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心得体会【优秀6篇】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劳动是我们认识到: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投身社会实践,去经历风雨,去见识世界,去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劳动心得体会【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劳动散文 篇1
爸爸十八岁离开家乡到太原参加工作。一年后,他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是胸膜炎,内有积液。爸爸休两个月病假,回家静养。
爸爸回了老家,正是五六月间,农忙时候。奶奶一见爸爸就问:怎么了,不好好上班,回)(家来干啥?
爸爸说他生病了回来静养。奶奶一听就着急了:孩儿呀,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谁有空伺候你静养?你既然回来了,赶紧下地帮着收割、干活!
爷爷奶奶孩子多,生活很不容易,也素来不娇惯孩子。于是,爸爸从回家的第一天开始,每天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下地劳动。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去地,晚上天黑了才收工回家。农忙时节,老天爷就管着人。靠天吃饭,就得不误农时,收割、播种,都有节气管着,一天都不能耽搁。
爸爸结结实实在老家干了两个月农活。下地回来就是吃奶奶做的捞面、烙饼、小米饭、窝头、糊糊、和子饭。人晒得黑黝黝的回到太原,到医院复查。咦,病好了,积水都吸收了,可以正常上班了!
没吃一粒药,没休息一天,也没有补什么营养品,辛苦的劳动竟把病治好了。爸爸高兴地走出医院,那一点抱怨母亲的心变成了感激。
劳动散文 篇2
国庆节放假了,我陪妈妈回河北的老家,探望妈妈的“妈妈、爸爸”,呵呵,就是我的姥姥、姥爷。汽车刚刚驶离城市,望见窗外一片片整齐的庄稼地,心里倍感亲切,好想一下子飞到姥姥姥爷的面前。
经过七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姥姥的门前,轻轻推开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玉米。没有按照之前设想的和姥姥拥抱的场面,我一下就窜到了“玉米山”上。可能是我的动静太大,姥姥被惊得从屋里跑了出来,看到“玉米山”顶上的我,笑得合不拢嘴,嘴里喊着:“小宇,快下来,玉米上有虫子!”“虫子?”我的屁股好像被火烧了一把,立刻从“玉米山”上滑到地上,嬉笑、幸福地扑到姥姥的怀里。
金秋十月是庄稼收获的季节,我第一次看到收获的场面,心里十分激动,顾不上休息,就加入到剥玉米的劳动竞赛中,舅舅家的弟弟和妹妹虽然年龄比我小,却是剥玉米的“老手”了,十分钟的比赛,他们前面的“玉米山”被挖了个“山洞”,身子左面的玉米皮儿很快高过他们的头,右面的玉米穗像一条金色的长龙。三个人的比赛,我荣幸地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这个做哥哥的真是惭愧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电三轮“嘟嘟嘟”发动的声音,我一骨碌爬起来,喊上二姨家的姐姐追上姥爷要一起下地收玉米。姥爷怕我受不了苦,说什么也不让我去,经过大家的“软磨硬泡”,又向姥爷做了各种保证,才得以乘坐姥爷的电三轮,一行五人浩浩荡荡奔向自家的玉米地。路上的风景可真美呀,一排排成熟的玉米,一朵朵洁白的棉花,一行行整齐的花生,让我目不暇接。终于到了自家的玉米地,我们每人分两行,左边掰一个玉米穗,右边再掰一个,然后放在自己的背篓里,背篓满了,再倒入三轮车里。才一会儿,我的胳膊就被玉米的叶子划了好几道口子,肩上还磨出了小水泡,看着大人们在前面飞快地掰玉米,我没有把痛喊出来……
这次国庆节放假参加劳动,我既收获了成熟的庄稼,更收获了内心的感悟,让我真正懂得了一定要珍惜粮食,农民姥爷干活多累呀!
