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敬畏自然教案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敬畏自然》教案 篇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两组图片,表现两种智慧。提问;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类智慧?

2、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 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 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蓬嵩()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

狼藉: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佳肴: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力-()-()-()-()

2.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3.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如果说人生是﹎﹎﹎﹎﹎﹎﹎﹎﹎﹎,﹎﹎﹎﹎﹎﹎﹎﹎﹎﹎。

五、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不自量力陷阱沾沾自喜

(2)喜形于色窃笑狼藉班班

(3)相形见拙呐喊美味佳肴

(4)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3、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

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yuān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5.第⑤段中列举了母骆驼、老羚羊等四个动物“生命神性”的故事,请你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再补充一个故事。

六、课后小记:

《敬畏自然》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敬畏自然的含义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兼有文学性的含义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 斥安鸟(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你觉得这种观点对吗?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积累字词(见书)。

2、自读课文,初步交流读课文的感受,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作者的观点: 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这一观点是否在课文一开始就提出来了?(学生回答是在结尾提出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进而提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又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我们一起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

四、合作探究,把握文意:

1、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明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从人类征服自然开始谈起。

第二部分(2—10):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论述宇宙的生命。

第三部分(11)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

2、逐层分析:

第一部分: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一层(2—7):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

第2—4段着重谈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找出理由来,并读一读):a、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b、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c、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d、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互相补充。

五、学习课文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六、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敬畏自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积累本课生字词,并练习在语境中使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揣摩品位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思考人类保护自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

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柴静的《穹顶之下》短片一分钟,导入:看完视频,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脸色由上课时的欢喜变得凝重了,大家一定有话要说吧。谁来说说看完视频的感受。

生看后谈感受(找两个学生),师给以评价:

老师对大家说的话非常赞同。自然,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一直在她的怀抱里繁衍生长。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无知而贪婪的人类让这位母亲变得伤痕累累。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学家严春友老师告诉我们,人类面对自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敬畏自然。读,带着尊敬和畏惧,再读。

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

第一板块:积累字词,夯基础

第二板块:把握全篇,明观点

第三板块:品味语言,赏美句

第四板块:感悟情怀,思自己

三、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检查学生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奖励他领读。有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质疑,在词语读音、写法、意思等方面有特殊发现的同学可对其他同学进行友情提示(比如不自量力的`感情色彩,咫尺的读音,狼藉的部首)。在四字词语中让学生选一个,创设情境说一段话,再选两个说一段话。

教师明确:词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积累词语首先要能正确的书写它们的音、形、义,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它们。

过渡语:扫除了字词障碍,让我们深入文本。

第二板块:把握全篇,明观点

1、初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议论性散文,明确:作者在文中反对什么观点,又提出了什么观点。

2、再读,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筛选信息。用“人类啊,因为 ____,所以,你应该敬畏自然。”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人类啊,因为“你只是大自然肌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所以,你应该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提炼观点,比在段落中找出来直接朗读难度低,有感情)

过渡语:明确了作者的观点,让我们来欣赏的语言。

第三板块:品味语言,赏美句

1、 朗读: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变成陈述句读、变成感叹句读、用愤怒的语气读、用惊恐的语气读、创读:谁能断言那些被砍倒的大树不是人类为自己准备的棺木呢?

2、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语重心长的语气)

3、女(无限深情地):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男(热烈激昂地):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女: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男: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合: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教师明确:这些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既然有这么好的效果,请同学们自创一个质问人类的反问句:人类啊,难道…学生回答后,教师自创:人类啊,难道你没有听见这个班的孩子发自肺腑的呐喊吗?同学们啊,既然反问句效果这么好,难道你们不该在写作时用上一些吗?

课文中除了这些发人深省的反问句,还有好多句子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请大家找出来赏析一下。提示:可从炼字、词语运用、修辞、写作手法、蕴含哲理等角度

4、 学生自由赏析,预设:会从比喻、拟人、对比角度赏。此环节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

过渡语: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精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作者酒一样浓烈的情怀。

第四板块:感悟情怀,思自己

朗读:(师)因此

(男)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女)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 男)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女)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男)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师)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合)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朗读要求:红体字部分读重音,最后一句读两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高昂。

提问:1、作者认为怎样做是敬畏自然?

