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7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送走的不仅仅是小学的毕业典礼,也不仅仅是家里的落花,其实还有美好的童年,难忘的父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主人公在经历那么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成长历程。

2、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每一部分都做得气气派派,有声有色,别人梦寐以求的殊荣对她是家常便饭;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热情爽朗的"最理想的女主人"著名诗人余光中是这样评价她的:文坛推崇,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成功的女作家,她是怎样在童年的告别声中长大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家的童年。

二、感知内容

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

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⑴ 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⑵ 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

⑴ 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 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⑵ 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教师明确:文章以“毕业典礼”为线索。

三、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

(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

(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觉父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研读赏析

1、我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⑴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⑵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⑶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⑷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从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

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英子具体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3、找出你最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或者是:“我还有能理解的是……”

四、体验反思

1、请学生当场仿写,并交流:

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

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父爱是……

2、说自己和父亲(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故事,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要求: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注意语言的感染力。表现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

最后在《懂你》中结束课堂教学。

五、布置作业

1、与父亲交流,写一篇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2、预习《丑小鸭》。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父爱

如山

热忱鼓励

严格 要求

细心关爱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2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生于日本大皈,5岁时随父母迁往北京南城。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北师大附属小学、春明女中、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与丈夫夏承楹(何凡)携三个孩子移居中国台湾。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井发肺炎和败血症,病逝于台北。

林海音以写作和编辑出版名世。自50年代起,她陆续结集出版了《冬青树》《绿藻和咸蛋》《晓云》《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烛芯》《春风丽日》《两地》《盂珠的旅程》《城南旧影》等小说和散文作品。在中国台湾,林海音曾先后任《国语日报》编辑、《文星》杂志编辑、《联合报》副刊编辑,之后又创办了《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晚年的林海音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小学教材的编辑工作。

林海音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她初版于1960年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多次再版,80年代大陆曾将它改成电影。

从5岁到30岁,林海音一直都在北京度过北京这座古城留下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经验与记忆,即使离开十多年后也无法轻易忘怀,“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正是这种对童年时期北京生活的思念成了《城南旧事》最初的创作动因。

《城南旧事》以“小英子”的视角串联起五个结构上各自独立的故事,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间的北平。《惠安馆传奇》讲述一个会馆看门人的女儿秀贞和住在会馆里的青年学生相爱却被抛弃,私生的女儿被父母送到城墙根下让别人拣去。秀贞回思念她的爱人和女儿成了“疯子”,而她的女儿妞儿则在高她不远的地方以卖唱维持养父母的生活。《我们看海去》描述一个为了供养弟弟读书不得不偷盗财物的“偷儿”,最终被警察逮捕。《兰姨娘》涉及一个丑四以来常见的爱情主题:旧式家庭的女子(下堂妾)与青年学生出走。《驴打滚儿》中的佣人宋妈为了维持生汁,抛下自己的子女,进城给人做保姆却落得儿子溺水而死,女儿去向不明。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对生活有着最简单的渴望,但在当时的环境里,却不得不承受着最沉重的打击_叙述者孩重的身份使她得以呈现这些故事宁不为成人世界所知的一面。涤除了成人世界的世俗,原本不幸的故事散发出淳朴的人性之光。

《城南旧事》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京味氛围,它所描述的北京城乡习俗、杂粮面食制作、民间谚语传说。士话方言以及胡同街坊里的趣闻轶事,都活现了一个老北京的面貌。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林海音曾经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回参加抗日活动被日本人逮捕,后又被毒死在狱中。林海音的爸爸前往大连收尸后,回京不久,身心俱疲,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从这场病写起的。

在《城南旧事》的前四章里,林海音写了底层人物的悲剧故事。秀儿人生阅历而己,井没有对她的个人生活造成根本的影响。小英子也多无意讨伐、控诉什么,“回为那都是在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她依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心地单纯的小孩子。这种状况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了转变。叙述者“小英子”开始真正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切入故事的讲述中,所有的细节都将融进她自己的切肤之痛。