劳动散文 篇3
母亲退下休来没有也不可能在家享清福,这不仅是因为母亲是闲不住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兄弟三人都还没有成家,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三十年的劳改还没到期。
母亲在单位做过几年的炊事员,因此,记得母亲退休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单位食堂做饭。其实我知道母亲是不太愿意干这活的,因为从小就没有母亲的母亲很早就为家里做饭担水干家务,里里外外挑重担。结婚后没几年就又工作又为我们爷儿四个做饭,特别是我们长到十四五的时候,个个大肚子汉,不是一天蒸两锅大发面,就是早晨擀面饼,晚上擀面条。这份工作大概做了一年多,记得最大的收获是母亲在单位食堂结识了一位很好的同事,几年后还有走动,阿姨还给我介绍过对象呢。
后来母亲在家里干起了老本行,手工插花刺绣。这可是母亲从小练就的功夫,因此没用几天就熟练了,并且把珍藏了多年的花彩线从箱底里拿出来,有一大盒呢。母亲主绣京剧演员穿的戏衣,拿来一件印有底图的龙袍,用四边木框把它正紧,从龙头开始一针一针地绣至龙尾,配色线根据个人经验和水平,最后勾上金线,龙的眼睛是关键。母亲给龙点的睛每次都能得到收货单位的好评,这活不轻快,但母亲却能从中得到快乐,我没有问过母亲这是为什么,但我想这活跟艺术多少有点关系是个重要因素。
记得后来母亲还收了徒弟,就是母亲的侄女我的表妹。表妹在我家大概学了有多半年吧,每次看着表妹秀发低头刺绣的样子,想起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情景,不知是想跟她玩呢还是想捣她的乱,总之是又想捣她的乱又想跟她玩。
劳动散文 篇4
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刺,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刺,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痴,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
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一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的声音。
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
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
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
劳动心得体会 篇5
我们应该学会劳动,学会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
现在我在家里,什么事情、家务活,父母东抢着做,从来不让我干家务,因此,使我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了改正这个坏习惯,我在心底暗暗地下定决心:我要自立。但是,当我每次去收拾碗桌的时候,看见碗、盆里,筷子里,勺子里的油腻时,我就会觉得非常恶心,丢下碗筷,让爸爸干完活后再洗!
今天,我一个人在家,爸爸妈妈都出去应酬了,我心里暗暗自喜:嘿嘿,今晚是我大展身手的时候啦!我跑到消毒碗柜前,拿出碗筷,勺子,汤匙等用具,跑到厨房里去了。随即,厨房里响起了一阵碗、勺交响曲——“乒、呤、乓、啷”。初始洗碗时还没有,觉得挺好玩的。可是吃完饭后……
吃完饭了,电视也看完了,为了早点洗澡,写完作业,我“唰、唰、唰”两下子就把碗桌收拾好了,我把它们都搬到了厨房里,正当我兴高采烈想把碗洗干净时,我的眼睛又意外地看见了那些在灯光下显出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油腻。我再想:“呸,我一个堂堂男子汉,洗碗那么一小件事也能难得到我吗?没可能,油腻吗?能碰到我可算你倒霉了,你的死期到了!”想完。我打开水龙头,水“哗啦啦……”地冲着,我用手使劲朝油腻擦呀擦,没想到的是油腻怎么擦也擦不掉,反而缠在了我的手上,怎么洗也洗不掉。我束手无策,只好坐在地上,想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妈妈当初是先往碗里倒了一些洗洁精,然后再用清水冲了冲,我试了试,果真把油腻消灭得干干净净。我按照这种方法把碗、勺、锅、锅铲还有汤匙都洗得干干净净,看着这些一油不染的碗筷,我心里甜滋滋的笑了!
“开门。”肯定是妈妈回来了,我连忙去开了门,妈妈一进来,第一时间来到了厨房,一看,一个个碗碟还会反光呢。妈妈高兴地说:“小钊,你真是一个乖孩子,能学会自己洗碗了,爸爸妈妈不在,自己能自觉洗碗,你真长大了!”
永远劳动吧,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床罩你勤恳的双手;劳动更能创造你美好的人生!
劳动散文 篇6
我有我的办法:大盆放水,衣服放里,光脚踩,不时听到空气从衣服里被踩出发出噗嗤嗤的无奈的叹息。踩一遍放洗衣机甩干桶甩一遍再踩,如是这三,就差不多了。好在我们家有太阳能,冬天有太阳,用太阳能里的水,没太阳,水凉,用热水器里的水。光用洗衣机清,效果就差多了。清洗大件,厚衣服,都用脚踩,就不发愁衣服清不净那回事了!踩衣服,同时贵足被热水泡泡,一举那个啥得!
