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交通局长讲话(通用三篇)

发布时间:

县交通局长讲话(精选3篇)

县交通局长讲话 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重点是20xx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部署“十三五”尤其是20xx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动员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挥毫谱写治水惠民新篇章,泼墨勾画碧水长流新蓝图。

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无论是防汛抗旱、水利改革,还是农田水利建设、重大项目实施,鸿忠书记、国生省长、昌尔副书记、振鹤副省长等省领导都经常研究过问、多次考察调研。会前,国生省长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时期,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三维”纲要,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在防汛抗旱减灾、湖泊管理保护、重大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建设“五个湖北”提供了坚实水安全保障。谨向全系统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十三五”期间,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3.14”重要讲话和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竞进提质状态谋划好、实施好水利发展大文章,切实加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坚持生态第一、绿色优先原则,突出抓好湖泊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振鹤副省长批示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水利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命脉”建设为己任,以竞进作为为取向,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夺取了防汛减灾、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水生态文明及水利改革等决定性胜利,创造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荆南四河整治加固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地位、有业绩的历史性功绩,为我省全面小康建设夯实了底盘、奠定了基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新的梦想。衷心希望全省水利人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把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融入于水利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引领新常态,争取新作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谨向水利系统的同志们表示祝贺!祝福全省水利人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国生省长和振鹤副省长的批示,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绩贡献,提出了任务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克难奋进,久久为功,总体实现“”水利发展新跨越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全面完成“”水利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尽管任务异常繁重,责任十分艰巨,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水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平安、农田、民生、生态、法治、廉洁“六大水利”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一是平安水利再创新佳绩。调度水库安全调泄洪水30亿立方米,泵站累计排水140亿立方米,保护了14座城市、313万亩耕地免受渍淹,抗旱灌溉农田186万亩,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88亿元。水利安全生产进一步企稳向好,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二是农田水利掀起新热潮。落实中央水利投资计划111亿元,开工上马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荆江大堤综合整治等一批规模大、影响广、受益多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省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余万处,完成土石方11亿立方米,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04万亩,除涝面积550万亩,改造渍害中低产田110万亩。

三是民生水利取得新进展。解决了349.8万农村居民和62.9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102个县(市、区)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有88个县(市、区)已出台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完成38处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4个规模化高效节水灌区、10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病险水库加固1106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25座。

四是生态水利实现新突破。完成全省17个市(州)20xx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考核。制定了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湖泊保护总体规划。启动湖泊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建成湖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9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动态监测全面开展。新增水电装机10万千瓦,完成187个电站增效扩容改造。

五是法治水利收获新成果。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等国家级、省级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水利“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将于20xx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调整、下放2项省级许可事项,保留9项省级许可项目,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项目。公布了省级水行政职权清单,发布了市、县水行政审批通用目录。完成了省水利厅网上审批平台建设。水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始终对非法采砂保持高压态势,长江、汉江河道采砂秩序总体可控。

六是廉洁水利展现新气象。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抓一促”活动和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积极配合省直机关工委来厅巡查。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月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五制”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我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考核评分位居全国第三。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荣获全省第xx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评比特等奖,蒋志刚同志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积极服务“三万”“双万”活动和新农村扶贫工作,被评为第五轮“三万”活动突出工作组和组织单位。省水利厅、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十堰市水利水电局和省樊口电排站管理处荣获“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倍受好评,承办了3件省领导领衔督办重点议案,省人大李春明常务副主任赞扬我厅“为人民群众巴心巴肝办事,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与此同时,机关综合政务、财务审计、水利稽察、工会群团、老干部、水利宣传、水利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水利经济、后勤服务等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厅直各单位不断加强水利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均有明显进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辛勤付出总有回报,20xx年的水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不仅为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煞了尾,也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总的来看,“”时期是湖北治水思路转变最快、投资规模最大、重大项目最多、改革力度最强、能力建设最优的五年,必将浓墨重彩载入湖北治水兴水管水光辉史册。