课文以对父亲的怀念进入了一个成长主题的情境中。儿重视角在这里起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以“小英子”面目出现的叙述者,已分明不是那个英子,她在这里对爸爸的所有讲述都是在己知结局的前提下展开的。她可以一如一个未知人事的孩童那样感知世界,不知道自己将面临夫去父亲的命运,但这样的大真在成年后的林海音那里回为有既定结局的映照,尤显得痛彻肺腑写《城南旧事》之前,林海音曾写过一篇《我父》:“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他溺爱我,也鞭策我,更有过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但是我也得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和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在这篇课文里,厄运降临之前,与父亲有关的场景一幕幕呈现:严厉的,和蔼的,爱花的父亲;拳脚相“逼”的,伫立教室窗外默默凝望女儿的父亲。父亲的形象在毕业骊歌和庭院落花的背景中凸现出来,一丝一毫都是怀念的情绪,不自觉地映照出“死亡”这个更大的主题。这种双重视角的处理让人不由得想到怯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从《城南旧事》的前四章中走来,隐在的成长主题逐渐增生,在这一章里达成了汇合。在毕业典礼这一具有成人仪式意义的场景中,小英子再次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小孩子对成长的想像却是喜忧参半的:“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长大是一种勇气和承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是一种责任能力的验证。同时,长大也意味着再也不能以孩子的眼光单纯地感知和描述周围的世界,是一种权利的丧夫和被剥夺。

在经过不无忧伤的思考后,小英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蜕变,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以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面对父亲病危的消息。从此以后,小英子将要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变故。(在现实世界里,13岁丧父的林海音跟着年轻的寡母,照顾着年幼的弟、妹,在远离故乡的北京度着艰辛的岁月。)

与“花儿”有关的字句在这篇文章里反复出现,井不是偶然的,它不仅仅指爸爸有种花的爱好。文章中一再提及的夹竹桃、玉簪花、石榴、茉莉、蒲公英等,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的春天,这一方面代表了生命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象征着人生的初始阶段,这样一来,“花儿”便成了一种时间的标志,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像花开自有花落一样,“落花”是一个音别,是生命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时刻,因此它契合了本文的两大主题──爸爸的生命和英子的童年的终结。在整体上它也回应了《城南旧事》前四个故事的结局:故事的主人公都以不同的方式离“我”而去。

对生命来说,死亡是不可重复的;但对重年来说,告别却是另一个不同的开始,虽然它并不必然指向一个光明快乐的未来,却总是值得每个人去尝试的;就此而言,“落花”的意象稍稍冲淡了父亲的死亡可能有的悲痛意味,没有将作品仅仅处理成“痛夫”的主题,这样,课文结尾的两句话才显得感伤。怅悯但绝不绝望: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己不再是小孩子。

童年的结束也许并不像《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样总以某个重大事件为标志,很多时候它可能是在你不曾注意到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落时悄悄远去,令人在成年后的回味中低回不己。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导入

(1)可以用深情的语言为学生讲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楠的片断,以创设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教儿子一步步脱险的经历导人。

(3)还可用以下话语导人: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2、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到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气是在暗示妈妈对刽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4、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1、检查作业i

2、运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i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4、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z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5、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6、信息反馈: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导入

(1)可以用深情的语言为学生讲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楠的片断,以创设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教儿子一步步脱险的经历导人。

(3)还可用以下话语导人: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2、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到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气是在暗示妈妈对刽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4、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

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1、检查作业i

2、运研读与赏析(下)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i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4、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z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5、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6、信息反馈:略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 篇5

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中学 吴桂秋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听写: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花 (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 回 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 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a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 b严格的要求 c温暖的关怀 d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 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板书;成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学生在 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 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三、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四、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参考题目:

a成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 我不想(渴望)长大

板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 “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殷切的希望 1 1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严格的要求 2 2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温暖的关怀 3 3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热忱的鼓励 4 4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 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及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学生叙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在进入““成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及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作者邮箱:

初一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大全 篇6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感人至深。进行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采用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河大版第二单元第八课,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从而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人物语言。本课主要围绕毕业典礼引出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成长的过程。教读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会父亲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作者的成长中得到启示,从而引导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珍惜亲情,从而感悟成长。?

