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报告热门15篇
小学研究报告(精选15篇)
小学研究报告 篇1
一、研究的目的
依据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内考试理论和操作体系研究》的方案精神,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及其可测评的项目、评估标准、考试或考查的方法,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校内学科考试改革的研究,提供参考的经验和材料。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和《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方案》(小学语文部分)的要求,分析低年级语文包含的素质因素,确定可测评的素质及项目。
2.借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认知学习水平分类说,分册按单元编制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相应的书面检测样卷。
3.研究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背诵习惯等单项考查项目的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4.总结试用单项考查项目测评标准的做法和经验。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时间:19xx年8月——20xx年8月。
研究的方法:总体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由区教研室和区教科所合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7所小学有28位教师和领导参加的研究小组,然后分解任务,用两年时间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一年编制苏教版小学语文1-4册按单元划分的双向细目表和相应的单元测试题;一年研究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并进行实验和总结。具体方法有:
文献法:查阅有关考试方面的理论和已有经验资料,研究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实验法:检验在单项考查中使用测评标准的效果。
经验筛选法;在试用测评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素质测评标准,总结可行的检测方法。
四、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1.确定低年级语文素质可测评的项目。
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更要重视它的“基础性”,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应把汉语拼音认读、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写话和语文学习的习惯作为主要的测评项目,至于思想素质和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只作为教学中培养和训练的要求,不列入专门测评内容。把上述可测评的语文素质,列为考试或考查的项目,有助于教师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突出训练重点,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2.编制出测评认知能力的双向细目表及相关试题。
为向学校提供进行校内考试改革的参照,课题组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出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1-4册各单元的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其配套试题,朗读与背诵,说话与写话的评分标准。
编制双向细目表,我们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实际,将布卢姆划分认知学习水平的六个层次,减至为五个层次,即保留除“评价”之外的前五个层次。具体表述如下:
“识记”指辨认或记忆所学的语文知识、规则和概念的能力。如:认读汉语拼音、读拼音写汉字、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段落、按课文填空等。
“理解”指掌握所学材料意义的能力,要求被试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或解释某些抽象的原理法则和事实。如:解释字词、词语归类、理解句子的意思等。
“应用”指将学习过的内容用到新的和具体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如:造句,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变换句式,选词填空等。
“分析”指将材料分解成部分以了解它的组织结构,找出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关系的能力。如:分析段落层次、判断段意正误、阅读回答问题等。
“综合”指组合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如:排列句序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写话、作文等。
上述五个层次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所占的成绩比例,小学低年级可定为:识记35%、理解20%、应用20%、分析10%、综合10%,卷面分占5%。
3.总结出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其操作办法。
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体系,只重视认知能力的书面考试是无法实现的。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形成考试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除了要研究期中期末的书面综合考试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单项考查,尤其是非书面形式的单项考查。为此,课题组教师依据确定的低年级语文素质项目,重点研究了认读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和学习习惯的测评标准、考查方法,其中大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撰写出研究报告或经验文章(附后)。这些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对学校进行单项考查,以致构建学科校内考试考查体系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4.提高了教师对考试改革的研究能力。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热情高,责任心强。两年来,他们学习了有关考试改革方面的理论,认真读了《小学语文测验原理及实施方法》一书,经历了“选题——计划——实施——总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从中增强了科研意识,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这为他们参与校内考试改革、从事考试命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反思与讨论建议
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素质测评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校内考试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研究中,由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还处在修改变动之中,尽管我们编制完单元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配套样卷之后作过修改,但是仍跟不上教材的变化,因此在推广应用该项成果时,不能照抄照搬。此外,关于认知水平书面试题的评分比例和单项考查评定成绩的方式也不尽统一,有的采用等级制,有的采用“星级”制。这些都只能为学校进行校内学科考试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小学语文素质测评,属于校内考试的范畴,因而它不同于升学或竞赛性的考试,不具有选拔性。它的定位应该是形成性的,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查漏补缺并对学生进行再培养为目的的考试或考查。因此,研究和实施小学语文素质测评,应注意“四性”:①全面性。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的年级教学要求,尽可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又要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使考查的项目设置过多,以致教师无所适从。②多样性。指考试测评方式的多样。要使学科素质得以全面考查,通常要用到口头、书面、动手操作和行为观察等方式。③教育性。要发挥校内考试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考试或考查的积极性,对于考试或考查的成绩,提倡学生将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如果考得不理想,尤其是单项考查,允许学生努力后再考,以争取满意的成绩。对于进步生,也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和奖励。④系统性。校内考试是系统工程,应把它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之中,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全校统一安排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和学科教师自主安排的素质测评的关系。总之,考什么、何时考、怎么考、怎样评分,全校或同年级任课教师应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合理的安排。在实施校内考试和素质测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校内考试及素质测评的运作机制,改革考查的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改的今天,区县一级的小升初统考已被取消。如何把好教育教学质量关,显然,加强校内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各校应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自主构建校内考试体系和运作机制而努力。
