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育目标:
1、通过活动让队员了解什么是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少年儿童做人的根本。
2、培养队员正确的道德观念,使队员能从内心具有做一个诚信人的愿望。
3、通过活动让队员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重点:
明白什么是诚信,怎样才算是一个诚信之人。。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教育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引出“诚信”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曾答应过大家对暑期摘记做得特别好的同学要进行奖励,但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趁这个机会补上这些同学的奖品,履行我对大家的承诺。
(致歉并发奖)(这一环节是根据班级实际而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诚信的时候,老师也不例外,但是知错就改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
二、说诚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诚信”。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到了——(同学齐答:诚信)。谁能解释一下“诚信”这两个字。(指名回答)
师:“诚”,诚实待人;“信”,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做人根本,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呢?看看我是不是能从下面的一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有请汪理智同学。
(故事:《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我们同学说得真好,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捧着空花盆的孩子,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事啊,听了这个故事和同学的讨论,老师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故事:有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远落后于别人,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跑着跑着,遇到了一个岔路口,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路。他停顿了一下,心想,军官跑的这条路一定是条捷径,如果沿着这条路跑,兴许能早点跑到终点,但是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人会看见,却违背了自己一向以来“诚信“的原则,犹豫了一会儿,他最终决定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
师: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请大家猜猜看,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学生发挥想象)
师:正如大家所想的,当他跑到终点时,主持比赛的军官告诉他,他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那么如果是你,你会作出怎样的抉择呢?请大家先看一个小品《诚信摆渡人》。
师:小品中的坐船人首先抛弃了“诚信”这一行囊,相继失去了更多,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坐船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呢?
(组织交流)
师:老师很高兴,我们都没有丢弃诚信,是的,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诚信千万不能丢,但有人却说:在当今社会,诚信已经离我们而去了,真的是这样吗,课前老师让大家去观察,回忆,收集一些诚信身边人,身边事,我们能不能用事实来证明,诚信并没有离我们而去。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
(其实这一环节关键是在课前的收集,学生在收集诚信事例的过程中,会看到听到平时不去注意和关心的事情,在这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所以课前教师也应该适当参与他们的活动,在与学生的探讨中加以引导。)
三、做诚信
师:诚信并没有离我们而去,我们更不能让诚信离我而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
(学生回答,媒体出示:
真实不欺——————对他人不欺骗
表里如一—————对自己不欺骗
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概括了三点诚信要求(师生共读)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把诚信丢在一边,抛之脑后,不知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
(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诚信并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而已,我们必须付诸行动,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首先必须要勇于面对并改正自己曾经不诚信的行为,下面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写写自己的不诚信。
(学生各自写自己曾经不诚信的行为)
师:古人常常用白鹤来比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今天,老师就想让大家用我们手中这张纸来折一只鹤,让这只鹤带走你的不诚信。
(师生共折鹤)
师:做诚实守信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下面我们就在这只鹤一边翅膀上写上你今后的诚信目标(每个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
(随机指名读读自己的目标)
(从每个人制定的目标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对自己诚信的要求,同时写下来也是对他们行为的一种约束,使他们认识到诚信并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而已,目标的实现也是要通过平时的不断努力。)
师: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了一个诚信目标,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呢?
让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共同的承诺:诚信,我能行!
(在纸鹤的另一个翅膀上写上共同的承诺,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师:在这只纸鹤上,有我们曾经的不诚信,有我们今后的诚信目标,更有我们共同的承诺,老师将帮你们把这只纸鹤收藏起来,如果有一天,你告别了你的不诚信,达到了你的诚信目标,成了大家可以信赖的人,那么你就可以拿回这一只纸鹤,并且在你的成长手册上将添上这样一枚“诚信章”。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带着诚信离开这个校园,老师希望你们毕业的那一天这只盒子是空的,你们说老师的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呢?(把这次诚信教育与争章活动结合在一起,旨在通过争章活动使诚信教育得以延续,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 m.xiaozongshi.com 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步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2个汉字。(基点)
2、能够在各种角色体验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问句的朗读上有所发展。(重点和难点)
3、初步了解一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感情核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 备选方案 设计意图
一、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入课堂教学活动
1、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比赛,你们猜猜看,小动物们要比什么呢?(出示课题:比尾巴)
2、指名读(师提醒:巴轻声)
3、集体把课题读一遍。
4、看到比尾巴3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他们呢?
