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方法的优缺点范文最新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1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充满实践性、研究性、思辨性、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综合性学科,是政法类专业必修课程,并被全国高等院校广泛列为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或者任意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行政管理学研究紧跟政府行政管理实践步伐,处于不断探索与变革当中,其内容、体系、指导思想也不断地更新,这必然要求行政管理学教学应紧紧地抓住当代政府管理实践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的内容、途径、方法以及模式。目前,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仍然拘泥于理论讲授,对现实关注较少,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固化等弊病,造成学生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较低等现象。如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政府管理规律与现象,正确看待行政管理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政府管理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就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二、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可行方法

目前,有关《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它以其显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学界对此研究已有若干著述予以研讨,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在此不再累述。在案例教学法之外,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需要进行补充和强调的,主要有以下七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

(一)演讲教学法

演讲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传统讲授法的改进。传统讲授法可直观、简捷地呈现教学内容,具有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系统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也存在着过分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受限等弊端。演讲教学法就是将演讲艺术引入讲授法,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富有节奏感的语调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等等演讲因素溶人授课当中,增强讲授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者杨述厚、谢盛会等对行政管理学课的教学演讲艺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幽默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添加剂”,运用得恰如其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同时强调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否则,教学演讲就没有意义。在实际运用当中,教学演讲法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层面,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准备讲稿。这样,教学演讲才能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演讲效果。

(二)历史教学法

学者郑忠认为,历史学方法对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使行政管理学教学和研究更为客观、辩证、具体而全面。《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历史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指“从纵向的、历史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行政的起源和发展、行政的历史类型和经验、政府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影响、行政管理方法的演变及其意义等,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现在和未来的行政管理实践。”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历史上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对今天政府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史料中丰富的行政管理案例和思想,在历史中去审视行政管理的时代性,增强行政管理学学习与研究的经验性和实证性,是每一位《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情景再现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实际上是案例分析法的派生物,是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根据《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内容、目标等让学生在预先设计的特定场景、人物、事件中扮演情景角色,使学生在高度仿真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法一般包括案例选择、课外准备、课堂演练与答疑、分析总结等四个步骤,具有“理论教学与模拟演练相统一、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参与角色与参与演练相统一”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一定环境下的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应变能力。

(四)专题研究教学法

专题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更好地使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程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

(五)角色转换教学法

为了克服课堂上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局面,将一些非重点但却是热点的章节或者某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留给学生当一回“老师”,由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自主安排,教师只是以“学生”或者“听众”的身份在课堂中进行相应的回音。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就是角色转换教学法的主要内涵。师生在角色转换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但要注意的是,角色置换的量度和内容要适中,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督促,对结果及时总结评估。

(六)社会调查教学法

社会调查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非常接近,但是又有着诸多不同。实践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社会调查教学法则是指主要包括运用社会学方法、原理,采用各类型的社会调查方法、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相关章节内容进行社会调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参与性、交往性、探究性等特点,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从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信息化时代中学政治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形成了可喜的发展形势。这些中学政治教学网站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资源建设 推进资源呈现方式变革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其中尤其强调信息化资源建设,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起到了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作用,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学政治教学资源建设紧紧抓住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存取的方便性、交互的实时性等特点,已经有更多的包含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类型的具有分类科学、管理方便、实用性强、共建共享等特征的网络资源库建设起来,这些网络资源库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试题、中高考复习、素材资源、课程改革等可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的资源,为当前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但中学政治专业资源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1)建设主体实现多元化,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课程资源实现多样化,但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资源数量虽然众多,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3)建设平台实现动态化,但资源建设标准不一,与《学习对象元数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建设规范还有一定距离。这些问题也在制约着中学政治专业资源网站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例如,思想者园地网站(http://)作为目前最大的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站,成立于2003年9月,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1 300 000余条,注册用户超过100 000人,资源点击更是超过36 000 000人次,网站设置了教学设计、教学试题、教学课件、高考园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文本素材、视频资源、图片图表等十多个栏目,极大地方便了资源的直接使用和二次开发。该网站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动易公司的BizIdea商业版程序,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注册用户的注册和管理、搜索的简易快捷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再如,思想品德课教学网(http://)依托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的雄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拥有功能强大、内容齐全、实力雄厚的网络资源,以人教版、粤教版、湘教版、陕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教材资源为主,全站设计了试卷、教案、课件、中考、视频、备课室、论坛、博客等多个精品栏目。网站以资料全面完整、信息覆盖面广、内容新颖独特、视野开阔等优势,深受广大政治教师喜爱,网站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拥有超过120 000 的注册用户和超过2 000 000 人次的浏览量。此外,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http://)、政治自助餐(http://)、思想品德教学网(http://)、精品政治教学网(http://)、小憨教学资源网(http://)等网站都是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站建设中的佼佼者,为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平台。

二、加强网络研修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它不仅颠覆了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更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支撑平台。

1.推动集体备课方式的变革

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往往受到时间、资金、区域等因素的制约,而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体备课形式则克服了这些弊端,从而给更为高效、快捷地开展校内、校际甚至地区间的集体备课提供了技术平台。

2.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变革

顺应网络发展的潮流,各地区、各学校建立了众多的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中,教师可以相互展示和分享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等,还可以进行在线同步或异步的课堂诊断,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协作,充分放大了名师效应,为教师群体性专业成长提供了支撑平台。

