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通用31篇

发布时间: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精选31篇)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

李夏同志很年轻。李夏遇难时年仅33岁,在他这个年龄,很多人还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之下,在自己舒适的小家庭里悠闲的享受生活。但李夏同志却实践着“三十而立”,能够担负起自身职责,独当一面进行工作。反观自身,年龄大了李夏十来岁,却远没有做到李夏同志那样扎实的业绩,李夏同志的先进事迹督促我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做出好的业绩。

李夏同志很敬业。李夏同志家在县城,工作在乡镇,乡镇很偏远,一般人皆以为苦,李夏独以为乐,他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孤单寂寞,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哪一个层级,都能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任乡纪委书记半年时间里,除了参加县委巡察,还办结了6起审查调查案件,没有敬业精神是做不到的。反顾自身,工作中时常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思想,总认为慢一点天也不会塌下来。学习了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后,才深切的感觉到慢一点天是不会塌下来,但延误的是党的事业,侵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自己干得少了,别人势必就要多干,自己属于偷奸取巧,与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格格不入。今后,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榜样,勤奋工作,爱岗敬业

李夏同志很爱民。李夏同志在乡镇扎根多年,曾经有机会进城工作与家人团聚,而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我喜欢跟农民打交道”,充分说明了李夏同志心中装得是群众。心中有老百姓,才能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扎下根,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反观自己,从家门到学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属于“三门干部”,组织上曾经安排自己下乡锻炼,但自己在乡镇工作不扎实、不在状态,觉得自己不能适应乡镇工作,对照李夏同志,思想境界上的差距是太大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夏同志为镜,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立足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工作,不愧组织所托。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

听完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被他的那种不忘初心、用毕生精力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一个人踏入社会,离不开一个岗位,一份使之生存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然而只有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3

朱有勇出生在云南省红河州个旧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四,家乡独特的风土民情给这颗日后闪亮的学术明星打下了独特的烙印,历经时代纷纭变化造就了他一以贯之的自称“农民教授”。

从我们朱院士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独特品质和个性,做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霸气十足,不作出一番事业决不罢休,正因为这样,他坚守自己的领域,一头钻进自己的植病学,一干就是几十年,行程万里,走遍大半个云南省,深入田间地头,为了农业的发展,为了穷苦的中国农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朱院士励精图治,辛勤耕耘,有人疑惑朱院士为何如此孜孜不倦,我想这首先得有坚定的信念,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兼农业人口大国,然而现实不容忽视,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从大的范围来讲是不高的,一代一代的农民兄弟总是难逃脱贫穷的境地,作为农民的儿子吗,这样的现实一直是他心头的一块病。其次是敢于突破勇攀科学高峰的那份执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深入农业一线,就不能和中国的农民心连心,情系情,把农民的事情当自己的事业来干,如今朱院士的事迹已经传遍云岭的大街小巷,当年和朱院士一起激情燃烧过的知青们都成了当代中国的脊梁,教导指引中国的青年一代。

朱院士作为云南省本地首位晋升为中国工程院农业领域的第一位院士,激励了云南农大的所有人,振奋了5000万云南同胞,为云南农业乃至整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像朱院士一样不平凡。得做到,不怕寂寞,潜心研究;不甘平庸,勇攀高峰;不辞辛劳,敢于吃苦;不求名利,教书育人;不图享受,爱岗敬业。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4

为了和当地群众交流,朱有勇从头学习拉祜话;为了改变老乡们的观念,他进村入户去动员;为了给乡亲们示范,他挽起裤脚,直接跪在了田地里;先后收了1500个农民学生……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5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中,而他,正如名字一样永远扎根在深爱的祖国大地上。有人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卢永根院士的家,从中可见其生活简朴。破旧的家,简单的饭,一点一滴都昭显着这位老人骨子里的淳朴。他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卢永根同志的一生是共产党人的写实,究其一生,无论是学生角色、教师角色、院士角色,亦或是退休老人的角色,都在为共产党人的时代任务奋斗着,践行着,尤其是卢老同志改编的那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亦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深深地冲击我的神经,久久不能平静,这正是一名共产党人的纯正信仰、伟大精神,是我们广大时代青年值得也是必须去学习和践行的!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6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20__年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从事研究的30年来,朱有勇带领科研团队开创性地研究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机理和推广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创建的“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和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理论”,经过国内外数千万亩的示范推广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标志该成果的学术论文于20__年在《自然》杂志全文发表。

朱有勇寄语农大学子们,“人倦了,天远了,唯有山水相依,守候着那束透过红尘的梯田之光。”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7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郎溪县纪委监委机关召开的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上,委宣传部负责人吕昂深有感触。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准“90后”的郎溪县飞鲤镇民政所所长许易军,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扎根于基层的信念和决心。

