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学设计【2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

《哦,香雪》语文教案 1

【学习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段落较多,标号段号。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小说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

阅读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交流小说的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铁凝,( )人,( )代( )家,现任( )。

2.读准黑体字字音

皱褶 嘟囔 吮吸捂 怂恿娇嗔 辗轧 搡

3、练会下面字的字形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

4、词义刻意: 惆怅: 悸动: 怂恿: 蠕动: 撼天动地:斟酌:

三、导入新课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五、深入探究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6.香雪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哦,香雪》教学设计 2

哦,香雪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                   姑娘们互开玩笑;

停靠一分钟——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聊天,做生意——火车开走;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           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1)第66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69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0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1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课后作业

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 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哦,香雪》语文教案 3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 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 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 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 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 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 和追求。所不同的是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 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 和物 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2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 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 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 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 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 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 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 ,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 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 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 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 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 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 ”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三、小结

四、板书

《哦,香雪》教案 4

一、 简介并导入:

1.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2.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初步感知,把握情节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让学生试读课题《哦,香雪》,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表达出来。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 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 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3、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 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 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哦,香雪》教案 5

一、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二、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中国的汉字丰富多彩,一个字有好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包含了说话人不同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铁凝的一篇抒情小说,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首先,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课题。  标题中的“哦”,读什么音?怎样理解?  明确:标题中的“哦”:  (1)ò  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ó  叹词,表示惊奇。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2.赏析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香雪,�   腼腆、纯朴、诚实、自尊、执著、向往现代文明、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2)分角色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3)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 4)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5)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 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追问:既然香雪已经拥有了一个铅笔盒并且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那� 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6) 提问:在作者看来。铅笔盒象征着什么?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又象征着什么?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正因为如此香雪才   明确香雪情绪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4.拓展、讨论,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六、小结课文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当人们在疯狂地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哦,香雪》语文教案 6

【素养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把握主旨和主题。

2、品读小说的语言美,赏析小说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

3、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

2、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人物美和艺术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哦,香雪》。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铁凝

铁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画家铁扬,原名屈铁扬,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人物轶事】

心有一杆秤

对于认定的事,铁凝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比如她放弃上大学、放弃当兵,比如她对婚姻的执著等待,尽管回忆起当初放弃继续深造的选择,铁凝还会有一丝落寞。“我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管用什么方式,还是应该尽可能系统地多掌握一些对你至关重要的知识。学问当然是要用一生去补充和积累的,但基础知识还是要打牢。”但正是因为当初的选择,铁凝才能成为我眼前的作家铁凝。

2、了解写作背景

文化大 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 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了解铁凝的写作风格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皱褶(zhě)吮吸(shǔn)怂恿(sǒngyǒng)

娇嗔(chēn)辗轧(niǎnyà)搡(sǎng)

窸窸窣窣(xīsū)隧道(suì)搅乱(jiǎo)

惆怅(chóuchàng)笨拙(zhuō)凛冽(lǐnliè)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开端:第4—61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发展:第62—69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第70—77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

结局:第78—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思考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的改变。

四、文本研究

【思考1】试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明确小说的标题清新别致,既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同时,这个“哦”又以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也具有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思考2】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台儿沟。描写了台儿沟的地理环境,偏僻、贫弱。引出核心事件,火车修进了小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为下文讲述围绕火车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

【思考3】分析物象

(1)“大山”“火车”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2)开头写火车进入村庄,有什么寓意吗?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明确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是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新追求。

(3)“铅笔盒”象征着什么?

明确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使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思考4】分析情节

(1)第21段:“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①试分析其中意蕴。

明确“小声”,一方面体现她的性格原本文静、不爱说话;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香雪的自卑感。联系上下文,小说还穿插了另外一些细节——在学校里,镇上的同学反复问香雪一天吃几顿饭,并对香雪一天只吃两顿饭表示嘲笑与挖苦,对此,香雪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因此当她看到火车上来自大城市的人们时,自然想了解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香雪的问话与其他女孩子的问话有何不同之处,又有何更深层的内涵?

明确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有关火车及车厢内的东西,而香雪问的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一天吃几顿饭。进而折射出,香雪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向往。也为下文写她执着追求“铅笔盒”买了伏笔。

(2)第48段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用意何在?

明确从表述方式上看,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写出了她发自内心的渴望;从“打听”的内容来看,香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界、大学、诗歌、铅笔盒,表现出香雪这个乡村少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极度渴望,将香雪的内心指向、精神追求等都包含在内。

(3)作者在70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里点明,在香雪的世界里,“白拿别人的东西”的可耻的,即使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接受的,可见她高度的自尊心理和坚定的品格。

(4)有人说,香雪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

第一,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

第二,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第三,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5)香雪为什么要冒险上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到新型铅笔盒?

明确香雪要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思考5】分析人物形象

(1)山村姑娘们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她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她们爱美、勤劳热情,同时对人真诚、心地善良。

(2)香雪

①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纯真无暇。当火车过来时。她是跑在最前边的。可是到火车跟前时,她却躲在了同伴的后边。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②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③她坚毅执着。例如: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坚定的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

【思考6】鉴赏语言美

(1)本文在语言描写上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清新淡雅,生动别致。

(2)分析下面句子的手法及含义。

①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了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因为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②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有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她喜欢“北京话”,想和他多待一会儿;“更有意思”是说她对“北京话”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③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④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3)在第48段中,若将“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改成“当她意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明确“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更有场景感,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到具体情境中。事实上“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直都存在,为什么香雪到后来才意识到呢?是因为这时她脑子里面全都是铅笔盒,渴望铅笔盒的念头是如此的强烈!让她完全沉浸其中,听不到任何的声响。直到她筋疲力尽之后,才感知到车轮巨大的声音;“当她意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只是简单叙述了追火车的过程,不能体现香雪当时丰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不出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与渴求,感染力不强。作者是用“秋风”“车轮呼啸声”等景物描写的方式起到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思考7】从文章的最后两部分,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明确①第72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写出香雪“害怕”。

②第75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写出香雪找到信心和勇气。

③第76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第77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思考8】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明确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②巧用比喻和想象。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③运用对比,来突出性格。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后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④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景写情。

⑤运用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思考9】通读全文,作者是如何塑造“香雪”这一人物性格的?