—— 这五年,防洪薄弱环节显著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长江、汉江干流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荆江大堤、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建设,汉江下游堤防、沮漳河重点河段等17条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荆江、洪湖东分块和杜家台等分蓄洪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全省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共加固水库4678座,占全省水库总数的70%,恢复调洪库容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亿立方米,水库工程安全状况普遍提升。454个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全部完成,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明显增强。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新建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成功应对了20xx年江汉平原地区旱涝急转重大灾情,有效减轻了20xx年局部地区百年一遇的暴雨洪灾损失,全力抗御了鄂北、鄂中地区20xx~20xx连续5年严重干旱。

—— 这五年,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部分重大改革项目有了重点突破。制定“湖北深化水利改革三年(20xx~20xx)行动要点”,明确20个方面的改革举措。扎实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立河湖长制、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抓紧抓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改革等国家级试点工作,以及水利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省市分级稽查、水利综合执法等省级水利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许可审批“一站式服务”。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设项目法人招标和工程代建制。创建了一批国家级水利管理单位,蔡甸区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总段、高关水库管理局等6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水利部考核验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和项目建设给予补助。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水利管理站实现全覆盖。

—— 这五年,鄂北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相继开工,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布局有了明显改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荆江大堤综合整治、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引江补汉、洪湖东分块及杜家台分蓄洪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9项工程列入国家172个重大节水供水项目。20xx年10月22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这是我省地方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一号工程”,被列为20xx年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湖北经济10件大事之一。同时,按照湖北“三横两纵”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布局,建成了引江济汉工程,积极推进汉江中下游治理、四湖流域防洪排涝灌溉、东荆河河道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 这五年,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取得明显进展,民生水利发展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累计完成1380.5万农村居民和331.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投资计划。20xx年度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共整治塘堰21万口、兴建整修小泵站8400座、小水池(窖)2.6万个、沟渠6万余处,显著改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受到社会普遍赞誉。共完成投资1070.6亿元,比“”的567.2亿元增长88%;年均完成投资214.1亿元,是“”的1.9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501.9亿元,是“”197.1亿元的2.6倍。32个大型灌区、34个中型灌区、25个大型灌排泵站、4个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和29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相继见效;22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303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新增水电装机136.7万千瓦,解决了9.1万户农民小水电代燃料问题。

—— 这五年,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顺利完成,推进“千湖之省碧水长流”有了重要抓手。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全面建立。组织节水型企业、灌区及公共机构创建活动。开展重点河流纳污能力核订,严格化工园、工业园排污口审批。将水功能区达标率纳入省管干部考核。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我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42平方公里。武汉市列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襄阳市“九水润城”水系连通工程快速推进。加强湖泊保护管理,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湖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省湖泊局和有关市(州)湖泊保护专管机构,确立了湖泊“水质不污染、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的目标,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制定了落实湖泊保护行政首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了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汉阳六湖连通、黄石磁湖、鄂州洋澜湖等百湖(河)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开展了“一湖一勘”“一湖一志”“一湖一档”“一湖一规”“一湖一责”“一湖一景”等工作,护湖、养湖、爱湖、亲湖、美湖的浓厚社会氛围已然形成。

—— 这五年,水利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亮点纷呈,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持续加强。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加强水安全保障治水新思路。坚持“力度统一”,落实“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印发省水利厅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二十条办法”,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编辑《省水利厅机关工作规范》。加强水利立法工作,颁布施行《湖北省抗旱条例》《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等一批水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水事纠纷调处力度和重大案件查办力度。着力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科研课题立项60余个。密切开展对外交流,一批考察调研成果产生积极影响。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省水情中心和17个市级水情分中心基本建立,实现了所有279个中央和省级水文报汛站的雨量水位自动采集。“湖北省基层水利人才能力提升412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省水利厅年均获得上级和主管部门授予的各类表彰奖励70余项,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通令嘉奖,连续五年蝉联省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和综治维稳工作“优胜单位”,20xx年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位居省直机关第一。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各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凝聚了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收获了深刻启示,主要是“六个决定”:

