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雨巷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雨巷》教案 篇1
[目标]
⒈、作者介绍
2、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
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新课教学〕
一、作者介绍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二、听课文音画录音
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
出示易读错字的字音。
三、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可以与同桌互相讨论。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细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作者要选用丁香这个意象呢?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我:孤身一人,彳亍着,心事重重,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独行者,也是一个追求者。那么"我"苦苦追求的是什么呢?是"丁香一样的姑娘"
语文雨巷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诗中丰富的意象来把握全诗的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分析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一、导入
以图导入,提问:面对这幅图,大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复旦的前身)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教学步骤
(一)听录音,整体感受,体会诗中沉挚的感情。
生字词:彳亍:chìchù行走的意思
(二)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意象)诗中究竟出现了哪些意象?
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其中主要意象有三个: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使全诗充满了一种朦胧美。
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而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丁香:整首诗朦胧、深遂的意境主要来自“丁香”这一意象。诗中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那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来比喻其笔下的姑娘呢?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李商隐《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璟《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术语。“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意象”或“象征性意象”,也有人称之为“公共意象”。例如,2002年高干中出现了对“折柳”寓意的考查,大家都知道,“折柳”与思乡、送别等有关。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古代的歌曲名称,一名折叠杨柳、杨柳枝,原来为两汉乐府横吹曲辞,六朝诗歌多为伤别怀人之作,在唐代,也有人翻唱新曲。例如,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2002年高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就是这层含义。另外,汉代送客到霸桥折柳赠别,到唐代,旅人将行送至长亭,往往要折柳以赠别,取其“柳”与“留”同音,以表达“挽留”之意,例如赵嘏的《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浮云
浮云一般指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漂荡的白云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也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浮云还有一层意思,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的“浮云”比喻一切邪恶的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皇上。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2、《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3、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
4、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这位姑娘和我有着相似的心境,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也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最终却仍旧彷徨在这雨巷,象征着对美好希望的追求和理想的最终幻灭。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此诗中,诗人遵循语音原则,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组成了神形兼备的现代诗。以第一节为例
2、音节特色及其用韵。(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再如首尾两节,使整首诗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②词的。重叠运用。如二、三节间的“彷徨”。音节上灵动、变化而富生命力,形成舒缓悠扬的节奏;
③《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不但使用“ang”的韵尾,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的的融合起;
④排比手法的运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这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以排比的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空蒙的意境;
⑤诗歌的用词: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无不透露出朦胧感伤的诗情。
附:课后练习:
1、将《雨巷》这首诗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2、课外拓展:分析戴望舒的另外一首象征诗《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雨巷》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潜力目标
透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潜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齐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貌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阿(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
2、读得怎样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就应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必须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诗歌意象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述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期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述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述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阿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能够看出,诗人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动作,描述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此刻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那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情绪怎样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明白,这首诗歌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貌,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为什么不行阿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务必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色彩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秀丽、高洁。另外一方面阿,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能够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阿,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齐。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秀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见离去的。
《雨巷》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把握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丁香花(唐磊)
1、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
(1)丁香花: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并不轻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导入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们将共同学习这首作品。
2、作者作品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著有:《我思想》、《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偶成》、《雨巷》
3、了解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4、听配乐朗诵
5、学生齐读作品,教师略作指导
6、作品思路分析
(1)学生讨论
(2)明确:
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7、探讨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义
思考讨论:
(1)诗中给我们塑造了雨巷、姑娘、“我”的意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雨巷:悠长、寂寥、下着雨
姑娘: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彷徨着忧愁的姑娘
“我”:孤独、忧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闷
(2)结合诗中情节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义。
讨论后明确: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作品
11、小结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独行者的形象,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给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12、作业:
(1)思考《雨巷》的艺术魅力
(2)背诵全诗
《雨巷》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姑娘象征着什么?
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
举办诗朗诵比赛。
《雨巷》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雨巷,一条多么悠长的雨巷;雨巷,一条多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这景,这情,诱使过多少读者遐想幽思!
这诗人笔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样熔铸而成的?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且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探寻戴望舒的《雨巷》。
二、写作背景及《雨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三、聆听录音,感知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2、全班朗诵,说说你听读后的感受。
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3、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四、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1)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
(2)读完全诗,你认为丁香姑娘存在吗?哪里看出?
明确:不存在。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3)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
(4)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见课后练习二。此问题让小组讨论)
明确: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3、再读诗歌,领悟意境。
再读诗歌,尽力读出丁香姑娘的特点,也读出作者的心境。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学生齐读,有愿意单独朗读的更好)
提示:所谓意境是指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整体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明确: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感伤、凄美、朦胧美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