3.推动课改培训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在课改理念和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改培训方式采用专家讲座、课例研究等机械式、填鸭式的方式,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部门建设的网络研修平台除了具备传统课改培训的形式外,还增加了诸如视频授课、在线提问、课例研讨、作业提交等新形式,在这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培训模式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课改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新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实效性。

例如,姚敬华、沈雪春名师工作室(http://.com)依托吴江市高中政治学科发展中心和苏州市高中政治学科研究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考试园地、教学科研、学科交流等网站栏目形成了对苏州地区的学科辐射,提高了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此外,钱五海(http://)、张文军(http:///zwj/)、吴友华(http://)、施淑华(http:///ssh/)等名师开办的工作室网站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课程资源、发展动态、发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这不仅促进了名师的再发展,而且为青年教师的阶梯式成长提供了网络平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com)、新思考网(http://)等专业网站搭建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了政治教师群体的课改通识和学科素养。这些网络研修网站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

三、加强网络教研 构建教育科研发展平台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科研能力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网络教研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真正实现了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研员与教师、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形式:(1)依托各类出版机构建立的以教材出版信息、动态新闻、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网站。(2)依托各地教育局、教研中心等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区域性教研网站,内容涵盖了本地课程资源、课改动态、赛课赛教、教研成果等内容。(3)依托地区、学校、个人研究课题建立的以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结题信息等为主的课题研究类网站。(4)依托学校政治组设立的以展示学科新闻、学科动态、教学科研、课程资源等为主的学科组网站。

例如,南京教学研究室的中学政治频道(http:///zxzz)强化教研优势,设置了教研动态、教学研究、考试评价、项目课程、教学资源、时政述评、队伍建设等精品栏目,全方位展示了南京在中学政治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动态信息和最新教学资源,对南京乃至全省政治教研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无锡政治教研网(http://)、武汉政治教研网(http://)、富阳市中学政治教研网(http://)等教研网站以其鲜明的教研特色,对促进地区、学校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嘉兴市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积极打造嘉兴市高中政治学科基地(http://60.190.139.43),以学科基地建设推动学科组建设,设置了考试园地、课件教案、基地建设、时事政治、图片视频、二次文献、沈老师在线等精品栏目,既展示了学科组发展成就,也充分展现了学科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中学政治学科组网站建设提供了重要参照。桐乡高级中学(http:///tgzzz/)、广东实验中学(http:///)、上海市东方中学(http:///zz/)等打造出了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学科组网站。当然,在所有的教育科研部门和学科组建设过程中都围绕着教材而展开,教材出版单位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平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高中思想政治(http://.com/sxzz/)和初中思想品德(http://.com/sxp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http://.com)初中思品栏目等为建立基于中学政治教材的资源网站和教研网站提供了借鉴。

四、加强个人研修 搭建教师幸福成长平台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通过学习和应用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创新应用教材。通过网络不断获取教学所需的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资源,通过资源呈现方式的变革,不断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信息化情境中学会归纳知识、积累知识和应用知识,并且及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课程教学的时代性。(2)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一定的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情境支持。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习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信息素养不断展示和提高的过程。(3)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通过课前的教学预设反思、课中的知识生成反思、课后的目标达成反思等过程,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在不断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中学政治教师围绕着资源呈现、专业成长、教学反思等主题而设立的专业网站则成为了教师展示自我、反思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平台。

例如,重庆市字水中学刘旺老师创办的“刘老师政治学园”(http://)既重视课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又关注方法技巧、教学点滴和心路历程,既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又重视班级管理活动,对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展示个体专业成长历程树立了典范。再如,由笔者创办的“思想者工作室”(http://)重视政治教学和日常生活积累,对基础教育、网站建设、教育科研、教材处理、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系统性地展开了教育感言系列、时事思考系列、童真童趣系列、哲言哲语系列的专业写作,目前已经撰写系列文章800多篇,计100多万字。这些个人专业网站的发展,以其巨大的号召力,正逐渐成为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维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和提高自我,将会有更多的爱思考、会思考、勤思考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出来。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机制;架构

一、确立“以生为本”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新媒体正在校园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树立“以生为本”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出发,本着思想政治课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力争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开设网络思想政治课堂和心理咨询室,开辟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红色网站”,举办网络党校和团校,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营造便于巩固思想政治课堂成效的校园文化环境等等,使学生在愉快的主动参与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和渗透力,达到传统“强制灌输式”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思想保障。

二、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 打造一支擅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学的师资队伍

专业化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高校应该对原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改造、提升和充实。第一,招聘和培养兼有新媒体技术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双料型”硕士、博士、专家学者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管理体系,优先解决编制,优先评定职称,提高待遇。第二,建立和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定期派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去相关院校和新媒体技术培训机构进行深造培训,或者定期聘请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来学校亲自培训、授课,开展长期、短期的师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水平。第三,积极组建研究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第一,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综合利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来引导教学,衔接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结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调研方法的优缺点范文最新9篇