第一,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真贯彻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完善新时期湖北治水思路,按照“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定位,提出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工程配套、管理精细,水旱无忧、灌排自如,配置合理、节水高效,河畅水清、山川秀美,碧水长流、人水和谐”的水利强省建设目标,湖北水利大踏步走上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

第二,绿色决定生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牢牢把握“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的奋斗目标,努力让家园和谐宜居更美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人水和谐”理念,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多措并举惜湖、护湖、美湖,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实施“丹治”“长治”、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力求“山变绿、水变清、粮增产、人变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取共赢,为文明湖北、美丽湖北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三,创新决定成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水利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我们大胆改革,鼓励创新。宜都市探索推行“受益户共有制”,很好破解了小型水利设施产权不明、建设资金不足、管理维护缺位的难题,鸿忠书记评价说“踏破铁鞋无觅处,成功经验在宜都”,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夷陵区包“产”到户打破农村用水“大锅饭”,被《中国水利报》评为“20xx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正是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的水利管理制度、体制、机制以及法制,以新思维、新举措、新办法推动水利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突破。

第四,民生决定目的。我们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把着力点聚焦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产条件、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上。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决策后,我们举全力推进,创造了国内大型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新速度,充分展示了保障改善民生的决心,更塑造了水利部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方关注点赞,汇聚了全社会支持水利发展的正能量。

第五,法治决定兴衰。我们严格遵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针,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切实将水利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近五年来,水利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为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水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坚决打击了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水行政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水利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第六,规划决定前景。我们持续强化机遇意识,坚持不懈地抓好水利规划前期工作,建立了“分级负责、整体联动”机制,尤其是加强与环保、国土、移民等部门的沟通,确保了环评、移民征地、土地预审等前置专题审批同步开展。20xx年中央1号文件发出加大水利投入的强烈信号后,我们迅速调整水利发展“”规划,端出五年投资1558亿元的总盘子,同时开展了150多个综合或专项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使得“中央有投资方向、湖北就有项目对接”,确保了大规模、高强度的水利建设,为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需要发扬。在充分肯定“”水利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水利产品供给侧薄弱环节还比较多,需要着力夯实;河湖水生态环境尚未根本改善,需要系统施策;部分领域水利改革相对滞后,需要重点突破;水利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够均衡,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形仍然存在,需要统筹协调;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要求,需要着力提升;水利系统基层单位廉政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全面防治。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胸怀大局,不辱使命,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发展形势要求

“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湖北水利发展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大局,精准研判大势,牢牢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湖北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谋划和推动今后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一要坚持创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把解放思想作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第一道程序”,本着“简政放权、市场配置,服务社会、惠及民生,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让各种发展要素汇聚起来、内在动力迸发出来,在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大力促进全省城乡水利相统筹、区域水利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至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供排水需求有效兼顾,蓄水、泄水、引水有效调度,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有效配置,最大程度发挥水利服务社会的综合效益。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体”意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加快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湖泊水生态修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合理开发农村水电清洁能源,实施长江、汉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用绿色理念引领水利事业发展,把水利工程打造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惠民工程。四要坚持开放发展。突出湖北特色,既注重传承,又兼收并蓄,着力发展独具“荆楚派”的水文化。积极培育专家咨询机构,加快水利智库建设,围绕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合作。推动水利科技创新,用现代治水理念、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大幅提高水利建设管理科技含量,全面打造“智慧水利”。五要坚持共享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大力践行“六民要旨”,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致力解决好人民群众“三最”水问题,让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民生。

