将其多年的经验教训分享给与会代表。

南京太化化工剂型室李燕文主任介绍了草铵膦速效耐雨水冲刷助剂的研发。详细介绍了影响草铵膦药效的因素,对如何提高草铵膦制剂药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产品设计及除草剂药效试验,验证了这一新型的助剂的真实可靠,为农药制剂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和药效保障。

产品营销方面:

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苏跃经理做了稻田除草产品开发与运作思路的报告。深入浅出的从我国稻田杂草与防治现状、产品开发与运作思路探讨、除草产品上市与运作案例等方面,用一线丰富的工作经验及真实的产品推广案例向与会者讲述成功的工作经验,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产品开发与运作思路。

在飞防方面,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刘杰秘书长对于水稻飞防除草与风险掌控做了精彩的报告。从飞防的重要性、飞防面临的风险、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风险,介绍了他们在水稻上应用飞防技术的经验,为广大农药企业后续开发新型产品方向开阔了思路。

农药加工机械方面,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梁正文副总经理做了静态出料砂磨机在除草剂生产领域的应用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其系列卧式砂磨机,对其结构及特点进行了阐述,通过产品用户的使用数据及客户的使用现场照片,反映了其产品的先进性和易使用性,是农药制剂加工企业的好帮手。

21日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中兴农谷湖北有限公司举办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研究专题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如何解决可分散悬浮剂和油酸甲酯应用相关问题。尤其是报告后的问答环节,积极踊跃,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的除草剂行业盛会,通过会议交流,代表们收获颇多,都感到不虚此行。会议的举办为国内除草剂领域的信息交流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5

2.2010年新季玉米市场行情分析及展望程黔,ChengQian

3.2009/10榨季国内外食糖市场回顾与2010/11榨季展望徐欣,赵丹丹,何志良,XuXin,ZhaoDandan,HeZhiliang

4.2010年1~8月水产品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农业展望 刘景景,LinJingjing

5.支撑粮食安全的农业水资源阈值研究与展望姜文来,JiangWenlai

6.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缪珊,MiaoShan

7.浙江居民主要畜产品消费变动与市场供需展望柯福艳,张社梅,KeFuyan,ZhangShemei

8.我国奶粉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展望杨静,高静,YangJing,GaoJing

9.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低碳农业的宏观思考季学明,季学生,林建永,JiXueming,JiXuesheng,LinJianyong

10.基于创意农业的北京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任荣,梁娜,RenRong,LiangNa

11.山东省寿光市蔬菜追溯体系的发展、评价及展望赵荣,乔娟,ZhaoRong,QiaoJuan

12.国外政府扶持创意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周胜芳,李红,刘益曦,ZhouShengfang,LiHong,LiuYixi

1.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变化情况及市场影响展望焦善伟,JiaoShanwei

2.托市收购结束后小麦市场回顾与展望张浩然,ZhangHaoran

3.2009年国内大豆生产及市场形势展望侯聪,HouCong

4.2009年1~10月我国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陈艳丽,ChenYanli

5.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发展趋势陈健鹏,ChenJianpang

6.内蒙古玉米产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展望武向良,朱玉成,赵于东,侯惠琴,WuXiangliang,ZhuYucheng,ZhaoYudong,HouHuiqin

7.农村连锁超市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梁娜,安玉发,LiangNa,AnYufa

8.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张小瑜,ZhangXiaoyu

9.以共同体思想解决食品安全信用问题设想李芳芳,冷传慧,LiFangfang,LengChuanhui

1."十二五"期间农业展望和农产品市场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调控机制,积极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DepartmentofMarketandEconomicInformationofMOA

2.农业展望 201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情况及后期走势展望朱险峰,ZhuXianfeng

