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2040城市总规划优秀2篇

发布时间:

那么此次上海2040总规中,对你的房产又有哪些利好呢?目前寸土寸金的上海还有哪些洼地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上海发布2040城市总规划优秀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上海发布2040城市总规划 篇1

昨日上海发布了2016—2040城市总体规划,这是上海的第五轮总规。大家都知道,在这个规划为王的时代,规划意味着配套,意味着公共资源的集聚,意味着产业和人口的集中,更不可避免引导着房价的走势。

任何洼地,只要遇上了规划的利好,那都是天堑变通途。

在2007年上海的一轮规划中,包括普陀真如、徐家汇、浦东花木、五角场等地被确立为城市副中心,而目前这些区域在其所在地区的能级都是很耀眼的,房价也是很扎眼的。

1、宝山、闵行、虹桥、川沙纳入主城区!

上海将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市域空间格局,此次规划第一次将上海中心城区周边的宝山、闵行、虹桥、川沙4个片区纳入主城区!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在大家印象中,上海主城区充其量也就是外环线以内地区,外环线外的川沙、虹桥部分、宝山部分、闵行部分此次全部确定为主城区。而这大片区域的功能是聚焦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优化。

2、5个新城和16个城市副中心!上海房价未来将突破内中外环线概念!

2040总规还确立了5个新城(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和16个城市副中心(崇明城桥地区、吴淞、嘉定、真如、虹桥、金桥、江湾五角场、花木龙阳路、张江、川沙、南汇、南桥、莘庄、松江、青浦、金山滨海地区)

这些新城和副中心加上之前的主城区外扩,上海的城市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内中外环,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这也是上海极力探索的避免特大城市大规模集群模式,实际上也是对主城区的一种疏解,类比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做法。

3、近沪地区一体化!一张环上海房产投资地图!

这次规划还有一个亮点是近沪地区一体化发展,确定了“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包括了嘉兴、苏州、无锡、南通、舟山、宁波6市,未来将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

目前,随着上海房地产投资的外溢,紧邻上海的苏州昆山、嘉兴嘉善等地房价已经呈现较大涨幅,而除了苏州目前房价已经很高之外,其余5地相较于上海主城区尚属洼地,尤其是与上海紧邻的嘉兴。

4、未来上海轨交地图:郊区将不再“苟且”

大家知道,上海的'房价是跟着轨交走的,所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轨交站点周边地区房价可以比非站点地区高上很多很多……

昨日的发布会上上海有官员表示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比较单一,对整个郊区空间的引导确实是不足的。

比如松江区域,随着刚需人口的挤入,松江的常住人口这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但与市区的连接只有一条9号线,上下班都是这样的。

在2040规划中,上海未来交通规划有这么几个可以期待的:

将规划联系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的联络线;

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

加密中心城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小编理解这是宝山、浦东都将率先加密轨道交通,这表示北部的20号线,东部的21号线都是可以期待的。

在中环附近形成城市轨道环线。目前上海的环线只有4号线,是沿着内环绕圈的,整个中环区域的 ww w.baihuawen.c n南北和东西向交通很不便,需要多次换乘,这是上海轨交未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未来浦西中环和内环打通的22号线值得期待!

确保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大家可以对照上面的16个城市副中心,未来每个副中心都有至少2条地铁直接服务。

因为规划中也明确说了,未来上海市域内平均通勤时间将不超过40分钟!

5、疏解人口是不可避免的了

据最新统计,上海常住人口是2415.27万人,而上海要求到2020年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到2040年控制在2500万左右,也就是说未来24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将控制在100万左右!

