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二、重、难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美。
三。教具准备
挂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农村?那里的风景美极了,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月亮湾走一走。
(2)板书课题,齐读,教学“湾”字。
(3)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2、指导看图
(1)同学们,这就是月亮湾,月亮湾都有些什么呀?
(2)村子的前面有什么?河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有什么?桃树怎样?河那边的农田怎样?村后的山上怎样呢?
3、初读识字,感知“月亮湾”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出示文中句子,认读识字。
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山坡上有一片茶树。
A.指名读句子
B.从句子中抽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进行认读,读准生字读音。
(绕着 缓缓地 倒映 像 灿烂 朝霞 山坡)
C.l联系句子及挂图,理解生词的意思。
D.分析生字字形,引导识记,强调书写。
a.。绕:与“晓、浇”辨析,强调右上方没有点。
b.缓:与“暖”辨析,强调右边不是爱。
c 。朝:左边是“十”加上"早",左下方的竖略短。
(3)。回到课文,分段指名朗读。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6)。谈话交流:读了课文,你对月亮湾这个地方有了哪些了解?
A.学生畅所欲言。
B.教师点评,引读文中相关语句、
4、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读课文,大家对月亮湾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真了不起!看来月亮湾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的地方。下节课我们再走进月亮湾去细细地欣赏一下那里的山村美景,好吗?
5、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练习圹词
教后反思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如同一副优美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秀丽农村田园风光。"美丽”一词是本课的文眼,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情景,在阅读中受到没的熏陶,教学过程中紧扣“月亮湾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朗读课文没找出自己认为月亮湾最美的地方。在品词读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走进优美的月亮湾,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心灵之旅。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论、则”二字,会书写“论”字。
3、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已经近两年时间了,一定了解咱们班同学的不少优点,你能说说谁有什么优点吗?看到同学的优点,打算怎样做?(生说)
二、揭示课文内容
1、同学们的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有一位古人用一句话就说出来了。
(板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读)
2、介绍孔子
师:这句话是一位叫孔子的人说的。(示孔子图像)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一位特别特别有学问的人,他在说了很多的话都特别有意义,因此,他的学生就把他的一些话放在一起写了一本书叫《论语》。(板书:《论语》)学习:“论”,“论”这个字读二声。(生读)
《论语》中的内容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这里面的很多内容我们现在可能还读不懂,因为那是古文,古人说话和我们不一样,古文中经常出现:“之、乎、者、也、焉、其、曰”(出示)等这类字,有的有具体的意义比如:曰就是“说”的意思。(板书:说)
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所以有的只是表示语气和停顿,没有任何意义。
3、指导朗读
古人在读的时候也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怎样读呢?师范读,学生读。
4、了解句意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说说看?(生自由发言)
师:这里的三人,可不只是三个人,古人用“三人”代表很多人,就像“九曲黄河万里沙”中的“九”一样。
刚才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你周围的人都可以说成是自己的老师,孔子就用这句话讲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你快来读读吧!(齐读)
5、师:请你再看这一句:(出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快看看这里有古文经常出现的字,你快来读读吧!
请你看书中的图片,这两个同学分别是怎样学习的?
看了这两个同学上课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想说的?
(择:选择;善:就是对的、好的方面;从:学习、跟随)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6、师:我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在《论语》中的一则。(板书:一则)
“一则”就是其中的一条
(示:全文,背诵)
7、学习生字“论、则”
师: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读一读,快速记住这两个字。(指名说记字方法)
你记字记得这么好,看谁能把字写得更漂亮。请你观察田格中“论”字左右怎样?(左窄右宽)哪一笔在田格中的横竖中线上?(生观察)
师板书:论
(生自己试着在田字格中写一写,注意笔顺和笔画位置。)
实物投影展示班中学生书写作品。
三、向课外延伸,扩展阅读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是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类似这样的话在《论语》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自己试着读一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读,课下我们可以再找一找,读一读,不懂的可以问问老师和家长。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3
要求
1、认识生字,使学生了解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2、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部分部首的形体演变。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难点
1、通过学习生字,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课时两课时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四个偏旁的由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3、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图片,生字卡片,投影。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下面的图片。
以上图形是“日”字由来的简图,由此可见,我们的汉字很多都是从实际事物中变化而来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形字。
2、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几个偏旁的由来。
二、了解四个偏旁的由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1、出示以下四幅图:
2、请学生说说这四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
(画的是树、禾苗、竹叶、小草。)
3、你们认为这四种植物可以变化为我们常用的哪四个部首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4、小组发言,讨论,老师指导。
甲组:(把本组画的变化图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我们组的讨论结果是第一幅图变化为“木字旁”。
乙组:我们组认为第二幅图变化为“禾木旁”。
丙组:我们组认为第三幅图变化为“竹字头”。
丁组:我们组认为第四幅图变化为“草字头”。
5、那你们说说怎样写这四个部首才能写得漂亮呢?