(二)把全面做好水安全大文章作为核心任务。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想,确立了新时期治水根本遵循,契合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要求,明确了水利部门加强水安全保障的第一要务。要从解决水利公共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侧不足问题着手,加快构建湖北水安全保障体系。一要促进“六水”共治。以“兴水”“增水”为首要任务,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水生态保护摆在首位。以“治水”“保水”为重要举措,强化法规刚性约束,坚持治涝、治旱、治害、治污相结合,在治污上拿出空前力度。以“节水”“贵水”为最高原则,坚持少用水、节约用水,运用市场规律使水“贵”起来。二要严守“三条红线”。坚持人口规模、发展布局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相均衡,千关万关不放“水关”,有效实施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约束性作用,在节约用水、生态建设等方面有更大作为。三要确保“六个安全”。水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从维护“六个安全”出发,着力深化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水利公共服务产品和水生态产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

(三)把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作为工作方向。今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1月8日,省委会传达学习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湖北地处长江之‘腰’,长江经济带战略给我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强调,“湖北作为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水利部门肩负治水护江神圣使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把保护母亲河作为湖北水利工作基本方略,全力担当好“永葆”之责。一要坚持“保护第一”原则。牢固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二要善用“快”“慢”思维。既用“快思维”做加法、乘法,保护修复河湖生态,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又坚持“慢思维”做减法、除法,对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的,“等一等、多论证、缓实施”,坚决不做断子孙后路的工程。三要统筹谋划布局。切实加强江河湖库岸线管理,树立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理念,做到合理开发利用。要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思路,统筹岸上水上,协调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努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绿色生态廊道”。

(四)把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均衡配置作为主攻目标。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 二 ○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对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凸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省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把解决水环境问题纳入“十三五”主要目标,在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篇章均有关于水利工作的明确表述,在推进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部署中均有水利部门的职能任务,彰显了省委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要紧紧围绕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尽快解决各地水利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一要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大中小微水利设施的协调配套,建设江河互通、河湖相连、库塘多点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善高标准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引江补汉、四湖流域综合整治等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二要努力打造人水和谐宜居城市。统筹城市蓄水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堤防护岸建设,不断健全城市防洪排涝减灾工程、监测预警、组织动员、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注重城市水循环利用,开展城市节水综合改造示范,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严格城市水功能区管理,积极修复河湖生态功能。三要倾力开展水利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对水利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贫困地区重点水利项目储备,加大水利扶贫政策倾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做好人才技术援助和宣传发动工作,大力营造水利扶贫良好氛围。

三、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十三五”水利发展目标任务

谋篇布局 “ 十三五”,要以新时期治水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顺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坚持“六项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突出抓好防洪保安、水利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民生“水”任务,让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人民群众。二是坚持以水为贵、节水优先。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力争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空间均衡。充分考虑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大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坚持生态建管、环境友好。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注重保持河流、湖泊自然形态,力求水动、水活、水通、水连,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生存的水环境。五是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等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解决水灾害、水短缺、水生态、水污染问题。六是坚持改革驱动、两手发力。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在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水利体制更顺、机制更活、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有效。

(二)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实现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基本建成全省主要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长江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汉江达到防御1935年型洪水标准,主要蓄滞洪区能正常安全运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达到20~120xx年一遇防洪标准,主要湖泊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省水库病险率控制在5%以内。骨干排涝工程排涝能力达到20xx年一遇。结合城乡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全省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降至1%以下。基本建立山洪与干旱预警防治体系,提升城乡洪涝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实现节约用水目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5.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92.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新增5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

三是实现城乡集中供水目标。 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备用水源具备供水条件。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持续提升,新增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比20xx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实现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3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推进规划外的1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建1处大型灌区;基本完成123处重点中型灌区、186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任务,新建7处中型灌区。恢复灌溉面积6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00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解决10万户农村居民小水电代燃料问题。

五是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排污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湖泊水面不萎缩,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有保障,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性逐步提高,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800平方公里。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在3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

六是实现水利管理与改革目标。 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和湖泊保护、水库大坝安全等监测设施及水利防汛管理、水政监察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水利服务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用水管理全面强化,城镇和工业用水、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基本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制度,形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机制,建成规范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体制,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利综合执法体制,水权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抓好“八个任务”