8月15日,宣城市委面向全市印发了《关于追授李夏同志“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向李夏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

宣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把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机关专题学习交流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查摆提高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

“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人肺腑、慑人心魄。”宣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主题,组织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的泾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的步伐。县纪委监委专门研究制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方案》,就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宣传事宜作出细化安排,确保真正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李夏同志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这给刚踏上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我上了生动一课,带来的是无限的动力。”泾县云岭镇纪委干部左鸿感慨。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李夏同志与我们是同龄人,但他身处基层一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任务,都比我们要恶劣得多、繁重得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向李夏同志对标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初心和使命。”近日,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开展了一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活动,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踊跃发言。

日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国市,党员干部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白天,他们奔赴各自联系点发放救援物资、督促施工进度、帮助清扫淤泥;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分享新感悟、新思路、新点子。“跟李夏同志比起来,我们吃的这些苦压根儿算不了什么。”这已成为宣城市参与抗灾救援的党员干部的共识。

同样作为灾区的广德县,通过“清风桐汭”等学习的平台,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将其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真抓实干的崇高精神融入大家的灵魂深处,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致敬英雄,我们心怀不舍;致敬英雄,我们充满敬仰;致敬英雄,我们继续前行。”“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党员干部要以李夏为榜样,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临危不惧、一往直前;要如李夏一样,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勇气,践行责任、诠释担当。”“有一种责任叫担当,有一种情怀叫坚守。李夏同志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弯下腰去适应;工作再困难,迎上前去拼搏。”……自掀起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热潮以来,宣城市纪检监察网站刊发的党员干部亲笔撰写的手记,不仅寄予了对李夏同志的缅怀之情,而且充满了无限敬仰。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8

驻拉祜山村、带老乡脱贫,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10月,一场竞买会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塘子村进行,朱有勇院士扶贫工作站科技扶贫项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现场,各企业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价,他赶紧叫停,“我们要种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价格太高,不是我们种植的目的。”

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20__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讨论会上,院士云集,环顾一周,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发现自己最年轻,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轻,我来干。”

进村考察,朱有勇连连叹气,漏风漏雨的篱笆房,放上几张床,堆着点玉米杂粮,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当。“是真的穷,但是不该这么穷。”朱有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在中国工程院进驻之前,这里的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

全面调研之后,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

20__年,蒿枝坝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却并没有让当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这里不是资源贫困,是典型的素质贫困。”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当地贫困的根源。这里的贫困让朱有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

调研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降雨后,冬季马铃薯成为朱有勇及其团队试点扶贫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但在项目推广初期,却吃了闭门羹。院士的名声,在这个小坝子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们怀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间,村里尝试种植新品种却惨遭市场“滑铁卢”,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阴影。

“难道院士比我们农民更会种地吗?”“种地就是挣口饭吃,还能指望着挣大钱?”“冬天种了,卖给谁?院士还能管你卖土豆?”

村民的疑虑,是摆在朱有勇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为证明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选择了用事实说话。

在当地政府和云山村村委会的支持下,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项目正式上马。带着新研发的马铃薯品种,朱有勇扛起了锄头。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里扎了根,有时候甚至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20__年11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正式在蒿枝坝种下。从播种、看护、浇水,每个环节,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都精益求精。20__年3月,密密麻麻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产值达90万元。

刘扎袜是第一批贷款入股种植的村民,这个项目让他增收上万元,“没想到院士还真的管我们卖土豆啊。”过去的冬季闲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门槛快被村民们踏破了。“要让村民们真正看到效益,我们可以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结出了果实。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

冬季马铃薯只是当地致富的一块敲门砖。“冬闲田”变成“效益田”,不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于科学种植有机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种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朱有勇的理想一点点实现,“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

从20__年驻村蒿枝坝以来,朱有勇一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度过。很多当地村民不会汉语,为能顺利沟通,他还从头学起了拉祜话。

朱有勇有晨跑的习惯,绕着蒿枝坝,每天5圈,雷打不动。开始,只要听见村里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来的扶贫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里的狗不叫了,来蒿枝坝参与扶贫的教授、专家也加入晨跑。

好几次,每当朱有勇要离开村子,村民就跟在后面,一起唱当地的民族歌曲《实在舍不得》:“最怕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么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朱有勇说。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9

岁月如歌,生活如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缺少用生命谱写大爱的人。身为一名在乡村侍了几十年的乡村教师,看惯了教师们生活的艰辛,也看多了燃烧激情忘我工作的教师,所以很少有教师能让笔者感动,至于那能感动得让笔者流泪的教师更是罕见,不是笔者铁石心肠,而是西北农村生活的风风雨雨早就将笔者眼中的泪水榨干了。然而,最近一名叫张桂梅的老教师却感动了我,感动得我流下了眼泪。