五、创建网络思想政治课堂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以因� 第一,高校可以在校园新媒体网络中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站或者“虚拟社区”,开设“世界形势”、“时代先锋人物”、“民族英雄典故”、“大国崛起”、“思政论坛”、“心理健康咨询”、“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老师个人推荐栏”等版块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去。第二,可以建立新媒体网络党校和团校,通过新媒体网络的党建和团建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三,老师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E-mail、BBS、MSN、微博、微信、3G网络、博客等新媒体与学生开展平等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显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成效,打造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实现了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路径保障。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堂必须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课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渊,丁振国。关于网�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26.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4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结合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内容,不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既是富有思考性的教学,同时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环节来探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组织。任何教学过程都发生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进行案例筛选和甄别。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给学生讲共产党员钱学森的案例。案例通过展示钱学森不仅在科学事业上精益求精,而且在个人理想信念上坚定执着、不断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伟大一生,说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与实现伟大理想之间存在某些必然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现实性,案例的选择应选取那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密切相关、甚至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案例。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从教学过程中探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效果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结合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内容,不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既是富有思考性的教学,同时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环节来探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组织。

(一)案例选择

任何教学过程都发生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进行案例筛选和甄别。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给学生讲共产党员钱学森的案例。案例通过展示钱学森不仅在科学事业上精益求精,而且在个人理想信念上坚定执着、不断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伟大一生,说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与实现伟大理想之间存在某些必然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现实性,案例的选择应选取那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密切相关、甚至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案例。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时,会选择播放我们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的感动校园人物,这些感动校园的人物是他们的同学、老师、学校的后勤人员,其中一些感动人物、典型事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

(二)案例呈现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呈现至关重要。案例选择好以后,在什么时间呈现给学生,以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是我们值得推敲的。如果案例内容比较多,可以把事先选择好的案例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案例材料,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仔细分析研究案例内容并写出案例发言提纲为上课发言做积极的准备。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课前,给学生提供两个案例:一是“当代好人郭明义的事迹”;二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道德存在的意义,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如果案例内容比较少,在课堂上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的阅读和分析。但是要注意的是,在PPT制作过程中字体要恰当,图文并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看到,这是案例讨论的基础。

(三)案例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它帮助人解放思想进而用解放了的思想指导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内在沉睡的思想,激发出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获得正确且明确的方向奋勇前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案例教学的案例讨论环节将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者。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提出讨论主题,当然讨论的主题要与教材的基本理论、与国际国内发生焦点难点问题相结合。通过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一方面要查阅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要写出发言提纲,还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小组,讨论在小组内现进行,最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参加班级讨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案例辩论可以挖掘学生的思辩潜能,展示他们的口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高职学生由于理论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有限,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需要重温案例,对学生的讨论或辩论做出点评。点评的过程要阐明案例涉及教材相关的理论知识,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情况同时要指出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案例总结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完整有序性,教师在完成案例点评后还应该给学生布置撰写书面的案例总结报告。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把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结合。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讨论完前面谈到的“当代好人郭明义事迹”这个案例后,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媒体报道,通过观看视频等形式,感受“当代好人郭明义”的风采,撰写总结报告。学生通过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综合能力,收到了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教师尽可能的批阅案例总结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每学期还可以举行一次优秀案例总结报告评选展览,并把结果计入考试成绩,以促进案例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探索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展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灌输者,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熟悉、分析案例,更多的启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至少在某一专业方面进行过专门研究并且要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拓宽自身的学识、社会阅历、注意选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相关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述和书面的表达,既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又不够生动形象,很难将案例描述清楚,给学生留不下深刻印象,以至于在随后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冷场的现象,案例教学会形同虚设。而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全面丰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当下,网络虚拟空间已经提升至几乎和实体空间等同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境下,案例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学校可以主导的、学生利用率较高的校园网络资源。如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的校园网站,进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打开网络课堂案例教学的链接,可以看到和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案例,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从“漫灌式”教育为“滴灌式”教育,使教学效果的渗透力更持久深入。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生使用率较高的社会网络资源,如微博、微信、QQ等。教师不仅可以在上述网络平台以日志、评论等生动的形式去展示、分析案例,还可以以用加好友或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虚拟网络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师生关系转化为网友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地位的提升和淡化教师的说教色彩,有利于随时随地实现师生课上课下的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及时反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模式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5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30-0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品德和作风令人担忧

有的教师理想信念淡化。与党组织“敬而远之”,甚至离心离德;有的不敬业,整天忙于自己的私事;有的缺乏诚信,争名夺利;有的照本宣科,教学秩序混乱;有的与同事之间缺乏起码的互相尊重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学生也缺乏尊重。讽刺、挖苦和打击学生。

2.不少教师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不深

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来看,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少教师并非出自思政专业,有的甚至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训,有的教师存在着教马列却怀疑甚至唯心的观点,把马列当成教条,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成为空洞的说教。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看,不少教师满足于一般的传道、授业,仅仅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成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忽视了这种教育与学术性的统一,从而不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不仅不能把艰深的理论通俗化、生动化,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今现实结合起来,作出令大学生信服的解释。

3.专兼职教师队伍比例严重失衡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研究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兼职教师队伍庞大。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许多兼职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既担任重要的管理职务,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时间上和精力上的限制使思政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专职教师数量又明显不足,专职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思政课被迫实行大班型教学,即使是小班型教学,也难以保证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专职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相关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上投入较少,科研能力也就相对较低。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少且质量不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地制约。

二、新形势新实际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1.国际国内新情况新变化对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提出了挑战