明确首先作者把香雪置于现代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碰撞的生活环境中,在撞击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其次,作者把香雪放在与其他姑娘对生活不同追求的冲突中、放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进行刻画,从而发现人物性格的美好——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坚韧品格和奋斗精神。

第一,作者特意凸显了香雪与风娇对生活不同的兴趣点。

第二,文中还通过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香雪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坚韧。

第三,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抒情,渲染香雪内心的纠结和冲突,表现其性格的内在美。

五、技巧点拨—对比手法

【任务引导】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活动任务】找出文章中的几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对点练习】请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写一个片段,描写出一个场景或表现一个人物,不少于300字。

明确(示例)试卷又发下来了。有的试卷的上面写着鲜红的“100”,得着这样卷子的人自然很高兴,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他头下压着的试卷上露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叉,其醒目程度不亚于别人的“100”。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其实这道题我会做,就是马虎了。”“本来我都做对了,又改错了。”……话音的是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只差一分,只差一分!为什么只差一分呢?”他的试卷上红蓝黑色俱全:黑色的试题、蓝色的回答、红色的勾勾叉叉,这些和别人的差不多。但是,在他试卷的右上角,赫然写着的是一个红色的“59”,好像比别人试卷上的分数都要大,都要醒目。他的话音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围观,一时间教室里沸反盈天。

六、明晰主旨

这篇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七、拓展阅读

知识改变命运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放之四海、深入人心。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印证了这句话。

中国的华罗庚,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后来因其数学研究屡有重大成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详见《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张艺谋因为苦苦求学,才得以上了电影学院,才得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为今天带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知名导演。

陈章良若不是上学念书,掌握了知识,也不能从福建一个小渔村的光着脚丫在海边捉鱼的无知少年,成长为当代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34岁当选北京大学副校长,41岁当选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同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样条件、同样环境,最后因知识水平不同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队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八、作业

请将“我眼中的xxxx年变化”补充完整,并以之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

《哦,香雪》教案 7

一。导语设计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 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

(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赏析人物形象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

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提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提问:那� 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4.提问:课文展现了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但是课文的题目却是“哦,香雪?”作者为什么不将文题改为“哦,凤娇”?

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

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香雪既是这群姑娘中普通的一员,又有许多和她们不同的地方。她们的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她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换的东西不同

5.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 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五。小结课文

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哦,香雪》语文教案 8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抓住小说中的情节片断分析“香雪”这一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铅笔盒”的象征义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探究、讨论、反思中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一、导入

简介作者,同学畅谈阅读文本后的感受

二、重点人物研习

交流探讨

1、你对香雪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喜欢她吗?

2、阅读过程中对于香雪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小结归纳:

外貌:美丽清纯

内心:纯真无邪、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毅执着

三、难点研习-铅笔盒的象征义

讨论交流下列观点:

①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②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和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小结归纳: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文化、文明,它促使香雪迸发热情,产生接受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勇气和胆量

四、主题概括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或对香雪的认识给课文添加副标题

五、拓展延伸

设想二十年后的台儿沟和香雪

《哦,香雪》 9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领悟,圈划关键词句;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作家剪影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三、感知故事

1、预习检测:

2、小说是

3、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4、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5、“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6、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一句话概括: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品评形象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要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

主人公香雪,前半部分注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心理描写。

2、鉴赏行动描写。

⑴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生活方面的)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学习方面的)

⑵香雪本来有没有铅笔盒?铅笔盒怎么样?那� 但是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⑶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自尊的香雪。

⑷为了得到一个铅笔盒,一个小姑娘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体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勇敢、执着。

⑸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表明了什么?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文化方面的追求。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知识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所以,和其他姑娘相比,香雪还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有着远大梦想的人。

⑹香雪和其他姑娘的追求本质相同吗?

本质上,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这正是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对她们的影响和冲击)

3、鉴赏心理描写。

指名分别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写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想到了明天向同学炫耀:可能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体现了她自尊心即将得到满足的喜悦和憧憬。

想到台儿沟的明天: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

想到如何向母亲交代:担心,害怕。

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肯定,铁凝一定有,因为这恰巧是她创作本文的意图所在,这正体现了铁凝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总结: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山村现状的朦胧而强烈愿望。这正是香雪和前面我们提到的放羊娃最大的不同。所以人生的可悲之处不在于目标没有达到,而在于根本没有目标。而香雪的这种愿望正是由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所带来的。

4、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的一个女孩子,唯一的初中生,她美丽、纯朴、勇敢、执着、自尊、并有着渴望现代文明,渴望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进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朦胧愿望。

铅笔盒:为得到铅笔盒,香雪付出了四十个鸡蛋和走三十里夜路的代价,在得到铅笔盒后,香雪不仅想到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还想到考上大学和台儿沟面貌的改观。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香雪和台儿沟的自尊的象征,跟火车一样,还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五、鉴赏环境

1、知识要点:环境描写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2、示例分析:找出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这一情节中的环境描写,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分析其中的作用。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小结: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3、课堂练习: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①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表面看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其实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发生在台儿沟这样一个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安于现状,自甘封闭。

正是因为它的封闭,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些山里的姑娘对火车的惊喜,才显得香雪对外界文明的追求的可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拟人、象征。火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山里人通过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火车象征着改革的春风,虽然行程曲折,但它还是刮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③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这一段描写的景物色调都比较灰暗,但只有一样东西色彩是明丽的,那就是铅笔盒,前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此时香雪心里的害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突出铅笔盒在香雪看来是十分重要的,珍贵的,甚至是神圣的。

4、小结:综上所述,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以景写情,直接参与对人物的塑造,可谓一举多得,在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品味语言

1、老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铁凝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作者语言清新淡雅,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得都很美,且富有寓意。请同学们迅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

2、示例分析。

⑴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⑵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⑶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⑷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⑸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扎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再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了台儿沟的小。

⑹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有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挽留”讲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⑺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工具。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了火车巨大快速强势的特点,写出了乡村姑娘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⑻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两个动词从速度等方面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暗喻现代文明的冷漠。

3、小结: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七、难点探究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你更赞同哪种观点?

要点: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深山,象征封闭、落后、传统;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课文题目中为什么用“哦”字而不用“哇”、“啊”、“嘿”、“唉”、“嗯”?

“哦”字,一般情况下都作叹词;常见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ò”①表示领会、醒悟②表示惊喜、赞叹③表示提醒④表示承诺、应答;一是读“ó”①表示将信将疑②表示疑问、惊奇。

结合小说的情节来看,“哦,香雪!”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在香雪毅然踏进火车又夜半独自走了30里回到台儿沟时)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但这只是表层的意思。如果结合整篇小说的内容和主旨来看,其内涵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①香雪,为了那只铅笔盒,而耽误了下车时间,一个女孩在一片漆黑中步行了30里,这种勇气说明香雪已打开心结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为香雪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②“哦”字所表达的是一种惊喜与欢呼。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独自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新生活的勇气与胆量,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哦”都读去声“ò”,表示赞叹之情、敬佩之意。)

“啊”过分大气,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车站、小事情,用“啊”来感叹不妥;“哇”太现代气,洋气,闭塞的山村与之不符;“嘿”,太随意轻松;“唉”变成了叹息;“嗯”只表现了赞许。只有“哦”才含蓄、凝重,充满觉悟,意蕴丰富,既有同情和赞叹,又有对山村姑娘追求现代文明不易的感叹。