3.2010年上半年稻米市场分析及政策建议武文,张欢,WuWen,ZhangHuan

4.2010年上半年小麦市场分析及下半年展望曹慧,钟永玲,CaoHui,ZhongYongling

5.2010年上半年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徐伟平,XuWeiping

6.2010年上半年糖料和食糖市场分析与展望马光霞,柏芸

7.2010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郭春爱,GuoChunai

8.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形势调查侯聪,HouCong

9.巴西大豆产量变化趋势与展望赵秀兰,侯英雨,ZhaoXiulan,HouYuying

10.我国草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邓蓉,阎晓,孙伯川,DengRong,YanXiao,SunBochuan

11.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及趋势展望何蒲明,HePuming

12.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的构建模式及发展趋势李圣军,LiShengjun

13.中国木薯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詹玲,李宁辉,冯献,ZhanLing,LiNinghui,FengXian

14.安徽省农产品贸易情况及发展前景李蔚青,LiWeiqing

15.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前景研究赵黎明,王兢,李东方,梁娜,ZhaoLiming,WangJing,LiDongfang,LiangNa1.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朱险峰,ZhuXianfeng

2.2009年中国稻米市场形势展望焦善伟,JiaoShanwei

3.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张智先,ZhangZhixian

4.当前国内外食糖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徐欣,郑传芳,XuXin,ZhengChuanfang

5.2008年生猪生产发展与2009年形势展望肖红波,王济民,XiaoHongbo,WangJimin

6.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向朱丕荣,ZhuPirong

7.关于河南农业综合开发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一)——从河南打造"中原大粮仓"说开去丁声俊,DingShengjun

8.世界及中国小麦消费量变化初探农业展望 王利文,张浩然,WangLiwen,ZhangHaoran

9.2008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分析与2009年展望马光霞,MaGuangxia

10.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监管现状与展望陈雨生,乔娟,ChenYusheng,QiaoJuan

11.美国生物燃料发展状况及其展望李云峰,LiYunfeng

12.2007年世界大麦主产国(地区)大麦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排序

13.2007年世界燕麦主产国(地区)燕麦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排序

14.2009/10年度世界大米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

15.2009/10年度世界小麦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

16.2009/10年度世界玉米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

17.《农业展望》征稿启事

18.2009/10年度世界棉花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

1.番茄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许世卫,张峭,李志强,王川,李哲敏,李干琼,王启现,董晓霞

2.尖椒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许世卫,李哲敏,李干琼,李辉尚,刘赟青

3.油菜市场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调查研究张峭,王川,王启现,ZhangQiao,WangChuan,WangQixian

4.猪肉价格形成过程及利益分配情况调研报告姜楠,韩一军,JiangNan,HanYijun

5.鸡肉价格形成过程及利润分配情况调研报告翟雪玲,韩一军,ZhaiXueling,HanYijun

6.乳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调查报告李志强,冯艳秋,董晓霞,韩胜文

7.加拿大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基本经验信乃诠,XinNaiquan

8.2007年我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展望薛允平,XueYunping

9.2007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展望马光霞,MaGuangxia

10.农业展望 农产品质量管理法律制度的回顾与展望叶明,YeMing

11.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张英,徐建华,李万良,ZhangYing,XuJianhua,LiWanliang

1.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柯炳生,KeBingsheng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任爱荣,赵一夫,RenAirong,ZhaoYifu

3.2007年第一季度小麦市场形势分析钟永玲,ZhongYongling

4.2007年第一季度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习银生,XiYinsheng

5.2007年第一季度棉花市场分析杜珉,DuMin

6.2007年第一季度糖料与食糖市场分析与预测马光霞,MaGuangxia

7.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外稻米市场运行分析武文,张欢,WuWen,ZhangHuan

8.荷兰高效农业研究及启示张玉,赵玉,祁春节,ZhangYu,ZhaoYu,QiChunjie

9.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翁鸣,WengMingHttP://

10.农业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的分析于法稳,YuFawen

11.中国蔬菜零售市场现状与分析(下)朱增勇,李思经,ZhuZhengyong,LiSijing

12.中国肉羊产业区域概率优势分析刘芳,何忠伟,LiuFang,HeZhongwei

1.2010年粳稻市场展望与长期趋势分析佟远明,TongYuanming

2.2009/10年度我国玉米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魏斌,WeiBin

3.2009年国内外油料市场分析及2010年展望孟丽,MengLi

4.2009年我国猪肉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张学彪,聂凤英,ZhangXuebiao,NieFengying