张桂梅,一名其貌不扬,面容削瘦的63名老太太。不认识她的人,根本不会知道她是“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更不会知道这名走在行人中和当地农民一样朴素的老太太会是头顶无数“光环”的人大代表,是一名蜚声长城内外的“全国优秀教师”。她和无数乡村教师一样朴实无华,以致于不了解她的人绝对不会想到,就这样一位瘦小的老太太竟会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也绝对不会想到她所在的云南华坪女子高级连续十年能高考综合上线率100%,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她让一千六百多女孩走进了大学校门。今年高考,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59名考生,在疫情影响下还是取得了150名考生全部达到本科线,其余9人达到专科成绩。

张桂梅带领下的学校教学成绩感人,张桂梅的事迹更感人。她曾肺部患病,可是为了不耽误教学,她视生命如儿戏带病教学,几次昏迷在课堂,在病情加重后张桂梅两次手术都选择在了假期。她收留了几十名弃婴,并将她们当自己亲生闺女一样照顾。几十年她救助了无数生活困窘的孩子,也将一些家贫而辍学的女孩追回了学校……张挂梅的善举枚不胜举。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践行了师者仁心,谱写了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赞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0

黄诗燕去世后,鹿原镇党委书记贺勇说,“好久都没有勇气走进县委大院,这里到处都留着对黄书记的记忆,每次路过都是一种煎熬。”

黄诗燕喜欢晚饭后散步,习惯叫上几个年轻同志,在县委大院边走边聊,边启发教育大家。他博闻强识,古典诗词信手拈来,《资治通鉴》等名著中的段落,能一字不差背下来,让大家汗颜。“私下里,我们都叫他‘黄老师’”。贺勇说。

20__年3月,贺勇调任县委办常务副主任,负责文字综合工作。第一天报到,他和黄诗燕在县委大院散步交心:自己第一学历只是中专,起点低。年龄也40岁了,不知道如何胜任新岗位新要求。

黄诗燕明白了贺勇内心的纠结,以一位“老办公室”的身份开导他:办公室工作以文辅政,最能锻炼人,不要有畏难情绪。工作注意做到“四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接通天线,掌握上级精神要求,领会领导意图;“为有源头活水来”,接通地线,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情况吸取智慧听取意见;“梅花香自苦寒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谋事不图名,奉献不图利;“不尽长江滚滚来”,身在兵位、心为帅谋,多出好思路,多想好点子。

散完步,贺勇的心,定了。

黄诗燕的工作报告,充满激情,富有诗意。“听他作报告,是一种享受,我们爱听。”大源村村支书唐自华说。

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上,黄诗燕说,脱贫攻坚关键在驱贫、治穷、解困、担责。“贫”字,就是一分钱还得掰开两半来花,重点是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增收;“穷”字,就是劳“力”趴在洞“穴”下,重点是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让老百姓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困”字,就是苗木四面被束缚,始终无法长大,重点在解决房子、路子、身子、底子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责”,就是用荆条抽打,逼迫归还钱贝,贫困就是发展的欠账,脱贫就是抽打我们的荆条。

报告形象生动,大家记忆犹新。

脱贫攻坚关键时候,各级干部上了“火线”。乡村偏远,生活枯燥,任务繁重,时间长了,有些干部唉声叹气,对群众没了好脸色。

他看到了思想情绪变化,给大家打气:“革命要有点诗情画意。脱贫攻坚吃苦吃亏,是眼前的苟且。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振兴,是诗和远方。抓好队伍建设,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大家的激情,又点燃了。

精彩的语言,来自持续地学习积累。他号召大家,“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增强底气,提高执政能力。”

他宿舍的床头柜上,一直有本《唐宋诗词鉴赏辞典》。这本翻阅了多年的旧书,陪伴他走完了最后的人生。

“我爸是卖黄桃的农民”

来回近五百公里,车程五六个小时,这是炎陵到株洲的路程,也是炎陵到黄诗燕家的距离。周五下班后往家赶,周日晚上回炎陵,每周这样奔波,他坚持了近九年。

回到家,一身疲惫。女儿跑过来,捶背揉肩,陪他说笑,妻子抓紧时间在厨房忙活,这是一家人难得享受的亲情时光。

有时,周五晚上回,周六又走。

“跑这么远的路,在家只睡一晚,待在县里别回来算了。”妻子体谅他。

“我不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不好回啊。人家也有家,不要给人添麻烦。”他说。

他去世的那周,妻子过55岁生日。一家人约定,趁着他周六在家,提前吃个生日饭。正巧,那天家里来了几位亲戚。担心亲戚们知道了会送礼,一家人都瞒着。

桌上,没有蛋糕,没有仪式,连一句“生日快乐”都没有。一家人在心里默默祝福,吃了一餐心照不宣的生日饭。

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

女儿记得,小时候看书,喜欢将书页折起。他仔细展开、抚平,对女儿说,“爸爸小时候,穷,买不起书,家里点煤油灯,没这么好的灯光,你要爱惜书,珍惜现在的好条件。”