八、总结延伸

1、课文总结:《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2、作者铁凝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 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作者刻画之一形象: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赞美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担心在追求现代文明的时候,会失落人性中的尊严、纯真和淳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延伸讨论: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当火车开来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单纯质朴的姑娘们展露出了迷人的性格魅力:热情、活力、勇敢。她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心多么热诚。山里的风沙没能吹得她们灰头土脸地认命,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们并不只是观望和羡慕,而是行动起来了:拿鸡蛋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凤娇来说,是纱巾和发卡,对香雪来说,是书包和铅笔盒。虽然她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香雪,更是她们中的最优秀者,她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和不服输的顽强劲儿令人惊叹。而这些品质正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才被激发了出来。倘若不是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这些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就如同石子在小溪里激起了美丽的浪花。所以她们应该感谢火车。但是,她们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也是浮华的、虚荣的。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脸庞,不知道将失去什么。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香雪受的伤害更加令人难过。她被歧视和嘲讽。她太单纯了,还不具备冷静看待这种嘲讽的能力,更没有批判那些势利冷酷的同学们的意识。她觉得自己受歧视是应该的,因为她穷。所以她唯一想的就是弄到自动铅笔盒,在她们面前也自豪一次,以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尊。那只木头铅笔盒,是父亲亲手做的,但在她眼里,却是那么寒碜。其实全世界的铅笔盒都没有比它更贵重的了,因为它凝聚着父亲的爱。可是她的注意力已不在这里了。香雪对尊严的维护让人感动和怜惜,但这种方式却令人忧虑。她将没法获得真正的尊� 她的伤害将越积越多,会不会让她变成冷酷的人呢?现在她就开始骗起母亲了,而且觉得理所当然。这是一个善良纯洁再质朴不过的女孩子,但外面的世界却逼迫她去欺骗母亲了……看着这些女孩子,我们的心里充满喜爱、怜惜、心疼和淡淡的忧伤,这或许也是作者铁凝要表达的感情吧。4、香雪的故事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示例1:知识改变命运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放之四海、深入人心。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印证了这句话。

中国的华罗庚,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后来因其数学研究屡有重大成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张艺谋因为苦苦求学,才得以上了电影学院,才得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为今天带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知名导演。

同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样条件、同样环境,最后因知识水平不同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示例2: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队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哦,香雪》 10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 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 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 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 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 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 和追求。所不同的是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 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 和物 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2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 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 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 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 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 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 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 ,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 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 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 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 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 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 ”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三、小结

四、板书

《哦,香雪》 11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从封闭的环境和外界文明的接触、碰撞的角度来阅读小说,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二、学习领会作品中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扩展阅读深度。如台儿沟从封闭走向开放,善良、纯朴的山里人的性格会不会发生改变,香雪等少女们的人生选择会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既能拉近小说和学生的距离,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荷花淀派”是现当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它带动了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河北作家群。不少作家学习继承了孙犁的创作风格,使得“荷花淀派”在新时期文学中焕发出了光彩,著名作家铁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篇《哦,香雪》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

现在就让我们拜读一下小说名篇《哦,香雪》。(板书)

二、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中共第__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小说,大多描写中国北方大平原上的人物活动。她总结自己创作说:“对我来说,不变的是对人的生存、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不疲倦的体贴和更深刻的理解。”“女性是我永远的主题。”短篇小说《哦,香雪》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六月的话题》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孕妇和牛》获《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玫瑰门》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学奖、1997年河北省振兴文艺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无雨之城》《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中篇小说《棉花垛》《对面》,中短篇小说集《午后悬崖》,散文集《草戒指》。有《铁凝文集》5卷。

三、研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的冲击,却不能和时间成正比。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这篇小说,以台儿沟通火车的前后变化为背景,刻画了香雪等一群活泼可爱、纯朴善良、热切向往新生活的农村姑娘。反映了人们走出封闭、寻求现代文明生活的普遍愿望。

(二)关于“台儿沟”的象征意义

台儿沟深居大山之中,偏僻封闭,只有十几户人家,仿佛与世隔绝。这儿没有“石油储存”,没有“金矿埋藏”,现代文明仿佛离这儿很远很远。后来通了火车,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代表现代文明的火车开进了闭塞的山村,“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尤其是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更是骚动不已,“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把头发梳得乌亮”,“穿出最好的衣裳”,“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现代文明已经扰动了她们年轻好奇的心。她们之所以喜欢那位男乘务员,因为他长得“白白净净”(“他的脸多白呀”),“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这些都代表着她们心目中的山外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而香雪关心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叫‘配乐诗朗诵’”,从更高的层次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三)关于香雪的形象

香雪是一个善良、纯洁、质朴、诚实的山村姑娘,就像封闭的大山,清静淳朴,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同伴们说男乘务员的脸是“捂白”的,不如香雪的皮肤,惹恼了凤娇,香雪“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香雪的善良可见一斑;香雪的纯洁连陌生的顾客都为之感动,“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香雪和女学生换铅笔盒,无论对方怎样坚持,她都要把鸡蛋留在车上,因为“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用一篮鸡蛋换了铅笔盒,香雪有些担心母亲会责怪,但她还是要向母亲实话实说,“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香雪是一个腼腆的少女,看火车她总是缩在后面。但当她看到一只喜爱的铅笔盒,就果断地去敲车窗,要用鸡蛋与拥有铅笔盒的女学生交换;为了换到铅笔盒,她又勇敢地登上了火车,她大概是台儿沟第一个登上火车的人。

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文明的象征,是希望的寄托,她的行为,表现了一个农村少女追求的执著;随后她又谢绝了“北京话”的好意,独自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又表现了她做事果敢的性格。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她害怕了,看到同伴时大哭了起来,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形象,相反更证明了她执著、果敢的性格特点。

(四)探究分析

1.现代文明给台儿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厂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2.香雪为什么要换铅笔盒,铅笔盒对她意味着什么?

