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最新8篇

发布时间:

有机化学是药物研发的重要基础。通过有机化学合成,可以制备新型药物分子,改善药物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大学有机化学怎么学 篇1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

(1)烷烃;A)官能团:无;通式:CnH2n+2;代表物:C;B)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CH4+Cl2光CH3Cl+HCl,光CH3Cl;点

②燃烧CH4+2O2;

③热裂解CH4CO2+2H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2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酮的检验方法和特性,并了解分子内亲电加成的机理。

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乙醇

2. 硝酸银溶液

3. 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

4.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梁式试验(银镜反应)和碱性费林试验对醛、酮进行检验,同时了解梁式试验的反应机理。梁式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醛和还原性羰基化合物的方法,通过含有硝酸银等试剂的溶液与待检物质反应形成镜面沉淀。碱性费林试验则是一种用来区分醛和酮的试验,在碱性条件下,醛被氧化成酸,而酮不发生反应。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将0.5ml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每个试管中滴加等体积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其反应结果。由于涉及易燃、易挥发物质,操作需在通风橱内进行。

2. 碱性费林试验: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甲醛和丙酮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银镜反应,甲醛和苯甲醛表现出明显的银镜反应,产生银镜沉淀,而丙酮和乙醛没有明显的反应。经过碱性费林试验后,甲醛变为橙红色溶液,而丙酮无显色。这说明梁式试验和碱性费林试验都是有效的醛、酮检验方法。这与有机化学中对醛、酮结构特性的理论知识相符。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梁式试验和碱性费林试验成功地对醛、酮进行了检验,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梁式试验和碱性费林试验是可靠的。有机化学实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有机化学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有机化学中醛、酮的检验方法和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3

一、目的要求

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 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 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二、仪器 试剂

实验讨论。

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

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来源是在于,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是视加热的时间长短而定 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率产生误差。

三、被测体系的选择

本实验所选体系,沸点范围较为合适。由相图可知,该体系与乌拉尔定律比较存在严重偏差。作为有最小值得相图,该体系有一定的典型义意。但相图的液相较为平坦,再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整个相图精确绘出。

四、沸点测定仪

仪器的设计必须方便与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蒸汽冷凝部分的设计是关键之一。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积过大,在客观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馏;而过小则回因取太少而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连接冷凝和圆底烧瓶之间的连接管过短或位置过低,沸腾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入小球内;相反,则易导致沸点较高的组分先被冷凝下来,这样一来,气相样品组成将有偏差。在华工实验中,可用罗斯平衡釜测的平衡、测得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数据,效果较好。

五、组成测定

可用相对密度或其他方法测定,但折光率的测定快速简单,特别是需要样品少,但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重复测定三次。当样品的折光率随组分变化率较小,此法测量误差较大。

六:为什么工业上常生产95%酒精?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是否可能获得无水酒精?

答:因为种种原因在此条件下,蒸馏所得产物只能得95%的酒精。不可能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获得无水酒精,95%酒精还含有5%的水,它是一个沸点为的共沸物,在沸点时蒸出的仍是同样比例的组分,所以利用分馏法不能除去5%的水。工业上无水乙醇的制法是先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苯,再进行蒸馏。

有机化学怎么学 篇4

第一,要用化学键的理论来理解有机分子组成。如甲烷的分子组成为CH4,为什么不是CH2或C2H6或其它呢?乙烯(C2H4)与乙烷(C2H6)的分子组成相差2个氢原子,在成键上有什么不同呢?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成键的种类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CH4、C2H6与C2H2的分子构型不同,跟成键是什么关系?等等。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理解有机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我们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

第二,要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来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来理解有机反应。如,加成反应,什么键断裂?什么键形成?消去反应,去什么?生成什么?什么键断裂?形成什么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有机化学反应。

第三,要把有机物通过结构变化所反映的性质变化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系统。

第四,要灵活掌握一些技巧,如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书写。

第五,要重视有机实验,尤其是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

第六,要做一定量的练习,有机题做少了,解题就是无思路。

有机化学怎么学 篇5

摘要:有机化学是消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文章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怎样更好地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内�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消防专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做“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

“教者,在于引导,启发。”

对于消防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两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特别是有机化学,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有机反应类型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困难重重;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改变和化合物规律的变化,这样很难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变教学生为教学生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为此,在授课过程中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其性质,将化学性质与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

(一)理论知识的强化和理解

有机化合物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原子间的成键方式是共价键,而碳骨架的成键方式又决定了有机物的分类。

因此杂化轨道理论是必须学习的理论知识。

特别是烃类的学习,碳原子以不同的杂化方式决定了碳碳单键(碳原子以sp3杂化方式成键)、碳碳双键(sp2杂化方式成键)、碳碳叁键(sp杂化方式成键)等不同烃类的结构。

同时着重强调电子云重叠的程度不同,共价键的类型不同(σ键和π键),其稳定性不同,化学性质必然不同。

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撑,才能正确地掌握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推测有机物是怎样发生化学反应和预测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

(二)规律学习法

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从不同原子间成键的方式推出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构推导其相应的化学性质(反应),将化学性质与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

在讲解有机物性质时,着重阐述它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紧紧抓住: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规律,才能较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比如讲到烷烃时,碳与氢形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分子CH4(甲烷),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共价键中的σ键)、分子的极性(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正四面体);由甲烷结构推出烷烃中只含有C-C键和C-H键,没有官能团,原子间成键时电子云重叠程度大,较稳定,因此,在常温下烷烃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也就是最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烷烃的稳定也是相对的稳定)。