小学研究报告 篇2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班主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这一千秋大业中,班主任工作发挥着极其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纪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繁杂,较之常规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思维和变革,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的精神领域,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思考,以“开放性”、“多样性”、“民主性”、“ 专业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比较和选择,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管理是宏观的,更具体的工作由班主任来做,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班主任为典范,带动学生干部的风范,以学生干部的风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针对学生的年龄弱点、难点、特点、亮点,在广泛讨论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究制定各种班规制度,把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现代化的 人是有其素质标准的。即(1)高度的民主意识、民主行为;(2)高度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3)终身 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开放的心态;(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6)合作与竞争意识;(7)责 任与质量意识;(8)效率和效益观念;(9)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0)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这是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对班主任提出的具体培养目标。 为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培 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发展,做学生的引导者、心灵导师。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思想及全纳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 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教育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学 校、家庭、社区等),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小学生的模仿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 事物的好恶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此,班主任工作便显得更为重要。 面对当今小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加,抗挫折能力弱等现象,以及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导 致人的认识能力存在差异、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教师与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沟通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教育宗旨,开展此项研究,探索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模式,总结概括其特点,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二、 开展此项研究的条件分析
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育人理念,现如今又担任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又有很好的条件为课题的研究收集材料。另外,主持人又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和获奖,有丰富的科研能力。
三、 前期的准备工作:
学校一直围绕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对教师进行培训,所以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目前课题组主持人已对"人本理论多元智能理 论情绪管理理论全纳教育思想人的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不断深入领会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要从物化走向人化,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能动的、创造性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权利,关怀学 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教育要由强制性的单项灌输转向双向的平等对话。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成为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涌动、相互创生、共同发展、共享快乐的过程。认识到德育本身应当是一个整体,作为班主任应该把德育工作融合到整体的教育中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 研究步骤
(一)实施步骤设计
1、准备阶段(.12---XX年.5)
(1)学习内容: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国内外优秀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研究理论。
(2)采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有关情况。
2、实施阶段(XX年.6---20xx.7)
通过对课题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不断总结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模式。
(1) 调查分析阶段(XX年.6---XX年.10)
(2) 策略设计阶段(XX年.11---20xx.8)
(3) 对比实验阶段(20xx.8 ---20xx.6)
3、总结成果阶段(20xx. 7 ---20xx.9)
对第二阶段研究工作中提出的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典型案例等教育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优化策略,将各种策略系统归类,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
(二)课题完成保障条件
1、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得到去教科室行家的直接指导。
2、我曾多次参加过学校各种研究课题,并有较高的责任心完成课题研究。
3、时间保证: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定期学习,定期活动,定期研讨。
五、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XX年12月----XX年年5月 实验方案
2、XX年年 6月----20xx年6月 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
3、20xx年7月----20xx年9月 研究成果
六、最终研究成果
(一)实验研究总结报告及附件
(二)实验教师典型教案
(三)实验教师的经验论文
(四)学生的相关作品及资料
(五)各种测试的数据资料说明
(六)发表并推广《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研究成果
小学研究报告 篇3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
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独特的指导思想;
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
3独特的文化视角;
4独特的文化载体;
5独特的感染途径;
6独特的感悟方式;
7独特的情感体验;
8独特的行动实践;
9独特的管理手段;
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层面: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层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研究意义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
(2)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3)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
(4)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
(5)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
(6)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1、基本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0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实验措施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正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计划以“五创设”为具体措施,即:
1.营造独特班级文化氛围,创设班级物质文化。
2.逐步形成个性化规章制度,创设班级制度文化。
3.以班级特色名称、口号、标志等为载体,创设班级精神文化。
4.以国旗下的德育课堂为契机,创设富有时代性、实效性的班级德育课程文化。
5.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创设独具一格的班级活动文化。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实验步骤
20xx、11——20xx、07 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广泛阅读,结合实验要求进行专题培训,明确班级特色文化的定义。
2.调查分析:对学校目前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
3.规划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制定并论证实验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0xx、09——20xx、01 实施阶段
按照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实验的活动组织,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工作。
20xx、03——20xx、07 总结阶段
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编印论文集、案例集、图片集。
2、实验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法的过程中,辅以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资料法等。
六、实验保证条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近期成果——全面总结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开展独特性的各类班级活动,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中期成果——搜集有关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资料,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活动模式;
3.远期成果——以活动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载体,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师生实验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编印图片集、论文集、案例集等。
小学研究报告 篇4
手机是现代人的随身助手,也是我们方便的通信工具。手机在人们普通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它也是人类的杀手之一———手机辐射。据统计,目前全球约30亿人用手机,是吸烟人数的3倍。中国13亿多人口,移动电话用户已经突破7亿,也就是说,平均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拥有手机。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产品,很多人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
因为它与人们相伴出行,往往对人体造成的辐射量比电视还大,那到底手机辐射对人体有那些危害呢?