明确:香雪从前用的是木制的铅笔盒,受到同学嘲笑。由此她才意识到自己家乡的贫穷,“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香雪开始琢磨同学的自动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钱肯定非同寻常”。香雪由铅笔盒将山村的贫穷、封闭与山外的世界联系对比起来,产生了向往之心。香雪终于得到了向往已久的铅笔盒,“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铅笔盒已�

3.香雪的人物形象和其他姑娘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台儿沟少女中间,香雪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她是台儿沟惟一上初中的人;看火车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娘注意的是旅客的穿戴,她却关注学生的书包;同伴们以列车员为话题相互戏谑,她却从不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姑娘们用土特产换的是发卡、纱巾和尼龙丝袜,而她却向往一只自动铅笔盒。这些都表现了香雪的与众不同,小说借此刻画出一个清纯可爱、有追求、有理想的农村少女的形象。

4.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附:备课资料

一、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中共第__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小说,大多描写中国北方大平原上的人物活动。她总结自己创作说:“对我来说,不变的是对人的生存、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不疲倦的体贴和更深刻的理解。”“女性是我永远的主题。”短篇小说《哦,香雪》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六月的话题》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孕妇和牛》获《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玫瑰门》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学奖、1997年河北省振兴文艺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无雨之城》《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中篇小说《棉花垛》《对面》,中短篇小说集《午后悬崖》,散文集《草戒指》。有《铁凝文集》5卷。

二、谈铁凝的《哦,香雪》(孙犁)

收到你的信和寄来的《青年文学》。国庆节以后,我先是闹了几天肠炎,紧接着又感冒,咳嗽很厉害,夜晚不能安睡。去年这时,好像也这样闹过一次。人到老年,抵抗力太差了。

刊物一直放在案头上,惟恐叫孩子们拿走。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读完以后,我就退到一个角落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次阅读的愉快,我忘记了咳嗽,抽了一支烟。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我也算读过你的一些作品了。我总感觉,你写农村最合适,一写到农村,你的才力便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写到那些女孩子们,你的高尚的纯洁的想象,便如同加上翅膀一样,能往更高处、更远处飞翔。

是的,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我哪里有你写得好!在农村工作时,我确实以很大的注意力,观察了她们,并不惜低声下气地接近她们,结交她们。二十多年里,我确实相信曹雪芹的话: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她们的年龄增长,随着她们的为生活操劳,随着人生的不可避免的达尔文规律,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我,直到晚年,才深深感到其中的酸苦滋味。

在农村,是文学,是作家的想象力,最能够自由驰骋的地方。我始终这样相信:在接近自然的地方,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人的想象才能发生,才能纯净。大城市,因为人口太密,互相碰撞,这种想象难以产生,即使偶然产生,也容易夭折。

你如果居住在一个中小城市,每年有几次机会,到偏远的农村去跑跑,对你的创作,将是很有利的。我希望能经常读到你这种纯净的歌!

《哦,香雪》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一)品析香雪的形象,感受香雪身上的美;

(二)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自我心灵觉醒;

(三)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感悟香雪的自我心灵觉醒。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千变万化内涵丰富,每一个读音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请同学们读小说标题《哦,香雪》,品出感情韵味。

哦,读三声,表惊讶;哦,读四声,表赞美。

2、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的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的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的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3、作者介绍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年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曾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后调人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日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等。

4、题目解说

“哦”字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有勇气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的新生活表示惊喜与由衷的欢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香雪这种勇气与胆量的敬佩与赞美之情。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

5、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火车开到台儿沟。

第二部分(5—47段):姑娘们的欢乐时刻。

第三部分(48—63段):香雪渴望铅笔盒。

第四部分(64—72段):香雪换来铅笔盒。

第五部分(73—83段):香雪深夜归来。

6、全文分析

(一)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二)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三)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四)“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7、写作特点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哦,香雪》 13

一、教学目标

1、品析香雪的形象,感受香雪身上的美;

2、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自我心灵觉醒;

3、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感悟香雪的自我心灵觉醒。

三、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反思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进取和保留。

四、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千变万化内涵丰富,每一个读音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请同学们读小说标题《哦,香雪》,品出感情韵味。

哦,读三声,表惊讶;哦,读四声,表赞美。

(二)美的叩问 香雪之美

1、阅读《哦,香雪》品析香雪人物形象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第37段)

善良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第46段)

纯真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第47段)

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第64段,65段)

坚毅,执着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第69段)

自爱

明确:香雪是一个充满淳朴之美、自尊之美、青涩之美、执着之美的女孩

(三)美的历程 迂回曲折

1、香雪是否有自卑、虚荣的一面?

2、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符号,它可能会经历虚荣自卑,美的历程本就是迂回曲折的。

(四)比较阅读 寻找共性

作品人物事件人物特点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

《窃读记》“我”

《哦,香雪》香雪

(五)主题阐释 心灵觉醒

生活在遥远的小山村,却向往外面的世界,没有被大山所掩埋,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进步的迫切需要、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主动向外探求,求新求变,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难能可贵。这便是属于孙少平、“我”“香雪”独特的自我心灵觉醒。

(六)现实意义 人生启迪

相比较北上广,有的地方就是远在偏远山区,那里封闭、落后之地,那么当山外的现代文明之风吹进这样尘封的。地方,人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抓住机会,改变自己,如何抓住机遇?

(七)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我们又该以什么姿态去接触现代文明,需要改变的是什么?需要保留的又是什么?

(八)小结

香雪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香雪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哦,香雪》教案 14

1.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2.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3.文章题旨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4.人物形象分析

香雪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5.重点透视

(1)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2)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6.结构图解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

语言积累

1、字音

皱褶zhě  嘟囔dūnng  吮吸shǔn 捂wǔ   怂恿 sǒngyǒng 娇嗔chēn

辗轧niǎn 搡sǎng

2、字形

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

慎重 谙熟 挟着 颤粟

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

3、词义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美文赏析

《百合花》节选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来,手***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的跳起身,磕磕绊绊的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浑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又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的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赏析: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创作的代表作。它是写战争题材的,但与一般的战争小说不同。它并不从正面展开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而着墨于战争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十九岁的解放军通讯员,刚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和文工团员“我”在相对平静的前沿包扎所及其所在的村子里发生的种种“小的纠葛”,以平凡而动人的军民关系揭示出革命战士崇高的灵魂的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内心。《百合花》的出世,正如茅盾所说,它说明表现上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小说的情节比较单纯:一、小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途中的情况;二、到达包扎所,小通讯员在借被子过程中与新媳妇的纠葛;三、“我”与新媳妇在包扎所做准备工作的情形;四、小通讯员英勇牺牲,“我”与新媳妇对他表示无限的崇敬与哀悼。小说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

茹志鹃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重视细节的运用。《百合花》的语言,不论作者的叙述,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

一课一背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首句从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明有雪,而且暗示雪大。次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的有增无减。“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也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双基在线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踮起 娇嗔 瞥见 怂恿 颤栗 凛冽 蠕动 悸动

2、下列各项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辗轧 羞涩 吸吮 相蠕以沫

b.瞥见 推搡 朦胧 嗔怪

c.惆怅 斟酌 贪焚 悸动

d.咋呼 黯然 严俊 顾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它的前面应当还有序言,可惜已亡佚无存,终不能 是哪一个人的作品。

XX年4月1日,中美的撞机事件,再次说明了美国的野心是没有 的,中国人民只有奋起斗争,才能自安。

只有正确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有可能 它的发展变化。

a.确定 界线 推测 调解

b.确定 界限 推断 调节

c.肯定 界限 推测 调节

d.肯定 界线 推断 调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张小明同学学习不认真,写文章总是文不加点。

b.学校领导既抓教学,又抓教育,经常深入食堂宿舍,对学生关怀无所不至。

c.他的动机是好的,做法虽有欠妥之处,但也无可厚非;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分别同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决议,并于1997年和1999年顺利地进行了政权交接。

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部门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3月17日,六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除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d.科技人员的发言,说出了好多年来压在知识分子心里的话。

6、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

拓展训练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好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松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好书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 )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 )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 )。火车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文中空格内应填的词语是 ( )

a.教育 要求 询问 b.养育 央求 盘问

c.养育 要求 盘问 d.教育 央求 询问

第一段写“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这说明香雪为什么那么迫切地要去换铅笔盒,这是不是香雪虚荣心的表现?你如何理解?