5.2009年我国禽肉市场回顾与2010年展望张莉,ZhangLi

6.2009年奶业市场分析及2010年展望刘自杰,董晓霞,LiuZijie,DongXiaoxia

7.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刘春芳,王济民,LiuChunfang,WangJimin

8.我国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展望章力建,李兵,胡育骄,李正,ZhangLijian,LiBing,HuYujiao,LiZheng

9.美国生物质能源政策激励与粮食消费展望李超民,LiChaomin

10.2009年我国畜产品贸易分析农业展望 司智陟,聂凤英,SiZhizhi,NieFengying

11.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乳品贸易现状及2010年展望杨静,高静,YangJing,GaoJing

12.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李晓俐,陈阳,LiXiaoli,ChenYang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技术进步研究吴敬学,杨巍,张扬,WuJingxue,YangWei,ZhangYang

1.近期东北稻米走势分析及后市展望邹伶艳,ZouLingyan

2.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回顾及2009/10年度展望孟丽,MengLi

3.2008/09年度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2009/10年度展望刘涵,LiuHan

4.中国水产品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马光霞,MaGuangxia

5.我国大米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徐彦,XuYan

6.我国玉米消费的空间分布分析与展望张智先,ZhangZhixian

7.全球大米供求和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廖永松,LiaoYongsong

8.美国生物燃料补贴政策的争论与展望李超民,LiChaomin

9.日本水产会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卢凌霄,吕超,LuLingxiao,LüChao

10.新时期我国农村科技工作案例分析陆庆光,LuQingguang

11.大型农场滴灌工程规划实施技术研究朱雅红,ZhuYahong

1.2008年1~6月世界粮食市场回顾与展望崔卫杰,卢宪英,CuiWeijie,LuXianying

2.2008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情况及第四季度展望朱险峰,ZhuXianfeng

3.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小麦市场形势分析王进峰,WangJinfeng

4.2008/09年度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和价格趋势李喜贵,LiXigui

5.2007/08年度大豆市场回顾与2008/09年度展望孟丽,MengLi

6.农业展望 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形势分析及趋势展望郭清保,GuoQingbao

7.美国大豆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与展望李超民,LiChanmin

8.动物福利问题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翁鸣,WengMing

9.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走势与2009年展望李国祥,LiGuoxiang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6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处男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篇7

论据一:广告效果好是因为瞄准了目标消费群

典型案例:华龙方便面在中国三四级市场的成功来源于其广告受众定位准确

案例分析:华龙面业在开发各个区域市场时,将广告受众定位于当地的直接消费群体。不仅设计了区域性产品,而且在宣传方式上也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例如,东三福是华龙进攻东北市场的区域品牌,东三福的系列电视广告改编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运用精彩的动漫Flash形式,传达出“好人做好事必有福报”的社会价值观。宣传效果非常好,进入东北仅半年即完成全年销售额和利润,后半年成为大众市场第一品牌.从康师傅手中争取到不少客户和份额。金华龙是华龙进攻山东市场的区域品牌,根据山东人讲实在的特点,金华龙的核心价值也是“实在”,广告关键词是:“大家都说好,给你更多。”金华龙运用山东特色之一山东快板,进行群众联袂说唱,“这个时代要实在,豪爽厚道有人爱,金华龙有情有义,换来了俺的爱”。而进入河南市场时,产品是“六丁目”,宣传重点定位为“便宜”,效果也很好。华龙这种广告策略,虽然看上去有点“土”,但是既符合产品定位,又符合当地人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论据二:广告效果好是因为覆盖了最大的消费群

