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经验的小故事优秀5篇
关于成功经验的小故事 篇1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成功经典励志小故事 篇2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循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 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
住持一听明白了,微微一笑地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留下。而那些经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只有智慧才能化解心中之结。
成功的小故事 篇3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成功经典励志小故事 篇4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
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
“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牧羊人说。
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
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得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们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瞅着父亲。
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果然飞起来了,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牧羊人用他的智慧为儿子们点燃了一支信念的火把,指引他们飞向梦想的天空,让他们的梦想成真。
成功的小故事 篇5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