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1
今天上午,赴xx师范大学新课程培训终于开课了。来自x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汪xx给我们带来了《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课堂上汪老师妙语连珠,老师们频频鼓掌,使我收获颇多。
汪老师首先对《唤醒的力量》这个小视频进行了很有深度的解读,作为一位教育者很有感悟。想起这些年教育经历,刚开始我更像视频中的老二和老三某一个,处理学生问题往往只想把事情赶紧处理完,对学生问题大多是机械的按照学校要求机械处理,对于学生内心问题,想着用爱来呵护学生,保护学生。随着积累的问题更多越来越多,我开始思考,作为班主任在教育中究竟缺了什么?带着这些疑惑,我开始读书,《班主任兵法》、《爱心与教育》、《教育的艺术》、《从合格班主任到优秀班主任》等等,我在教学管理中也在不断摸索着,如何让学生成长的更好、怎样唤醒学生、怎样让学生学习更高效、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等等,我在想或许某一天,通过不断的修炼,我也真的可以达到点化我的学生。
汪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所得。第一、课堂管理及其基本任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第三、课堂管理中的调解技巧。汪老师重点介绍了前两个问题,说实话当班主任这么多年,我真的没有想过课堂管理原来有这么多的门道在里面,有些班级管理技巧我也做过很多,但是从没有分门别类的去认真总结过,感觉是自己拥抱一座金山而不知道去利用,非常惭愧,我想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要多多反思,把自己教学中所得所悟写出来,争取快速成长起来。
汪老师除了带来班级管理经验外,还给我们分享这些年管理师大附中年级级部的经验,从班主任选择,特别是尖子班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选择,再到年级管理打造,学科组建设,整体学生心理建设等等,最后还指出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让我茅塞顿开,我想培训结束后,我会慢慢吸收消化这些宝贵的经验,争取在以后工作中,学以致用。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2
2022年7月xx日,在xx附中领导团队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xx师范大学举办的“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
上午场是汪xx老师的课堂管理课。汪老师深扎教学一线,经验充沛,颇具幽默的授课风格让我们收获满满。尤其是开头的视频分享让我们深刻反思教学实践,去思索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一匹马儿深陷泥潭,发现它的养马三兄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反应方式,其中最后一位建议驱赶马群,让马儿被马群的生命力感染,自我激励,自己找回生的希望,最后马儿不断挣扎着跳出泥潭,重获新生。视频中所展现的问题,正像我们每个教师会遇到的教学困境,不责备,不埋怨,不轻易放弃,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具体的困难所在,找到合适的方法激励,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地方。接下来,汪老师就课堂管理及其基本任务,课堂管理会遇到的一般性问题,课堂管理的调节技巧等方面向我们做了深入的分享。在课堂任务管理方面,教师可谓身兼多职,不仅需要构建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还要组织好课堂的物理、心理、情感环境等,制定班级口号和班规班约。在舆论环境方面,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评价,其次要引导学生有正确地自我评价,还要对外部的评价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下午场翟洪明老师以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带领我们深入分析分享了新高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明晰了新高考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比如,中学教学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教学管理带来的问题,考试过多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的问题,以及等级赋分的科学性问题等。翟老师层层分析,拨云见日,让我们明白了新高考改革问题急切而复杂,任重而道远。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比如3+3和3+1+2哪种模式好?五种赋分制度哪种更科学?哪种走班制更科学等。在翟老师的分析授课中,我才意识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所要面临的具体困难,每个角色所要做的努力和突破。
总之,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培训讲座,在场的所有教师无不被汪老师的热情幽默、翟老师的专业分析所感染,无一不收获满满。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3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发布,听到“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这些新生词语就忍不住担心:第一年用新教材一定培训很多,千万别让自己轮到高一。新教材的使用的日期越来越近,终于,今年河南省也拿到了新教材,忐忑、害怕、紧张、抗拒,太多的新名词、太多的改变,正如温儒敏先生讲话中说:“大家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话真是当下的真实写照,不过看了讲话的全文,突然觉得心上的石头松了一些,温先生说:“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创新’来概括它的特色。”是呀,不管怎样改变,语文的本质不会变,我们在一次次的变革中只是越来越触摸到语文学科的本质,越来越明了教育的本质而已。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我对其中三个报告的学习心得,温儒敏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吴泓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何郁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单元教学实施——以必修下册《红楼梦》为例(说课)》。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新一轮的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求老师跳出经验区、舒适区,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立德树人已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学习,转变旧的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教学环境,着力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变“内容讲解、主题提问、写法分析”为“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写渗透”,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助力学生文化的生成,助推各类文化生命体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的落脚点应是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无论是思辨性阅读、任务探究,还是整本书阅读、实用写作,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语言运用的情境性,情境活动的真实性,最终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开放、自由学习,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学中,必遵循新时期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围绕“五育并举”,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着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完成多个任务群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终身发展。