典型案例:宝洁连续销量攀升是因为首选央视对农村市场进行最大范围广告覆盖

案例分析: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14个省市2万个农村居民家庭专项调查统计结果,61%的农村消费者认为,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而央视一套则是他们首选收看的频道。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大部分三四级内地市场和农村市场,央视几乎就是唯一的传播渠道。宝洁之所以在2006年继续占据央视标王宝座,主要是因为其在2005年依靠央视进行的三四级市场覆盖取得了不俗业绩。

论据三:广告效果好是因为针对目标消费群的到达率高

经典案例:红桃K当年在农村市场的成功源于其极高的广告到达率

案例分析:红桃K用2年时间创造了销售额3000万到15个亿的奇迹,而且销量的70%以上都来自中国农村。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运用四大法宝(小报、专题、墙标和宣销)保证广告到达率。小报实际就是用新闻纸印的8开宣传单,上面有功效、产品介绍、成功病例和其他便民知识等等。它在当时是一种广告到达率最高的广告,因为红桃K当年依靠数万人的营销大军在农村挨家挨户发放。专题是指电视专题带,画面常常是产品介绍、专家讲话、消费者现身说法等,专题带在90年代是保健品行业广告核武器,具有非常惊人的广告效应(现在中国已经取缔了这种广告形式)。墙标是指墙体广告(也可以加上贴宣传画)。在农村里红桃K通过刷墙标,贴张贴画达到氛围营造的效果。宣销大一点的叫义诊,小一点的就叫宣销,前者肯定有医生出现,后者就不一定了。把产品摆出来,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实物,加上医生鼓动、同村街坊宣传,形成极好的广告煽动效果。这四大法宝加上红桃K优秀的执行力,造就了保健品行业的又一个神话。

意见领袖+到达率+渠道力=有效益的农村市场广告

观点陈述:

从营销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三四级市场的消费群体地区密度分布不均。如果要保证土述传播学上所要求助覆盖率和到达率,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又因为与空中广告配套的农村市场渠道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牲,势必造成大量的广告费并没有产生实际的销量。另外,农村消费群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农民的实际购买行为常常受到身边意贝领袖前重要影响。所以,从上述客观实际出发,我们在营销操作上绝对不能以牺牲巨额广告费的代价来换取农村市场的少量业绩(事实上的亏损),而应该选择将广袤的农村市场中的意见领袖作为广告的真正目标受欢群体,进行低成本。高聚焦。有效益的广告投放。这就决定了三四级市场广告投放在诉求点。媒体选择。传播力度.地面渠道配合等工作上相对于城市市场的特殊性。

观点支持

论据一:抓住了意见领袖就抓住了农村市场的销量

典型案例:济南轻骑依靠意见领袖进军农村市场

案例分析:直邮广告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的特点。在农村市场,可以通过邮局给乡。村里有声望的基层干部和村民邮寄关于企业及产品的资料,从而影响更多的农村消费者。济南轻骑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通过给村主任、书记邮寄轻骑集团资科方式,快速打入了农村市场。

论据二:针对意见领袖的广告没有到达率就没有销量

典型案例:平安保险广告在农村市场的失效

案例分析:平安保险曾在央视二台播出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个年轻的男士(平安员工)在不同的场景关心不同的人,这些场景都是和平安有关的,如平安镇,平安桥……虽然该广告当年还曾获奖,但由于其广告节奏慢,诉求过于隐性,很多农村消费者根本就不知其所云,最终该广告对三四级市场的销售并没有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论据三:有渠道力配合的广告才能出销量

典型案例:宝洁农村市场开拓步履维艰

案例分析:宝洁为了打压本土品牌,抢夺农村市场,倾力推出了9.9元的新飘柔,然而就实际销售来看,商对这一品牌热情不高。宝洁要获得商的支持,单纯的产品降价对于抢占市场作用十分有限,销售利润的高低才是商的关注所在。此外,宝洁的规范操作与本土企业灵活的关系攻势相比在农村也无优势可言,再加上商大多素质不高,商业道德缺乏,使宝洁天上的广告虽好,但是在农村渠道这一环节上却障碍重重,妨碍销售。

