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六味地黄汤【精选2篇】

发布时间:

以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2篇妙用六味地黄汤,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60例 篇1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老年性便秘;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112-01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以老年体衰,肠道传化失司,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周期不长,但粪便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而不畅[1]。本文旨在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60例便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病程2个月~6 a。诊断标准:排便次数少于2次/周,大便干结、艰涩,或伴有腹部不舒攻撑作痛,纳差,体倦乏力,口干耳鸣等症状,胃肠钡餐X线检查、纤维肠镜未见明显异常,指检未触及包块,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疾病及全身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便秘。

12治疗方法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5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6 g,肉桂6 g,白术20 g,当归15 g,芍药10 g,陈皮10 g,肉苁蓉12 g,甘草6 g。兼气虚加党参10 g,黄芪20 g;气滞加木香、枳壳各10 g;津亏加生地、玄参、麦冬各20 g;便血加槐花15 g,地榆炭10 g。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2]治愈:主要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排便周期缩短,便质转润,排便欠畅,其他症状有改善。无效:便秘与其他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3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

3典型病例

患者某某,男,72岁,2010年11月2日来诊。便秘反复发作3月余,3~5天1次,排便困难,口服麻仁丸、果导片等药物后,便秘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后病情反复。1个月前求诊于某医院,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原因引起便秘。于本院就诊时已4日未解大便,查体见腹部胀满,攻撑作痛,口燥咽干,畏寒肢冷,纳差,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肾阴阳两虚,阴亏无以濡润肠道,阳虚则肠道传导无力而成便秘证。治以滋阴温阳,润肠通便之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黄15 g,山茱萸10 g,山药12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6 g,肉桂6 g,白术20 g,当归15 g,芍药10 g,陈皮10 g,肉苁蓉12 g,甘草6 g。日1剂,水煎服。3剂后大便通下,守上方略有增减,调理2月余,诸症皆退,大便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4讨论

中医认为,老年人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脾、肝、胃、肾有着密切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大肠传导迟缓,大便秘结;胃与大肠相通,胃热甚可下注大肠;脾司运化,主中气,主营血,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大便难解;肾主五液,内藏真阴真阳,真阴一亏,则肠道失润而更行干槁,真阳一亏,阳气不通,津液不行,肠道艰于传送,从而引起便秘,所以用滋阴温阳,润肠通便法。方中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肉桂、肉苁蓉温补肾阳,茯苓、泽泻、丹皮泻其肾浊,白术益气健脾,强中气,使大肠传导有力,当归、芍药养血活血,润燥滑肠,陈皮理气以防壅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既能“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能“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使阴阳平衡,邪祛而正安。六味地黄汤加减具有温阳、益气、滋阴、润下的功效,此方能补能通,通便而不伤正,确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良方,疗效可靠而持久。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精神舒畅,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定时登厕,进行适当运动,均有利于改善便秘。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1-204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4-08-12)

妙用六味地黄汤 篇2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妙用

1滋补肝肾治眩晕

六味地黄汤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决》,其组方特点是寓补与泻,以补肾阴为主,进而滋补五脏之阴。《医方论》“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既有泽泻之宣泻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阴,既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络,又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只六味,而有开有合,三阴并治。”龙骨,牡蛎味甘涩性凉归肝经,有平肝潜阳安神功能,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具有镇静,降低血管通适性作用。入肺肝经,具有平肝,清利头目之功;钩藤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效。眩晕者多虚,尤其中老年患者,肝肾之渐亏,无以滋养肝木而致肝风内动,上昌清空而致眩晕。六味地黄汤补阴而不生火,滋而不助痰。可酌加龙骨、牡蛎、钩藤、等药,即治肝肾之不足,又抑肝阳而熄风,标本兼治,正合眩晕之病情。

2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各型肾炎

肾炎是临床多发病,属中医水肿病症,主症为浮肿乏力,尿检有大量蛋白尿,管型,临床用六味加减,水肿之病虽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但脾尤为关键,注重后天之本,开生命之源,扶正祛邪,对蛋白尿及管型的消除十分有利,随证加减可用于各型肾炎之疾,六味地黄汤加味芪防,芪防健脾胜湿,从中州立足。肾炎尿血一证,痛者为淋,不痛者为尿血。尿血虽多因于火,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暴起,尿色鲜红,尿时常感热涩,虚者多缠绵,尿色淡红,腰酸,脉细沉,乃虚炎所致,故虚者用六味地黄汤滋养肾阴而清虚火,参入止血药,尿血得愈,治病必求其本也。若见尿血一味止血,恐徒劳者多。

3益肾通淋治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可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数种。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淋症”范畴,在祖国医学中,对本病的临床症象记载甚祥。如《金匮要略》中“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之发生是由于平素多食肥甘酒热之品,或情志抑郁气滞不宣,或肾虚而膀胱气化不行,导致湿热蕴结于下焦所致。如华佗《中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中有“虚伤真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又如以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还如《丹溪心法·淋》中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故而石淋的病理变化,是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益肾通淋,清利湿热,适用于湿热蕴于州都之府,肾虚气化不利,气血交阻,通降失常之淋证。

4化痰通窍开癃闭

癃闭症是指小便点滴难出,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系现代医学中前列腺增生症。在生理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肃降而下达于肾,再经过肾的气化功能,使清者上归于肺而布散周身,浊者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运化,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关门开阖不利,就可发生癃闭。因病发于年老者,根据内经女子“七七”男子“八八”阳衰于上,阴亏于下之理论,肝肾不足是疾病之本,脾虚痰湿内生为标,临床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肾气充足,开阖正常,癃闭症愈。

5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妇女在绝经前后体内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侯群,中� 肾阴亏损,阳失潜藏,机体失去阴阳平衡,导致有关脏腑心、肝、脾、肾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症侯。六味地黄汤具有滋补肾阴之功效。因此在该方基顾上,进行加味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六味地黄汤经现代药理研究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药能力,使机体阴阳平衡,邪不可入。

6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中老年牙周病

中老年牙周病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牙齿,可发生增龄性变化,如牙齿磨耗、牙龈萎缩,牙周病,根面龋齿等,而牙周病临床最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牙齿早期脱落,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病因主要是口腔细菌增多和身体抵抗力下降两大因素,但人体是一个整体,致病因素又由内因和外因两部分构成,人体抵抗力决定着人体受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中医治疗本病注重调理内在因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治其本,效果甚佳。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手阳明之脉入下齿,足阳明之脉入上齿,齿为骨余,寄龈以为养,所以齿病与阳明之脉和肾关系极为密切。六味地黄汤全方三补三泻,开合兼顾皆在补肾健齿。《本草纳目》“……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开宝本草》……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正如《本草纲目》“……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痛”。

7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久病不愈,反复发作,耗液伤阴,且多损及肾阴肾阳,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肾虚是病之本,故采用加味六味地黄汤,重在治本,着重滋阴补肾。现代药理研究,以六味地黄汤为代表的补肾剂,可明显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再根据兼夹寒、湿热邪的不同,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具有很好抗组织胺抗过敏的中草药重在治其标,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消疹止痒,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