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最新9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

情绪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1

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做事的大忌。在学习完《情绪管理》这门课后我受益颇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学习应用好课程中的勇于说不法、全脑开发法、放松脑皮法、双赢策略法、情绪调整法、自律训练法,能够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我们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任何环境都是会变动的,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外在的以及内在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应。情绪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或是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拥有好的情绪的人总能走向成功,反之,即使你很优秀,但不能拥有好的情绪,那也无法走向成功。

所谓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

的情绪。这个名词最先由因《情绪智商》一书而成名的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认为这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必须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头脑一热,一切条条框框都扔在了脑后,只剩下了冲动,冲动之余,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情。等冷静下来,才感到后悔莫及,但是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晚了。其实,如果当时再冷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己呢?

所以,与其到事后再后悔,还不如在冲动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旦感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在迅速的失去清晰感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让自己把思绪沉下来,只有脑袋清醒,观念清醒,理智才会发挥所以,与其到事后再后悔,还不如在冲动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旦感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在迅速的失去清晰感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让自己把思绪沉下来,只有脑袋清醒,观念清醒,理智才会发挥作用,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只要从容应对,一切都可以解决。

2、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观念。我们的个性存在并依赖在全社会里。不要依赖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别人的对与错。只不过是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经验不一样,我们立场不一样,我们喜好不一样。个人想法不一样,是由个人长期累积的经验不同所造成的。个别差异我们必须要加以尊重。我们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谅解,这样才能求同存异,保证每个人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3、怨天尤人并无实际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生活在窘迫环境中的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冲动,特别是来自艰苦山区,贫穷农村的人,他们虽然不是名门、富人之后,但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通过考学或打工,凭借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愿望,从基层开始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出来,渐渐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没有怨天尤人成就了一番事业。在社会上也能经常见到有人怨天尤人,而不从自我出发改变现状,一味的抱怨使自己的状况越来越被动。到不如常常去检讨自己,常常去调整自己,当然检讨调整是有限度的,要有所变有所不变,可以变的是权宜措施,不能变的是基本原则。盲目学别人就会埋没自己。切忌怨天尤人只能苦自己,天底下最可靠的就是自己。

4、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为什么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别人有责任改过来,我们习惯情绪不好时,便把箭头朝向别人。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改变,其实改变别人很困难,没有人愿意为我们而做出改变。除非有密切的利害关系,而且大多不能心甘情愿。为什么企图改变别人总会失败的原因有:认为他人应该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认为比起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并不会令人生厌;我们想改变别人的结果常常是相反的,反而结果会更糟。为什么我们不从自己出发呢,从改变自己开始,其实改变别人的有效方法,便是改变自己,更神奇的是我们自己改变之后,别人也会跟着变。

人是感情动物,不然就是像植物人那样毫无情绪毫无表情可言。但是对于情绪我们要懂得适时疏导,那些烦躁、压抑、埋怨、暴躁等的情绪,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会不痛程度的影响着你周围人的生活。情绪是会彼此影响的,所以我们学会管理情绪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为了我们的共同生活的群体,为了大家和谐相处。所以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情绪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

通过这段时间参加了XXX老师的压力与情绪管理课程的学习,感觉收获非常多。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所面临的工作、家庭、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积累严重影响现代都市人的身心健康。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从事科研、技术、管理、销售等工作的职业人群是生理、心理机能紊乱的“易感”人群,他们需要实时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压力与情绪状态,而现在更多的人需要调节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了。

由于不适当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不仅损害个体,而且也破坏组织内健康,压力与情绪管理相对于我们的关系是很大的,这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表现,又可以看出社会的人文素养的表现。

因此正确认识压力和情绪;辨别压力的征兆与症状,识别不同的压力源;掌握压力的干预与应对策略,学会一套有效的放松方法;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创造更佳的业绩;依据有效性和紧急性确定多项工作任务的优先顺序;将你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最适合的地方;了解如何处理分心的琐事,如何避免被打扰;掌握如何快速、便捷地处理工作中的琐事与杂事;找出自己的压力征兆、造成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压力舒解法和自我压力管理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在压力源方面,例如:消费方式、流行追求、物质虚荣心、政治立场、工作竞争、饮食方式、狭窄的思考、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表答方式等等,这些传媒和社会互动,造成一个很独特的人们情绪莫名的压力来源,无形的推着人们的灵魂,影响干扰个人自我发展的最佳情绪。

