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一课时(最新5篇)

发布时间:

《《春》第一课时(最新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蓝天远程教育网】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春》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

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情感体验点:

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词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解释(查字典或词典)。

②学生课外搜集、摘抄有关春的古诗文句(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边听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3、听读之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面的问题 。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理清本文写作的思路: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四、研读与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

①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3、全班交流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请说出理由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背诵1-3段。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学第4—7段,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可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赏析好词佳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交流,明确上述问题。

2、略读第8—10段,体会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给予肯定。)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名 称 特 征

春草图(草报春):嫩绿、多、软

春花图 (花争春): 繁茂、艳丽、芳香

春风图(风唱春):温暖、柔和

春雨图(雨润春):多、轻盈、细密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名称 角 度(顺序) 写 法 修 辞

春草图: 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拟人

春风图: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4、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5、学生质疑交流:

①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③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三、拓展延伸:

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积累。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春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

朱自清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法

盼春

春草图 顺序明晰 诵读

春花图 语言优美 品味

绘春——春风图 特征突出 感情

春雨图 情景交融

迎春图

颂春

《春》第一课时 2

《春到梅花山》是一篇写景文,第一段写了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第二段写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教学的重点是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紧扣词句,指导孩子们边想边读,比较容易入境入情,读来生动而有感情。最难的倒是最后一句比喻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是这样讲解的:你们从哪里看得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刚开始,他们不明白,只是重复读这一句中心句。他们心里大概在想,课文中说喜爱啊!不过,也有能够明白我意思的,小年龄的操丹感悟能力特别强,马上就说了“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我追问:“这句话哪里可以看出人们喜爱梅花?操丹语塞了。这句要理解的确有点难度,我不为难她了,便开始带着他们分析。我板书了“涌,指名读,并想想什么意思?孩子们大多都知道“涌与水有关,我补充说道:“一般的水缓缓地流动,等到水特别多,特别急时就叫涌动。

《春》第一课时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法。

3、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努力营造开放而富有诗意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谈谈春游的感受,引导学生开动所有感官,感受春天,畅谈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感受到的美好心情。

(设计说明: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的气氛,为下面教学环节作渲染和铺垫。)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当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时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朱自清的《春》,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一同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倾听那优美的春之声。

(点击课件,让同学们在优美的图片中欣赏课文朗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问: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明确: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2、问:本文主体是第几部分?理清这部分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二部分“绘春”是主体,先从“一切……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作宏观勾勒,再细致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熟悉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3、请同学们欣赏春天的五幅图画,用鉴赏的眼光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一种声音、一种感觉等。

(设计说明:以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摈弃对春天五幅图画割裂的片面解读,让学生在春天整体的意境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深入品读《春》,同学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同时也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请同学们品味本文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点击课件显示)

1、我认为最好的词语。

2、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3、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4、我认为最佳的段落。

5、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6、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

教师准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再次,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接下来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力求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审美熏陶,提升品位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仿佛也走进了春天,其实春天的图画中都缺不了人的活动,那么徜徉在春天里的人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概括地说说他们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

(点击课件显示:春天里的人是 的。)

(设计说明:徜徉在春天里的人有着同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概括地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力量)

五、倾听物语,启迪人生

当我们陶醉于大自然的春天时,同学们,用心倾听,大自然在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呢,同学们交流之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 告诉我)

大自然的春天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画卷,诉说了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同春天一同上路,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精彩的明天。

六、布置课堂作业(以下资料均来自远程教育网)

1、“春风图”一节,从触觉角度写春风和煦的句子是:。

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的句子是:。

2、解词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应和( ) 。

酝酿( ) 。

呼朋引伴 。

卖弄( ) 。

宛转( ) 。

3、此段第一句运用 和 修辞手法,突出春风 的特点。

《春》第一课时 4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一、读春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

1.寻美句:

《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示例:

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我推荐:山朗润起不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排比用,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我推荐: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

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亮,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要读得稍快,让人产生遐想。

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

我推荐:描写春雨的段。这一段写出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细、密。

我推荐:第⑦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要读得有*,读出力量来。

我推荐:最后三句:用三个比喻,诠释出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

3.品好词: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⑶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学生品味,明确:

⑴“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⑶“卖弄”贬词褒用,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尽情歌唱的情态,表现了鸟儿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三、悟春

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急切

3.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4.朗读末尾三段。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

(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2)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3)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力”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四、描春

1.通过研读《春》,你对“如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有了哪些认识、收获?