调研方法的优缺点范文最新9篇

2.新一轮思政课课程改革对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挑战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课程改革,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方案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都面临产峻的挑战。教师队伍怎样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课程实施。而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坚定地马克主义理论素质和政治信仰、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才能担负起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3.“90后”大学生新特点对思政课教师适应网� “90后”大学生较之于“80后”,最大特点在于网� 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因而知识面也更加广泛;伴随着“90”后长大的电视媒体和集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的互联网络。每天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90后”大学生生活阅历不深,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导致他们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对社会存在盲目地接受。加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少西方媒体恶意夸大、扭曲事实真相,不少“90后”大学生辨别能力弱。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是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基本前提

尽管每一位教师都 保留自己的看法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思政课教师,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就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与个人观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就是为了理所应当地遵循大纲,尊重教材,就是为了防止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宣讲自己的观点,更不能课上讲正面观点,课后又散布不同的看法,导致学生的思想混乱。抵消德育功能。

2.加强师德教育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基本内容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是先以德育人。再以学教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要制度化、常态化。学校要针对于思政课教师品德方面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敬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廉洁从师等师德师风教育。学校可以将以往师德规范中的“高尚师德”定为“底线伦理”。一方面可以对违反“底线伦理”的教师给予严惩,另一方面则可以对符合师德规范的优秀教师给予宣传奖励,促使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与要求高于其他教师。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要体现在教师以身作则,以高尚品德和渊博知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上,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自我观的“三观”教育上,要体现在努力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品位、有情怀的“职业人”上。

3.增强科学人文素养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必

要要求

思政课教师要增强人文素养就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求真”是科学的使命,即不欺人、不骗已、不蔽上、不蒙下。但“求真”的精神解决不了政治信仰、理论规范、终极关怀等问题,需要用人文精神弥补,即“求善”。“求真”与“求善”的结合才能达到“求美”的境界。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把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要在理论研究和数育教学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老老实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

4.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要求

科研工作的深入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科研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对新问题、新情况做分析和解答,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时展和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见解;第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创新,运用新的方法研究现实问题,进行教学。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崇高的科研创新精神。是思政课教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一旦有了这种精神,思政课教师就能够不断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发展,从对实践的探索中提升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就能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进行教学,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5.走出校园开阔视野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经之路

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比其他课程教师具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性和政策理论性。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走出校园,体验、认识社会,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为理论提供有说服力的实际素材。实践证明,“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空洞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单纯的说教是没有说服力的。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科学的理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考察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走出校园开阔视野也包括采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研讨活动、系统培训、进修等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6.掌握网络技术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

网� 要密切注意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会网络术语,学会网络新生事物,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要打造“红色网”,占领校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牢牢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要用优质的校园网络文化熏陶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的好人好事、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等,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净化大学生心灵。

7.科学考评制度办法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基本保证

科学的考评制度和具体办法不是简单的对教师进行严格处罚,而是要奖惩结合,在于促进教师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思政课教师而言,犯原则错误又屡教不悔改的,要待岗学习;不能胜任的要转岗分流;优秀的教师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考虑到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应予以扶持。

四、结束语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工作。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必须具有很强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能力;必须具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必须具有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质和作风。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养丰厚的专家、言行一致的楷模、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因此,要把思政课教师造就成符合上述要求的高素质队伍,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不仅要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更要开拓思路,创新途径,寻求特色。

[参考文献]

[1]袁仁贵,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2]李伟,论当前大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源及改善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9,(11)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学校党委行政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民政特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我们从以下八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一、实现四个结合 充实教学内容

充实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将民政社工理念融入到思政课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敬业心、诚信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四个结合。

一是思政教育和民政文化相结合。我校是一所以民政文化为背景和特色的高等院校,秉承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和传统。在教学内容上,民政文化与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民政文化中蕴含的乐善好施、邻里互助、孝亲敬老、拥军爱国等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有之义。我们要按照思政教育和民政文化相结合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解构,找到思政教育和民政文化的结合点,深化思政教育与民政文化的切合度。

二是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思政教育的方法和原理只有体现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行动中才能引起心灵的触动和实际的教育效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行统一的实践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我校民政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广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深切体会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校训,能够领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含义。这是一个生动的思政教育的过程。今后,我们要大力探索思政教育和志愿服务的结合问题,形成体制机制,总结提炼经验。

三是思政教育和党团活动相结合。党团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环节。党团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理的应用和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党团活动夯实了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学生通过参加党团活动扩大了视野,提升了觉悟。思政教育和党团活动的结合不仅使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骨干,而且为党和国家贮备了栋梁之才。

四是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本为一体,发挥合力融会贯通才能造就人才。但传统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往往各唱各的曲,各练各的调。传统的思政教育偏重课堂讲授,较少结合专业实际,导致教育效果无的放矢。传统的专业教育也偏重就专业讲专业,较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果学生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却不知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至多是有用的工具。为此,要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二者连为一体,而不是两层皮。各院部要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拿出措施和方案,尽快改变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的状况。

二、激发教学活力 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同时,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社会责任。在常规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有所突破:

第一,进一步推广ISAS教学方法。ISAS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采用具体的任务来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塑造独特的个性。由思政部制定推行ISAS教学方法的实施细则,在2013级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全面推广,并举行思政课程ISAS竞赛,遴选出10个优秀团队,在学校影剧院进行公开展示。