所以,通过去解读人类本性和理解种种情绪原因,所造成的人的行为表现。我认为,当一个人能真的解读人的行为原因,才能真正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诚实可靠;情绪是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这门课给我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触,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出色的领导者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拥有高智商而获得成功的论证,明白了他们成功的秘决是“情感智慧”的道理。从而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影响值降至自我控制的最低极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

经过此次学习我的收获主要可总结如下:

1.学习到了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了解几种应对压力状态的方法。

2.使我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会分析自己和员工的受挫反应,学会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学方法。

3.使我掌握养成积极心态的各种心理学原则和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迎接挑战和永不言败的坚强个性,促进我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3、明白了自己产生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独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在遇到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4、学会了一些减轻负面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绪也都有积极的意义。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减轻了自己累积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通过各种改善不良情绪与压力舒缓的系列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停止消极想象,用积极的心理活动挤掉忧虑的心理空间;不追求完美,心理上预先接受并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通过放松肌肉来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学会倾诉性的宣泄;转移注意力或花时间娱乐;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情;参加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把眼前的忧虑化为事前的思考和行动,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等等。

总之,真是收益多多啊!

毕业论文:《红楼梦》中的袭人形象分析―解读袭人之冤 3

毕业论文:《红楼梦》中的袭人形象分析―解读袭人之冤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  要:花袭人是《红楼梦》中1个不大受读者青睐的人物,人们往往用“奸”字来形容她。“晴雯之死”和“宝黛分离”是她的两大罪状,但实际上晴雯是统治阶级相互倾轧以及奴仆间反间术的牺牲品,‘宝黛”的`爱情则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这些都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

关键词:袭人    阶级利益    封建礼教

Abstract: Hua Xi-ren ,a image in “A dream of great masions” is not always been very popular with reader .On the contrary,she is said to be very crafty. “ death of Qing Wen ”, “ Treasure black pigment separate” two major crime of her, and Qing Wen whether ruling class incline rail and servant sow distrust among ones enemies victim of skill each other in fact, the love of Bao-yu and Dai-yu of the treasure is the victims of familys interests , all these have reflected persecution to people of feudal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s.

Key words: Xiren    Class interests   Feudal confucation or feudal ethical codes

毕业论文-《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4

毕业论文-《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关于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以及作家对此的独特审视与参悟;在于作家把握这1形象时所选择的视角与现代读者的心理、心态、情绪、意识极为切近。本文着重从3个方面,即郝思嘉的叛逆精神、坚毅性格和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来解读郝思嘉的形象魅力。

关键词:郝思嘉;叛逆;坚毅;执著

ABSTRACT

Woman protagonist of Gone with the Wind whether world have unique personality personage image of glamour in the literature in SiJia Hao. She has prolonged glamour, lie in Hao think of goo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at shows, free spirit, strong personality and realistic philosophy of life, in adverse circumstance but unwilling spirit, dogged survival ability and persistent pursuit for love that sink into; Lie in Hao think regarding modern and human some with universality existence state and spiritual shape and writers unique close examination as to this that good image contain and comprehend; Lie in writer visual angle and modern psychology, psychology, mood, consciousness of reader chosen extremely close to hold image this. This text emphatically from three respect, i.e. rebel spirit, firm personality and she persistent pursuit for love of SiJia Hao come, understand image glamour of SiJia Hao.

Key words:HaoSiJia; Rebel against; Firm; Persistent

情绪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5

还剩最后一次课,压力与情绪管理管理素质类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这次课是我大学来上的感触最深的一次选修课。整个课程阶段缺课一次,虽然没有很认真的听课,没有做笔记,但是老师一些零零星星的话仍旧让我学到很很多很多东西。大三了,偶尔看到大四的学长学姐,想到一年后我的样子,不免还是感觉到压力很大的。选课的时候看到这个以前没见过的选修课,随手就填上了。如愿上了这个课。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回头看看,还有一些感触。

1.这个课是我唯一一次遇到每次课都点名的课。老师负责任态度让我在这个课上的收获更多。不过我个人觉得每次课都点名给学生还是有一点压力的。

2.虽然课程名就有“压力”二字,但是课程氛围还是显的非常轻松愉快的;而且轻松愉快中还能引发学生的很多思考。

3.上完这门选修课以后,对我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多多少少在控制压力和情绪方面有一些长进吧。