一是全面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使水资源条件成为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的先导性因素。推进农业节水,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步伐,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切实做好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工作,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和行业用水效率管理,推进和完善阶梯水价政策。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扩大再生水利用,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完善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设备和器具。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培育一批专业化节水管理服务企业。

二是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完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洪湖东分块、杜家台等重点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和安全建设,加强汉江堤防建设,加快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开展武汉市海绵型城市试点建设,推进主要支流及重要河流治理、新出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的防治,启动重点湖泊综合治理,基本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加快实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实施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重要水利工程以及38座中型水库等重要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引江补汉、“一江三河”、荆门汉东引水等7处引调水工程,12处新开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长山泵站灌区等8处新建灌区工程建设。

四是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大中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农村小水电开发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和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扩大和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抓紧建设水生态保护体系。 基本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细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建设,探索研究水生态修复利用补偿机制。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切实推进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区、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和生态脆弱河湖等重要区域的保护与修复。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核定重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建设。实施江河湖库连通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水利血防工程。

六是不断完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增强基层水利建设管理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队伍建设。

七是切实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 加大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水行政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和水价等四项改革。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搞好用水权初始分配,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完善多元化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治水管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综合执法。

八是积极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实施《湖北省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规划》,争取汉江流域在我省率先形成比较完善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综合调度体系,逐步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管理体制,为其他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示范样板。妥善应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确保汉江“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

四、提振精神,首发破局,全力以赴做好20xx年各项水利工作

20xx 年是实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开局年,也是落实“湖北深化水利改革三年(20xx~20xx)行动要点”的结账年。要按照省委“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效速兼取”的工作方针,贯彻新思路、适应新常态、提振新精神,统筹推进各项水利工作,努力为“十三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势。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修订报批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好今后五年湖北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程布局、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加快构建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同时,科学编制湖泊及主要支流、水资源保护等一批综合性规划,协调推进汉江中下游河道治理、水中长期供求等一批专项专业规划。

(二)务求重点水利改革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准确把握水利改革新形势、新要求,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治水新思想为指南、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目的、以关键环节为抓手,发扬“钉钉子、硬碰硬、实打实”精神,全力推进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水利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积极进展、重要突破。尤其要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全国第一批河湖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研究建立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启动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水利工程代建制、总承包制、购买社会化服务制度、水利建设融资PPP和BT模式,完善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提升基层水利单位服务能力。

(三)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思想不动摇。坚持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克服麻痹思想,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应对能力,加快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确保、一个减轻”目标,即在标准洪水内,确保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闸(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乡交通干线防洪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出现超标准洪水和严重干旱时,千方百计保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四)统筹调度重大节水供水项目建设。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城市防洪防涝工程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堤库闸站整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新建水源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等各类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抓紧抓好列入国家172个重大节水供水项目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洪湖东分块及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9个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利精准扶贫。

(五)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出台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全力推进武汉、襄阳、鄂州、咸宁、潜江5个国家级和咸安、黄州、郧县等13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科学的规划体系、严格的责任体系、完备的工程体系、规范的管理体系、健全的法制体系、高效的监控预警体系等湖泊保护与管理“六大体系”。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实施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渔还湖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四湖流域和黄盖湖流域等重点湖泊水利综合治理。探索研究水生态修复利用补偿机制。加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推进“丹治”、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实施长江、汉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江河湖库岸线生态隔离带。科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确保水电站下游河道生态基流。

(六)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相结合,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资金投入、建设监管力度,力争完建各类水利工程30余万处、完成土石方10亿立方米,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七)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快推进地方水法规制度建设,积极做好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水库管理办法(修订)等法规规章的立法调研、修改完善工作。继续开展水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修订完善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平台、移动审批平台建设,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做好水利法制宣传教育和政策研究工作,全面启动水利“七五”普法工作,增强水利系统的依法行政意识和社会公众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大力贯彻《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做好水事纠纷调处工作。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水事违法案件督办、水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及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严格河道采砂管理,确保长江、汉江采砂管理秩序总体可控。依法依规征收各项水利规费。