学生自己谈谈,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学一点方法即可。

2.写一写: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写完后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最生动。

结束语:

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他化入了整个春天,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更应该抓紧这明媚的春光,奋力追求。

《春》第一课时 5

明月清风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春景的方法。 2.体会课文描写春景的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理解作者热爱看天、赞美春天的感伍。抓歌春光,努力学 习,奋发向上。 4应掌握的词语:

(1)识记:迷藏 散在草丛里 巢 应和 笼着一层薄烟 蓑、笠

(2)理解:欣欣然 朗润 吹面不寒杨柳风 卖弄 应和 呼朋引伴 黄晕 烘托 舒活

(3)运用:酝酿繁花宛转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写景的层次;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和 第二部分的“春草图”,体会同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 : 一、了解本单元的内部结构,明确本单元教学要求。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五单元。这个单元引读部分的四篇现 代文都是散文,也可以看作记叙文。大家把课本打开,看目录的第4页:第五单元,先看引读部分。 大家研究一下四篇现代文的标题,想象一下课文的内容,说说 这四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都是写季节的,写了春、秋、冬三季;都是描写景物的。 教师顺便交代;《春》是写的江南的春天,《春风》是写的北国的春 风;《诗六首》中也有不少描写景物的句子。 大家再看一看,“引写”和“基础知识及运用”与“引读”之间有 什么联系?

明确:“引写”就是要运用“引读”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去观察景 物、描写景物;在描写时,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基础知识及 运用”安排了“修辞(一)”。 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79页,看一看本单元的“单元教材支 配表“,看一看“引读”部分的教学要求,想一想,学习本单元的课文 要达到什么要求?

明确;体会散文中词语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找出散文中优美、 精辟的语句,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它们好在何处。了解各篇课文 是抓住什么恃点写景的,又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

二、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仿佛就展现出一派阳光明媚, 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感到有无 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自己的彩笔来描写 春天的美丽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杜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的?(鸟、柳树)我们还学过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大家再一起来背一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 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又是通 过什么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春风)其中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绿)绝句只有四句,它往往只能从一两个角度,也就是选取一两种 景物来描绘春天。但是写文章往往就不止选取一两种景物了。在学习课文以前,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你以“春“为题作文。你将选 取哪些景物进行描写?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我们来看《春王这篇散文,看朱自清先生选取哪些景物来描写 春天的。 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三、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听录音,体会感情,注意预习题四中加点的字的读音。 2.学生对不会读和不懂的字词提问,学生自己解答。

四、理清作者思路,分析课文结构。

讨论预习题二。

明确课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第1段)、给春(第2段至第7段)、顺春(第s段了第io段)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 和作x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大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 到来;待她降临人间后,则尽情地欣赏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最后 赞美春天,颂扬青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了作犬的思路。

五、研习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 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表达附排春天心情的急切。 ②“近”和“盼“有什么关系? 明确:“近”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照应了“盼“ 字。

(3) 指名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两个“着”、两个“了”的感情。 体会两个“着”、两个“了”的作用。 明确:给人以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中又充满 了喜悦之情。

(4) 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有感情地齐背。 理清课文第二部分的写景层次。

(1) 再听第二部分的录音。

(2) 讨论: ①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2段是总写着景,宏观勾勒;第3段至第7段是 分写,微观描绘。

②这一部分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

明确: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 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3学习课文第2段。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2) 讨论:

①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一切”是总写,山、水、太阳是扣住“睡醒”,从大处 落笔分写。

②体会“刚”字的作用。

明确:“刚”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 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③引导学生想象山“朗润”、水“涨”、太阳的脸“红”的情境。

明确: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这时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 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 “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④体会三个“起来了”的作用。 明确;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⑤本段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到春日的可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根据板书有感情地背诵第2 段。

4.学生轻声自读第3段至第7段,给五幅图画各拟一个小标题。

5学习“春草图”。

(1) 指名朗读第3段,要求读出感情。

(2)讨论: ①本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植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②体会“钻”所表现的内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

明确:“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到,表现了春草旺 盛的生命力。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教 师可启发学生联系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去体会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③体会“做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 准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④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

明确: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⑤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摇戏?这和写春草有什么关系?