整个课程就要结束,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课上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另一个视角再看了那部电影以后,我考虑了很多有关压力有关情绪的事情,一些自己身上的,自己身边的事情。压力有一些来自外界,有一些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外面世界的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多半取决我们的内心。如果管理好了我们自己的情绪,整理好压力的来源和对应的办法,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显得很有活力,很轻松。压力就好像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压力的生活也不是我们能接受的;压力太大的生活我们也难以承受。

在上这个课以前,我每天都把自己放的很松很松,后来才发现那种很松的生活状态不应该是我现在有的,我应该给自己找一点压力,年轻的时候是该要奋斗的,应该有点压力促进自己。一直以来,我大多是喜怒都不形于色的。上了这个课程以后,发现这样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不好的。有时候还是应当发泄一下。合理宣泄是压力的很好的释放。也是我们调节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自然,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差异,面对压力的反应肯定不尽相同,对压力的管理每个人也有不一样的心得和体会。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尽量的把压力转会会自己进步的动力吧。情绪也是一个很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就连植物都能感受到人的情绪,并对快乐,赞美的情绪作出好的反应,而对悲伤,厌恶等负面情绪作出不好的反应,更何况是人呢。快乐阳光的人总是受到欢迎的。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而不良的压力,不管其来源是什么,都会给个人和组织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才能缓解来自环境或个人因素的工作压力呢?

A.更有效的组织好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或者计划。生活有规律。

B.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朋友融洽相处,多和老师沟通交流。遇到不能独立解决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多向别人求助。学会合作,和朋友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或者烦恼。

C.学会总结和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一个总结。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制定合适的计划。不用太细,让自己有放松的时间和空间。

D.学会合理宣泄: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看一场电影,一次酣畅淋漓的运动。

每个人都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当然减压的同时不要给别人增加压力。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压抑的事情尽量学会放松,音乐,电影,或者游戏。学会降低自己对琐事的关注度,多和朋友相处。多交流,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幸福方法,最重要的是切实的用到在自己的生活和心念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很好的管理压力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会变的非常的不一样。

从你开始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和情绪的时候,就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就变的非常的不一样了,好到连过去的你都非常羡慕现在的、幸福的你,好到你不会想跟任何人交换人生。

《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论文摘要 6

《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论文摘要

摘 要

《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毕业论文-《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 语言文学论文。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关于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以及作家对此的独特审视与参悟;在于作家把握这1形象时所选择的视角与现代读者的心理、心态、情绪、意识极为切近。本文着重从3个方面,即郝思嘉的叛逆精神、坚毅性格和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来解读郝思嘉的形象魅力,语文论文《毕业论文-《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 语言文学论文》。

关键词:郝思嘉;叛逆;坚毅;执著

ABSTRACT

Woman protagonist of Gone with the Wind whether world have unique personality personage image of glamour in the literature in SiJia Hao. She has prolonged glamour, lie in Hao think of goo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at shows, free spirit, strong personality and realistic philosophy of life, in adverse circumstance but unwilling spirit, dogged survival ability and persistent pursuit for love that sink into; Lie in Hao think regarding modern and human some with universality existence state and spiritual shape and writers unique close examination as to this that good image contain and comprehend; Lie in writer visual angle and modern psychology, psychology, mood, consciousness of reader chosen extremely close to hold image this. This text emphatically from three respect, i.e. rebel spirit, firm personality and she persistent pursuit for love of SiJia Hao come, understand image glamour of SiJia Hao.

Key words:HaoSiJia; Rebel against; Firm; Persistent

情绪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7

由于教育实践的需要,专家学者把心理现象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意志、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活动的“认知”,但是它通过内驱力与情动力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与动力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形式。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如喜、怒、悲、惧等感受色彩等;具有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以及独特的生活基础。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情绪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相联系,又是有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从而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人既具有与生物学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又具有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高级情绪或社会情操,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着整个人生。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情绪这一特性发展情绪智力,使