因此,最终要安排好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落实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人文主题是以读写为主的单元,围绕人文主题与核心任务精选各类文本,以课文或整本书的阅读为基础,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深度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是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以及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一类包括4个单元,涵盖“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性、活动性较强的学习任务群。
四、要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
语文情境的精细化、语文活动的实用性更是一大特色。新教材重点已不是学习任务的完成、高考试题的答案精准,而是要学生终身读书、思考、学以致用,以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完成特定任务,使学生享有学习的获得感是本次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新教材在单元导语中即明确提出该单元的核心任务,并通过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加以落实。单元的核心任务是整个单元的大任务,这个大任务是以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基础设计的,又是通过一个个结构化的具体任务加以落实的。什么是情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王宁先生更明确地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五、语文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
“倒逼”教师去读书,提升教师涵养素质是新教材的另一抓手。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继承创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有世界眼光的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必须从学习型教师转升至学者型教师,把某些概念幻化为实践积累、把一些理论演化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欣赏,而不是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完整的阅读评价体系和成为“有温度的课堂”状态下的“图书馆”。
六、不仅自己读还要会教学生读
何郁老师通过《红楼梦》的三个案例展示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三个案例分别以“林黛玉形象探究”、“王熙凤管家”、“‘大观园’的文学形象与文学价值探究”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整合信息,掌握不同阅读阶段的读书方法,由浅入深,获得阅读经典的特有体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其中105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们明确自己读还不够,还要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读才是最终的王道。
七、整本书阅读指向弘扬传统文化
新教材依照“自然渗透,润物无声”的教学理念,选文丰富厚重,注重经典性和时代性,兼顾中西经典比例,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吴泓老师对2017年版新课标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提示及教科书中的“导语”“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进行了解读,明确各自的指向,在回答“两个问题”时指出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整本书阅读两个单元,为什么会选入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和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因为作为社会学经典著作和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这两部书承载着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和思考,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八、输入是为了输出,读是为了写
新教材的编写,以往较为熟悉的阅读和写作分而治之的局面没有了,代之以读写活动的高度融合,这也是新教材强调内容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教材相对独立地设计了写作的序列,但在呈现方式上,则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求,做出适当调整。一是将写作任务融入“单元学习任务”中,整篇写作大多作为最后一个任务呈现,写作的话题或范围则从单元人文主题或课文的阅读中生发;二是独立呈现写作指导,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加框附在写作任务后边,供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是我们培训的第二天,魏xx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有效课堂的培训,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魏老师用几个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有效课堂、什么是无效课堂。从教学目标、导入,再到教学设计、教学过渡、板书设计、结尾,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的教学,自己一些教学活动确实是需要反思与改进。
说起来上课,我们都上过无数节课,也都听过很多其他老师的课,各种类型的课应该都见识过。一些我们认为是很好的课,在魏老师的分析下,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值得我们绿色作文网深思。课堂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也会经常觉得学生听课效率低,一直找学生的问题:学生瞌睡、学生不积极、学生基础差……诚然,不同的班级肯定有自身的个性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本身也有问题,是不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调整和改进。课堂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内容也应该有的放矢,可是透过一节节不同的课,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总结一些共性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的学情也发生了改变,这也需要我们老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5
很感谢xx附中为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在今天的培训中,我们先后聆听了汪xx老师的《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以及瞿洪明老师的《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报告,有理论知识有真实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作为新入职的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不知如何下手,同时面对全新的高考形式,难免会感到茫然,对一些政策改革还不甚了解。