五、盯紧盯牢,压紧压实,持续加强全省水利系统党的建设

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务实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全省水利系统党的建设,使之成为解决水利工作突出问题、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支撑。

(一)使劲狠推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管好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交友细节,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在修枝剪叶、自觉改造上下功夫,以正反典型案例为镜子,认真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在抓常抓长、常态机制上下功夫,对出现的问题既要严厉整治,又要注重制度建设,标本兼治、防范未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二)不断强化效能建设。要加快转变水利部门工作职能,继续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工作,该放的坚决放下去,该管的真正管好。要积极推进水利依法行政,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探索规范制约权力运行有效机制,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强化权力监督,确保公正公开、透明高效行使权力。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大众传媒和信息化手段,指导和推动各项水利工作。要巩固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活动成果,健全完善督查考评办法,继续加强对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依法行政、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因履职不力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致力推进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把班子配强,把队伍“盘”优,下大力气优化水利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气质结构,永续水利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组织引导干部职工向蒋志刚同志等水利先进人物学习,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致力建设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水利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素质优良的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完善一个以乡镇或流域水利站、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站、灌溉试验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要深入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大力实施《20xx~20xx年湖北水利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开展干部调训、在线学习、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水利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抓紧抓实廉政建设。要坚持“力度统一论”,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不断增强落实主体责任的思想坚定性和行动自觉性。要加强监督检查,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要抓手,聚焦党的“六大纪律”,抓住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总纲,层层传导压力,使党规党纪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红线,确保水利系统风清气正。要大力规范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水利资金监管机制和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金使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合力打造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

同志们,蓝图绘就号角鸣,实干成就“水利梦”。面对充满希望的“十三五”,我们务必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夙夜为公、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奋力为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交通局长讲话 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六次全会、全市“两会”、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和刚刚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xx年和“”交通工作,明确“”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安排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表彰先进,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在建设滨海新盘锦的伟大征程中当好先行。

一、20xx年和“”交通工作回顾

20xx年是全市交通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养护实现历史性突破。高标准实施了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为向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1、项目建设突飞猛进。计划实施14个项目270.3公里,投资69.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44%。公路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90%以上。向海大道、中华路、辽河特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兴于快速干道交付使用,盘营客专、阜盘高速、西外环、新港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2、征地拆迁顺利完成。全年共协调征地14335亩,协调动迁房屋35.9万平方米,协调动迁电力、通讯、油气管线27.5万延长米,为盘营客专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道路养护、绿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公路整修1081公里,动用土方48.9万立方米,重点路段路肩成线、边坡成面。保持省、市级文明样板路240公里。庄林线、中新线、大锦线实施了景观带绿化,向海大道、东外环实施了园林式绿化。维修县级以上公路桥涵28座1425延长米。

4、规范了道路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全年向社会公开招标42次,选择实力过硬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公路系统已经打破了单纯修建普通公路的局面,向全方位的协调征地动迁、城乡道路建设、铁路建设和公路绿化、照明、排水等配套工程建设的复合性、综合性能力迈进。

(二)道路运输管理取得重大进展。在满足向海发展的新需要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新期待上实现了新的发展。

1、道路运输管理有了新的进步。市运输管理处被省交通厅、省总工会评为先进出租汽车管理单位,4家客运、维修企业被评为省包车品牌企业和诚信企业,13家道路运输企业质量经营信誉被省评为AAA级。我市被省运管局确定为甩挂运输试点城市。

2、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车辆2178台次,其中“黑”车212台次,查扣证件3841件。

3、驾训行业喜结硕果。培训驾驶员21852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0773名,同比分别增长15%和40%。从业资格培训中心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粮食驾校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级品牌驾校。3家驾校质量经营信誉被省评为AAA级。