明确:用了“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侧面 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③体会“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和“风很轻”“草根 软”有什么不同。

明确:使用叠词有“非常”的意思,使语言准确生动,音节协调,节奏整齐,琅琅上口。

(3)学生自读,体会感情,然后根据板书的词语集体背诵。

六、复习巩固。

l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2.学生根据板书齐背第1段至第3段。

七、布置作业 。 1.“思考和练习”三1。 2朗读课文第4段至第7段。

《春》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理清每幅图画 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继续体会同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l指名背诵课文的1、2、3段。

2讨论思考和练习三l。

二、研习新课。

l学习“春花图”。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门)讨论作者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 低地描写春花的。

(3)体会写“树上”部分的语言和描写角度。讨论:

①“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 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些句子田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 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把“争”字表现得非常形象,把树 写活了、下写这些句了,就显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气。

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旬桃树、杏树。 梨树的花的色彩—一对应的。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昧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 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体会写“花下”部分的语言及表现手法。讨论:

①“‘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 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②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 甜。

(5)体会写“遍地”部分的语言。讨论:

①“遍地”和“杂样儿’哈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明确:“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 富。

②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 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 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离于描写之中了。因 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 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 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 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6)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自读这一段。教师指导学生按层次, 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背诵。

2.学习“春风图”。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学生轻声跟读。

(2)理清作者写春风的层次。讨论: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党三个角度来写 春风。

(3)体会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语言。讨论: ①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明确“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杨柳风”(拂动杨柳的 风)写春风的柔和。 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给人的感觉。 明确;温暖和柔情。①②总的是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阳

(4) 研读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部分。讨论:

①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 呢? 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  ②这些味儿和前文的“春草图”“春花图”有没有关系? 明确:“青草味儿”照应了“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了 “春花图”。①②总的是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

(5)根据,学生自己分析: ①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 化� ②体会“应和”和“也”的作用。明确:使四种声音浑然一体。组成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①②总的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音响。

(6)教师指导学生按层次、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背诵这一段。

3.学习“春雨图”。(1)指名朗读这一段。启发学生联系杜牧的名句一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想象春雨的情状。 (2)研读直接状写春雨的部分,体会语言。讨论: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 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 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②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明确:“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 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3) 研读写雨中自然景物的文字。讨论: ①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通你的 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 彩更艳。 ②体会两个“儿”读起来的感觉。 明确:使人感到亲切、柔和。 (4)研读写雨中的人的文字。讨论: ①为什么要先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 后去说? 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 氛一直贯到未句;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文的“绿”“青”正相接连。

②“‘黄晕’和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所见的灯光是隔着雨幕所见的光,没有写蒙 蒙细雨,但也隐含其中了。 ③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阅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 境。

(5)指导背诵,方法同“春花图”“春雨图”。教师领背,学生轻 声跟背。

4总结以上四幅图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及语言中所蕴涵的 感情。 明确: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c字里行间 到处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已学习“迎春图”。 (1) 学生轻声齐读这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语言。讨论;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信年龄之全。②“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又何处?这里的“赶趟儿”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入在争春。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 来使人觉得呆板。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 情。(3) 指导背诵,学生齐背本段。已讨论“迎春图”和前四幅图画的关系。明确:这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的精神。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背诵第4段至第7段。

2“思考和练习”三2.3.4。

《春》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第三部分,继续体会散文语言的特与,总结全文,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 l用抽背、小组背、齐背等方式让学生背诵第4段至第7段。 2.讨论“思考和练习”?

二、研习新课。

l.教师范读课文第三部分。

2.体会这部分的语言,理解这一部分和前文的联系。 讨论: ①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存?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 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 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 量。②这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刚”照矿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花 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图”;“健壮”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的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③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j’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④这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 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撞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 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⑤体会“领着我们向前去”一句中“去”字的作用。 明确: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用“去”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 在盼望中到来,末尾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来”一 “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3指导背诵,齐背这一部分。

4研讨这一部分和第h部分的关系。 明确: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 “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三、总结全文。

1.学生讨论,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 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 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分析课文写作特点。明确: (1)缜密精巧的构思。(可联系全文的思路和各部分写景的层次作适当分析。) (2)情景交融。(可联系在各幅图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适当分析。) (3)准确生动的语言。(可启发学生从词语、叠词置句、比喻、拟人等方面适当举例体会。)

四、当堂讨论“思考和练习”一、二、四。

五、学生自读,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