在今天的培训中,汪xx老师以“三兄弟对深陷泥潭的马不同的处理态度”讲到面对课堂、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听了汪老师的报告,让我意识到,课堂是由不同的“小环境”组成的,因此课堂管理的任务要随课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就是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班制宜。课堂氛围正是由教师的教学姿态和学生的学习姿态决定的,考虑学情和课标备课,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评价不能随意。
通过听了瞿老师从新高考的发展历程、背景与意义、形式与内容和志愿填报等方面对新高考的分析、研究,让我对新高考的各项政策和意义都有更深入的理解。
新高考的改革对老师、学生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新高考的改革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赋予了学生主动专业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养。但是高考改革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对学生、学校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和家长、学生讲解新高考的政策,答疑解惑。其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发展和思想心理发展。新高考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产生功利化的选课,不利于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找准平衡点。
听了两位老师精彩又充实的报告,让我更有信心做好教师的工作,更从容的面对课堂和学生,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7月16—17日,20XX年XX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会如期举行,我校高一年级英语组全体老师参加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好新教材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01
学习新课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新课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更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高中英语新课标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同时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每堂课的设计、组织、反馈,一方面要基于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帮助学生通过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02
使用新教材,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通过培训,我们从新教材出现的背景,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册内容的编排,新旧教材学生用书板块对比这五方面,全面详细地了解了新教材。可以感知到新教材的设计,无论从单元的容量,新增的板块,板块的编排,语篇文本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比老教材更能体现新时代的人文观与价值观。基于新课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编写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让我们对新教材有着一种期待。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精读,细思。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梳理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确保教学设计语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新教材使用效率,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改变传统老教材的教学模式。
03
培育新素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高中教育的最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恰恰诠释了这一宗旨。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教学策略都与核心素养休戚相关。遗憾的是,目前的高中教学依旧存在学科素养意识差,课堂模式化,表层化,知识碎片化,语言文本分析思维缺失,情感态度培养标签化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还应该走向融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通过课堂活动的精心设计、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学习能力;学习未知事物,探索新奇世界的认知能力。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新高考的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很快到了第二天,今天上午有幸听了魏教授的讲课,讲课内容是:中小学课堂诊断思维方式变革与有效教学构建,听后受益匪浅。
在学习中学到了魏教授讲的教学中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的原因:说到只注重教,不注意学生,也就是老师教学前心中只有预设,没有学生的生成。在这一论述中,魏老师讲到了几个例子,比如说对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就是就是关于板书的呈现。
板书的书写共有三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板书强化重难点,多媒体不能替代板书。
二是板书可以应对生成超出预设的情况。
三是板书,应对生成,生成结束还要与预设对比,并评价和引导。听到这里的时候,就能想到自己的板书还是有很多的不规范,于是很迫切的希望学到板书设计的规律。很快魏老师通过生动的现场教学视频呈现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听后也是让我醍醐灌顶。
最后总结出了板书设计的规矩。
一、内容规划,板书应该涵盖一节课的重要内容,突出重难点,内容网络化,脉络化。
二、板书的空间位置规划,突出重点,对称美。
三、板书的艺术化规划,艺术化要素来自哪里,核心文意。
回头再来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信心学会好的办法,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艺术性,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8
一、对教育评价的看法:
我认为考试是测量途径,教育评价是工具,但后来老师纠正考试是评价的工具之一,评价可以有多种工具,咱们这节课考试与招生也是评价中的一个方面。
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
1、基本精神
立德树人:从选拔到育人
增加学生选择权(学科之间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选拔信息多样化,由单一的分数到活生生的人
2、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目前是在电脑上根据分数段录取)
改进录取方式
录取批次的合并(由五个批次到三个批次的转变)
专业加学校的投档方式
三、高考命题改革对语文学科的影响
论述文阅读命题特点:考查能力相对稳定,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严谨,突出信息传递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篇幅增长、选材广泛、内容多元;突出文本设计与效果研讨、考点广泛,题型新鲜、
文言文:落实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古诗文:如何写?写了什么?怎么写?