第二,努力探索调研教学方法。该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状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相结合,列出一定数量的社会调研选题,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和更准确的理解。

第三,演讲式教学方法。演讲主题由思政部根据时事需求和现实问题,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进行主题演讲,通过演讲方式,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表达能力。

第四,辩论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1-2个可辩论的主题,在班级或学院进行1-2场辩论赛。

三、依托网络平台 更新教学手段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开设了湖南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世界大学城。作为一个网络虚拟学习平台,世界大学城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自主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同时,世界大学城又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进行的网络教学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真实性的特点。思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进行思政教育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调研方法的优缺点范文最新9篇

第二,制作嵌入式表格化教案,提高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打碎、简约、泛在、集成的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制作表格化教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每学期根据学生反映和教学要求,对表格化教案和资源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不断更新和升级,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利用空间开展多渠道的交流,打造师生互动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依托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和团队空间平台,通过留言、评论、私信、群组跟帖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热点探讨、心灵对话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

第四,建设空间特色栏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依托世界大学城个人和团队空间,建设特色栏目,展示教师、学生的作品,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展示、交流平台。

四、加强过程考核 全面评价学生

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更加突出学生的平时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不仅要把学生课堂内的常规表现纳入进来,更要把学生的课外表现纳入进来。学生在课外受到校级以上奖励(如见义勇为、爱心助人、道德模范、感动人物等),视其情况,适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等级,学生因多次旷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窃等受到校级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的,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等级,直至重修。

第二,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相对于理论,我们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既包括课堂实践环节的考查,又包括课外实践环节的考查。在课堂中引入实践环节,如通过引入ISAS教学法、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等环节,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实践包括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社会调查等等,通过课外实践,拓展平时考核的范围,达到全方位、真实地考核学生。

第三,实现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利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空间,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过程的考核。利用云平台空间的无限性、即时性、方便性等特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把握和动态调整,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保证思政教育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五、夯实实践教学 实现知行统一

要把实践教学环节做实,通过实践教学检验学生是否“有爱心、有行动、有体现”,是否在实践中践行了“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民政社工理念。

第一,实行校内素质锻炼实践。思政部和学工处、团委及各个学院互相配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的不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与思政主题相关的活动,如依托演讲与辩论协会开展我的中国梦演讲活动、辩论活动;依托读书协会开展延伸阅读活动;依托学工处邀请知名专家、草根英雄、道德模范等开展专家讲座,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校内素质锻炼实践期限为两年,学分为1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两年的大学生涯中必须参加至少16个学时的校内素质锻炼实践活动,并将校内素质锻炼实践活动纳入到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中。

第二,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寒暑假必须开展社会调查,在三年的大学时间内递交不少于4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为16个学时,1个学分。由思政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查进行评选,纳入到实践考核体系中,对特别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金。

第三,实行校外爱心体验实践。遵循“走出去”的原则,把学生带出课堂,依托学生工作处、团委及各个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爱心活动、三下乡、参观红色根据地等,引导学生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祖国的变化,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锤炼品格,培养学生的爱心、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知行合一。校外爱心体验实践为1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爱心行动和志愿活动,且将学生做义工、参与志愿活动纳入到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中。

第四,着手建立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如民政文化研究与实践中心、职业道德研修中心、近现代史研修室、校园廉洁文化研修与实践中心、党团建设研训室、青年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科学发展观研习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绩效评估中心。

六、打造优质团队 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一支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高水平、能协作、能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第一,提升现有思政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现有的思政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现有博士数的基础上,培养和引进两到三名博士。

第二,提升现有思政教师的职称水平。培养和引进一到两名教授,两到三名副教授,使现有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水平达到理想状态。

第三,培养思政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

第四,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访学背景的思政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推行国际化、标准化、模块化和信息化的契机,争取将思政教师派到国内外访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模式,创新的科研思维、开拓的国际视野。

第五,进一步落实“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思政教师联系一个学院,参加一次学生工作例会,举办一次讲座,上一次党课,联系一个寝室。通过“五个一”工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七、整合教学资源 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总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条件。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总体上是非常丰富的,并进行了集体备课、思政教师联系院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参与思政课讲授等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思政教学部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

第一,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空间资源课程墙。目前,大学城空间已� 为整合网络课程资源,思政教学部应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空间资源课程墙,展示所建资源课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整合人力资源,强化全员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民政社工理念、职业道德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育人职责。全体教职员工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觉做到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第三,整合社会实践资源,志愿服务学分化。为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和寒暑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思政部要积极探索将志愿服务、三下乡、义工工作和寒暑假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为48学时、2个学分。

八、提供保障条件 护航思政教学

第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思政部、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负责人为组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形成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配合抓,思政部具体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技术保障。充分利用我校长期从事资源开发、数据库建设、信息管理工作的技术队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空间平台建设、多媒体制作、素材库建设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第三,资金保障。学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网络空间平台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7

关键词:教学实践专业化;教科研训一体;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科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工作策略,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让青年教师在教科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工作策略活动中获得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系统地掌握教育教学概念与术语并娴熟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教育教学概念来提炼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以形成有个性特质的学科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改变“管理手段”,成就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优质化理念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科学可持续发展,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青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有效地发展,不断地进步,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改变“管理手段”,变单纯的行政号召为行动引领,变教育督导为服务教育,变规定为典型示范,用优质的服务管理行为,引领青年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成长,同时