一、调查方法
1、阅读书籍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
2、阅读报刊了解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3、上网搜索关于手机辐射的注意事项。
4、上网搜索几种人不宜使用手机。
5、阅读书籍了解手机辐射危害怎么办?
二、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了解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手机致癌性或比香烟强 直板机袖珍机辐射最大信号弱的地方少打。信号差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同样的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关于手机辐射的注意事项。
第一,最好在拨出或接通2秒钟后接听;
第二,最好不要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尤其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的车辆上使用手机,此时手机与基站距离不断变化,辐射时强时弱,对人体危害较大;
哪几种人不宜使用手机?
1、癫痫(dian jian)病患者;
2、严重精神病患者;
3、白内障患者;
了解手机辐射危害怎么办?
1、注意手机的摆放位置。由于手机只要处于待机状态就会产生辐射 而且辐射对人的各个器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医学专家建议我们 手机不用时最好放在包里 或是夹克衫的口袋里 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 也不要直接挂在胸前。
四、总结
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但我认为未成年人用手机不是不可以,但是切记要少用。我国手机用户已近二亿部,相当数量的手机辐射严重。为保护数亿国民的健康,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快颁布我国的手机防辐射安全标准并认真执行。
小学研究报告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习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习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习,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学语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层次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20xx.4.3
《语文新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小学研究报告 篇6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具体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⒈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⒉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⒊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阅读兴趣的培养;
⒉预习习惯的培养;
⒊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⒋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⒈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⒉概括能力的培养;
⒊质疑能力的培养;
⒋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⒈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⒉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⒋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⒈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⒉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⒊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⒋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五、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实验者都是一线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⒈教育专家的引领,我们将聘请特级教师王文丽为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⒉课题组在区教科培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⒊利用“名优教师”的“教育论坛”、“教育博客”及“课题组QQ群”这三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
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8月)
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琼
副组长:江华 滕莹
成员:黄青春 陈玉文 胡迎春 刘晓芳
⒉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根据低、中、高年段研究内容的侧重设立子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备课组长担任子课题组长,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实施组长负责制。
⒊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通过博客等平台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结合“五段式”开展研究活动,加强子课题组间的交流。
⒋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
小学研究报告 篇7
一、课例研究背景
语言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最根本,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学习语言而设计,让同学们可以运用现在的知识可以充分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习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更有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二、课例教学内容
(一)课例选择:《木兰从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心理活动。
2.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体会木兰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感悟木兰对家人深厚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写作手法,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的语言,培养同学们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情感,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主要途径,在品味木兰心理活动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此种学习方法。
四、课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熟悉应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段落,体会花木兰深深的爱国精神以及爱家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应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也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首先引入主题,以历史上的爱国爱家英雄事例展开,如岳飞,戚继光等,然后突出巾帼英雄的事例,开篇引入花木兰这位女英雄。学生小组讨论有关花木兰的资料,互相补充,扩大知识面,然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资料,说说花木兰的形象。了解之后,教师展示出课题,第一节课时与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走进课文,了解这位巾帼英雄。
1.借助拼音,把文章读通读顺。
2.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学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描写了花木兰的什么事件。
4.此时,花木兰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5.文中是如何描写花木兰的,找出对应的语段并标注。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指名读生字词
2、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们注意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后师生评议。
3.精读课文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讨论: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板书:战事不断)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引导学生体会木兰内心焦急担忧的情感。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爱国爱家的情感。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交流木兰会是怎样说服他们的呢?学生分角色扮演木兰的爸爸、妈妈以及弟弟,他们又会如何劝阻木兰呢?