文中出现了许多次“这样的”,文中划横线的两处意义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离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1)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的?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2) 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报那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3) 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如果给小说拟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军 b.军需处长 c.丰碑 d.塑像

2.文中(1)~(4)处分别填入下列四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

b.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c.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中。

d.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

a.(1)b(2)a(3)d(4)c b.(1)b(2)c(3)a(4)d c.(1)b(2)c(3)d(4)a d.(1)c(2)b(3)d(4)a

3.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哦,香雪》教案 15

【教学目标】

1、从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分析探究的技能。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4、品味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作家简介

1、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4�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铁凝文集》。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本文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用清新婉丽的文笔,赋予了生活严肃的思考,表现了山村少女对新世界、新生活的炽热追求,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故事情节

文体简介: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一)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结构

明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二、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文明)

三、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知识)

四、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五、结局:香雪深夜归

(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大山”、“火车”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请学生表达观点)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3、“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四、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哪些人物形象?

明确:面: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

点:香雪、凤娇

2.请大家通读课文,思考,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4.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明确: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品读人物心理描写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描写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仔细阅读这几段,看看香雪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3、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三)问题研讨

讨论: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否值得呢?

明确: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五、品味小说语言特色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小结:诗一般的语言——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六、课文小结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七、课后思考

根据香雪用40个鸡蛋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被列车带出30余里,夜里又独自走30多里山路回家的事例,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篇小作文:

1.香雪回家后父母会怎么说,伙伴会怎么说,香雪会怎么说?

2.成为大学生的香雪生活会是怎样?

3.根据香雪现在的性格,40年后再访她,她会生活得怎样?

4.“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八、写作特点

1、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他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元素,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2、小说蕴含多种象征意义:

(1)� 艰苦生活中的人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而香雪所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香雪”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象征。

(2)小说中的铅笔盒,经香雪的凝视和爱护以及作家的精心渲染,

(3)火车,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它比铅笔盒更有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九、补充资料

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十、总结全文

优秀小说总是形象地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也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和态度。作者对中国的某些山村,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哦,香雪》教案 16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

背景追溯:

铁凝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位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淳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获得了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课叙述的是”一分钟”的故事,“一分钟”停留却带来了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试着去阅读当代作家作品,特别是当代女作家的作品,如该文作者铁凝的其他小说《玫瑰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新写实”作家方方《行云流水》、《桃花灿烂》;池莉《烦恼人生》;“先锋作家”陈染《与往事干杯》、林白《说吧,房间》等的作品,相信它们会带给我们比文字本身更多更丰富的东西。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使我们不禁为之喜悦和叹息。学习时注重把握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从环境与人的关系角度深入思考,对文中主人公香雪的精神世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该文的学习,能把视角投向社会这一更广阔的空间,去关注和“香雪”有相同生活处境和命运的人们。

关于作者: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央候补委员。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 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她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铁凝日记》、《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笨花》等。

她的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善于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她还善于以清丽、简洁、柔婉、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其主题趋向多义性,手法更富有变化,笔触向深沉冷峻的方向发展。

四、自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完成下面习题。

1、本文题材___,作者___,____(籍贯)人,当代女作家。

2、给下列字注音

褶(     )皱    隧(   )道    贪婪(   )   虔(   )诚

震颤(      )   惆(  )怅      宽恕(   )   磨蹭(   )

怜悯(      )   瞥(   )       囔(   )      啧(   )

娇嗔(   )    搡(    )     温馨(    )

(二)带着以下问题,详读文章。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呢?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什么?她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细读章节,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总结: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6、其他姑娘们——她们喜爱的是发卡、丝巾、尼龙袜,追求的是一种物质——享受型。

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讨论: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五、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写,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哦  香雪   (答案)

1、大山     火车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可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小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不是。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

5、景物描写:

⑴“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⑶“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⑷“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

6析:香雪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讨论   析:凤娇和北京话跑了

香雪考上北京的学校了

有的人经商了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哦,香雪》教案 17

哦,香雪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二、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我们课下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那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呢?(板书: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40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可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

(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① 凤娇——对“北京话”的情感,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了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依附型。

② 香雪——她的追求与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她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什么?

析: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小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板书: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⑴45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⑵46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⑶46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⑷46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

③ 其他姑娘们——她们喜爱的是法卡、丝巾、尼龙袜,追求的是一种物质——享受型

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析:香雪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讨论: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析:凤娇和北京话跑了

香雪考上北京的学校了

有的人经商了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

小结: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当人们在疯狂地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板书设计:

大山——火车——变化?

追求   “北京话”:情感(依附)

文具盒:平等、知识(自强)   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头巾、法卡:物质(享受)

香雪:知识+尊严、知识、淳朴

追求       失落

《哦,香雪》教案 18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抓住小说中的情节片断分析“香雪”这一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铅笔盒”的象征义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探究、讨论、反思中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一、 导入

简介作者,同学畅谈阅读文本后的感受

二、 重点人物研习

交流探讨

1、 你对香雪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喜欢她吗?