4、民生实事全面落实。一是实现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两县三区通公交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开通了市区到辽滨新城、盘山新县城的30路和31路公交线路;二是更新了110台新型公交车;三是公交IC卡正式启用;四是制定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的意见和办法。

5、运输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开展“解难题、化积案、促和谐”活动,接待上访26批次193人次,妥善处理了盘锦至北京线路等7个重点信访案件,结案息访5件。

(三)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1、客货运量稳步增长。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完成3128万人、146679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7.2%;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6916万吨、559342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4.5%、25.5%。拉动全市GDP增长0.6个百分点。

2、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公交公司实现营运里程3700万公里,同比增长39%,完成营运收入6625万元,同比增长12%,利润53万元,创历史新高。市长途客运公司完成运输收入695万元,利润15万元。市客运站完成营业收入600万元,利润32万元。交通建设公司签订合同额4.23亿元,同比增长16.9%。

3、向上争和对外招指标全面完成。向上争取资金5.14亿元,超计划4400万元,市局被市政府评为20xx年度对上争取资金先进单位。招商引资洽谈3个项目,已经开工2项,投资额1.8亿元,超计划指标8倍。

(四)安全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果。组织安全消防检查153次,查处隐患386处,投入整改资金360万元,整改率100%。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道路运输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零。加强信访稳定工作,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五)党建和文明行业创建迈出新步伐。

1、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局53个党组织和705名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了16个基层党组织、34名优秀共产党员、2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完成了3个基层单位党组织换届工作。提拔任用了4名科级干部,对基层11名试用期满的干部考核任职,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2、行业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典型引路,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李素平,辽宁省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标兵刘凤敏。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行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保持省级文明单位3家(市公路管理处连续20xx年、市运输管理处连续20xx年、市公交公司连续20xx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6家。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年共受理查处市纪委、市纠风办专办投诉案件7起。在全市先行试点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明确了128项行政职权目录,查找了312个廉政风险点,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制定了干部人事、财务、物资采购和项目工程管理办法。

4、重视政务公开和建议提案办理。市局被省政府纠风办评为全省民心网举报投诉、政策咨询办理先进集体,被省政务公开办评为第四届全省“5.15”政务公开日先进基层单位。办理“两会”建议提案21件,与代表委员见面率100%,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满意率100%。办理市民投诉498件,及时率100%,办结率100%。

全局行政审批、财务审计、行政执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等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20xx年,全系统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拼命干,群策群力向上争,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线、油田专用路为补充,客货铁路贯穿全境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格局基本形成。盘锦正加速向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城市迈进。

县交通局长讲话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全国贯彻学习党的精神之际,在我县正在实施麻阳高速建设之时,在全局正在实行交通大发展之刻,在我们即将告别20xx年,迎来20xx年盛世的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XX县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局成立揭牌仪式”!这是交通的一件喜事,也是交通发展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交通运输局党委和全系统干部职工,向莅临今天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对道路运输管理局正式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

道路运输管理是交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分量很重,责任很大。我县运管工作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整治与规范全县道路运输市场,着力保障维护群众安全与利益,着力营造稳定、有序发展环境,着力服务交通运输发展和全县发展大局,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我县交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将“县道路运输管理所”更名为“县道路运输管理局”,是报县编办批复同意的,这是顺应机构改革大势的需要,是加强交通运输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规范道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增强运输管理职能,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形势;有利于落实国家和省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确保依法行政;有利于探求加快运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道路运输业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良好的开局,是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全体道路运输管理干部职工以此更名为契机,立足新起点,奋力新跨越。在此,提三点要求:

一是抓学习提素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道路运输管理队伍,适应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

二是抓管理提能力。要大胆创新发展道路运输、规范道路运输的新举措,积极探索建立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倡导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依法诚信经营、文明优质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便捷、舒适出行。

三是抓服务提形象。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执法为民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兑现服务承诺,提升工作效能,强化治庸问责,创优发展环境,以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服务,为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和建设美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