情绪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能力,是非智力因素的情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沙莱韦和麦耶尔认为:情绪智力一般包含准确地观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情绪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与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能力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合理渲泻情绪,巧妙转移情绪,有效调控情绪及积极消除不良情绪。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同理心建立同理心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尊重他人的想法并做出适度的反应等心理形成过程。同理心对于道德形成、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甚至终身发展都至关重要。许多道德的义举都源于同理心的驱动,而许多罪恶的源头都源于往往缺乏应有的同理心。一个缺乏同理心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情绪不健康,缺乏管理,易于泛滥,甚至引发许多道德问题。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应予以重视并做出及时适当反应。即通过教师对学生情绪的高度重视、亲切关心、耐心诱导、严肃把握等同理心的示范来使其“钝化”了的同理心变得渐渐敏锐起来。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即学会设身处地替人考虑,学会理解他人,并尝试交往中的感受,当其因尊重、理解、关心他人而获得对方相应回报时,其感受往往是积极而热烈的,于是同理心便会慢慢萌生。有了同理心,才能在处理情绪中有了必要的根基,才不至于武断、狭隘、陷入自私的泥坑。语文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运用教材自身的特点,特别是优秀的例文,让学生走进作品,让学生成为换位人物,即把自己置身于作品环境中,使自己“成为”这一特定人物,如在教学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时,把学生引入作品所展现的环境中,让学生置身其间,幻想自己成为作品中那只可爱的白蝴蝶,以激发学生的理解、同情、尊重等人类崇高情感。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人际交往技能情绪不太健康或不会管理情绪的学生,往往就是那些缺乏人际交往的学生。因为懂得人际交往技巧的人,总是善于安抚他人的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总能使自己的情感收放自如。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以加强学生的交往动机促进其相互交往。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情与知的发展互为条件,和谐共进。例如学生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时,学生可以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展开讨论,其中孔乙己的无法与人交往的悲剧性格可以深刻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人不仅应在师生交往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而且要对学生的交往情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对不和谐的交往情况应及时指导与修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个人情绪反应找到一个厚实的感情基础,那就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集体情感。这一集体情感可以成为重要的载体来承载与左右学生的情绪反应并对其情绪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

再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调节自己的情绪

其实,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而是在有了消极情绪反应时该如何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便迅速地走出情绪困境。在情绪分析与调控的诸多方法中最常见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理智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当事人能善于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表现方式与程度是否合适,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对人对已是否有利,怎样摆脱情绪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消除业已发生的不良情绪所造成的影响等等。这样理智的分析与调控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激情,有效地走出情绪困扰的怪圈。此外,让学生适当地渲泻自己的情绪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应受到场合、时间及特定情境的限制,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情绪、行为、语言,也可以通过诗朗诵、演讲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良好情绪和渲泻不良情绪。

其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不畏挫折的心态

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环境遭遇。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懂得,一切遭遇都会引起相关的心境、情绪反应。如挫折、失败往往会使人失望、痛苦,而成功则会催人奋进使人充满信心。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情绪毕竟是主观的东西,是可以操纵在自己的手中的,那些乐观、自信、不畏艰难的人总会在一切遭遇来临的时候,保持平衡、愉快的心境,并且顺利地通过各种考验。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设置应有的困难与必要的障碍,用以磨砺学生的意志,通过一定的挫折教育以积累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真切体验,用以逐渐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精神。并且鼓励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爱好,特别是语文欣赏课和科学实验课的作用是很大的,用以陶冶性情,愉悦情绪,从而达到调节心理的目的语文教材中冰心的《小桔灯》,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以及经典文言《愚公愚山》等作品都是很好的范例。学生都可以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之逐渐形成乐观、自信、不畏挫折的良好心态。

总之,研究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情绪状况并积极引导他

甘蔗中的人物形象解读论文 8

甘蔗中的人物形象解读论文

双重意识决定了黑人无法用独立的眼光审视和认识自我,美国黑人认知自我的方式永远依赖客观世界看待他们的眼光,而客观世界衡量他们思想的尺度往往带有多余的同情与鄙夷。“双重意识”的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而它也成为黑人作家以及文学评论家在探讨美国黑人的身份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甘蔗》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是美国黑人不同方面的写照,作者笔下的文学人物代表的是各个矛盾的自我身份的综合。例如:“身上穿着房子”的罗伯特其实承受的是财产与自负的重量;丹莫尔因失业而变得精神异常;约翰的工作是靠黑人女性的自我贬低来赚钱;保罗约翰逊和艾威是一对迷茫的学生;最后一部分中的主人公拉尔夫卡伯尼被自己的懦弱与恐惧束缚与奴役。

其中拉尔夫卡伯尼对自我身份的困惑与绝望集中体现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甘蔗》中第三部分的主人公拉尔夫卡伯尼以作者图默为原型,也是一名拥有多种族身份的黑人。他就职于一家严格的学校当一名老师,目睹了许多讽刺又荒唐的事。诸如此类的对黑人的不公平待遇唤起了拉尔夫卡伯尼的黑人性,但这种黑人性与现实的对照更加剧了其双重意识的冲突与矛盾。拉尔夫卡伯尼开始变得偏执与神经质,一方面他感觉到非常愤怒与不公,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懦弱,甚至害怕当地的白人发现他内心的反抗而逮捕他。