(一)引领召唤

确立“三个确信”指导思想:即确信每位青年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理想诉求;确信每位青年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潜质技能;确信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元化成功。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指路、点睛、搭台、助唱、圆梦”,促使青年教师优质快速成长。

如青年教师王永强,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尝试课堂教学范例研究,潜心于“生本课堂”教学,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虚心向省级名师臧立本老师学习,拜其为师傅,经常与师傅一起研读教材、编制教学案、选编模拟试卷等;在“三个确信”的平台上,王老师从站住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成为学校教学的“品牌教师”,他也一步一步成长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丹阳五中的杨洋阳老师,在学校的“品位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特级教师丁双六、侯建成与其结对师徒,带领杨洋阳老师一起探索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杨老师也凭着青年人的朝气和韧劲,积极参与学校的省级重点课题“有效教学的个性化行动研究”,认真钻研有效教学新教学理念,倾力编制有效作业,打造活力教学,在参加教育工作三个年头的时候,即一举夺得江苏省青年政治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全国政治优质课赛课评比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服务行动

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组织大家学课标、习教材、解理念、共研讨,约请专(兼)职学科教学顾问有针对性地为青年教师开设示范课、专题讲座,组织教学沙龙,引领青年教师快速转变教学理念,解放思想,轻装前进。同时,学校应为青年教师的阶梯跨越式进步与成长提供各种研修学习继续教育模式,例如,“七二八五”研修学习模式。“七学”,即“专家引领学”、“课题研究学”、“师徒结对学”、“带着问题学”、“从实践中学”、“同伴互助学”、“上网‘淘宝’学”。“两帮助”,即帮助推荐教学新理念图书、帮助推荐专家指导。“八步”法,即“理念研修——专家引领——联合助学——行动实践——同伴互动——研修反刍——成果彰显——群体共振(进)”的青年教师教学继续教育研修运营机制。形成青年教师“五个一”工作要求,即:一个好的成长定位,正确树立自我研修进步的标杆;一个好的课题,用于团队(或个体)研修的抓手,课题要对学科教学起到“能引领、有内涵、成体系”的促进作用;一支好的服务队伍,助推青年教师更优秀地成长;一个好的教学成长机制,为青年教师的幸福成长助力;一个好的教学研修氛围,会营造优良的青年教师进步平台,为有志于成“名”成“家”的青年教师助威鼓劲、摇旗呐喊。

(三)典型示范

建构青年教师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教书育人的方向,使青年教师能够深层次地参与学科课程建设、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深层次地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进行双向多维度地思考;深层次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专业化水准和能力进行有效、广视域地积累、迁移、拓展、丰富和提升。同时,认真做到“四个抓好”,即抓好典型人物、抓好典型事例、抓好典型成果和抓好典型辐射,产生积极的正向度、正能量效应,最终实现在青年教师教科研训一体背景下,教学实践专业化继续教育校本研修中立足课堂、修品塑德的宏伟蓝图。

第五中学、第八中学、丹凤实验小学等依托“党员名师工作室”网站开展系列主题研讨。围绕“抓一点,析深刻,论透彻,勤练笔”的教学框架,具体学科依据自身教学实际,每学期生成一个研修主题;以研究课的形式为载体,探索解决之道,给青年教师营造一种“伙伴对话”的继续教育研修氛围。

二、创新“研修形式”,引领青年教师的教学品质专业化诉求

(一)重构“校本研修制度”

第一,重构备课制度,提出“三不三重”:不求形式重实用;不求规范重适合;不求教案重课堂。

第二,重构开课制度,校内人人开课,面向社会开课,面向农村开课,和兄弟学校共同开课。

第三,重构议课制度,提出“三个一”:肯定一个优点,并用新理念解析;指明一个教学缺点(不是知识缺点),提供“行动式”修改方案;实现一次“深度会诊”或网络远程“专家会诊”,形成一个过程式教案。

第四,重构复课制度,在深度汇淡中,开课教师面对评课者的意见,强调“乘胜追击”,整合新方案,回到课堂中实践,再上、再评、再思,走向深入。

第五,重构家长进课堂制度,积极邀请学生家长走进教室,开设家长“原生态大讲堂”,请家长讲“家庭式工业作坊”的联锁经营模式等,用真实的社会生活、生态化的“家长原生态大讲堂”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活文献”知识库,提升学校特色课堂新理念。

(二)设计“学科教学后跟进质量观”

通过各种途径的正规培训,青年教师“知道”了新理念,但“知道”与“做到”有距离,必须缩短“知道”与“做到”的距离。为此,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为青年教师们设计了一个“学科教学后跟进质量观”自检表(见表1)。

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就“学科教学后跟进质量观”评估要求,由研训员组织各学校、各片区、各年级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学期期中、期末检测的考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请专家对试卷中所反映的典型错例进行成因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跟进措施。教学质量办还结合有关数据和具体教学实例,从课标要求、知识分布、学生答卷情况、教师批阅、分析试卷情况等诸方面做分析和反思,提出加强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对学生容易错的题型强化训练、重视学习习惯和指导做题方法等有效措施。

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研训员还从区域均衡教育、优质教育等方面客观总结各学科教学质量情况,帮助青年教师认识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形成原因,反思日常教学得失,总结成功经验。