比如讲到烯烃时,就以“乙烯”为例,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两个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分子的极性(非极性)、空间构型(平面形结构),然后由其结构推性质。

烯烃中存在不饱和键(碳碳双键),不饱和健的成份是σ键和π键,其中π键的重叠程度小,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反应(加成反应),等等。

(三)对比学习法

有机物的官能团决定了该有机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认真讲解各种官能团的结构之外,还要让学生找出各官能团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加强对该有机物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同样是不饱和键,烯烃π键和芳香烃π键的稳定性不同而导致烯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芳香烃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但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醛类中的羰基和羧酸中的。羰基的异同导致羧酸中的羰基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等等。

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官能团,并由官能团来掌握有机物的性质。

在以后章节的学习中,都要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制法――用途,这样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学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自学自励,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理解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理解归纳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自己阅读教材自己归纳总结的习惯。

比如说:每章节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阅读当天上课的主要内容,按照由结构――性质的学习方法,推导出相应有机物可能的有关反应。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理解归纳能力。

(二)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行实验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在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说:实验室制备乙烯,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乙烯结构和乙烯的性质,实验的原料是乙醇,催化剂是浓硫酸,加热温度必须是1400C(这样才能发生分子内消去反应),特别要求学生注意温度的升高(1700C)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乙烯(能否使溴的红棕色褪去)。

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结合理论知识加强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每讲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式时,多用球棒模型让学生认识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小棒代表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成键的方式不同(σ键和π键),电子云重叠的程度不同,稳定性不同,化学性质必然不同,有的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有的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有的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等等,让学生以宏观的球棒模型想象微观状态的原子结构,充分理解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想象能力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四)记忆能力的培养

没有了记忆就没有学习的继续,人从一生下来就如此。

学生以为化学的学习不需要记忆,这是错误的想法。

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认识、练习、总结、复习的过程,这样知识才能有积累,继续学习才会有条件。

所以记忆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说:有机物的分类可以以官能团的分类进行记忆,也可以碳骨架的分类进行记忆; 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比如说:醛中的醛基(―CHO)和羧酸中的羧基(―COOH)结构上的异同而导致羧酸有酸性而醛没有酸性。

三、结语

学习有机化学只有兴趣和积极性还不行,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及时记忆、及时理解、及时消化才能全面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132.7℃左右)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装样

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2.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3.沸点测定步骤:

1装样(0.5cm左右)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7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推荐】

一、 实验目的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滤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一般过程:

1、选择适宜的溶剂:

① 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

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

④价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行过滤;

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

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

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

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容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特别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干燥器中干燥;

三、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

四、 试剂用量规格

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活性炭:0.05g;

六、 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 实验结果

m乙酰苯胺=2.01g

m表面皿=33.30g

m表面皿+晶体=34.35g

△m=34.35-33.30g=1.05g

W%=1.05/2.01*100≈52.24%

八、 实验讨论

1、水不可太多,否则得率偏低;

2、吸滤瓶要洗干净;

3、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不用加很多;

4、洗涤过程搅拌不要太用力,否则滤纸会破;

5、冷却要彻底,否则产品损失会很大;

6、热过滤前,布氏漏斗、吸滤瓶要用热水先预热过;

7、当采用有机物�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132.7℃左右) 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 (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四、 试剂用量规格

五、 仪器装置

温度计 玻璃管 毛细管 Thiele管等

六、 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0.5cm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 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 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 实验注意事项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 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8

一、实验标题: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的制备

二、实验日期:

20xx年10月5日

三、实验地点:

化学实验室

四、实验目的:

1.制备呋喃甲酸(Furan-2-carboxylicacid)和呋喃甲醇(Furan-2-methanol)。

2.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3.学习分析产物的表征方法。

五、材料与试剂:

呋喃(C4H4O)

硫酸(浓H2SO4)

氢氧化钠(NaOH)

乙醇(C2H5OH)

蒸馏水

冰水

六、实验设备:

烧瓶

冷凝器

分液漏斗

磁力搅拌器

干燥器

电子天平

pH试纸

七、实验步骤:

①.呋喃甲酸的制备

1.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0mL的呋喃和80mL的浓硫酸,慢慢加热至70°C,并搅拌1小时。

2.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并将反应液倒入250mL的'冰水中,得到沉淀。

3.用分液漏斗将上层酸液分离,底层的沉淀用蒸馏水洗涤3次,然后在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②.呋喃甲醇的制备

1.在干燥的环境下,将干燥的呋喃甲酸溶于50mL的乙醇中,加热至50°C,并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

2.反应进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并用蒸馏水稀释。

3.使用分液漏斗分离生成的呋喃甲醇和未反应的原料。干燥得到的有机相。

八、数据记录与分析:

呋喃甲酸产物的质量:8.5克

呋喃甲醇产物的质量:6.2克

呋喃甲酸的理论产率:10克(计算基于反应方程式)

呋喃甲酸的实际产率:85%

呋喃甲醇的理论产率:7克

呋喃甲醇的实际产率:88.6%

九、结果与讨论:

1.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的制备成功,且实验过程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对产率有着显著影响。

2.产物质量和理论产率的比较显示,实验操作相对成功。

3.通过pH试纸测试反应液,发现呋喃甲酸为酸性,而呋喃甲醇则为中性,进一步证实两者的制备成功。

十、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得到了较高的产率,证明了该合成方法的有效性。后续可以进一步利用NMR或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结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