当拉尔夫卡伯尼遇到来自南方的黑人老人时,他开始挣扎于自己的身份。老人对过去南方黑人生活的描述唤醒了拉尔夫卡伯尼对自己黑人身份的根源渴望,认为自己的“根”在古老的南方。但现实与幻想的错位让主人公陷入了双重意识矛盾的深渊:“整个世界是一个罪恶的阴谋集团,尤其在美国,他们 我是他们所犯罪恶的受害者。我亦是罪恶”。[4]可以看出主人公已经陷入极端的绝望,他在“黑人意识”与“美国人身份”之间无法找到一个立足点,并且丢失了过去的自己。通过吉恩图默笔下的拉尔夫卡伯尼,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在“双重意识”的夹缝里找寻出路,但最终失败了。主人公对双重意识的探索可以总结为试图融入―――因受排斥而抗议―――因难以“融入”而深陷于矛盾和痛苦之中。

Mulatto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历史学家温思罗普乔丹(WinthropJordan)对“Mulatto”(混血人)一词的解释为:“纯黑人和白人的第一代子女。”在当时的社会,混白混血人与黑人一样,是受歧视与压迫的对象。20世纪著名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曾经将黑人称为“美国的隐喻”,还有人将混血人称为“美国的反常”。[5]因此混血人处于社会文化的尴尬夹缝中,他们无法彻底将自己归类为黑白文化中的任何一方,他们是文化边缘人。一方面,他们与黑人一样受社会压迫与歧视,社会地位低下;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获得像黑人一样确定的自我身份。由于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血液,黑白混血人对自我身份的界定更加困惑与痛苦,混血人在黑白两种文化中寸步难行,进退两难。《甘蔗》中第三部分的主人公拉尔夫卡伯尼即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描写了一名黑白混血儿在多重身份压力下寻求自我的过程。《甘蔗》中第三部分中的主人公卡伯尼在听到黑人老人口中所讲述的关于过去黑人的故事时便宜深深沉浸其中。只有在感受到真正的黑人文化时他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自我身份。图默曾感到自己是个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又是个追求者,他曾到过他父亲的家乡、佐治亚州的斯巴塔。这次寻根之旅也是《甘蔗》的故事背景,“寻根”

由此看来,黑白混血儿遭受的身份冲突来自于“自己并非纯正的黑人”,他们并不庆幸拥有白人的血液和较浅的皮肤,相反,他们所追求的,仅仅是一个确定的自我身份。《甘蔗》中第二部分《伯娜与保罗》中,保罗是一名黑白混血人,他没有选择其他黑人女孩,而是爱上了白人姑娘伯娜。但他又不相信伯娜,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怕伯娜会因他的肤色对他有偏见。保罗的心态体现了黑白混血儿关于自身身份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拥有比黑人较浅的肤色而产生优越感;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带有黑色血统,因而在白人面前依然自卑。这样两极化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呈现出极其矛盾的状态,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遭受着身份的困惑与迷失。

《甘蔗》中描写了不同的黑人或黑白混血儿形象,但同样的是,他们的内心都遭遇自我身份的冲突与矛盾。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与黑白混血的双重身份是造成这种自我身份冲突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的种族问题。吉恩?图默通过《甘蔗》向我们展示了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与黑白混血儿复杂而痛苦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来说,追寻自我永远是一条漫长且布满荆棘的路。

《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形象解读论文 9

《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形象解读论文

关键词:《儒林外史》 和尚画谱 类同表现

摘 要:吴敬梓基于一种嘲讽的心态细致地塑造和尚群相。《儒林外史》中的和尚与读书人有三方面的类同:某些精神特质方面、群相构成比例方面、作者主观倾向上。和尚形象是构成《儒林外史》呈现“彼世相”的社会层面之一;是体现《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不可或缺的方面。

吴敬梓描摹世相的高明艺术,让鲁迅赞叹不已,他曾说《儒林外史》中“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1}。小说中不仅有尘世俗缘之人,吴敬梓还多次写及净土空门中的和尚,全书多达十几处。现试对《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形象进行解读和探讨。

一、细致的和尚画谱

《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形色各异,许多形象性格十分鲜明,予读者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应该说,这是吴敬梓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贪婪无比、醉心钱财的和尚