2、 阅读过程中对于香雪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小结归纳:

外貌:美丽清纯

内心:纯真无邪、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毅执着

三、 难点研习——铅笔盒的象征义

讨论交流下列观点:

①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②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和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小结归纳: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文化、文明,它促使香雪迸发热情,产生接受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勇气和胆量

四、 主题概括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或对香雪的认识给课文添加副标题

五、 拓展延伸

设想二十年后的台儿沟和香雪

《哦,香雪》 19

【学习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段落较多,标号段号。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小说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

阅读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交流小说的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铁凝,( )人,( )代( )家,现任( )。

2.读准黑体字字音

皱褶 嘟囔 吮吸捂 怂恿娇嗔 辗轧 搡

练会下面字的字形

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

词义刻意:

惆怅: 悸动: 怂恿: 蠕动: 撼天动地:斟酌:

三、导入新课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五、深入探究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6.香雪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哦,香雪》教案 20

哦,香雪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 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 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 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3、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 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 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哦,香雪》教案 21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2、作者: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进行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新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二、阅读并赏析课文

(一)、基础积累:

读准字音

皱褶嘟囔吮捂瞥怂恿娇嗔辗轧搡窸窸父隧道

积累词语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整体感知

《哦,香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提示:

火车打破了宁静。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4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1、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

三、品味小说的语言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5、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2)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四、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哦,香雪》语文教案 2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折射一出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从标题入手激发学校情趣

�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以写女性的题材见长的女性的作家,她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一系列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坛女性人物画廊。

三、探究思考,把握主题与人物形象

1.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事安排在处于封闭状态的大山之内?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 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 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大山——宁静——火车——打破宁静——带来新的气息、生机与希望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生活;“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文明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1、凤娇

泼辣、大方、直率、执着:对“北京话”的情感,大胆向往朦胧的爱情

2、香雪

腼腆、纯朴、自尊、执著:追求现代文明,注重皮书包、铅笔盒等用品,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共同特征:向往现代文明、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

四、细节欣赏

1、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什么?

重点描写了香雪的历险经历:

停车一分钟的间隙——毅然踏进火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三十里夜路——胜利者的欢呼

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与其他姑娘迥然不同,执着的精神追求使胆小的她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冲出这个封闭的小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2、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的心理活动,体现怎样的人性的美?

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写到了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

淳朴少女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希望战胜了落后——勇敢战胜了怯弱

五、实践与练习

模仿文本的创作方式,以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为原型,编一个故事,表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追求,要写出青年人的个性与真实的生活情趣。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哦,香雪》语文教案 23

一、针对预习作业,厘清几个概念

二、分析课文

1、概述小说情节

2、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请学生提取小说的第一个核心意象:火车。

3、提问:台尔沟姑娘们对火车的态度是怎样的?

满怀期待,盛装相迎,欢欣鼓舞。

4、提问:现在的你,看见火车还会有这样的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生活的环境、时代不同。猜测一下,这篇小说创作于什么时候?1982年初刊于《青年文学》。那么,火车对于当时的台儿沟人而言,它象征着什么呢?大山外部现代化的生活。

5、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台儿沟人对于闭塞的山村以外的世界的憧憬,更是对现代文明世界的憧憬。

6、重点分析香雪与凤娇这两个人物形象

(1)面对火车,她们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

书包、铅笔盒、配乐诗朗诵;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

(2)这些关注点各自有什么特征?

和学习、文化、精神世界相关;和物质、现实生活相关。

(3)请学生分别用一些词汇对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进行描绘。好学、深思;俗气、物质等等。

7、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后半部分,提取第二个核心意象:铅笔盒。

讨论:香雪换取铅笔盒的实质。

8、提问:作者对于这一行为持什么样的态度?香雪和凤娇,她更偏爱谁?

9、阶段性总结:大家都能认同作者对香雪的偏爱,也认同强调“铅笔盒”的重要意义在于作者认为追求现代文明应当知识、文化等更偏重于精神性的东西,而它也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10、提问:真是如此吗?香雪获得铅笔盒的代价是什么?四十只鸡蛋,第一次对娘撒谎。她对于铅笔盒的渴望从何而来?对自身身份转换的渴望。铅笔盒对于香雪是否是必需品?不是,而且代价巨大,为的只是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

11、引导学生反思:香雪和凤娇是否真的有区别?尊香雪贬凤娇的立场是否真能成立?

12、引入第三类人进行对比:公社中学的学生们。提问:三类人 为什么?

三、讨论原因,提出关键词“自我意识”。

13、关于香雪的三个设想:设想,如果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拿出了更高级的铅笔盒或其它高级文具的时候,香雪又当如何自处?刚才那些支持香雪的同学还会支持她吗?又设想,那些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在面对真正的大城市生活时,比如,北京,她们又会如何?还会不会像对香雪那样盛气凌人,对自己的身份充满认同呢?她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地感到焦虑?进一步设想,如果香雪最终成功地走出了大山,进入了大城市生�

14、总结:从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出铁凝在1980年代初对于现代文明的态度,基本上还是带着热烈的期待和盼望的。

而身处三十多年后的我们再读这篇小说,能够看出现代文明在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焦虑与不安,而这种焦虑与不安很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并不 当然,这不能苛责身处当时的环境下、只有25岁的铁凝,而且在这篇小说发表后的6年,1988年她就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这部小说里,她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所以,作为今天的读者,而不是三十多年前的读者,再来读这篇小说《哦,香雪》,我们也应该带着对现代文明的各种体会和感受去读,从而丰富对一篇小说的解读空间。

四、作业与拓展

随笔:《今天,我们怎样读香雪》。作为课堂讨论的延伸,可进一步讨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自己的角度加以阐释。可参考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这两本相关著作。

《哦,香雪》教案 24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

——《哦,香雪》教学案例

杭州市塘栖中学      熊启寿

设计理念:

生成--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重要目的除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之外,还必须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与矛盾的过程,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摘自周海英《新课程背景下“生成—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教研室周海英老师要求我上一堂文学阅读课,在区青语会上供大家探讨,而且要求采用“生成探究教学策略”。这种类型的课,初中学校做法比较成熟。高中学校还没开始实行,说实在的,我心里没底。我选择了读本里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是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获得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语言上很有特色,尤其是有着女性独特的细腻。荷花淀派作家孙犁极力推崇这篇小说,说她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而我看完这篇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雪这个形象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她与山水自然相近,很淳朴纯粹,她在青山绿水中长大,对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积蓄着满身的冲劲。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原来的一些影子,尤其是那自尊自爱,强烈的追求欲望。曹雪芹说过: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而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

教学方法采用“生成探究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互相撞击,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学生:课前自由阅读《哦,香雪》,在“生成探究随写卡”写下自己的见解。

上课时间:2005、4、14。

班级:余杭高级中学高一(12)班(借班上课)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学生谈原初体验

出示课题——《哦香雪》,配以一幅乡村小屋雪景图,只出现黑白两色,给人清新、纯净的感觉。(多媒体课件)

师:大家已经看过了《哦,香雪》,每个人肯定有不同的感觉,现在请大家谈谈你们看完后原初的感觉:

方路:这就是那时的农村啊!香雪给我好舒服、好温馨的感觉呀!

戚玲燕:小说生动的刻画了香雪——一个从未走出去的山里姑娘的形象,她纯洁、朴实又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而且,)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比较有特色。

盛程:本文写了一个深山女孩——香雪,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深山中的人们那种纯朴善良,也感受到深山农民不甘闭塞的强烈意识!