(三)注重团队教学专题反思研修,打造青年教师专题教学继续教育软实力

在进行网络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体为单位,在教研组层面适时地就研修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化研究,积极开展教研组层面(针对学科)的以课例、案例和叙事研究为载体的网络校本教科研修;开展备课组层面(针对学科)的团队式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网络研修活动;开展教师个人层面(针对教师)的集体观课议课网络理论实践研修活动。在校际层面:发展校际联谊学科教学互助共同体(如“城乡学校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学科教师课改论坛”和“学科教师教学互助共同体”等,进行校际间的网络教科研研修活动等);开展市级及以上学科大组层面(邀请市学科教研员组织)的网络教学应用研修活动等。

三、实行“课堂改进”,实现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技能

(一)“磨课”研训方略,创新研课模式

第一,选一个优秀案例,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去继承该教案中优秀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请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个设计。

第三,大家一起评课并对所设计的课进行反思。

第四,自己选择设计中的优秀思想和方法,经过加减再实践、再反思。这里最早选取的优秀教案是实践到理念的结晶;大家运用设计的新方案是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个人加减、实践、再反思又将实践提升到了理念。

(二)

“六要”研修策略,塑造教学品行

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提倡“六要”研修策略,塑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品行。主要做法有:

1.科学合理的预习安排

为避免学科教学预习的避重就轻,避难就易,放任自流,明确要求青年教师要在课堂上科学安排好“预习”,以真正确保“把时间还给学生”,为其自主积极学习提供“时空保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教学自修学习习惯。学生预习时,教师应该蹲(俯或曲)下身段对学生进行“零距离”辅修,以利于教师迅速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学习困难或问题。

2.对学困生的“零距离”关爱

在课堂上对学困生进行短暂辅导,就教师而言,心平气和,就学生而言,有利于保护自尊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还可以了解学困生的困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如丹阳八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着眼于学困生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人性化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升了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和成绩。

3.学生主动积极的提问

课堂上安排一次提问,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预习后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类,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师生讨论,把做“学问”变成做“学答”,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4.生命活力的生本互动

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全员反馈又优于双向反馈。课堂预习后,学生各自产生不少问题,可先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有价值的问题提交班级讨论。生生互动与合作学习相比,外延更大,形式多样。

5.“微课堂”型考试

所谓“微课堂”考试,就是把“课堂即时作业”的一部分内�

6.“多维度”的“必须”提问

应提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教室“角落学生”的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扩大师生互动范围,引导青年教师对教室“角落学生”的关心力度,以真情实感提升“角落学生”学习的集中注意力,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和成功感。

决定今天的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近三年来,该市有1,098位青年教师成长为中学高级教师,29位青年教师获得江苏省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356位青年教师获评为丹阳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7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省级规范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有708位青年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在部级、省级com或CSSCI杂志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8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 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 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八大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 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教师思政课网络研修总结 9

[关键词]网络资源渗透式教学模式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刘秀英(1974-),女,河南周口人,中原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 (河南郑州45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视阈下大学校园隐性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83-03

一、渗透式教学模式解析

教学模式较成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以斯(Bruce Joyce)和韦尔(Marsha Weil)。他们在对不同教学学派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类教学模式。其中最新颖、最有特色的是“信息处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 ing Models),渗透式教学模式是其分支之一,它引进国内后,被不同学科采用得以发展。渗透教学模式是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的教育目标,借助特定的平台,营造特定的环境,引导受教育者感受、体会达到“同理心”的状态,使其在潜意识、意识、前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教育目的要求的“终极追求”,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

渗透式教学模式借助一定的自然硬件环境或者社会软、硬件形式,使教育资源及教学要求受其浸润,借助这样的资源氛围创设教育教学信息。这些软硬资源的创设是教育教学资源、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教学目的有机交融的孵化器,最终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这种渗透式教学模式,无论是利用先进的大众媒体手段,还是创造优美、舒缓的环境氛围;无论是创设生动震撼的活动场面,还是制定规范、人性的管理制度等,都要服从、服务于传播者、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受众的需要。就网络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来看,借助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多年来以传授知识、说教等为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成为寓教于知、寓教于情、寓教于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感染力、保证它的实效性,保持它的持久力。

二、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强调授课的弥散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渗透式模式,在客观遵照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吸纳先进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注重为学生、教师创设探究式学习、教学环境,强调个性化学习与教学,形成课堂内外,网络上下,声、光、色、动、静画面,大小班级、花锯式小组、团队合作,学生自学、自演、自造,教师面授、网络传授与交流,师生有争鸣、师师有论坛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形成以学生、资源为双中心的渗透式教学模式的大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中的教育教学信息与资源,呈现的是一个鲜活的面孔、一句鼓励的话语、几首小诗、一件小事、几道测验试题、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一次气氛热烈的模拟法庭审判、一系列情景剧的编排与表演等。由于渗透式教学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信息的输出尤其注重“渗透化”“弥散化”,最大化以原生态、潜意识的方式呈现,从宏观的世界观到微观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粗浅”“随意”的表象下“渗透”了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调动其内在的缺失、需要、动机等内驱力,促使其情感、情绪的共鸣。这样,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使教学主体、客体、媒介等资源达到最佳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进入“如沐春风”的境界。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完善成熟、超我意识尚显薄弱,受网络信息、 自主性逐渐增强了的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尚未成熟,所以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中更倾向于用批判精神,不愿人云亦云,以批判的眼光评价自己、父母、师长、同学,看待生活着的客观世界。