双方观点PK

反方批驳

批驳一:广告只盯目标消费群是没有抓住农村市场的消费规律

分析:权威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者具有强烈的消费趋同性,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突出,往往是一定区域先富起来的农民购买了某种产品后,便会很快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同一区域的农村消费者购买同样品牌的产品,这种趋势还可能扩展到该品牌的其他产品上去。所以,简单地将广告的受众瞄准为直接消费群,看似全面精准,其实不准。

结论;农村市坜广告就应该重点抓意见领袖。

批驳二:只强调广告覆盖率和到达率的农村广告是败家的广告

分析:首先,以央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的广告覆盖率在统计是有问题的,圈内人都知道,目前对于农村市场的广告收视率调查无论从选样还是布点上都存在缺陷,这就意味着选择大众媒体覆盖农村市场本身就冒着广告浪费的风险(因为我们被虚假的覆盖率数据蒙骗了)。其次,即使是广告覆盖率真的达标.也存在着广告到达率的问题。我们曾在地级市场检查工作发现,该地区收看到的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居然是国内一个不知名厂家的产品,原来,受利益驱动,当地电视台利用技术手段把央视的黄金时段广告内容给切换掉了,换成自己客户的广告。这意味着企业的又一部分广告费被悄然地吞噬了。再次,即使覆盖率和到达率都合格,我们也面临着沉重的广告投入。因为现实是,大众

媒体的购买费用和广告的制作费用在持续上升。正方所谓高覆盖率是以大量资金投入为前提的。例如,某保健品企业当年刚进入湖南市场时,一个月的电视广告费超过了90万元,结果3个月下来.农村市场还没有一定反应。这除了其他影响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农村市场地广人稀,强大的媒体攻势与高昂的终端投入往往会变成高射炮打蚊子。 结论:以高投入为基础的高广告覆盖率,不符合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实际。

批驳三:农村广告的到达率不能等同于产品的销售力

分析:农村市场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渠道混乱不堪,假劣产品比比皆是。纵使企业能够保障必需的广告覆盖率和到达率,但如果渠道管理不能跟上,再好的广告也不能为企业带来销量。因为我们不要忘记,大量的销售是在村头的小店一瓶一瓶地实现的。当我们的产品的广告在空中激情烧钱的时候,村头店子里的假货也在快乐地走进千家万户。三四级市场,这种情况非常多,就连宝洁的产品也不能幸免。甚至以渠道起家的波导在2004年下半年也曾遭遇到了类似的“黑手机”竞争,许多贴牌手机、假劣手机和走私水货在中小城市、农村市场泛滥,对波导造成严重冲击。

结论:广告到达率不得不向恶劣的农村市场环境屈服。

正方回应

回应一:“意见领袖”是花拳绣腿,媒体传播才是武林绝学

分析:意见领袖本身就是一个粗略的描述,实际上,针对意见领袖的广告是很难操作的。第一是如何发现和选择意见领袖的问题。第二是如何培养忠诚意见领袖的问题。要知道,让一个意见领袖说一次你的产品好是容易的,但是让这个人一辈子都说你的产品好却是非常困难的。相反,如果这个意见领袖背叛了你,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更可怕。第三,对于一般的自发式意见领袖的口头广告,如外出打工者回家主动向亲戚朋友推荐城里的好产品,其现场互动、亲身示范的广告效果可能好于媒体广告。可是真要大规模有意识地培育意见领袖则非一日之功,其培训费用不见得就低于广告费。而媒体广告已有非常成熟地运营范式.其覆盖面之广、管理之科学和操作之便捷当是意见领袖所望背不及的。

