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寓言四则》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目标 篇1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寓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寓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识认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我们学习了哪些寓言?学习寓言的方法是?

二、学习《亡羊补牢》

1、初读寓言

2、指名分节朗读寓言,相机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3、结合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a、结合理解句子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示例:

生:我从“劝”“赶快”“吧”体会到街坊很关心养羊人,是诚心相劝。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生:我从“已经”“还”“呢”体会到这个养羊人,丢了羊心里很难过,不过压根儿没想到剩下的羊。只想着损失没想怎么减少损失。

b.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养羊人的心情。谈谈各自有没有类似的体会。

c、“他很后悔……”又丢了一只羊后,养羊人的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丢了羊,很舍不得,很难过,但更后悔,因为没有听劝,懊悔极了。

生:我从“赶快”“再也”体会到,养羊人改变态度,很认真地改过:听了街坊的劝,认真修羊圈,结果就“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d、结合寓言,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生:犯了错,不要紧,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生:犯了错,要认真改错,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出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南辕北辙》

1、认读“辕”和“辙”并理解字意。指名读课题,大致理解词意。

2、初读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研读课文,体会那个去楚国的人可笑之处有哪些?

a、“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生:在大路上飞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示例:

生:从“叫住”可见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关心他,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固执

生:“见了”“叫住”可见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儿去呀!”用的是感叹号,可见朋友对他这么快也有点不太赞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示例:

生:这个人很可笑:朋友这么关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坚持向北去。

生:我从三个“没关系”中,体会到他很固执,太很可笑。

生:他这么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从“越……越……越……越……”体会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驰,而且还如此固执,错的离谱。

d、创设情景:好心劝告这个固执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这样子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生:你这样坚持下去,盘缠一旦用完,很可能会饿死的呀!

生:朋友你错了,早点回来可以省点力气,也省钱,还能更早到楚国……

……

e、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二、拓展学习《买椟还珠》

三、作业

拓展:劝劝这个固执的人。 并在后面画上相应的笑脸或者难过的脸,老师会根据你的劝说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