4.学习第三段
教师朗诵第三段,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观察图,说说你想象中的花木兰的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等。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5.学习第四段
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的样子?同学们想象一下她回乡后变回女儿身的样子,看课本中第二幅插图,说说将士们得知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之间讨论,大家是更喜欢这位女英雄英勇善战的一面还是文静俊美的一面?花木兰这样的女性,美的不仅仅是外表,更有一种内在的英雄气魄的美感。
(四)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课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一轮授课总体上来说还比较成功,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开展得比较扎实,尤其是解决了阅读的重点问题,而且,学生参与很积极,在交流环节表现良好。自主解决问题的部分,真正把读书的权利给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雏形,在议答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实质,基本上能自主解决。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习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更有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五、课例研究结果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明确了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即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过程中培养能力。当前阅读教学需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文章时所运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尝试灵活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阅读中需要留心积累。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定要有所体现,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允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用于开拓创新。
小学研究报告 篇8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xx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小学研究报告 篇9
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吃肉,吃菜的很少。有些人,很瘦很矮,吃肉就是长不高,长不大。有些人,很胖,很高,吃菜,就是瘦不下去。
1、查阅有关食物知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查询了荤素搭配。
上网查询只吃肉会怎么样?只吃肉,不吃菜,会长胖,也会导致智商下降,说明营养不均衡。
上网查询只吃菜会怎么样?因为营养不全面,容易生病。
上网查询少吃菜和肉会怎么样?也会因为营养不良,并导致很容易生病。
查阅书籍怎样怎样吃肉和吃菜?应该,肉和菜,都要吃得均匀,就能增强免疫力,不容易生病。
我们必须融合菜都要吃,而且都要吃的很多,但不要肉多吃一点菜少吃一点,这样营养还是不均匀,必须肉和菜都要吃的,因为如果无论菜和肉,其中的一样都少吃的话,免疫力还是会下降的,导致生病。
小学研究报告 篇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读书策略的指导和提高,学生读书能力有所忽视,我们指导的多为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步书刊。学生读书面窄,读书兴趣不浓厚,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此情况,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加大学生的读书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读书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研究实验,探索尝试,但是这些研究还都停留在从教的角度出发,从教学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创造性的感受和体验,这使得学生没有主动阅读的愿望,读书活动事倍功半。鉴与此,我提出“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探讨科学的读书策略的指导方法,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小学生自主阅读”是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语言的一种体验活动,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并能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朗读,去表达自己的意思。
“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指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发小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质量。
3、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使小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实现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创造性的阅读。
5、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形成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系统理论,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总结阶段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在实践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三、四、五三个年级中随机各抽取二十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阅读量少是制约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量少必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语言词汇的积累不丰富,这样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就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语大纲特别强调“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从汉语的特点来看,认读汉字的重要方法是朗读,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也是朗读,掌握语言,领悟汉语规律的重要途径还是朗读。
实践早已证明,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分析、机械训练不但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与思考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磨灭了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劳而无功,得不偿失。如果没有阅读中的“量”则无法达到学习结果中的“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调查表明,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兴趣仍不高。原因优秀是由于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学生阅读困难等多种原因,朗读这个最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过于死板,不能针对学生形象思维这一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朗读训练。如在朗读中创设意境,扮演角色朗读、范读、领读、分组读、男女轮读等方式。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小学研究报告 篇11
一、 一次性筷子对森林的危害
在市场上两元就能买到一百双一次性筷子,消耗的远不止宝贵的森林。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砍伐而成的,对环境保护不利,造成资源浪费。
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对人体的危害
很多一次性筷子看起来很白净,其实是漂白的。天天使用的话容易得癌症。其实一次性筷子是最脏的了。
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肠道、食道甚至对肠胃照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中会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四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菌。
三、 一次性筷子的市场
一次性的`筷子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多年了,大家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感情,习惯性的用它。一家早餐店每天平均要用掉200双的筷子,照这样算一家店一年要用掉73000双的筷子,这样的数量真的非常惊人!有关资料显示,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四、我对一次性筷子的认识和了解
一直对于环保都没上过什么心,直到前段时间而然在网上看到一段新闻,就是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一次性筷子无处不在!大家都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对大自然、对人体的危害,为什么大家还是在使用?我想这一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使用一次性筷子要从根源抓起,杜绝了生产,大家才会断了用一次性筷子的念头。现在的人们喜欢下馆子,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一次性筷子。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不“中毒”呢?现在只能做的是自己让身边的人都能意识到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还有就是相关单位,机关尽快研发出新的产品来代替一次性筷子的市场,杜绝生产一次性筷子!