名篇名句默写:对传承文化的考查
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方式多样、考查学生自由思维、作文题目开放程度较大。
四、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畅想)
1、中国的高考改革方向
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
2、高考改革的目标
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元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调控,专业机构命题和组织考试,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
3、探索分层次的考试录取改革
一张试卷既选拔科技、学术精英,又选拔高技能劳动者,很难同时兼顾。
4、推进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
部分科目如外语考试中,实行自适应考试,即考生可以进行多次水平测试,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报考的依据。科目组合和考试内容更为多样。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9
7月xx日上午,xx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魏xx教授以“课程教学切片诊断,思维方式变革与有效教学构建”为主题,主要从课堂教学的低效原因、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呈现规律以及传统评课方式的不足四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让学生尽可能怀着轻松积极的心态遨游知识的海洋。
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目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切实有效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导致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被动化。第二,基于目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大,缺乏充足的时间学习更新教学理论知识,导致教学实践与对应的教学理论相偏离。第三,教师在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实践于课堂时,心中只有预设,缺乏对学生课堂生成内容的分析。
下午,王红奎主任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强调了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放在教学的首位,牢固掌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情境教学为抓手,落实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教育不仅要教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怀揣强烈的家国情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微笑生活。
2022年秋季,xx省将实行“3+1+2”的新高考模式,物理学科作为报考绝大多数大学理工科专业必选科目之一,在新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分值和地位。但目前高中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相对低迷。那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物理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物理,第一,就要从每一节的教学设计出发,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呈现,课堂导入形式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板书设计合理美观等。第二,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开展相关教育问题研究,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第三,要不断观察总结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握物理学研究前沿,将生活情境融入物理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新课程新高考心得体会 篇10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中,我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而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答疑解惑培训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到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受益匪浅。听了河大魏xx教授关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程序与原理的讲座,我对切片诊断有了新的认识。他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教学切片诊断,通过分析典型行为,归纳教学设计的规律,分享教学中优劣教学设计,供我们借鉴与改进,真的很实用,我为之折服。
魏教授先向我们讲述设计教学一定要基于教学规律实施。导课要激发兴趣,引入新知。遵循设疑—激趣—回应的规律,设疑时一定要有一定难度,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一致。通过对典型行为的剖析,总结出规律,使我们上课及评课都有据可依。好的导入是有规律的,不仅仅激发兴趣,还应达成目标。板书设计也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内容规范化,包含重难点,书写时要与相应的教学标准同步。二是要体现空间布局的要求,突出重点,对称美。三是要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他向我们呈现了某位语文老师优秀的板书设计,她在讲《一滴水的故事》、《昆明的雨》、《我的叔叔于勒》时,均在最后对板书进行了艺术加工,加工成一滴水的形状,雨字,及用天平衡量的钱币,可谓是巧妙至极。这个老师的板书堪称一绝,定是花费功夫,巧妙构思的结果。这让一向板书随意的我不禁思考,是时候改变了。
除此之外,魏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和传统听评课有所不同的切片诊断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和多媒体的预设并不是完全相符的,这是真实的课堂,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成。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讲解,在学生提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时置之不理,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应该重视学生的看法,及时补充自己的观点。在我的课堂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学生提到的观点是我没有准备的内容时,有时候会直接略过他们的看法,并把他们引导到我设计更好的内容中,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的。
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进行板书,同时要结合自己之前预设的目标进行对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板书可以起到强化重难点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候会忽略到板书的作用,只是在课件上将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能没有那么清晰的感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在以后课堂上,我会及时进行板书,将本节的重难点更好的展示给学生,同时也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在对一节课进行评价时,我们更多的是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评价,对于教学环节的标准并不清楚,教授提到的切片诊断正是强调我们要对一类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评价的标准,参照标准再进行评价。而且切片诊断是将某一环节提取出来进行,对于我们的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平时我们听完课评课时,总是大家针对这一节课来讨论点评,没有特别强的针对性,以后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选取一个环节进行集中评价,比如针对板书,导入,提问这种环节的统一评价。评价标准也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比如评价一滴水经过丽江这节课的板书时可以看出该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进行了艺术规划,将重点内容用一滴水的形态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板书设计时还需要对板书进行艺术化设计,这也是评价板书时所要参考的标准。
在评价时我们还应及时指出缺点和不足,不能只对其进行肯定的评价。只有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成长。评价过程是学习、运用、内化教学设计原理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对教学评价给予高度重视。有两种值得大家分析的典型教学设计片段:优秀典型和不足典型,我们要学会分析这种设计,从优秀中学习经验,从不足中反思自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些运用到实践,尽快成长。
在中原名师王xx老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讲座中,他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核心素养应该是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该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转变教育目标指向,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培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各个教育环节、各个教学要素进行变革,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价育人体系。同时,在王老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中,紧扣时代脉搏实现同频共振,处处体现了三全育人,三气教人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