小说的第二回,作者便借申祥甫之口把薛家集观音庵住的和尚给痛骂了一顿:“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又叫:“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面对斥责,和尚并不做任何解释。

吴敬梓在书中一个劲地写和尚醉心于钱财,并让和尚营利的丑样穷形尽相。第四回滕和尚待屠户“把请僧人做斋的话说了”,一见有油水可捞,和尚高兴到“屁滚尿流,慌忙烧茶,下面”。又如第二十四回写到在向鼎审理的案件中,有一 这一案件与小说的情节发展毫无关系,作者特意写这一孤立案件是为了描绘一个为钱而不择手段、贪婪的和尚,这是一个十足的骗子。“这和尚积年剃了光头,把盐搽在头上,走到放牛所在,见那极肥的牛,他就跪在牛跟前,哄出牛舌头来舐他的头。牛但凡舐着盐,就要淌出眼水来。他就说是他父亲,到那人家哭着求施舍。施舍了来,就卖钱用,不是一遭了”。利用因果轮回的迷信来进行诈骗,更让人看到了和尚醉心于钱财的卑鄙无耻。

(二)性格狡黠、势利刻薄的和尚

观音庵的和尚被痛骂后却毫无争辩,只是“陪着小心”,并烧水弄茶。和尚可说是做贼心虚,打定主意保持沉默。既不否认,也不承认,说其高明又见其性格之狡黠。吴敬梓在下文中又紧接着处处表现其狡黠,众人议事时,“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和些瓜子、豆腐干、栗子、杂色糖,摆了两桌,尊夏老爹坐在首席,斟上茶来”。夏老爹何许人也?他是申祥甫的亲家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比起申祥甫等务农的要尊贵些,和尚自然要奉承他。此时的和尚尤其大方,“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筋牛肉面吃”。相形之下,收了饭钱的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仅“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和尚深谙人情世故,因为夏老爹申祥甫等人是他的衣食父母而当时的周进不过是一个已经六十多岁仍未进学的童生,当然要区别对待。可后来(第七回)观音庵里却有周进的金字牌位,只因周大老爷今升国子监司。和尚对待周进前后态度的天差地别是因为周进身份的变化,多么势利的一个人!

书中势利的不仅观音庵和尚一个还有许多。读第十七回,匡超人中了秀才,众人都来奉承,作者还特意添上一句话,“和尚也来奉承”。这和尚可是当初匡超人因火毁房而无处存身时不肯借房给他的那位(第十六回)。

又如第二十八回在写诸葛天申等人为选文找住房,先找到一个和尚家。和尚要价高,而且一厘也不肯让。还指桑骂槐,他骂小和尚:“不扫地!明日下浮桥施御史老爷来这里摆酒,看见成什么模样!”这话当然是给觅房的三人听的。你看我这里住的是何等人物,你们还神气什么?这和尚的一双势利眼早看出三人不是出手阔绰的有钱人,而故意提条件来刁难,出不起钱,雇不起人,就可以不住嘛!作者借萧金铉之口,犀利俏皮地嘲骂了这位势利刻薄的和尚:“将来我们在这里住,岂但买办厨子是用两个人,还要牵一头秃驴与那买东西的人骑着来往,更走的快!”“把那和尚骂的白瞪着眼”。

(三)不戒酒色的和尚

在书的第四回,佃户何美之为奉承田主僧官慧敏,便以酒、肉相邀,“和尚被他说的口里流涎,那脚由不得自己,跟着他走到庄上”。紧接着作者描绘出僧官粗俗的外貌,“和尚走热了,坐在天井内,把衣服脱了一件,敞着怀,腆着个肚子,走出黑津津一头一脸的肥油”。胖和尚不仅不戒酒亦不戒色,“和尚上坐,浑家下陪”。和尚也因此而成被告,“好快活!和尚妇人大青天白日调情!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当然诸葛天申等人于和尚家找不着住房后,三人又“到一个僧官家敲门”。只见“僧官迎出来,一脸都是笑”,和前面那和尚恰恰相反。这一位不但请三位厅上坐,还摆上新鲜茶、上好的蜜橙糕、核桃酥给三位吃,热情极了。房钱也便宜,并还请吃酒,且要请客看戏。但是,作者很快将这位僧官推到一个尴尬的境地。龙老三出场了,他“一副乌黑的脸,两只黄眼珠,一嘴胡子,头戴一顶纸剪的凤冠,身穿蓝布女褂,白布单裙,脚底下大脚花鞋”。这样一位怪模怪样的人显然抓住了僧官的什么把柄,所以一个劲地逗他且自称为“太太”。僧官听了有时“急得乱跳”,“急得走进走出”。直到金东崖来了,龙老三才老实了。当然龙老三是为诈钱而来,但僧官也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想是与色有关。原委的含糊不清更见作者含蓄却又入木三分的讥讽。于此,僧官因把柄落于他人之手的狼狈不堪的可怜相被刻画得十分传神。