学生分析:

作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式的养成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上,能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根据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能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出感人的文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能概括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难点:体味父爱,体味成长。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教师宜引导学生多读,最好是读出文中的情感,使自己能够受到感动。其次,通过读,区分文章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是如何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的脉络,整体上把握课文。

2、美点寻踪法:

尊重学生欣赏主体的地位,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品析鉴赏文章的美点,如结构美、含蓄美、情感美、语言美等,教师可适当点拨,但不可越俎代庖。

3、延伸拓展法:

重个人体验,重真情表白,重情感共鸣,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成长。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认识一位对女儿严厉又慈爱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3、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过渡: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成功地描述了“父爱”。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一)、言行中看父亲

问: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试找出相关内容并简要概括。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女儿细致入微的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女儿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二)、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教师总结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

1、细节中悟父爱

问:你知道父亲的爱中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1)同桌相互交流找到的句子。

教师引导归纳:

①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②“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③、“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

④、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A殷切的希望?B严格的要求?C温暖的关怀?D热忱的鼓励?……?

(2)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3)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

(4)配乐齐读,体会文中凝聚父爱的句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四、赏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女儿

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父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渐渐长大,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7

曾经听过一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并研讨了课文内容,在“体验与反思”中,许多学生谈起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故事,谈着谈着,竟然有好多学生哭了,教师本人也说了自己的亲情故事,她自己竟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佩服之余,不禁充满疑惑,课堂教学怎么可以这么动情?可是,这个学期,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自己也经历了这样感人的一幕——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流泪了。我终于明白,学生的内心确实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意外惊喜

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了“爸爸”这一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分析了英子对爸爸的感情。教学顺利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意外出现了。当时,我用了一个过渡句:“英子的爸爸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了英子很大的影响,他既给了英子许多的关爱,也给英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让英子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学会了负责任,学会了坚强。英子感激父亲,深深地爱自己的父亲。在她的父亲离开入世之际,她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承受着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亲。”然后,我播放歌曲《父亲》-感谢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静静聆听歌曲。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以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亲歌一曲,合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竟然鸦雀无声。我知道,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学生了解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了解了小英子的懂事,再加上这首歌曲,学生的情感已被唤起)

以下是学生情感被唤起后所作的发言:

生一:我想起了我爸爸爱我的一幕幕……我的爸爸非常希望我能成材,可是我很不争气,经常拿着不理想的试卷灰溜溜地回家。可是,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会好起来,千万别灰心!”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重新有了信心,渐渐地,我的成绩进步了。我感谢我的爸爸!

教师点评: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爸爸鼓励你,让你有了自信,让你有了现在的成绩。你有一个好爸爸,好好珍惜吧,别辜负了爸爸对你的期望!

生二:记得在小的时候,爸爸常常带我去爬山。两三岁时,爸爸便背着我上山,边走边说:“女儿,你要勇敢,你看到那个山顶了吗?那儿就是你的目标!”到了四五岁,爸爸便不再背我上山了,而是牵着我,让我自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爸爸对我说:“女儿,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了,走稳了,要当心,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掉进万丈深渊。”我时刻牢记爸爸的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好!现在,我依然每天要去爬山,不同的是,爸爸不再牵着我、背着我了,而是每天站在山脚下望着我向上爬,等到我爬上山顶后,他就会悄然地走开。后来,干脆不陪我去了。我以为爸爸不再爱我了,我好伤心好伤心,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学生声音哽咽,极为入情),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不陪我,是因为他希望我能独自克服困难,学会承受,学会自立!我正是在爸爸的教育下,学会了坚强,我感谢我的爸爸!(学生眼中泪光闪动。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点评:你有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好爸爸!他对你的教育,让你具有了良好的品质,它将会促成你的成功!误解,曾经让你难过伤心,但误解过后,你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你更爱你的父亲了!是吗?老师也为你父亲深沉的爱感动!