女儿房里,挂着他送的一副银镯,上面吊着小铃铛。女儿小时戴着,一走,叮叮当当响。

“这是当农民的爷爷送给我的。”他对女儿说。

“铃铛的叮当声,仿佛爸爸在提醒:我们是农民的后代,不能忘本。”女儿对记者说。

低调的他,深深影响女儿。女儿上学,同学们都不知道她爸爸做什么工作。读大学,同学们好奇地打听,女儿自豪地回答:“我爸是炎陵种黄桃、卖黄桃的农民。”黄诗燕去世之前,女儿单位的同事大多不知道她是县委书记的女儿。

去年,大学毕业后,女儿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家单位的合同工。他很高兴,叮嘱女儿好好工作。

去世前一个月,他特意抄下一段话写在纸上赠给女儿:“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燕语呢喃。谁能想到,一位慈父对女儿的深情叮咛,竟成了他留给女儿的人生遗言!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1

“李夏,洪水退了,大家伙都平安回家了,冲倒的树木及淤泥也都被清理干净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荆州乡的乡亲们热切的呼唤着,但是却永远也得不到回应了。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李夏同志走了,留下了他面对危险坚定的背影、留下了他对工作的热爱、留下了人们对他的赞扬。

李夏同志把不畏风险、不惧艰难、忠诚担当、恪尽职守的精神带到了抗台抢险工作一线,用年轻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在群众危难时刻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他做到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学做基层“守望者”,当要有基层情怀。我以为,当好基层“守望者”,没有基层情怀是做不了的。就像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正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干出了许多骄人成绩。而要想获得“守望者”这份称号则需要带着感情、饱含热情、充满激情去干工作,有时候还要有点痴情。同时在遇到困难挑战时,要能够敢于亮剑,冲锋在前,还要具备“穿针引线”的绣花功夫。并且出差比别人都远,加班比别人都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也比别人少。更得到村到户、爬坡下田,到群众中去处理家长里短……所以拥有基层情怀就是当好基层“守望者”的不竭动力。基层干部必须坚持群众立场,在做事时,牢牢将基层情怀铭记于心。

学做基层“守望者”,重在有过硬本领。古人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夏同志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坚守基层,干出实绩,在于他练好了“台下十年功”,才能在基层的大舞台上唱好“红黑脸”。唱红脸时,他能勇于担当,心系群众,甘做群众的“遮阳伞”,更在超强台风“利奇马”来临之时,冒着危险,主动请缨转移群众。唱黑脸时,能做到铁面无私,敢于斗争,坚决揪出干部队伍中的“蛀虫”,将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这些事迹若没有过硬的真功夫,是难以登台演出并演的出色的。因而要想“守望”基层,广大基层干部就必须多学多做,勤练基本功,且要坚持红线原则,推动自我革命,成为基层的“万事通”。

学做基层“守望者”,定要能一以贯之。在古代,守望者可以是戍垦边关的战士。在如今,亦可以是大山深处教书育人的“园丁”。不过纵观古今,他们始终都有一个不变的共同点,那就是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吹雨打,都能够将自己的使命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同理,作为基层“守望者”,也贵在一个恒字。李夏深耕基层,靠的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会收获群众“有事情,找李夏”的高度评价。但是坚守基层却不是件易事,唯有把深耕基层的“初心使命”记于心、践于行,并以基层情怀为指引,用过硬本领为“法宝”,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耐得住坚守的“寂寞”。

李夏在调任绩溪县最偏远的荆州乡担任纪委书记时,其爱人心疼他到艰苦乡镇工作,他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时下基层正是有无数像李夏一样的干部默默耕耘,才有无数基层群众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更应继往开来,当好基层李夏式的基层“守望者”,为基层航行保驾护航。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2

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们感动于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老党员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

20xx年12月份,因来凤县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深藏功名60多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一个红色的包裹,里面装着的是张富清老人“九死一生”的赫赫战功。

1954年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可以回陕西老家尽孝,但张富清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张富清有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63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