(四)假借和尚之名的俗人

书中除了滕和尚被冠于俗家姓外,吴敬梓还写了一个陈和尚(第五十回),陈和尚是陈和甫的儿子。先前他“日日同丈人吵窝子,吵的邻家都不得安身”,因为他“放着一个老婆不养”。后来他剃光了头,把瓦楞帽卖掉,换了一顶和尚帽子戴着,丈人只好“自己带着女儿养活去了”。“陈和尚自此以后,无妻一身轻,有肉万事足”。很明显他做和尚只是为了可以不养老婆,并非亲近佛祖。他用“每日测字的钱,就买肉吃,吃饱了,就坐在文德桥头测字的桌子上念诗,十分自在”。后� 他被丁言志搡了一跌滚到桥底下去。“和尚在地下急的大嚷大叫”。恰好被陈木南“看见和尚仰巴叉睡在地下,不成模样”。陈和尚把理由申诉一番,满怀希望得到赞同。可陈木南却道:“这个是什么要紧的是事,你两个人也这样鬼吵。”丁言志说是因为“他摆出一副名士脸来,太难看!”陈和尚出家没有出家人的样子,不念经却沉溺俗世之诗的`创作而且自以为是文人名士,看来佛门已成了落魄文人的避难所。

其他和尚固然令人生厌,但比起恶和尚那还差得远。恶和尚本是“响马贼赵大,批着头发,两只怪眼,凶相未改”,成了和尚仍恶性不改,在海月“禅林吃酒,行凶,打人,无所不为”。“老和尚叫他去,他不肯去”。恶和尚因听信老和尚大弟子的假传之命,而对老和尚怀恨在心。于是过了很久仍记得老和尚,并要杀死他。老和尚打酒回来后,“只见恶和尚坐在中间床上,手里已是拿着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他让老和尚褪了帽子,“恶和尚把老和尚的光头捏一捏,把葫芦药酒倒出来吃了一口,左手拿着酒,右手执着风快的刀,在老和尚头上试一试,比个中心”。“恶和尚比定中心,知道是脑子的所在,一劈出了,恰好脑浆迸出,赶热好吃;当下比定了中心,手持钢刀,向老和尚头顶心里劈将下来”。恶和尚的心狠手辣令人发指、毛骨悚然,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当然他没有好下场,被萧云仙弹瞎了双眼。

(五)唯一的好和尚

《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只有一个好人,那就是甘露庵的老和尚。他对寄宿在庵里的牛布衣十分的和善,“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说话到一二更天。若遇清风明月的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说古今的事务”,两人“甚是相得”。牛布衣临终前的一段话让老和尚听了,“那眼泪止不住纷纷的落了下来”,并立誓为牛布衣料理后事。牛布衣“断气身亡。老和尚大哭了一场”。牛布衣只留下六两银子、几件粗布衣服、两本诗稿,而老和尚也很穷。但他却尽力而为将牛布衣的丧事办得十分认真隆重。“老和尚果然请了吉祥寺八众僧人来替牛布衣拜了一天的‘梁皇忏’,自此之后,老和尚每日早晚课诵,开门关门,一定到牛布衣柩前添些香,洒几点眼泪” (第二十回)。这样一个好人自然有好报,后来老和尚被请到“京里报国寺去做方丈”(第二十一回),且在面临恶和尚逼害时又得以化险为夷(第三十八、三十九回)。

于此,老和尚的形象更近于一个凡人,他对牛布衣的敬重与同情,是一种穷人对贫寒之士的感情;他富有同情心,但他的慈悲有时显得愚笨。响马贼头赵大成了挂单的和尚,“老和尚慈悲,容他住下”,不料恶和尚在禅林为非作歹;后来首座叫知客向他说:“老和尚叫你去,你不去;老和尚说:‘你若再不去,就照依禅林规矩,抬到后院子里,一把火,就把你烧了!’”首座竟敢假传老和尚之命!老和尚对弟子的慈善反倒害了自己,这话“恶和尚听了,怀恨在心”,便种下了祸根;他也恐惧死亡,老妇人说:“老师父,你这一打了酒去,没有活的命了!”“老和尚听了,魂飞天外”,又“哭着跪在地下”求“老菩萨救命”。恶和尚执刀在其头上比划时,“老和尚此时尚未等他劈下来,那魂灵已在顶门里冒去了”。于此,慈悲的老和尚亦同于无法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芸芸众生,甚至表现出对生是如此渴望!