板书:尊重生命 保护资源 爱护环境 和谐共处

过渡语: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也应该敬畏自然,下面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句话。

2、 再次朗读,要求把手放在胸口,用自己叮嘱自己的语气读:

“敬畏生命,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说得响亮不如做的漂亮。对于普通人来说,怎样做算是敬畏自然?请用“敬畏自然,就是——,因为明天,它可能还我们——”的句式说话,例如:敬畏自然,就是爱护一株幼苗,因为明天,它可能还我们一片春光。

结束语: 孩子们,主席提出: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这句话,道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点滴中践行刚才的诺言,用我们共同的努力留住头顶的这片蓝天,让自然母亲重绽笑颜。

作业:1、从积累的词语中,选择3到5个,创设情境,写一段话。

2、以班委会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敬畏自然》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

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问答法,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骤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步骤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第一步:创设情景整体感悟。

一、导语设计: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两遍课文,首先积累优美字词,完成字词练习。

其次圈点勾画,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题敬畏自然的含义。

三、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二步:强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课堂上请学生展示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料。

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举例说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有哪些破坏自然的行为,举例说明。

3、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径,你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完成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同时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视野,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然后根据学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由此老师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请学生做环保小记者,为这些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号召人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专题开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同时,阅读后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创意说明: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

简评: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纵观全程,教者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依境改写,当堂评价,于常态中求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7

沧州第五中学   王凯梅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问答法,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要达到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骤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步骤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第一步:创设情景整体感悟。

一、导语 设计: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以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两遍课文,首先积累优美字词,完成字词练习。

其次圈点勾画,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题敬畏自然的含义。

三、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二步:强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课堂上请学生展示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料。

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举例说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有哪些破坏自然的行为,举例说明。

3、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径,你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完成教学难点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同时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视野,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然后根据学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由此老师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请学生做环保小记者,为这些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号召人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专题开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同时,阅读后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创意说明: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

简评: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纵观全程,教者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依境改写,当堂评价,于常态中求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8

《敬畏自然》

关于本文: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大自然拟人化,令人感觉大自然神奇之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例如"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大自然"等等,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阅读本文,要注意作者的理论根据,作者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将大自然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既敬又畏的情感。

学习要点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作者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以拟人的手法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免有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对自然解除了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一、字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蓬蒿(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鲲鹏( )萌芽( ) 深邃( ) 混淆( ) 美味佳肴( )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序无法揣测。形容令人难以理解,无法知道其中奥秘。多用于讽刺故 弄玄虚的人。

相形见绌:相,相互;形,对照,比较;绌,不足、不够。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2、积累

萌芽 蓬蒿 咫尺 混淆 狼藉 美味佳肴 幼稚

三、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大自然的智慧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大自然其他事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其他生命其实是兄弟。

2、本文在多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是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强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句式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3、请思考本文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并对作者的观点与论述提出你的质疑或补充。

4、通过本文,将"人与自然"的话题提升到一个更为开阔,更为理论化,更为根本性的思想境界。仿照本文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5、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一种敢于对"长期支配人们的观念"与行为方式提出质疑的逆向性思维,并将这种逆向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中考解析

(江西省)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2.解释文中加红词的意思。

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_________ 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_________ ,运一次土石需要_________ 的时间。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读准句中停顿。一般来说,应该依据句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句中的朗读停顿。因此,正确理解句意是恰当的划分句中停顿的前提。此句的正确朗读应该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杂然相许"中"许"的意思是:赞同(赞成、同意等)。"且焉置土石"中"置"的意思是:(安)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中"荷"的意思是:挑(担)。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5个人,"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用箕畚挑运,运一次土石需要一年的时间。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愚公要移山是由于大山挡住了出路,进出要绕很大的弯。只要意思准确,即可。回答要注意答题要求,"用你自己的话",若抄用原文,不对。

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表述能力。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只要答案有合理成分即可,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敬畏自然》教案 篇9

一、根据课文,在横线上给拼音写汉字,在括号内给汉字注拼音,并解释底下加横线的字词:

萧(sè)和(xù)干(hé)吞(shì)张(qiān)

荡(yàng)(luǒ)露无(yín)边(yuán)崩(ta)

1(mián)延不绝(hǔn)然一体沧海桑田: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文是报告文学,详细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过程、结果和原因。

1、看课文回答:罗布泊位于,它原本有的美誉。

2、填写下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过程和结果:

罗布泊的环境变迁情况和过程

变化项目从四世纪至上世纪80年代(叙说顺序:顺序)

原本后来

气温变化

河流长度流量变化

牲畜种类数量变化

禽鸟种类数量变化

植物种类数量变化

胡杨长势的变化

人类居住状况

劳作方式变化

水域面积变化

耕地面积的变化

沙漠化的进程

3、课文在描述和说明罗布泊的今昔变化时采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

(1)判断下边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且说说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修辞:作用: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修辞:作用:

(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采用了下列说明方法的语句:

摹状貌

列数据

作比较

举例子

4、课文分析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作出归纳。

5、请简单归纳塔里木河两岸动物、植物减少、死亡的情况,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原因后为什么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当地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

7、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说完罗布泊的消逝之后,还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剧?

(2)这是什么写法?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自学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谈感受:

。(学生展示)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     混淆    深邃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研究: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你收获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小组黑板展示)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

(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3)

(4)

(5)

……

2、学生自读这些句子,也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再次品味语言之美。

3、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抄写下来并写成一段话。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五、延伸拓展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段你的感想。

六、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