网络背景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特点,勾勒、创设、营造特定的教学情景、两难问题、社会现实等氛围,让思维渐趋成熟的学生编排、表演,展开讨论、分析、判断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迎合”学生的叛逆心理,充分彰显他们自我意识中的自尊心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带来的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离的心理矛盾、冲突,为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真正明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呈现的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趋向,受其“渗透”化进自己的骨髓里。

3.强调道德的务实性。面对网络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生态环境以及受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要求的特点,仅仅依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中注重说教,而学生的自学重学欠缺;填鸭式过多,诱导却不足;强调教授艰涩、生硬、抽象、深奥的理论教条,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当前的生活、学习、涉足社会交往等大相径庭;学生是“填鸭式”地接受他们不明白、没加思考、不愿意接受、不能认可的观点、理论、事实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实现。

网络视阈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体会,是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体会、感受、获得哲理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知识及其能力的提升,即借助“渗透”“弥散”与“浸润”使之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渗透”,把哲理性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修养与法制精髓“弥散”在预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深入浅出”有效地减弱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伦理的知情意行均产生了无形的,但有足够深刻的影响与感召。

三、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的保障

1.教育资源要精选。网络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就是教育资源的精选。因为,除了我们指定的统编教材外,还有通过网络等渠道得来的林林总总的信息,教师与学生很难高效快捷地筛选、精挑、处理、整合、编辑、再造蜂拥而至的资源。因此,教师要组成团队,统筹协调来筛查及精选学习资源,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平台,将精选的网络资源,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视频、动漫、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角色扮演、场景布置说明、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在校园网络资源里设置学生能够快速找到进入该学习资源的路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另外,在此网络资源平台上建立若干界面,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为课堂上的“渗透式”教学做足充分的准备,交流学习经验,探讨教与学中可能已经发生的“麻烦”,晒一晒自己的“小发现及小发明”,人性化、个性化教与学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现。例如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内容的“形而上”与学生面临实际的矛盾,可设计这样一个讨论板块,主题包括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类似“面对沿街乞讨者你该怎么办?”“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同居行为谈谈你的观点?”“有个学生总是以为自己有抑郁症,你怎样给其支招?”等,以便高效快捷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实际的所思、所想、所行……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使学生感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他们生活与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库,老师是他们真正的“引路人”。这样在课堂授课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假、大、空的发生,彰显了真、善、美的弘扬。

2.学生要扮演主体角色。在以网� 另外,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要求该课程大多是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的,鉴于有些学生虽然高中时接触过计算机,但由于升学压力及部分学生客观条件不具备,可能没有较多接触网络信息等原因,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包括其中的资源及其开发尚欠缺。所以还要在班委的带动下自动结成帮扶小组,学会、用好计算机,学会二次开发网络资源与采编内容,不但使学生在做中学会了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同时,通过这种渗透式教学模式,有机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六个班级的追踪调查发现,该模式有力地敦促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中调查的文科专业的学生利用自身“学习力”的提高使所学专业通过网络资源及技术得以拓展与研发,创造出很多意外的收获,这些本来不好就业的专业却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网络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由于注重知识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的多角度、多层面,无疑对教师的业务素养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不仅在知识结构方面是一个“通才”,而且在能力上更具有创造性,不仅要创造性地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与之有关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策略的娴熟。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信息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脚本者、设计者、监控者,有时是“导演”,有时是“演员”,有时是“观众”,是多位一体者,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教育者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素养外,首先要对教学信息、知识资源库等进行选择、整合、加工、创造;了解每位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质、知识储备、专业特点等;同时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设备,甚至要学会研发一些必备的网络资源,例如对传播途径中图片、文字、声音等的编排与创造等。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具备与教师相同的网络素质,否则渗透式教学模式不能正常开展。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设计教学情景剧,选出不同的学生充当家长与子女的角色,子女的任性、刁蛮、自我,家长的关爱、宽容、奉献等,精心策划与学生投入的表演,课堂上很多学生泪流满面,深受感染与感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完成了笔者上课时布置的作业之一——定期与父母沟通,学会了换位思考等,而且很多学生利用这次情景剧中的资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制作出了声、情、画并茂的“动漫”盛传网上,点击率很高。这样授课当中有关家庭美德方面的教学目的形象生动地得以实现,有些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挥与张扬。

4.评价监控体系要完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评价是其授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衡量教育对象学习效果的标志之一。借助网� 类似于这样的信息与资源一般都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授课前、中及后的不同时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育管理者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的不同板块及窗口界面时刻展开沟通与探讨:教师、学生、教育资源类似于太阳、空气、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分秒不曾也不能分开。这种评价监控体系不但调动了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而对其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网络背景下,这种动态、立体式、辐射性的渗透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需要,在大体保留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设多元、立体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网�

[参考文献]

[1]尹忠海,景霞。美国渗透式思想教育方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8(1).

[2]申小蓉,李惠蓉。探索校园网络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3]张欣悦。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1).

[4]黄代翠。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张翼飞。论渗透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意义和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6]方斯实。论渗透式教育的特殊地位[J].宜春学院学报,2005(S1).

[7]代泽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J].理论与当代,2005(7).

[8]刘成新。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