从重要指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英雄的关切和敬意,对全社会凝聚奋斗新时代强大力量的殷殷期许。重要指示,将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向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3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30多年来,朱有勇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被认为是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他构建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20__年以来累计推广1131.2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朱有勇扶贫不为名。一个多星期前,正在澜沧各个村寨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的他才得知被表彰为时代楷模。他依然平静地继续指导马铃薯种植,多方催促下,几天后他才不得不离开澜沧,前往北京领奖。

朱有勇扶贫也不为利。长期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的云南农大博士黄惠川讲了个故事,在澜沧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时,扶贫团队里起初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10多年时间不容易,应该技术保密,通过技术转让盈利。但朱有勇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技术,他说:“不能我们发财了,老百姓用不上。”

20__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大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毅然决定把学校奖金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20__年,他又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万元捐赠基金会,激励了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4

张连印从军报国40载,解甲不懈志。退休后,他深念组织培养之恩,心怀乡亲养育之情,抱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如磐信念,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植树造林18年,将昔日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是新时代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

张连印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个56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党把他培养成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后回到故乡,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一干就是18年,诠释了共产党人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军人的本职是履行使命、担当尽责。张连印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人生信条,始终坚守在防风治沙最前线。即便身患癌症直至癌细胞转移扩散,他依然斗志不减,手术不到一个月就重返荒山继续植树。他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拼搏底色。

张连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楷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里安享晚年,却选择在家乡改善生态环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乡亲植树造林。为了种树,他动员家人解囊拼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承诺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他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境界情怀。

学习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要永葆赤子之心,汲取前行力量,把使命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奋楫扬帆。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5

“功成不必在我, 建功必须有我。 但脱贫功成, 务必在我。”“精准拔‘穷根’, 必须在感情上真心实意、 工作上真抓实干、 投入上真金白银。”这是湖南省炎陵县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誓言, 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黄诗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把心血汗水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新时代英雄赞歌。

20__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扶贫攻坚, 精准扶贫, 新冠状病毒性肺炎防控, 在全国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奋斗的新年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一名新时代的教师, 到底该怎么做呢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按照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的要求,找差距、 补短板, 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诗言志, 燕衔泥, 感天动地音容在, 英魂不泯浩气存。”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 用心用情,真抓实干, 担责于肩, 履职于行, 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深深烙在心中。 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 统一协调、 统一调度, 做到令行禁止。 不信谣, 不传谣,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 不搞本位主义, 敢担当。不因善不而不为, 不因恶小而为之。

在全国人民都在为战胜疫情而努力的时候,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 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为积极复课、 复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比如防疫情值班、停学不停课, 积极学习新的方法和手段, 实现网上授课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 腊烛成灰泪始干,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名疾风中的劲草,烈火中的真金,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6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院士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11月15日晚,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播出讲述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节目。我市各地文明办(党群工作部)、市直各单位纷纷组织干部职工收看,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

卢永根是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20__年8月,卢永根因病在广州逝世。

15日晚,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内,党员干部职工在大屏幕前观看节目直播,大家无不被卢永根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所感动。“卢永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学识上孜孜不倦,生活上艰苦朴素,让我很受教育。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祖国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市委宣传部党员刘佩玲说,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会努力向卢永根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卢永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知识分子楷模,为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市委讲师团教研室主任刘红星说,卢永根始终坚守着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这让他深受感动:“他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在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要以他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7

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xx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8

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典范。

12月2日,朱有勇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多年来,他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已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这是坚守初心的科研示范。

30多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从利用物种多样性创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样性研究应用在三七、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柠檬等特色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让农民得到实惠。

有人说,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总是难以割舍对土地的感情与牵挂。正如他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为了解答这道题,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虫害爆发流行,是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难题。如何既减少农药用量又控制病虫害?这个命题难倒了全球的农科专家。

人类的智慧往往从“问号”开始。如果换一种思路,在栽培上实现品种多样性,是否会简单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纪80年代,云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严重。一次,正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过石屏县,路边田野里一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有些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两种水稻的田里患病现象很轻微。“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与水稻间栽有关?带着疑问,朱有勇展开了近千次的试验研究。

然而,想要走通这条途径需要回答3个问题,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机理是什么?三是能否推广应用?

