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老爱幼故事【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传统的家风有很多,每个家庭各有不同,因为各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6篇名人尊老爱幼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生尊老爱幼小故事 篇1

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韵文。孔融四岁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几个,面对父亲刚买来的梨子,哥哥让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拣了个最小的。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父亲不禁为儿子的谦让懂事高兴,却又故意问道:“可你还有个小弟弟,为何不把 最小的梨留给他呢?”孔融则答:“我比弟弟大,哥哥应该让弟弟,所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能不为孔融这种谦让精神所感动吗?

小学生尊老爱幼小故事 篇2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去坐公交车,上了车后,一直没有人给她让座。售票员看不下去了,她说:尊老爱幼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啊,大家要把它传承下去。那为什么没有人给老太太让座呢?”大家听了售票员的话,羞愧得低下了头,纷纷抢着要给老奶奶让座。唯独有一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妇女说:为什么要给她让?她算什么呀?切!”一会儿,售票员就跟年轻妇女吵了起来。一个男人拉住了她们,说不让她坐公交车了,因为她不互相谦让。说着把年轻妇女推下了车。车开动了,不时还传来了笑声。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英雄。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花色品种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没有子女,但先后抚养了几十个烈士的孤儿,以宝贵的父爱和母爱哺育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这不也是尊老爱幼吗?

所以,大家都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哦!

尊老爱幼的故事 篇3

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黄香对父亲十分的孝顺。怎样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那时候又没空调,所以,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给扇凉快了,伺候父亲安寝。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黄香就自我先睡下,用自我的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安寝。所以,这个故事又叫“黄香扇枕”,也就是黄香这个孩子把枕头给扇凉快了。另外也叫“黄香温席”,黄香把席子给弄暖和了。

这个故事被《二十四孝》所记载的,黄香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所以传统中国老百姓之所以明白黄香,乃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

小学生尊老爱幼小故事 篇4

子路尊老爱幼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黄香尊老爱幼的故事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小学生尊老爱幼小故事 篇5

我不光孝敬家里的老人在外也是时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有一次在上班的途中,我急匆匆地走上车,看见车上挤满了人,只好站一站了,一会儿就到了。过了一会儿,到了小尖时,突然从车站走上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本来有一些人下车了,我刚找一个位子坐下,看见老爷爷缓缓地向我走来,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主动让位子给老人坐,老爷爷看见了,坐在位子上连忙说声谢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帮助人们的源泉,只要记住这句话,那世界就会出现许多好心人,来帮助一些幼小的、年老体衰的老人、残废的人,使这一些人感到社会的温暖,感到社会的助人为乐。希望每个人都从小事情开始做起,从一点一滴坐起。能帮助更多地人。我觉得点点滴滴都是珍爱,让我们珍惜这些,让我们从一点点小事情起,帮助别人,例如:让座位、扶老奶奶老爷爷过马路、帮助叔叔阿姨。只要每一个都能尊老爱幼,那世界就会是充满乐于助人的,在每一个地方都能感到帮助别人和帮助自己的快乐。

时光如梭,如今,我已身为人母。孩子渐渐长大了,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 在学习上,我们时时勉励她勤奋刻苦,在我们的感染下,女儿心疼父母,长辈关心爱护子女,共同建造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家庭。

丈夫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主动承担家里的大事小事,我们在事业和学习上互相勉励和支持,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生活中精心持家,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一个国家大多数家庭不和睦,那么,这个国家自然地说不上安定团结、兴国安邦,所以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积极努力,为争创幸福文明的家庭而努力。

尊老爱幼的故事 篇6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人们一向把尊老爱幼作为一种社会职责和行为规范。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曾说过:要像尊敬自我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要像爱护自我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在中国,违背了这种道德的人,不光会受到舆论的批评,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孝敬父亲。为了让父亲睡得舒服,他夏天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席子,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窝。汉文帝的母亲生病时,文帝每次都要亲口尝过汤药的冷热,才端给母亲。早在汉朝时,政府就曾多次发布命令,提倡、奖励孝敬老人的行为。当时政府发给70岁以上的老人一种拐杖,用这种拐杖的老人,在社会上能够得到特殊的优待和照顾。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都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皇帝亲自在宫里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每次人数都多达千人。

中国人对后代的`关怀爱护是爱中有教,慈中有严,包含着强烈的道德职责感。古人留下的《诫子书》、《家训》等超多有关教育子女的著作,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道德遗产。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就说明了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孟子小的时候,母亲担心住家周围杂乱的环境对他的成长不利,连续搬了三次家,直到把家搬到了学校的旁边,孟母才放下心来。

尊老爱幼的传统在当代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此刻,中国的老人和儿童有自我的法定节日“敬老节”和“儿童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律中也明文规定了公民务必履行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

尊老爱幼这种传统的美德保证了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也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带给了坚实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