结论:蔗贝领袖非正途,选好媒体是关键。

回应二:卖得好正是因为广告好

分析:产品销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消费者的认同而媒体广告在说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上功不可没。媒体的广告到达率不可能百分之百,但至少是可以保证覆盖到大部分目标人群。三株、红桃K当年在农村市场的成功就在于其来自四面八方的广告打动了消费者。因此,只要广告有好创意和好表现,符合农民的口味,就不可能没有好效果,产品就不可能不旺销。

结论:好广告促成好销量。

回应三:光有好渠道没有好广告,难道付出会有回报

农业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篇8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最为薄弱。本刊从本期开始,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开设“报刊发行”专栏,并逐步加大栏目比例,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即日起诚向全国发行人征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电子邮箱:.com;电话:027-67166509

“三农”报刊发行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实现赢利?这不是靠传统的发行观念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靠通过城市发行经验所能推导出来的。中国有8亿多农民,在农村常期居住(没有离乡)的有近4亿多人,这个市场谁都不能忽视。但是如何带领目前大多数“三农”报刊走出发行大幅下滑、经营陷入窘境的局面?这不仅需要媒体经营者更新观念,更需要的是加强对农村社会结构及模式的研究,同时要脱离单纯的报刊本位主义。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SWOT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cty)、威胁(Threal)。即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战略、计划、对策等)。SWOT分析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是最常用的战略分析法之一。

一、“三农”报刊发行市场现状的SWOT分析

⒈Strength(优势)

农村报刊发行市场的优势是相对城市市场而言,从目前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报刊发行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农村居住有8亿多农民,在农村固定居民(含乡镇干部、教师等)有4亿多,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反哺农业等好政策所带来的农村居民收入步步提高,既为农村报刊发行提供诱人的市场前景,也为这个市场提供了很好的经济支撑。

二是农村报刊发行市场增量空间巨大。(1)从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上看,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城市居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而农村居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城市为乡村的4倍多,可以预计,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这种差距会进一步缩小。(2)中国人均拥有报刊数非常低,尤其是农村,这给“三农”报刊发行提供了机会。以日报为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有关大众传播事业的最低限度目标:每千人拥有日报100份。中国农村未达到这一要求,目前农村每千人拥有的日报数不到7份。(3)新农村文化建设上的要求,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提高农村人均报刊占有率作为一项指标。如有的村镇把农村千人均报刊拥有100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指标来抓。

⒉Weakness(劣势)

“三农”报刊发行的劣势来源于长期以来对农村市场报刊发行的忽视。具体体现在:(1)由于长期依赖邮政发行以及对农村市场观念上的忽视所造成的对数据库精确发行等现行工具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人才积累。(2)农村报刊发行网点少。目前农村报刊发行主要依赖于邮政发行。近年来邮局为降低运营成本,一再压缩精简人员、车辆,加之农村投递员岗位待遇低,大部分农村投递员不安心投递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维持状态,农民很难享受到优质的投递服务,大大降低了“三农”报刊的发行效率。虽然有一些市级党报组建了发行公司,但从网点建设、线路布局到人员安排等,与邮局报刊发行有相似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容易出现订报的人看不到报纸,这直接影响报纸的收订。(3)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农民报刊为例,从现有报刊中,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很难得到满足。全国农民报协会副会长季林曾说过,现在一个省20多家报纸,能有一张适合农民看的,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⒊Opportunity(机会)

“三农”报刊发行的机遇主要有:(1)农村的自费订阅市场有很大潜力。调查显示,90%的农民知道看报有好处,如果加以宣传、引导,农民自费订阅报刊的数量显著增加是有可能的。《农业科技报》、《山东科技报》等90%以上是自费订阅即证明了这一点。(2)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农民能够承受每年订一份100元左右的报刊,说明农民有一定的订阅能力。调查中观察到,有不少家庭富裕的专业户,订3份―4份报纸杂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3)城市报刊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行成本在逐步上升,发行的有效性在逐步降低,开辟农村报刊发行市场成为报刊经营者寻求市场增值的不二途径。(4)农村有效信息不足和信息使用效率不高,给“三农”报刊发行带来了机会。如农村富余劳力找不到新的就业出路,农产品收获不知到哪里销售等。电视目前是农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电视往往只是用做娱乐,而不是作为信息的手段。(5)根据目前市场规模测算,如果报纸能够深受农民欢迎,在一个县发行数千份到1万份左右,一个地级市发行几万份到10万份左右是有可能的。