小学研究报告 篇12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XX市某某小学建设项目
1.2 承建单位
XX市教育局
1.3 建设地点
XX市某某办事处桃江社区居委会范围
1.4 建设性质
新建
1.5 建设内容
项目拟规划用地20亩(合约13333m2)建设某某小学,总建筑面积为6224m2,办学规模为24个班,在校学生为1200人。其中:教学综合楼3661m2,图书、行政综合楼2563m2。项目建筑为框架结构,建筑耐久年限为7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设配套设施,购置相应教学、办公设备等。
1.6 建设期限
20xx年12月~20xx年8月
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52万元,全部由市财政划拨。
1.8 项目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改善教育结构体系,有利于有效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面加速教育强市创建进程,是为社会生产、公共生活服务和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缓解XX市城区中心小学就学压力,有利于促进全市义务教育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步伐,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
1.9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由来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市__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新建城区规模小学、改善城区小学布局的议案》实施方案的报告要求,并根据城区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对城区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扩容提质。本着均衡化、合理化,就近入学的原则,切实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该市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目前该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方面地处城区中心地带的一些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强,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20xx年上期,宜阳小学学生达2848人,双蹲小学2625人,西江小学1072人,夏联小学1253人,这四所学校平均班额达77人,其中双蹲小学最高班额达84人。另一方面,随着该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市区人口以每年8000-10000人的增量递增,再随着外环西路、外环南路、桃江路及附近小区大量建设,择址某某办事处桃江居委会内(原饲料厂)建设一所规范化的合格小学势在必行。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落实XX市__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新建城区规模小学,改善城区小学布局的议案》的需要
XX市__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新建城区规模小学,改善城区小学布局的议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城区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城区学校进行布局和扩容提质。切实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全市教育和谐健康发展。随着XX市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市区人口的增量递增,城区教育设施的配套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不少新建住宅小区教育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足,使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落实XX市__届人大二次会议,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一,化解大班额矛盾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XX市总人口86万人,距XX市7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国道三南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14线纵贯南北,衡枣高速公路与域区一线相连;湘江沿市县级域西北流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与“非金属之乡”之称。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后的新
形势,计划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兴工强市”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努力“把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能否完成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兴工强市”、“人才强市”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顺利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实现期间社会经济的飞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学区布局,大力普及初、高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高、基础扎实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2.3 项目建设是满足XX市适龄儿童就学教育的迫切需要 随着XX市建设的发展,市区人口以每年8000-10000人的增量递增,地处城区中心地带的一些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强,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再随着外环西路、外环南路、桃江路及附近小区大量建设,学生上学难,急需建学校已成为XX市的当务之急。因此,解决该市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带动经济的增长,推动XX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本项目建设的出发点。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编制依据
小学研究报告 篇13
活动研究者:高一楠
活动辅导员:爸爸(高晓宏)
班 级:六年级五班
研究目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一些小学生对春节期间获得的压岁钱任意消费。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小学生压岁钱的去向》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帮助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好习惯。并通这次活动增强我的调查能力,培养我的动手、动脑能力。
压岁钱发展历史