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攻克病虫害的“细节”慢慢勾勒出来,效果越来越明显了。经过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逐渐掌握了作物多样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学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自然》杂志发表。如今,这项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到了滇、黔、川、湘、赣等省份,及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天拉长、地拉宽、站好队、换好位。”为了能把这些复杂的机理简单化,让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样性抗病害的机理,编成了十二字简单的顺口溜。“其实就是改变播种节令,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以前都是散种,现在排好队,科学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这里种这样,明年就种另外一样,利用植物间的相克相生减少病害,达到优质高产。”朱有勇笑着说。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9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郎溪县纪委监委机关召开的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上,委宣传部负责人吕昂深有感触。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准“90后”的郎溪县飞鲤镇民政所所长许易军,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扎根于基层的信念和决心。

8月15日,宣城市委面向全市印发了《关于追授李夏同志“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向李夏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

宣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把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机关专题学习交流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查摆提高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

“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人肺腑、慑人心魄。”宣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主题,组织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的泾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的步伐。县纪委监委专门研究制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方案》,就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宣传事宜作出细化安排,确保真正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李夏同志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这给刚踏上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我上了生动一课,带来的是无限的动力。”泾县云岭镇纪委干部左鸿感慨。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李夏同志与我们是同龄人,但他身处基层一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任务,都比我们要恶劣得多、繁重得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向李夏同志对标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初心和使命。”近日,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开展了一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活动,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踊跃发言。

日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国市,党员干部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白天,他们奔赴各自联系点发放救援物资、督促施工进度、帮助清扫淤泥;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分享新感悟、新思路、新点子。“跟李夏同志比起来,我们吃的这些苦压根儿算不了什么。”这已成为宣城市参与抗灾救援的党员干部的共识。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0

李夏同志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危急时刻,他第一时间奔赴抢险一线,在护送群众途中遇难,年仅33岁的生命定格在了抗灾抢险路上。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以李夏同志为榜样,勇担使命。

勇担使命,就是锤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心系群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李夏同志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顾大家。锤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还要求我们加强自身修养,从内在的身心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修心养性,躬身自省,在基层一线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勇担使命,就是做一个为民思考的干部。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学,更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学,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在人民需要的时刻伸出援手。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要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锻炼冷静思考,有方向性思考的能力,结合基层实际,为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寻找突破点、创新点。

勇担使命,就是践行知行合一。李夏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舍小家顾大家,勇于奉献自己,洪水袭来时,有人用身躯的坚强去压制洪水的怒吼。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自己的铮铮誓言。“知行合一”四字箴言值得广大干部学习和践行,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攻坚克难精神,担负起基层一线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以高标准、高要求践行“实干兴邦”的奋斗理念,在基层的大舞台上奉献如“夏花”般的青春和热血。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更需要对党忠诚、明职责、敢担当,把自己的一片丹心照耀在基层的大地上,用一片赤诚之心和勤劳的双手实现自我。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1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每一名预备党员在入党时面对党旗的庄严宣誓。新时代没有生死存亡的考验、没有烽火硝烟的磨砺,如何践行我们的入党誓言,用宝贵生命抗击台风的基层纪检干部李夏为我们做了生动诠释。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是他的真实写照。今年8月10日,当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时,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挺身而出,奋战在抗击洪灾和泥石流的一线战场上。在转移群众的途中,一次突如其来的山体塌方冲走了李夏,让他33岁的年轻生命戛然而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夏依然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一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血液中的红色基因,守住了初心,担当了使命。

初心不改,为人民服务是他的价值追求。李夏在入党申请书中就写到,“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舍小家顾大家,勇于奉献自己”,他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脱贫攻坚,他用心做好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提高贫困户的收入;乡村振兴,他带头抓基层党建,帮助高杨村配齐村两委班子,发展村里的菊花种植产业;监督执纪,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敢于较真碰硬,顶住压力公平公正办理纪检案件。

使命担当,对职责坚守是他的人生选择。李夏所在的荆洲乡条件艰苦、路途遥远,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李夏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而是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把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在日复一日的基层工作中,他选择认真做好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在人民群众财产收到威胁时,他选择牺牲小我,投入到抢险救灾一线战场之上。在工作和个人中,他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

李夏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事迹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牺牲。李夏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他是千千万万在基层广阔天地里辛勤耕耘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一员。做为他的后来者,我们要学习李夏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人优良品格,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度过自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饱满人生。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2

一个人的魄力是包含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工作作风、日常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方面。有的表现的谨慎有余,开拓不足,优柔寡断,缺少应有的胆识和果断。要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增强老师的自身的工作魄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学多才的人才能对事物作出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要不断 补氧 、 充电 ,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

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一个人魄力大小与自身阅历息息相关,个人阅历丰富可以增强对事物的感应、适应能力。魄力必须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适应环境对自身要求,尽量多熟悉身边的一些基本情况,迅速进入角色。善于搜集信息,平常注意交流,工作中注意广言纳谏,寻师问策。在调研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该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 。