5、小结:很好,小朋友懂得用部首加熟字或者看字像什么事物的办法来认记,这些都是好办法,相信你们下次再见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一定能很快认出它们。
热身准备,充分认识参赛选手。这场比赛小动物们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当裁判,你们愿意吗?
小裁判们,瞧!参赛选手入场了!
课件出示: 猴子 鸭子 兔子 孔雀 松鼠 公鸡
请裁判员们读读拼音,把参赛选手的名字叫正确。
选手们要去做热身准备,请裁判宣读选手名单。
__你觉得那个动物的名字特别难叫?
哪个字读得特别好?还有两个动物的名字也有轻声,谁能找出来
松鼠
__去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认识吗?那老师点哪个,你们就学哪个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怎么样?
__再请一列裁判宣读。
__齐读。
三、参与活动,充分宣读比赛项目
认识了参赛选手,裁判员们应该宣读比赛项目了。
1、展示比赛项目的6个问句,学生自由借助拼音尝试朗读。
反馈朗读,要求读正确,
2、学生自主发现,体会问句朗读的办法。
3、小裁判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问号像什么?带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呢,请你选一句读一读,然后提醒大家读问句要注意什么? (随机朗读,加手势读)
你最想问那句就问哪句
最:我们班谁的个子最高?请他读。
谁的声音最响?
谁的字写得最好?
弯:弯是怎么样的?做做动作看。什么也是弯弯的?
4、配上动作试着问──指名反馈(读其中一小节)──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5、裁判员们已经准备得不错了,该正式公布比赛项目了(男女生对读)。
四、积极评选,充分宣读比赛结果
1、裁判员们,我们应该怎样来评选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宣读比赛结果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大屏幕出示)请裁判员们好好准备一下,呆会儿我们进行正式宣布。
师生一问一答,教师板贴。
你对谁的比赛结果感兴趣,就读哪一句。(指读评议发粘纸)
五、不同形式,充分朗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宣读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就是我们语文书上第十课比尾巴、打开书。
2、大家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跟你们配合着读一读;交换读,这篇课文可好玩了,大家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更好形式来读读这篇课文呢?
3、交流(问一句,读一句)
4、指名两人读(一问一答);再来一组
5、和你的好朋友读读问问,也可以和你的家长合作读。
6、交流
7、裁判员们,你们辛苦了,来让我们跟着音乐唱唱歌,做做动作吧!
六、创设情景,认真书写公
1、狮王打算把比赛结果公告整个森林王国,可是粗心的狮王,漏写了一个字、请同学们帮个忙,补上这个公、这是给整个森林王国的动物们看的,我们可要把字写好、(看_说_范_写
2、校对,对的把布告贴到森林里来吧。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欣赏《神笔马良》的连环画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神笔马良的故事我们听过了,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件出示马良的图)
生:………
师:是呀!马良有一支神奇的笔,画了好多东西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你想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吗?有一个小姑娘她也梦想着有这样一支神笔,(课件出示小姑娘图)听!她要用这支笔画做些什么。(听课文录音)
生:听录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下的这首诗歌吧──假如(出示题目)
生:读题
二、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歌呢?(想)
要求:遇到生字拼一拼,把诗歌读通
想一想,小作者想用神笔去帮助谁?
反馈:读了诗歌,你知道了小作者想去帮助谁呢?
生:小树、小鸟、西西(板书)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一段
1、(出示小树图) 看图说话:
师:在寒冷的冬天,一棵孤零零的小树独自站在外边,吹着呼呼的北风,他会怎么样呢?
生说说小树的动作,表情,心情
(出示句子,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随文教学生字“缩”
指导朗读(配上动作)
…………
2、多么可怜的小树啊,你想不想去帮帮他呢?怎么帮?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课件同步出示太阳图案)
3、闭上眼睛,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不冷了。它伸了伸( ),弯了弯( ),踢了踢( ),摇了摇( ),多么自在,你感觉到它的快活了吗?(指导朗读“快活地成长” )
4、读到这里,你觉得小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小朋友,你想和这样有爱心的人交朋友吗?你真的愿意去帮助寒风中的小树吗?那我们把我们的心里话说出来吧:(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小树得到我们的帮助,长成了大树,成了鸟儿们的家,看!鸟窝里的小鸟儿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小鸟图)
四、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二段
生:(看图说话)
师:听!(听录音:小鸟的哭泣声:我们的妈妈怎么还没来呀!呜呜^^^^我好饿啊^^^妈妈你快回来吧!)