你喜欢吃搨菜馍吗?大街上买的,边都有一圈宽宽的边,死面,硬,难吃。我们做了,不这样。先擀薄薄的,摊上韭菜和菠菜,鸡蛋打里,再放上另一个擀好的面皮,边,按好,找个盘子,转着圈贴着边切,咋样,宽边没了吧?往热锅里还有问题嘞,直接手摊着放?不好下手,软古囊囊的,没接触面,告诉你吧,我们有一块白铁皮,薄薄的,长方形,开始就是直接在上面摊好菜,切好边,锅热了,直接往锅里滑着一送,不错吧?
烙薄馍,人人爱吃,可究竟有些火气,蒸饼就不同了。活好了面,擀成很薄的圆状,放在上气的蒸馍锅里,少停一两分钟,再把擀好的第二个放进去,在少停一分钟再放第三个擀好的面,要是一下摞放进去,容易粘在一起不是?全部放好,上气,蒸十分钟就得。菜,辣椒炒鸡蛋,清炒红罗卜丝,炒豆芽,都行,再裹几个刚下来的小葱,一卷,吃着咋样?特别是那时六月,桃子熟了,红白相间,如婴儿的脸,小麦刚熟,打麦登场,新面刚磨,吃着蒸薄馍,粘粘的有清香的味,没有烙馍那火烧火烙那俗世间的气息吧?
说到蒸馍,先说发好了的面。上面盖的笼布有地方干,揭开粘,手抠费事。用小喷壶一喷,喷着揭着,很容易揭开。馍蒸好,馍粘着笼布,莫急,兜起那锅馍往案板上反着放,再用小喷壶喷,就不粘了吧?
谈到家里用具,时间长了,柜子的碰珠坏了,柜子门盖不上,不是用个板凳墩挡住,就是用透明胶粘着,很闹心,那是老式的碰珠,不呛实不说,还没地方买,一琢磨,用新式的一样。只是柜变形了,有的棚板位置下凹了呀,垫垫片,用长罗丝钉,有的实在不行,下改为上,反正是磁铁,你管我咋按?合住一吸才是硬道理。不过下面的不好做,眼神不大好,瞅不清楚,还得低头弯腰的,做活憋着不畅亮,可是,把块厚垫布往柜子跟一放,人躺着,侧脸做,看的清,还不累,你觉得咋样啊?有些修汽车躺车下修的意思吧?不过,我倒感觉像是早年间,爱人上早班,我下了夜班,侧脸搂着孩子迷迷糊糊给他讲故事。如果我们都爱家,家,何尝不是我们的孩子?
比如,我们家,冬天爱在靠北的窗台架子上放腊肉,灌肠,谁知道,被小鸟叨去了不少,正好,楼道里有旧水管被坼走了,护勾还在,且离地几米高,把腊肉,灌肠放上面,外面用牛皮纸裹着,再捅几个小眼,透气,老鼠来了也不怕,这家伙没管子上不去,鸟,进不来,这叫废物再用!比如以前的傻瓜像机坏了,护套没舍得扔,当钱包用。为什么?我们小区小偷多,去菜场买菜,经常有人丢钱包,用像机护套做钱包,钱放的自然不会多,手里又有小绳系着,小偷不去注意。暗喜了吧?只是旧时的小鸟不来了,老鼠偷哭了吗?燕子还在旧时的窗外架子上筑窝吗?
是,你有钱,有老婆打理,老婆不在你怎么办?老婆即在还得看孩子眼色,那当儿有孙子有媳妇即使想照顾你也得腾出手不是。懒是原因,大男人主义也是原因,但忽略了自己去劳动去动手的乐趣未必明智吧?洗衣机别说不会用,自己的内裤别说洗不净,早上的饭别说你起不来。壁如老婆忙了,你把蒜苗叶子里夹的泥洗出来,绿是绿白是白,放盘子里待用,把白菜心洗好放上白糖,橄榄油,醋,香油,把我们的灶台撒上洗涤剂用开水擦拭的亮出本色,把洗衣盆和灶台下的空间及边脚处,用边脚木料制造成架子和搭档,放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比不比早年间把孩子按澡盆里洗澡他放声大哭,洗完了冲你乐的一去不回了的纯真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