⒋Threat(威胁)

以下几点可能影响“三农”报刊发行:(1)发行时效性差。相对于城市,目前农村报刊发行时效相差几个小时到3天,尤其是节假日时效性更差。如星期六、日的报纸往往要到星期一中午才能到达读者。(2)发行到达率差。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农村报刊发行一般的终端不是农村居民,而是村干部家、中小学校长家、小卖部、理发室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其结果是很多报刊没有到达订户手中。笔者在一些村镇调查中就发现,很多报纸堆放在村长/校长/小卖部那里,根本没有到订户手里。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让农户失去订报的积极性。(3)农村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可能会给农村报刊发行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农户对媒体的选择习惯一般是在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或上网,而发行时效性差使得报刊发行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4)农村报刊发行市场相对较弱。农村居民订户相对比较分散、消费能力较弱,大的广告商不重视,这给报刊发行经营者带来一定经济上的压力,对于报刊发行带来负面影响。(5)农村读报文化缺乏。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的农民自费订阅报刊,88%的农民不读书、不看报、不订阅。农村报刊发行一个主力人群的教师,其不看报刊的比率在逐年增加。(6)当前农村报刊发行市场境况远未成熟,经营和开发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

经过SWOT分析不难发现,表面上陷入困境的“三农”报刊发行市场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当,走出农村报刊发行迷局是完全可能的。

二、农村报刊发行的拯救:更新六个观念

一是更新传统观念。更新传统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1)更新对“三农”报刊发行市场的认识。中国农村有近4亿多常住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能力、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日益倾斜的政府投资政策,将给这个市场带来活力,受众需求和广告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这里面还有两个发行市场利好因素: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带动城镇建设,可带动农村人口的集中,便于农村报刊发行。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转移会越来越多,这就有利于土地集中,从而为农村报刊发行提供了肯订阅报刊的专业户(如种植大户),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扩大。(2)更新对农村报刊发行的目标群体的认识。农村报刊发行的目标读者群主体不应只是农民,还应包括村镇干部、教师、商人(如零售、理发、小商店经营主等)和涉农商业企业等混合体。这一部分人群是农村有知识、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他们的经济实力在逐步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经济消费能力并不比城市某些居民差。(3)并非所有报刊均可以进入农村市场。应注重“三农”特色,开发适合“三农”需要的对口报刊,如“三农”专业报刊,或地方党报+地域版的模式。

二是改变发行模式。(1)建议健全农村报刊发行网络,报纸以自办发行为主,以邮发为辅,可尝试在3万―5万人口间设立发行站,提升发行服务层次。(2)倡导敲门服务。邮递员或发行员可实行上门订报,并与农户签订服务承诺,保证按时送报到农民手中,做到不缺报少刊,确保订户利益,让农民感到订了报能按时看到报。(3)鼓励农民合伙订报。针对一些家庭还不富裕的农民,鼓励农民合伙凑钱订阅报刊,这样不仅降低农民独自订阅报刊的成本,而且可以相互交换阅读,共同讨论,提高报刊的利用率和读报用报的效果。(4)发行网络系统可采用多家报刊合办或与邮局合办或与零售公司合办,以减少资金、人力投入。(5)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流动性小, 如教师、小商品经营者、村镇干部、专业户等长期在居所附近,所以建议采取“订阅为主+流动为辅”的发行模式。(6)注意利用发行过程进行三个互动:一是与读者互动,加强报刊发行的后续服务,以便更好地调整报刊内容;与广告商互动,与企业一起探索农村市场开发之旅;网络互动,互联网在农村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尤其是村镇干部、教师、富裕的农村科技示范户等,网络报纸订阅与互动也是必要的。(7)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可尝试利用农民经营和代销报刊,以降低报刊发行成本。(8)对农村报刊发行市场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有效的农村报刊发行数据库,实现“三农”报刊的精准发行。