…………
朗读指导(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
师:此时的鸟妈妈到哪儿去了呢?
生:…………
理解:“遥远”“寻食”
随文教学“遥、寻、食”
想像说:鸟妈妈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去呢?
生:…………
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啊,善良的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好吃的谷粒)(课件出示画出来的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了,鸟妈妈也不用飞那么远了,那么辛苦了,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此时,小作者和我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比赛读
…………
过渡: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事物还有好多好多,让我们下节课再去讨论再去想办法帮助吧!
现在,让我们把小作者美好的心愿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心愿现来说一说吧!(齐读一,二段)
五、生字巩固
我们刚刚交的几个生字朋友遇到了麻烦,(课件出示生字),他们头上的蝴蝶结飞了,小朋友!快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1、(课件演示)(字与音节家连起来)
2、生字宝宝们都找回了各自美丽的蝴蝶结,他们好高兴啊!让我们再叫一叫他们吧!(齐读)
师:现在你们应该成了好朋友了吧!
3、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好朋友的?
4、让我们来开着火车与他们做游戏吧!(开火车认读)
过渡:假如我们小朋友手中都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写出一手美丽大方的字!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看成是马良的神笔吧,看看这节课上我们要写下哪几个字!(课件出示要写的字)
六、书写指导
1、读“良,食”,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并扩词。
3、观察字形,及要注意的。
4、写。
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属于议论文。此文选自于《鲁迅全集》第六卷,是鲁迅先生就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所撰写的一篇杂文。鲁迅的杂文具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2.准确理解文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比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样揭示‘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和具体涵义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比较法。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概念间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内容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扩大思维含量,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五月了,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
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二、启发思考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提示: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送古董,捧几张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现在我们撇开课文,就说在对待“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上,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态度?
明确: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消极逃避、辨正吸收。
3.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见练习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几乎成了笑谈。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这时,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思路吗?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何谓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3.作者是不是按我们的思路来写?那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将分析问题部分调整到前面去?明确:符合先破后立的驳论文写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有政论性。
4.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别?明确:运用比喻论证。议论说理形象化。文艺性。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愚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头脑发热,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4.完成课后联系三。说说本文语言具有什么特点?明确:幽默犀利
四、文体知识
1.同学们看注释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确:《且介亭杂文》
2.本文属什么文体?
明确:本文的文体是杂文。
3.何谓杂文?有何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杂文有如下特点。
五、拓展延伸
1.试举历史上运用拿来主义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骑射、日本遣唐使、黄道婆学纺织
2.小组讨论:说说拿来主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提示:改革开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追星族学奇特发型服装,却不学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布置作业
将讨论结果写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进来。
创新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要求。
2.了解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3.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能力方面
1.引入事例分析基本原理和观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分析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的革命批判断精神
难点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设计
意图
1.导入新课
破题:引出创新意识,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变化发展较快的事例。
引出本课中的主要事例:手机的发展。
2.突破难点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3g手机的发展为情景,设计两问:
前一问意在得出“增添”了什么,即克服了什么?后一问意在得出“保留”了什么?从中引出辩证否定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话发展的事例,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实质与地位。
后一种电话与前一种电话相比有什么优点?
后一种电话是不是对前一种电话的全盘否定?
3.突出重点1:树立创新意识的
从电话技术的发展中得出:我们必须要创新,要转变观念。请同学例举观念更新、不断创新的事例。
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正面与反面的创新的事例,说明要创新就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明确创新一项艰巨的事,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突破重点点、难点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以有线电话——大哥大——2g手机——三g手机的发展为情景,设计三问:
3g手机是不是手机发展的最高境界?
明确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g手机不是手机发展的最高境界,你心目中的理想是什么样的?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结合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手机分析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如果你是手机生产商或手机技术的研发者,消费者的这些想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5.知识小结
点明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
6、情感升华,结束新课
畅想未来
强化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呼应开头,结束新课。
优秀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预习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平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三、交流、点拨导学案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词语
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波、游、戏”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谜语:水见它皱眉,花见它点头,树见它弯腰,云见它溜走。
2、引导感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可是,我刚进教室,它却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瞧,它正和红旗打招呼呢!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听,呼呼呼,它和风车玩起了转圈圈的游戏。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风。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感受风的调皮、可爱,确立朗读基调)
3、教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读读课文,和它交朋友吧。
1、(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用熟悉的符号画出生字,同位互读。
3、师: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教师适时指导书写
7、小组比赛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
三、情境导读、体会风的特点
1、师:同学们,你见过风吗?它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风儿无色无味,我们从没见过风的样子,但我们可以感觉大自然中风的存在。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等老师读完课文,你再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
4、自由汇报
教师适时板书(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指导朗读;(分小节读、男女生轮读、齐读全文)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课文!