最后要有过人胆识和果敢作风。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人。在活动与管理中,教师要临危不惧,迅速决策,采取有力措施,放手的让学生去开展工作,使活动顺利进行。要敢于拍板和果断地处理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3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在全党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23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李夏先进事迹在纪检监察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主动到皖南山区偏远乡镇工作,十余年来,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正风肃纪第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这位英杰的离世,留给世人无尽的悲痛,可他坚韧不催、舍身奉献、心怀天下的精神却永久地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他的一身浩然正气,历经沧桑永不泯灭。作为基层纪检干部的我们,要以李夏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打铁人”,更要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把认真学习李夏先进事迹与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责结合起来。

向李夏学习,转变思想态度,向下、扎根。将工作看做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并将服务他人作为人生的信条、将无私奉献作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将严守廉洁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从思想上约束和要求自己,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向李夏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埋头、苦干。不管你是在大城市、或是在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都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拒绝安逸享受的思想,时刻保持廉洁自律,努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与过往懒散的形象告别。

向李夏学习,转变工作方式,无私、无畏。“纪检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李夏常说的一句话。更是所以纪检干部需要秉承的初心、使命与担当。“无私则无畏”愿我们都能深沉的爱着自己的工作、敬畏我们的职责,不惧困难、不畏艰难险阻。

以初心为灯,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以使命为舵,可以坚定前进的方向。英雄寂寥,来路即是归途。一个优秀的基层干部倒下了、一名优秀的基层纪检干部倒下了,可是我愿意相信,只要我们心存信念、心念英雄、心有尺寸,还有无数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会站起来了。再次向优秀的李夏同志致敬!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4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8月31日,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播出介绍了“时代楷模”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他用心、用情、用力为脱贫攻坚事业奋斗,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邱军同志在扶贫一线的感人事迹在我省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下就沾有多少泥土。邱军同志主动请缨投身脱贫主战场,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挂职,千方百计引进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地方整体脱贫。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备受感动。

我以后要以楷模为镜,向先进看齐,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5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层,苦心钻研的深刻体现。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后他曾说“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这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获得的一切荣誉。

不忘初心,信念坚定,以祖国强大为一生奋斗目标。朱有勇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的科技工作,本该退休颐养天年的他却主动去找活干,而且干的还不是一般的活,啃的是扶贫的硬骨头,在条件艰苦的穷乡僻壤大山沟里一干就是五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先进分子,就应站在高处,胸怀全局,以看到还有贫穷的群众自己也吃不下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祖国强大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

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用科技改变家乡贫困。开展扶贫工作后,朱有勇经过全面调研,把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面对诸多困难,朱有勇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迎难而上,他认为“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在他身上,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

不负桑梓,发挥余热,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他说他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他就是一名农家子弟,是党和人民把他培养成院士,树高千尺不忘根,他始终不忘这份恩情,始终关注着家乡人民的生活。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6

邱军坚信"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他用最短的时间助华池县脱贫,做到了把双脚扎在大地,把帮扶送到群众心坎,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奋战时却把生命定格在了"永远的红区",年仅39岁。邱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邱军同志曾说,只要发扬好"南梁精神",就没有困难是战胜不了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用行动践行使命,我们应做到见贤思齐,向邱军同志学习,把个人前程融入时代征程,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也是舍身忘我的英雄。他用青春守护初心,勇于担当作为;用生命诠释忠诚,坚韧不负使命。我们要以他为明镜,认真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时代担当、履职尽责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查找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始终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用忠诚、担责、担当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旺盛斗志,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奋进新时代、开拓新征程。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7

当我们走在上班的路上,享受着阳光赐予的温暖,当我们陪伴父母,报答养育之恩之时。却不知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委书记李夏在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时,突遇山体滑坡不幸遇难,年仅33岁,和他未完待续的事业一起,也永远留在了这个夏天。初心不灭,青春不悔。李夏,如同一盏闪烁耀眼的明灯,正日夜照亮着你我前行。

学习他“爱岗敬业、心系群众”。坚持人民之事无小事,在基层平凡的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不负人民之重托,不辱时代之使命;学习他“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前路是否艰难,都要坚定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使命;学习他“不畏风险、不惧艰难”。他在危难时刻挺身向前、义无反顾,将年轻生命镌刻在抢险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热血书写满腔忠诚”。有一种责任叫担当,有一种情怀叫坚守。或许,他一直都为群众、为家人忙碌奋斗在路上。李夏同志告诉我们工作总要有人干,条件再艰苦,弯下腰去适应;工作再困难,迎上前去拼搏。反观自己,从家门到学校门,从校门到工作岗位,自己工作不扎实、不在状态,觉得自己不能适应工作,对照李夏同志,思想境界上的差距是太大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夏同志为镜,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立足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工作,不愧组织所托。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8