吴燕丽:故事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火车似乎是催化剂,带来了(山外)新的世界,开启了台儿沟女孩心中的向往和好奇,燃起了她们心中渴望进步的要求,引起了时代的碰撞。

施晓雄:(小说)好清新、干净,简单的文字却组合成让人有点感动。(看完后,)在心里记得的感觉,好真实。“山外还是山,但其实有不一样的”,“哦,香雪”,我好象看着她们在奔跑着嬉戏。

自由发言后,我要求学生试读课题《哦,香雪》,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表达出来。(同时我点了几个学生来读,引来班级学生哄堂大笑,觉得读得好“肉麻”,但也有学生读的引来赞美的掌声。)

师:大家喜欢香雪吗?喜欢她什么?为什么呢?而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等等,大家这堂课最想探讨什么呢?

马上就有同学提出,谈人物,有人要谈香雪,也有人要谈凤娇。

师:下面我们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我对合作探究提几个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

1、  抓住文章语言,抓住细节进行;

2、  深入去感悟,先“感”后“悟”,要善于抓住瞬间感觉;

3、  欣赏后要表达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用散文化的情感性的语言表达。

4、  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思考,达到互动效果。

全班马上变得生气盎然。有人独自思考,有些小组交流。

几分钟后,我要求大家安静,开始进行探究阶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先深呼吸,放松一下。

于是就有了下列同学的发言:

陈微:台儿沟的姑娘我都喜欢。(班级学生大笑)因为她们纯朴、直爽、勇敢,她们有着山里人独特的品质,不为外界事物所污染,非常纯粹。

陈志超:我只喜欢香雪,她是一个渴望走出大山的姑娘。还有,台儿沟的生活令我向往。

俞黎燕: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

刘赟俊:我认为香雪这样做值得!其实,铅笔盒只是一个引线,她要追求的其实是铅笔盒背后的东西。课文中44页第6段有体现。

俞黎燕:我认为,没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是有必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去跟时代的潮流,尤其是精神上。而香雪为了世俗的眼光,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去得到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真的不值得!

师:是啊,铅笔盒到底是什么呢?好,有碰撞了,继续。

吴燕丽:香雪,可以毫不犹豫的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铅笔盒就是她的所爱,她是台儿沟农民逐渐苏醒的缩影。文中44页最后和45页第1段。

方路:我觉得值!其实铅笔盒不再是它本身了,而是香雪所追求的信念、决心。

陈芳:我觉得铅笔盒是香雪虚荣心的象征,是自尊心的代表,也是她对山外世界向往的一个载体。文章44页第5段因为她的木制铅笔盒被同学取笑。

师: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香雪,那哪是铅笔盒啊,分明是个魔盒。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的象征。那里面有她的理想,有她的一切。这让我记起一句歌词: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

不妨请一个同学朗读文中对香雪换得铅笔盒后的心理描写。

找了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她读了46页第3段。

费铭:为什么大家不谈凤娇?凤娇不好吗?(呵呵,好象有点迫不及待。)

师:哦?支持凤娇的凤迷(“蜂蜜”)来了。

费铭:凤娇更受我欢迎。她们都想了解山外的世界。为什么香雪上了火车,后来有那么多担心、害怕?为什么上车的不是凤娇?这些都是因为凤娇比香雪更懂事,考虑更全面,而香雪就显得天真无知。大家请看第45页最后一段。

郎梦佳:我们何不把香雪和凤娇一起来看?

冯超:我说,香雪是“雪“,纯净;凤娇是“凤(疯)”,活泼。

蔡颖姗:我觉得,香雪和凤娇都很纯洁。她们对山外那复杂的世界了解不深,又对其表现出极度好奇,单纯而无邪。我对香雪有许多的喜爱,但更多的是不明白!大家可以看到书本第41页。

陈微:香雪与凤娇,她们追求的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大山外面的精神世界,她是山里人们的一个缩影——处于闭塞的大山里,想追求外来的新鲜事物,逐渐觉醒。比如,文章41页看出,香雪对皮书包感兴趣,而凤娇对女人的发饰和手表感兴趣。

方吕蔚:香雪纯真、善良;凤娇大胆、直爽。她们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追求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精神方面,凤娇更注重物质方面。她们都是台儿沟人民的缩影。香雪那天真无邪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纯朴又不乏对生活的向往,那害羞又不失礼数的形象,正预示着大山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杜丽君:我觉得香雪,一个“香”字,让我感觉若隐若现,似香飘渺。还有,我想问:文章为什么以“哦,香雪”为题?而不以“哦,凤娇”为题?

有同学开始私下读“哦,香雪”、“哦,凤娇”,有人摇头有人笑。

盛程:我觉得,文章以小见大,用一个香雪,写出了那时的农村青年农民不甘闭塞、落后,立志走出深山的形象,也反映了农村青年的热情和纯朴。

费铭:(小说)主要写香雪,既写香雪又写了其他台儿沟的姑娘。香雪太清纯,纯得我们都不忍心伤害她。43页中说她做买卖的时候,说她眼睛“洁如水晶”,说她“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还说看到她“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在她面前,再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段肖像描写太精彩了,香雪很美!

师:哦?(大家笑了,觉得这个“哦”字有文章。就有同学在下面说,“哦”,有作者对香雪的强烈喜爱之情。)

郎梦佳:我认为,香雪是主角,凤娇是配角。所以,文章以“哦,香雪”为题。但如果仅仅描写香雪,那么就会显得突兀,加上凤娇和其他少女,为文章增添了血肉,(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充实,(而)凤娇的活泼大胆的性格,为文章添加了生气。

方吕蔚:我想说,台儿沟的发展有两面性。香雪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暗示着台儿沟的觉醒,但山里太纯朴,她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复杂。假如她们走出了大山,我们又会少了那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会少了一杯纯净的水,但更少了的是那纯朴的风土人情。

刘赟俊: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朴迷人的美还能留多久?

下面有学生点头,我适时的提出疑问:有人说香雪这个形象美,台儿沟美吗?

提出这两问题,下面炸开锅了。有人说美;有人说一点都不美;有人说似美非美;也有人说美,但怕香雪受伤害,怕台儿沟被时代淹没……

我亮出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多媒体课件)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多媒体课件)

看完名家对小说的评价,以及作者自己的看法后,大家觉得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小说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香雪,她很美,象大山里面的精灵;台儿沟虽然很落后、闭塞,但让人向往。台儿沟“小得让人心疼”,而香雪“美得叫人心疼”。

课堂至此,其实不觉中已经下课,有位学生还追问了一个问题。

管海强:小说的鉴赏,到底有哪些方法?