但同时上海还需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科技人才、国际人才等,所以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是必定的,说白了,就是挤出低端人口、吸引高端人才。

6、新增建设用地负增长不等于没地

在上海官方的表述中,新政建设用地从零增长到负增长,体现了上海未来建设用地的稀缺性,这也是开发商比较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在这次的总规中,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是上海强调的4条底线,特别是建设用地排在第一位。

也就是说未来新政建设用地指标是几乎没可能了,未来24年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0平方公里以内,而2014年底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已经突破3100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呢?上海未来将无地可卖?无新房供应?其实不然。

而是上海未来的新增建设用地都藏在存量中,在现在的低效建设用地盘活中。

上海之前就明确了,到2020年低效建设用地减量50平方公里,进一步完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与现状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增减挂钩机制,确保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

很多人一听到减量化,以为是建设用地要减量供应。实际上,它是对现有建设用地的一种腾挪,目的是腾出更多的指标给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在上海现有的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重偏大,但工业总产值低,主要是一些镇、村集体或私营企业。

上海其实还有很多存量地,而且数目很大。而这部分土地资源,因为用地性质的缘故,一直深埋在上海的国字号企业的“账目”里。

7、全球城市和全球移民目的地

关于全球城市,就是要做全球移民目的地。发改委住建部今天一纸文件,揭示了上海未来房价的惊天秘密!

而全球城市,也是这次2040总规的核心目标。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规划说,我们希望,未来的上海,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道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品味的,天际是可以眺望的,上海的城市表情是大气而谦和,优雅而温馨,令人愉悦的。

小编希望,如官方所言,上海未来能真正建立起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体系,让全球城市的硕果能为更多人所享受到。

相信上海的城市管理能力,更期待世界的上海!

上海发布2040城市总规划 篇2

限制规划用地

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一是优化用地结构,确保生态用地(含绿化广场用地)占市域陆域面积比例在60%以上,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的比例,坚持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与拆并并重,积极推进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和低效工业用地减量。

二是实现广域空间统筹,注重陆海统筹开发,积极开发低空空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陆海空开放型国土开发格局。

三是促进空间复合利用,探索商业、办公、居住、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的复合开发,推进轨道交通场站的综合开发利用。

公共交通全覆盖

规划提出,要完善“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强化城市副中心功能。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至2040年,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

提高中心城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加密中心城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环附近形成城市轨道环线,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服务功能,确保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

至2040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重的50%以上,绿色交通出行比重达到85%,轨道交通站点600米面积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将构建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有的飞机场和火车站基础上,上海还将再新建一座机场和一个火车站。建成后,新建的上海东站将和已有的上海浦东机场一起成为继虹桥枢纽外上海的的第二个交通枢纽。与江苏浙江共同打造打造90分钟都市圈。

民生建设

“上海2040”指出,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5分钟步行可达率90%;包括社区公园、小广场、街角绿地等,实现人均4平方米的规划目标; 生活性平均出行距离控制在2.5公里以内;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覆盖率达到100%。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一是通过15分钟的步行距离,就能够解决市民在社区里基本生活,乃至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二是传统社区以生活为主,面向未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意味着土地利用方式也要相应的转变,是一个复合社区。三是未来这座城市人口结构或者说城市功能会发生改变,这个社区也是一个不断成长或者说有机更新的社区。四是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社区,不是封闭的,空间是按照上海已有的优势,构建一个小的公共空间,不仅服务社区居民也对市民开放,这样使社区成为改善城市生活,提升这个城市竞争力的基本载体。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指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这次规划的亮点,社区是城市基本单元,可以说是城市的细胞,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乃至于城市发展方式的改变,都可以从这里开始。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作用不光是生活场景,也可以作为工作场所,这次规划当中从改变社区开始对外来城市持续发展产生新的动力。

严控碳排放总量

在“上海2040”中,提出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于2025年达到峰值,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减少15%左右。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水系连通性,市域河面率提高至10.5%左右,提高城市防汛除涝能力; 增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极端气候影响。按照“上海2040”的规划,未来上海将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力争2040年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高度聚焦水环境改善,2030年前实现水功能区全面达标。

人均绿地面积翻倍

规划提出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在生态空间格局上,郊区以10片生态保育区和9条生态廊道等生态战略保障空间为基底,推进生态林屏障建设,保护滨江沿海生态岸线和滩涂,推进国家公园以及郊野公园建设;中心城周边地区以外环绿带、近郊绿环和16条生态间隔带为锚固,防止主城区进一步蔓延; 中心城内加快实施10片楔形绿地,结合重要转型地区新增若干100公顷以上大型公园,加强13条滨河绿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