学生甲:“木字旁”要写得挺拔,因为它是树干,要支持大树生长,所以要写得横平竖直。
学生乙:“禾木旁”上面的一撇要写得柔软,它是正在成熟的果实,沉得都弯下腰了。
学生丙:“竹字头”写出来就要像两片小竹叶一样轻巧,所以撇、横和点都要写得短小。
学生丁:“草字头”那一竖一撇要向中间靠拢,这样才会像小草一样,不能写得直上直下。
6、学生在书上描这四个部首。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
1、请学生说一说,该怎样自学生字。
(我们要读准字音,明确每个生字的部首并标注在书上,还要了解每个字的结构,并用生字组词。)
2、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老师巡视学生自学的情况。
3、老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请学生正确读出下列生字。
秧 稼 箩 筷 菠 萝
4、同学们从本课的生字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我认为本课的生字可以按不同部首分为四组。)
5、练习用生字组词。
松柏 杨柳 桌椅 庄稼 竹篮 茶叶 兰花
6、你们从课文中的四组词语中发现了哪些规律?部首与字义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甲:我从第一组中发现凡是带“木”的字都与木材有关,松柏、杨柳都是树木的一种,椅子则大多是用木头做的。
学生乙:“秧苗”就是禾苗,所以是“禾木旁”。
学生丙:我发现第三组带“竹字头”的字都与竹子有关,竹篮、箩筐大多是用竹条编的。
学生丁:我发现第四组带“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如茶叶、菠萝。
7、老师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会发现,在汉字的组成中,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我们记忆生字或是区分同音字时,要注意部首的意思。
识 字 3
秧 稼 筷 箩 菠 萝
一、选择正确的字补全词语。
秧 稼 箩 菠 萝 筷
( )苗 庄( ) ( )卜
( )菜 ( )子 ( )筐
二、看拼音,写词语。
sōnɡ bǎi yánɡ liǔ
( ) ( )
yǐ zi zhú lán
( ) ( )
三、找出书写错误的一项。( )
A松柏 杨柳 椅子 庄稼
B茶叶 兰花 秧苗 菠箩
C筷子 箩筐 庄稼 花篮
答案
一、秧 稼 萝
菠 筷 箩
二、松柏 杨柳 椅子 竹篮
三、B
1、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1、多媒体播放春节晚会节目片断。(没有这个条件的可展示一些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庆祝什么节吗?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指导预习,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5、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各种资料,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课外作业:以“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巩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集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指导写字。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指导书写“登”;在对比中指导书写“初”和“祥”,完成课后第三题。
4、学生描红书空,展示交流。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到银杏树满足了孩子们提出的要求后很快就干枯了,在孩子们泪水的滋润下,奇迹般地复苏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爱的伟大。
2、理解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要求了。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银杏树图片)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银杏树)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银杏树?(介绍银杏树资料)
这不是一棵普通的银杏树,它的每一片叶子都会满足大家的一个愿望,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银杏树有关的课文《最后一片银杏树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练习用“一片”说短语。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文识字
1、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生字“竟、嬉”,理解词语“究竟、嬉戏”,并练习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2、一天银杏树爷爷说话了,他都说了些什么?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心想事成”。
3、读课文的3——5自然段,说说孩子们都向银杏树爷爷提出了哪些请求?
学习生字“崭、袖、抖、枚、激”,“崭”翘舌音。
理解“崭新、袖珍、颤抖、激动”四个词语,并练习用词语说话。请学生“颤抖”这个动作。
练习用“一枚”说话语,一枚( )。
4、读第6自然段,思考:银杏树落下最后一枚叶子,怎样了?孩子们听说银杏树死了是怎样做的?
学生字“枯、滴、渗”,“渗”翘舌音。
5、最后银杏树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生字“滋、迹、般、复”。“滋”平舌音。“迹”与“际”比际,“般”与“搬”区别。
理解词语“滋润”“奇迹”,并用词语说话。
四、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抖”字。
六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Jìng xī zhǎn xiù dǒu méi fù
竟 嬉 崭 袖 抖 枚 复
抖
jī kū dī shèn zī jì bān
激 枯 滴 渗 滋 迹 般
机 哭 际
鸡 系
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称、图、捧”三个字。
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卡片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指导书写。
3、 给生字扩词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出请求了?
2、 如果让你提请求,你想提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
1、“填一填”
2、“写一写”
布置作业:回家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称
chēng(称号)
chèn(称心)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注意多音字“圈、钻”的读法和“窟窿”、“街坊”的轻声读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寓意,懂得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4、了解这则寓言,初步感悟寓言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词语。
亡羊补牢悔恨海浪接连不断钻研窟窿
钻牛角尖堵车羊圈结结实实狼狗街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1—4)自然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学习第五自然段。
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1、教师出示重点语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提什么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呢?
学生①:他后悔什么?
学生②:街坊劝告他什么?
学生③:他修了什么?……
师:此时,养羊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一道判断题,大家来判断养羊人是哪种意思。
①他很后悔,觉得不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2、教师简要介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板书:接受。
师:⑴他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你觉得哪个词语要提醒养羊人注意的,晚了就会重蹈覆辙。找一找,画一画。
板书:赶快。“从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说一句话。
3、教师手指着“后悔”、“接受”、“赶快”提问:想一想,从这三个词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感想跟小组成员说一说,议一议。(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悟出寓意。)
4、小结:教师揭示寓意:像养羊人这样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5、师: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未为迟也”。自己读一读,理解它的意思。板书: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6、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满不在乎—→亡羊
养羊人
后悔→接受→赶快→补牢
↓
未为迟也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9
一、课时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 凶恶 诚心 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 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 一针针 一个个 一线线 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 )( )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 )血痕。
我把玩具( )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 )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4、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3、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