经过大家的七嘴八舌,总结了本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而鉴赏小说人物,主要抓住语言、心理、动作、肖像描写,还有就是文中的香雪与凤娇形象比较。

该下课了,我说,说实在话,上这种课感觉时间太短,其实我们今天可以说只是开了个头,这篇小说我们一起探讨一个星期都不成问题。大家都很积极,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了50多分钟,说实在话,有点意犹未尽。同时,上课给我感觉,余高的学生积极性很高、素质也很高,他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堂课的表现。

上课之前有个想法:能否让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大家进入一种联想丰富的、积极思考的状态,并能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大家(包括我和听课的老师)能够互动,碰撞出火花,深入到文本中去,能够从文本中领略出文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有点理想主义)。

我觉得,整个一堂课,基本体现了“生成探究教学策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在他们的情感体验中滚动生成问题,自由自主合作的探究问题。同时,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老师、文本之间轻松对话,学生、老师、文本组成的三维结构,在课堂达到了三者的互动。课堂上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生命的活力得到极大的焕发。可惜当时没有录音录象,使场景再生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成探究随记卡”交了上来,使得场景大致再现。

“生成探究教学策略”最大的价值,它是对学生极大的尊重,是对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的激发。它缩小了教师的预设性,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了单向指示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随记卡上,陈芳同学写到:现当代小说的鉴赏,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开始以为看看文章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一堂课,所以不可能象作讲座一样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小说的鉴赏,人物、情节、环境等等,这堂课主要探究了人物,当然也是写得最出彩的地方。其实我觉得,本文的环境描写也是写得很精彩的,尤其是香雪换回铅笔盒以后那几段描写。语言也很优美。

上课给我的另外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上这种类型的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这正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尤其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眼力,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二是心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三是教学机智,教师的临场决断和教学艺术。

对于上面三点,我谈谈我这堂课做的不足的地方。

1、借班上课,估计不足。因为我原来任教的是普高,虽然我已经按比我们学校重点班高一层次来备课,但最终发现,我的估计还是低了,没想到余高的学生素质这么高,并准备得那么充分。所以,导致我在上课的时候,错失了一些把文章往深处发掘的良机,也就是在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上做的不够。

2、初次尝试,不够成熟。这种类型的课,由于高中学校还没有开始施行,我也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上之前我心里没底,有点患得患失。同时,我作为一个新教师,个人专业修养还有待加强。所以,课堂中一些细节还不是很完善。

3、理论修养,有待加强。上这种类型的课,讲求“生成、探究”,我主张并实行的是“滚动生成”或者说“动态生成”,学生老师共同生成,且课堂是以合作探究为主,也没有过多的强调探究的形式;但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到底到哪一步?在哪些方面?这是我疑惑的地方,也是使我在这堂课中犹豫而错失提升课堂档次的良机的地方。

最后,上这堂课是今年4月份,当时我就做了个简单的整理。而详细整理是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遗漏。但里面学生的话,都是他们的原话,我没有进行任何加工。

[1]

《哦,香雪》教案 25

一、针对预习作业,厘清几个概念

二、分析课文

1.概述小说情节

2.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请学生提取小说的第一个核心意象:火车。

3.提问:台尔沟姑娘们对火车的态度是怎样的?

满怀期待,盛装相迎,欢欣鼓舞。

4.提问:现在的你,看见火车还会有这样的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生活的环境、时代不同。猜测一下,这篇小说创作于什么时候?1982年初刊于《青年文学》。那么,火车对于当时的台儿沟人而言,它象征着什么呢?大山外部现代化的生活。

5.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台儿沟人对于闭塞的山村以外的世界的憧憬,更是对现代文明世界的憧憬。

6.重点分析香雪与凤娇这两个人物形象

(1)面对火车,她们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

书包、铅笔盒、配乐诗朗诵;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

(2)这些关注点各自有什么特征?

和学习、文化、精神世界相关;和物质、现实生活相关。

(3)请学生分别用一些词汇对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进行描绘。好学、深思;俗气、物质等等。

7.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后半部分,提取第二个核心意象:铅笔盒。

讨论:香雪换取铅笔盒的实质。

8.提问:作者对于这一行为持什么样的态度?香雪和凤娇,她更偏爱谁?

9.阶段性总结:大家都能认同作者对香雪的偏爱,也认同强调“铅笔盒”的重要意义在于作者认为追求现代文明应当知识、文化等更偏重于精神性的东西,而它也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10.提问:真是如此吗?香雪获得铅笔盒的代价是什么?四十只鸡蛋,第一次对娘撒谎。她对于铅笔盒的渴望从何而来?对自身身份转换的渴望。铅笔盒对于香雪是否是必需品?不是,而且代价巨大,为的只是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

11.引导学生反思:香雪和凤娇是否真的有区别?尊香雪贬凤娇的立场是否真能成立?

12.引入第三类人进行对比:公社中学的学生们。提问:三类人 为什么?

三、讨论原因,提出关键词“自我意识”。

13.关于香雪的三个设想:设想,如果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拿出了更高级的铅笔盒或其它高级文具的时候,香雪又当如何自处?刚才那些支持香雪的同学还会支持她吗?又设想,那些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在面对真正的大城市生活时,比如,北京,她们又会如何?还会不会像对香雪那样盛气凌人,对自己的身份充满认同呢?她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地感到焦虑?进一步设想,如果香雪最终成功地走出了大山,进入了大城市生�

14.总结:从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出铁凝在1980年代初对于现代文明的态度,基本上还是带着热烈的期待和盼望的。

而身处三十多年后的我们再读这篇小说,能够看出现代文明在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焦虑与不安,而这种焦虑与不安很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并不 当然,这不能苛责身处当时的环境下、只有25岁的铁凝,而且在这篇小说发表后的6年,1988年她就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这部小说里,她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所以,作为今天的读者,而不是三十多年前的读者,再来读这篇小说《哦,香雪》,我们也应该带着对现代文明的各种体会和感受去读,从而丰富对一篇小说的解读空间。

四、作业与拓展

随笔:《今天,我们怎样读香雪》。作为课堂讨论的延伸,可进一步讨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自己的角度加以阐释。可参考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这两本相关著作。

《哦,香雪》 26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哦,香雪》。

二、探讨小说的人物美:

1、《哦,香雪》塑造的正是一群生活在北方小山村台儿沟的少女,她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她们美吗?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少女们的内心 她们以极其浓重的方式迎接这一分钟的到来,她们对火车带来的外面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和美妙的遐想。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的山村女孩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切的梦想和追求。(语言描写)

2、在这一群女孩中有一个作者着墨较多,她是香雪,香雪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她有同伴们的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但又有同其他姑娘不同的地方,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外貌描写)

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因为凤娇好像有点单恋着“北京话”);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 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心理描写刻画、环境描写烘托)

3、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

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

通过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三、探讨小说的主题: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大山――象征封闭落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文化知识

小说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自尊自爱的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落后贫困的迫切心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开始。

四、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结:总之,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于一个“情”字,生发于情,贯穿以情,旨在淡情,意在动情。

五、思考探究

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设计这一程序意在激发读者作进一步地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