总言之,《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常常是贪婪、势利、无耻、狡黠、粗俗的形象,他们没有宗教的信仰,只有世俗的欲望。

二、关于和尚形象的思考

吴敬梓为塑造“声态并作”的和尚形象花了不少笔墨,这与以读书人为核心,以文人士大夫的言行举止、功利观念和人生追求为主要内容的《儒林外史》全书有何关系?在此将其笔下的和尚与读书人做一比较,发现这两个群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类同:

(一)在某些精神特质方面的相像

吴敬梓笔下绝大多数的和尚,没有宗教的信仰,只有世俗的欲望;这与儒林中失去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汲汲于功名富贵的读书人一样,他们都丧失了本来面目。比如说披着读书人外衣的严贡生,以小猪肉讹人钱财;这就像“活杀父命案”中的和尚,以因果轮回的教义来骗牛。再如王德、王仁两秀才为金钱和权势所颠倒而将还未断气的妹子忘得干干净净,就好比观音庵的和尚慕金钱和权势之名供奉周进牌位而忘记先前对待周进的势利与刻薄。

(二)在群像构成比例方面的类似

在众多的和尚形象中仅有甘露庵的老和尚一个好人。他慈悲为怀,且行善积德。值得注意的是牛布衣死后,他央求邻居来帮忙时用于招待的是“一顿粥、一二十斤酒、面筋、豆腐干、青菜之类”,这确实有别于其他人。他“在京师报国寺做方丈”,又“因厌京师热闹”,所以到了海月禅林。这样一个形象在众多的和尚形象中十分醒目,相对说来他更像和尚一些。

吴敬梓塑造了一批寡廉鲜耻、追名逐利的读书人,如范进、周进、王惠、匡超人、马二先生、鲁编修等,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当然还有淡泊功名富贵的真儒贤人,如王冕、杜少卿、庄绍光、迟衡山等,这些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虽少,但却倾注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

(三)在作者主观倾向上的一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h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2}《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笔锋首先指向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书中严监生死不咽气的一段描写,堪称神来之笔。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让众人乱猜,说什么他只管摇头。只有小妾赵氏深知其意,待她挑掉灯盏里的一茎灯草后,严监生便点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死不瞑目的吝啬鬼啊!作者辛辣的讽刺不仅仅在于士林,而且还表现在和尚形象上。

作者对和尚总是一有机会,便加以讽刺和嘲笑。如第二十四回,因果轮回本是佛教宣传而希望众生接受的教义,如今反倒成了和尚诈取钱财的手段。再如第二十八回里受龙三之困的僧官谙熟世道,“贫僧到了僧官任,还不曾请客。后日家里摆酒唱戏,请三位老爷看戏,不要出分子。”“到第三日,僧官家请的客,从应天府尹的衙门人到县衙门的人,约有五六十。”又见第四十七回,唐二棒椎和虞华轩“同到龙兴寺一个和尚家坐着,只听得隔壁一个和尚家细吹细唱的有趣”。唐二棒椎前往探听,回来说是“我县里仁昌典方老六同厉太尊的公子,备了极齐整的席,一个人搂着一个戏子,在那里玩耍”。原该清心寡欲的出家人频繁地与俗世之人来往,还尽量是权势之人,并为他们提供玩乐的地盘,佛门中藏污纳垢,亦非一片净土!

又如第四十一回借写南京的清凉山地藏胜会,含蓄地讽刺了地藏菩萨。“人都说地藏菩萨一年到头都把眼闭着,只有这一夜才睁开眼,若见满城多摆的香花灯烛,他就只当是一年都是如此,就欢喜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原来地藏菩萨是如此愚蠢,如此地容易上当受骗。佛教所谓菩萨的灵验、圣明,都只是一场笑话。诸如此类,足见作者对和尚、对佛教的犀利嘲讽。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说“声态并作”的和尚形象亦是构成《儒林外史》呈现“彼世相”的社会层面之一;是体现《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经典之作不可或缺的方面。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90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89

{3} 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