四、拓展练习
1、请同学也来当小诗人,自己仿照课文说一说,写一写。
2、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风藏在哪?
3、如果你喜欢读,你就读有关风的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 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小电动机、门铃、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收音机通上电就能放出音乐?为什么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到影像?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做熟米饭?为什么电风扇通上电就能转动?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我觉得电挺神秘的,电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乙]为什么一按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
[生丙]要小灯泡发光,应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丁]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呢?
[生戊]水的流动能看见,那么,电流的流动能看得见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看一看,试一试,现在就来分组,每两个人一组,自己动手,不要错过机会。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要带着问题去做。知道吗?
二、新课教学
1、想想做做:怎样连接电路?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生甲]老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乙]这个电会不会电人啊?
[师]不会电人的,放心去做(36V以下的为安全电压)。这两位同学能够大胆提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实验是一门科学,绝对不能违背操作原理。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提问、讲授新课]:
[师]真快啊!你们真棒。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响,你们的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闭合开关,灯泡就亮了,为什么?什么叫电流?电流是怎样形式的?
[生]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
[生]电流流动能看见吗?
[师]本来是看不见的,现在来模拟一下,让你们看看,要细心观察。
[动画演示]电流的方向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电流流向的慢镜头,你说出电流是怎么流的?它是什么方向?
[生]电流沿着“电池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师]对于整个电路来说,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的,而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
[小结]: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板书]
Ex:让学生在自己所画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教师在此可简介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举个例子说吧,有一种二极管,电流流过时能够发光,叫发光二极管。如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都是发光二极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马路两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发光二极管。
[生]原来漂亮的发光布告牌是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我要在设计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极管,那玩具就会发出各种光,到了晚上会很漂亮!
[师]你能想到“学有所用”值得我们学习,好多的发明家就是从想开始的。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动手动脑设计出自己的独特的小玩具或学习仪器。
3、PPt演示、让学生判断灯泡的亮和灭?教师在此可适当补充“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并引出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有一处断开的电路叫断路;
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叫电源短路,(讲清危害)
将一导线直接连在用电器的两端叫用电器短路。
[师]从演示中可以看到: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师]大家观察和实验都很认真。电流形成除了有电源外,还需要电路闭合。就像大家做的实验。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门铃响;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2)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板书]
有电源 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板书]
[师]很高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验、讨论、归纳出了电流的形成条件,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生]沉浸在喜悦之中,学习热情高涨!)
4、探究:电路的构成
[师]下面让我们一齐来探讨电路的基本组成。
[生甲]灯泡、小电动机、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有给它提供电能的装置,谁给它提供呢?
[生乙]一定是电池。从实验中可看出,开关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而导线是起连接作用的。
[师]说得非常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生]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能。生活中的各种电池都行。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生]我们这个实验是不是就是连接电路呢?
[师]是的。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生]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板书]
n简单电路的构成及作用:P102
(1) 电源 —— 提供电能
(2) 用电器 —— 消耗电能
(3) 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 导线 —— 电流的通道
评:在平等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动手动脑:画电路图
[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用的是实物,我们要把电路画下来,该怎么办?
[生]我们不是在光学中学过,用符号来画光路图。我想电学中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实物。
[师]如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看来,大家“类比”的方法掌握的很好。
接下来,同学们就看一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及对应的符号,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比比谁最快!
(学生记,教师给予指导,如何用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
6、[想想议议]
[师]下面大家看课本P104图5。2—9是某人连接的电路,用刚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小电动机能转吗?
[生甲]不能转。
[生乙]因为当电路在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这个实验中的电池没有接在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师]分析的很好。电路的闭合性是很重要的,否则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那可不是我们的目的。
三、交流与评价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有电源
(2)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
(二)、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三)、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四个部分)
(1)电源 ——提供电能
(2)用电器 ——消耗电能
(3)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 —— 电流的通道
(四)、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
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图形就是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