近年来,大家过年压岁钱收上几千元不足为常,而大家了解压岁钱的发展历史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压岁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还得磕响头才拿得到呢!不过,那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合作社买小炮儿买零食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时的压岁钱虽然行情见涨,但是也就两毛五毛的,压岁钱一到手,眼前就都是小人书、小炮儿、爆米花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拜年磕头的孩子,收个五块十块压岁钱不成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多些了,反而不太兴给压岁钱了——平时的零花钱把压岁钱给比下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压岁钱成稀罕物儿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是少之又少。
网络查询
我通过网络发现最近经常在网络上晒压岁钱,不少小学生还热衷于压岁钱的攀比,晒出自己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来彰显自己的压岁钱。从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时压岁钱的去向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问卷调查
我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小区里其他同学压岁钱的金额以及用处,具体数据如上。
压岁钱小支招
招数一、交学费: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培养自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招数二、献爱心:拿出一部分来帮助其他贫困孩子。
招数三、表孝心:给长辈或孤老礼物,养成敬老爱老的美德。
招数四、搞投资:在银行立个帐户,搞教育储蓄。
招数五、买书报:可以开阔眼见,又可以与同学交流阅读、增进情谊。
招数六、去旅游: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招数七、买保险:为自己解除健康、升学等后顾之忧。
研究结果
我通过:问卷调查、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这几个方面的调查,总结了压岁钱发展历史、压岁钱小支招两方面的知识。针对小学生对春节期间获得的压岁钱任意消费这一现象,完成了了《小学生压岁钱的去向》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帮助同学们养成了“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好习惯。并通这次活动增强了我的调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研究报告 篇14
一、研究原因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人类就不能生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我家门前的小河就是最好的见证。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因此,连续6年荣获“省级文明农村”荣誉称号。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失去了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人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必须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约上老爸去坦头老家做一次实地调查。
二、研究过程
访问爷爷有关河流的情况,把照片拍摄下来,对家门前的小河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查、讨论。
三、水污染的原因
1、据我调查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河里,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
2、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3、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4、有些卖蔬菜的小摊,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甚至有些粪化池的脏水也直接排到河里,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
四、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
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五、解决方法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六、结论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我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
小学研究报告 篇15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诸多家长认为: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上网纯粹是为了玩游戏,当然不好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上网往往是把时间用在哪里,我对小学生上网频率,上网目的性,上网对小学生自身成长是否有益,上网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对上网节制能力进行了情况了解。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看报纸,了解现在小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有多大。
2.通过对《小学生上网的调查问卷》和 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的统计,了解网络在同学眼中是什么地位。
3.通过与同学交谈,调查的形势,了解他们每天使用多长时间玩电脑,家长对此又是什么看法。
三、调查情况的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报纸、调查问卷、与同学交谈,调查
涉及的方面: 学生因为游戏而导致的事、小学生上网频率,上网目的性、学生的家长对孩子上网的看法,孩子一天要上网多长时间。
具体内容:1、一名小学生为了偷到菜,曾三更半夜爬起来上网。有些学生由于经常只有周末才能上网,结果,自己养的宠物因为没人照顾和喂养,生病死了,这让自己十分难过。还有学生经常通过同学交流获取到攻略和任务秘诀。
100份中:经常上网,所选数量为38,所占比例为38.7%;偶尔上网,所选数量为57,所占比例为58.2%;不上网,所选数量为3,所占比例为3.1% 上网是为了查找学习资料,所选数量为66;为了玩游戏,所选数量为67;是为了聊天、交友,所选数量为43;阅读新闻,所选数量29;收发电子邮件,所选数量38;听音乐,所选数量35;其他,所选数量12。其中,上网以查找资料和玩游戏占多数。觉得上网对你的学习是否有帮助?有哪些帮助?分为五个选项,A可以学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所选数量为69;B查找到学习资料,所选数量为50;C增加学习信心,所选数量为16;D无帮助,所选数量8;E其他,所选数量10。以可以学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占多数。
统计发现,有17.1%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上网,44.3%的学生选择了一周上1-3个小时,27.1%的学生选择了一周上3-6个小时,2.9%的学生选择一周上6小时-10小时。也就是说,八成以上小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许多家长对此也表示了反对,不过,让我们惊讶的是,也有8.6%的同学说,家长一般不怎么限制上网时间,可以无限时地上网。
四、结论
1.现在,家长支持玩网络游戏的约占8%,家长觉得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视力等约占56%,家长担心孩子迷上网络形成网瘾的约占41%。也有不少父母均不反对上网,但会控制时间,不允许玩太久。从这些资料也可以看出,许多家长不同意长时间的玩游戏,但也不反对玩游戏,可要注意时间,不能玩得太久。
2.从调查反映出同学会正当使用网络,能自主控制上网时间,并在网上学习,帮助我们参与课堂,网络对我们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是要让我们做到: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