三是变革内容需求。(1)调查显示,农村报刊发行的目标人群中,乡镇干部对内容的要求是:67%的首选时事政治类报刊,31%选择教辅类报刊,19%选择娱乐;教师对于内容的要求是:90%选择教辅类报刊;38%选择时事政治类报刊,21%会选择娱乐类;农民对于内容的要求:78%的农民首选科技种养、农业信息类报刊;37%的农民首选教辅类报刊(许多农民家长不知道在邮局能给孩子订到报刊和学习资料,仍从新华书店购买教辅材料);15%的农民首选时事政治类报刊。(2)报刊发行内容要以实用和贴近农村居民生活为主,融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信息量。尽量做到“一报(刊)在手,不再他求”。(3)树立品牌观念,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坚持“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听得懂的话”。

四是创新经营模式。“三农”报刊发行并不是没钱赚,而是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和开发。农村报刊发行“赢利在发行外”,可尝试以下做法:(1)适应国家建设新城镇趋势,依托报刊积累的品牌,在农村住户集中的地方开设报刊连锁销售店。(2)建立地域物流配送,将报刊发行与物流配送结合起来。如将发行与送化肥、种子、农药和日化用品等结合。(3)可联系农资企业,建立实业公司,将从事农药、种子、化肥、农膜、饲料等农产品的营销推广和技术服务与报刊实行“捆绑”营销。一方面,帮助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为企业寻找市场,同时还可以为报刊社减少投资风险。(4)加强与广告商联系,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广告服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报纸重点经营的建材、家电、保健品等广告在农村也有市场。(5)成立文艺团体,将送信息与送娱乐结合起来。农村除少量消费书报杂志,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听收音机,文化生活极其单调,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农民也越来越注重对于文化娱乐的追求。如一些农村的农民自发组成演出队,还有一些经济富裕的地方请来专业演员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成立文艺服务队,可收取少量费用,这样既能带来一些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报刊品牌等。

五是加大推广力度。联合当地党委宣传部门、报刊发行部门以及乡镇政府,结合农村实际,编制一些适合农民阅读的报刊目录,发放到村民组甚至每个自然村,让农民自由订阅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报刊,以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当地通过阅读报刊获得致富信息,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看到订报用报所带来的好处;利用农村庙会、赶集等时机,由报社、记者站、邮政部门以及当地乡镇政府共同举办报刊展读活动,通过面对面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让他们认识报刊、选择报刊,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六是提升综合服务体系。注意利用社会公益活动,提升报刊品牌。可尝试联合当地政府建立四室: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和科技信息服务室,将及时为农户农情信息等服务与培育农村读报文化结合起来;积极鼓励报刊发行进入学校企业,培育市场和读报文化;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政府、企业一起,倡导建立一些论坛、会议以及一些组织等,如《南方农村报》从2005年起主办“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等活动,使《南方农村报》发行量稳步上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⒈吴丽莉:瞄准市场办刊、找准市场发行[J],《出版发行研究》,2003(7)

⒉蒋玉生:农村报发行的三大启示与思考[J]./shownews.asp?newsid=10382, 2006-5-8

⒊靳文章、陈兴旺,河北农民报,扎根燕赵沃土的“红高粱”[J],《新闻战线》2000(11)

⒋吴锋:近年来我国农村报刊经营的十大创新[J],《中国记者》,2007(3)

⒌曲昌荣、颜景理: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J],《新闻战线》,2003(5)

⒍方晓红:农村的变革与大众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江苏农村受众调查的启示[J],《新闻知识》,2003(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报刊发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为06JC860005)的部分成果;作者吴锋系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生;程忠良系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