生三: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民,没有魁梧的身体,也没多少文化。他平时对我很好,可是,如果我在学习上有一点马虎,他就对我非常严厉。记得有一次,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爸爸回来看到了,举起手重重地打了我一顿……(学生语声哽咽,说不下去了)

教师点评:知道你的爸爸为什么打你吗?(学生点点头),你说你的爸爸没多少文化,他是一个农民,他深知当农民的辛苦。他希望你能学好文化知识,希望你能有出息,希望你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才这样做的,知道吗?(学生开始啜泣,点头)其实,打在你身上,痛在他心里呀!这正体现了你父亲对你最深的爱!(该学生伏在桌上哭,周围许多同学眼圈微红,我知道,学生的情感已引起共鸣)

……

最后,教师再放歌曲《父亲》-感谢你。在学生情感被激起时,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涌起对父亲的爱。这一次效果特别好,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哭了,连班中最调皮的学生也伏在桌上,似乎在想些什么。其实,我自己此时也想起了我的父亲,感到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评,再一次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师生互相启发和感染,唤醒并激活原有的体验与认识,实现了新的认知建构。

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我们以《我的爸爸》为题,把自己父亲的故事写下来,让我们也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吧。

(二)教学反思

课后,我想了很多。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到这种情况。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和谐统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啊!可是,我们却未能常常创造这样的境界,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遗憾。我的脑海里始终徘徊着一个念头: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认真反思这一堂课,我感觉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研读教材“入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如《最后一课》中那悲壮浓郁的爱国情,《风筝》中那感人至深的手足情、父子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等等。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在保证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真正落实这一情感目标,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体会并把握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教参,并阅读了林海英的原著《城南旧事》,把握了作品的主题,也真切感受到了英子的懂事,并被英子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于是,我充分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构思了这一堂课。事实证明,只有教师自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其次,阅读对话“悟情”。语文是感性学科,成功的教学应把学生调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语文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与文本进行亲切地交谈。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自主的阅读体验中走进课文所创造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进行对话。在交流对话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语言所创设的情境氛围,组织学生把真切的阅读感悟或美好的心愿说出来。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组织学生读了四遍: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次精读课文,理解爸爸对英子的深情及爸爸对“我”的成长的影响;第三次跳读课文,明白英子对爸爸的感情;最后结合歌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再次默读全文,走进自己的情感生活。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学生真正走进课本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了作品所表达的情和意,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义有了自己的体验,最终获得了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悟情”,教师应善于营造宽松、和谐与安全的阅读对话情境,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自主阅读和体验感悟搭建宽阔的活动舞台,真正把阅读对话交流碰撞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与课文进行对话。教师应设计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大家进行入情入境的阅读交流和体验感悟,在读出作品所表达的情和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多种维度、各种层面的阅读对话与智慧互动。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赞赏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性阅读,努力使课堂阅读和对话活动成为主要的语文实践,使师生共同沐浴于一种至爱至诚、至真至美、和谐温馨的人文光辉之中。

第三、教学评价“导情”。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精当的点评——课堂评价非常重要。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精彩的发言给予最大的鼓励,对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观点出错的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探索,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那些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思想向纵深处发展。课堂评价运用得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课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谈自己的情感生活时,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自己亲人对他的严格要求,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亲情有了正确的认识。如学生三,他在说起自己的父亲打他时,语气中带有埋怨,带有不解。但老师对他提的问题:“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打你吗?”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师启发下,他正确理解了爸爸对他的爱。相信他通过这一节课,对父爱、对亲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情境渲染“动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各种新兴媒体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丰富、更形象、更直观的手段,利用这些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进行情感的渗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的学生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学习中,能够如此“动情”,和背景音乐的恰当运用有分不开的关系。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调节学生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达力。但是,背景音乐或歌曲的运用要适时、适量,因为我们使用的音乐是辅助性的,不能冲淡主题。在使用之中,还要特别注意:(1)恰当选择音乐。只有对教材的思想内容和乐曲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选择出与教材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乐曲、歌曲,才能显示出两者结合的威力,才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相信我的学生通过这一课,他们对父母亲,甚至对其他亲人的感情都会有全新的认识,他们会更理解亲人对他们的深沉的爱。(2)要针对教材本身,针对教学重点,把课文与乐曲、歌曲的内涵,有机地、科学对联系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歌曲《父亲》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恰当运用音乐。在什么时候使用,使用的次数,都要恰当。只要运用得好,就能获得极大的效果。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创造“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和谐统一”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