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参观考察心得体会(汇编三篇)
外出参观考察心得体会(精选3篇)
外出参观考察心得体会 篇1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一、学习他们教师的敬业精神。
在课堂听课活动中,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他们一定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习他们高效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一点在来自省小学的课堂中体现得十分到位。他的教学理念十分先进,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动。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合作交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承担责任。
三、实践了才会汇集成河。
庄子说过:“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任何东西的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剪、不断的完善才成型的。专家们当天有关评课,其内容自成体系,脉络清晰自然,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懂得了如何去评价一堂课,怎样来评价,以什么样的方法等等,非常具体。由此,我想到这样完善的内容是与专家们多年的亲身实践,不断分析总结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定会有所收获。
四、魅力创造奇迹。
有一种力量它是无形的,但它对人的影响却是无穷的。它就是人的魅力。我想这些名师的自然、时尚、洒脱、乐观也许是我也要追求的东西吧!同时这些优秀教师们都非常朴实、和蔼可亲、富有朝气,做事严谨认真,给我们竖起了榜样。
总之,教育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工作做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完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相信在任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更上一个高度。通过“ 走出去、 学得来”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心得的总结对我来说是认识上提高。知道了不足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好。
外出参观考察心得体会 篇2
本次之行的最大体会是我的教育理念要从根上转变。剥掉浮夸的外衣,寻求本真的语文教学。老子的“道法自然”“和而不同”在此次学习中深度体现,尊重人的自然成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一张试卷,而是要在语文学习中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还有健康的身心,学会学习的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等等。
如今教育教学中最流行的莫过于核心素养了,如果哪个学校不提核心素养,那么它好像就不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可是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学校的核心素养又是依据什么制定出来的呢?听了清华附小的王峰老师的报告,我了解到清华附小的核心素养表现在六大方面: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完整人格)、善于学习、审美情趣、学会改变和天下情怀。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出,首先依据的百年老校的教育发展史;其次是学校文化与国家教育方针;最后是未来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他们立志要为孩子们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定基础。
学习了他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学校核心素养的制定应该首先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然后再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具体的最符合自身特点来考虑。比如咱们枣庄特有的地域文化(儒家文化,墨子文化,鲁班文化这一点也正切合了“用工具撬动学生学习的变革”。)我们学校的“爱与责任”核心办学理念(可以从校名”文化”两个字入手,它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制定了学校核心理念,它就能为我们老师教学指引了方向,让我们每一位一线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有个终极目标,经过六年的学习,我要使我的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念的东西提出来,如何把它们实施出来呢?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也是一个最难操作的问题。所幸的是,我们学校自06年以后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如最开始的语文快乐限时作文,到现在我们语文“1+X+Y”教学模式,都为实现学校最终的核心素养开辟了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怎么改,基础一定要抓牢。也就是说要时刻把《课标》和教材装在心中。再结合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也不难看出,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到人,我们最终要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这就需要考虑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不是各个学科之间互不联系、单打独斗。学科间的整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学科内渗透式整合。这是在语文学科中充分挖掘各册教材、各个版本教材之间的逻辑关联,让它们彼此之间互相补充与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深入文本熟知各册教材,甚至各版本教材,取长补短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做成一个手头依据。二是学科间融合式整合。这要首先考虑在学科属性相通,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相融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活动等整合,使学生达成核心素养。这点的实施有点麻烦,并不是简单的语文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思品这样的就是学科间的整合了。这需要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制定出的学校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先制定出一系列的校本教材。这就要说说第三种整合,就是超学科消弭式整合。消弭式整合说白了就是淡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打通,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下提升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清华附小的四大课程系列:体育健康课程、全学科主题阅读课程、应用出新类课程(这个课程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发现问题的能力。)种子课程(这一课程主要面对特长,面向特需,比如班里比较另类的孩子,在某一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不难看出清华附小这四大课程体系都是为了他们的核心素养服务的。相信他们的孩子经过六年的系统学习,一定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具有审美雅趣、能不断改变自己、装着天下情怀的人。
还有xx老师的“全课程”教学理念。他们将学校的语文课程抽出题干,就是听说读写。每个教学任务成一个系统,也就是一个大主题。最终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之所以完整要从人格、体育、艺术、智育这四大方面来展现。小学六年,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体系课程。没有具体的学科概念,但是各种能力又自然得到教育。因为他们基于他们的学校育人核心素养把要学的知识训练点以多种形式融在一起。比如他们的“读”的教育:每个学段的读书要求都有不同。一年级要读五百本绘本,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读,主要训练听的能力。二年级自由阅读100本桥梁书,30本童话。三四年级每年1000万字的自由阅读量。而五六年级则是要深度阅读。那么这么大的阅读量到底如何能和我们平时教学不冲突呢?当然常老师现在的语文教学是他们学校的自主教材,而她在山东淄博时是把我们所教的这本书的教学知识点做了个清单,把知识点梳理出来成一个纲。那么空出的时间就是阅读,在阅读中解决语文能力问题。
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把握各学段重点,是这次学习中每个专家所重点提出的。这也切合了开篇所讲的“道法自然”尊重人的自然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李卫东老师根据学段,把语文教学分为字词句,段,篇三个层次。具体解释就是,第一学段的训练重点是组词或句。要能读懂句子,理解句子,就是理解词语间的逻辑关系。落实到写上就是能写词语或句子就可以了。到了第二学段就是段的训练了,理解前后几个自然段,总结段意,在此基础上能初步把握内容大意。落实到写上就是写片段。到了第三学段的重点就是篇的训练了。也就是说再理解词语就得联系全篇内容,由词到句。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表达顺序,思想感情,表达方法,也就是前面常丽华老师说的深度阅读。而此学段的写才是简单的文、篇章的训练,由第二学段中段的训练,组段成篇,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构文。
在初步了解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又聆听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老师语文专题教学。吉春亚老师的本真教学,xx老师的走进儿童诗,王文丽老师的读整本书教学。都让我感受到这些老师在熟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自身特点确定语文主题教学,真正的享受语文教学,乐在其中。而现在的我们也要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从最基础做起,坚韧踏实,一路走来。
外出参观考察心得体会 篇3
有幸赴宜春参加观摩学习,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