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95岁老兵张富清刷爆了网络和朋友圈,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不忘初心,爱国奋斗。战争年代,张富清在枪林弹雨中和战友前仆后继炸碉堡;和平时期,主动转业到祖国需要的贫困地区劳碌一生。年轻干部要把这种精神融入灵魂之中,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勇于承担民族复兴重任,不辱时代,以奋斗者的姿态来写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人生本色。

坚守初心,淡泊名利。伟大导师列宁同志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张富清的伟大正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不求显赫、不为功名,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做好。年轻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应该保持平凡本色,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成绩,从注重获得转向注重付出。

践行初心,无私奉献。张富清完全可以选择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生活,但是他没有,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年轻干部应当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

张富清同志的非凡,是因为他心中只有党、只有国家、只有人民;他的平凡,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他用笃定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境界。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让理想信念在心里扎根,把使命初心安放胸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干扛起新时代的新使命,低调务实不张扬、俯下身子办实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29

新湖南报道“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先进事迹,在湖南省各地基层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向黄诗燕同志学习,做疾风中的劲草,当烈火中的真金,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

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这句话,黄书记经常对我们说。他还说,精准拔‘穷根’,必须在感情上真心实意、工作上真抓实干、投入上真金白银。”炎陵县扶贫办主任罗金亮说,“黄书记走了,但他的精神、他的工作方法留下了,他对群众的热爱深深影响着我们。”

“我们娄底市扶贫战线很多同志到过炎陵县,学习‘炎陵黄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进经验,引进种植和管理技术发展扶贫产业。”娄底市扶贫办干部刘敏说,“黄诗燕去世的噩耗传来,我们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水。黄诗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把心血汗水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新时代英雄赞歌。我们既为他惋惜,更为他骄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诗燕为扶贫燃烧自己,这种责任和担当将永远鞭策我们前行。”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石登高说,“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的扶贫干部,我们将时刻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争取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化县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国旺说:“诗言志,燕衔泥,感天动地音容在,英魂不泯浩气存。黄诗燕的事迹让我感动、震撼。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他用心用情,真抓实干,担责于肩,履职于行,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深深烙在了群众心中。”

“黄诗燕心中只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辰溪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娟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向先进榜样学习,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讲好身边鲜活生动的故事,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

20__年底,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罗武村脱贫出列。湖南省统计局驻该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周志强表示,黄诗燕同志在脱贫攻坚决胜年即将到来之际离开人世,既是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也是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为广大脱贫攻坚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巩固好、提升好脱贫成果,让侗乡人民生活越过越好。”周志强说。

“黄诗燕书记50多岁了,还奋战在扶贫一线。我才30多岁,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松劲歇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老干部局派驻泸溪县洗溪镇杜家寨村扶贫、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覃占波是一位80后干部,已3次驻村扶贫并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他说:“年轻干部更要珍惜机会,做疾风中的劲草,当烈火中的真金。”

“黄诗燕在带领全县脱贫摘帽后,依旧奋斗在扶贫一线。”新邵县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干部杨卫军表示,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他要扎扎实实工作,更多倾听百姓诉求,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带领未脱贫的贫困户早日脱贫,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生活更富足。

隆回县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杨方且说,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他们将以黄诗燕精神为指引,急百姓之所急,带领全镇百姓,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扎实推进金银花、中药材、生态旅游等扶贫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了4年的乡镇干部,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党政办主任滕月娇说:“黄诗燕‘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30

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彰显了一名党员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担当,不仅是官兵的学习榜样,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

每个人的儿时都会有一个梦―“军人梦”,每个青年干部都想成为一种人―“焦裕禄”,作为青年干部,我也有过军人梦,现在焦裕禄也是我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榜样,甚至让自己成为其他干部的榜样,从张富清同志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忠诚于国家。张福清同志在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他英勇无畏、衷心为国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不磨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有张富清的忠诚,坚持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不做政治上的摇摆人、“两面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危险时刻不畏惧、不退缩,英勇向前,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

二是忠诚于人民。到地方,张富清同志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造福,他是另一个真实的焦裕禄,是另一个真实的孔繁森,是人民的好公仆,国家的好干部,是我们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不慕名利,一心为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刻把人民需要放在心头,落在工作,切实担负起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做好新时代的张富清。

作为党员干部,网红不是我们的榜样,物质财富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有自己该有的学习榜样,那就是焦裕禄、张富清等人,做为新时代的干部,做人就要做张富清。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31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的一名离休干部,六十多年来,除了他的老伴,当地无人知晓这位老人还曾是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战争年代,他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深藏功名,张富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仰与忠诚。

去年11月,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了一枚不寻常的军功章,红底金字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字,而这枚军功章的主人就是看似普通的95岁老人张富清。

1948年,张富清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战斗中数次当前锋、打头阵,说起战火中的九死一生,他历历在目。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不对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矝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接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