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文本工具”的使用。
2.进一步掌握图层的应用。
3.学会为动画添加简单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为动画添加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2.掌握为动画添加背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文本工具”的使用,进一步理解图层的应用,为动画添加简单的背景。 难点:
学会通过修改“文本工具”属性来调整文本格式,理解图层的排列顺序对图层中内容的叠放次序的影响。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动画制作基础知识。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
软件准备:MacromediaFlash8。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完成了动画“图形总动员”,但是它看起来还有些单调,那我们如何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为动画“图形总动员”添加合适的文字和一个简单的背景,使其更加美观。
二、课堂学习
(一)为动画添加文字
1.打开文件“图形总动员。fla”,将“图层1”重命名为“图形”,并且锁定。然后,插入一个新图层,并将其重命名为“文字”,作为专门显示文本的图层。
【操作演示】略。
2.利用“文本工具”为动画添加合适的文字。
【操作演示】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好文本的颜色、字号和字体等属性。选中“文字”图层的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单击鼠标左键,输入文字标题“图形总动员”。然后改变文字字体的大小,在舞台中输入设计者的名字,锁定“文字”图层。
如果你对文字的位置不满意,可以使用“选择工具”对其进行调整;若你对文字的格式不满意,可以通过在属性面板中修改文本的颜色、大小以及字体等加以调整。
(二)为动画添加背景
1.插入一个图层,并且重命名为“背景”,把“背景”图层移至图层的最下层。
【操作演示】略。
将“背景”图层移至图层的最下层,这样“背景”层中的内容就不会遮盖住“图形”层和“文字”层中的内容。教师讲解图层的叠放次序对动画效果的影响。
2.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绘制两个长方形。
【操作演示】略。
(三)保存、测试动画
动画制作好后一定要及时保存文件。保存好了后,测试动画,查看动画效果。
【操作演示】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2.为在“帆船”元件中的帆船上添加“希望号”三个字,再为动画添加两朵漂浮的白云,白云可以是自己绘制也可以是直接导入的白云图片。
3.活动结束后,对大家制作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比,推选出做得最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小组长根据制作过程中的记录,相互之间交流制作经验。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有些小表情都带有文字,而且添加了文字之后会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趣。
那么,让我们在上一节课“益智园”的基础上,给小表情的每个状态添加适当的文字吧!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篇2
课题 第8课 走近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xx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打印机。
2、知道打印文档的步骤。
技能目标:
1、能在Word中输入计划书。
2、熟悉Word的编辑环境,对计划书进行编辑。
3、利用Word的打印预览功能,预览打印效果。
4、能把输入的计划书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编辑、打印计划书,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Word输入计划书,并进行编辑。
教学难点:利用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
三、教学准备
1、调试好局域网,学生的计算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进行相互访问。
2、每台计算机的标识要规范,便于学生能相互知道各自的计算机名称。
3、在电脑室中至少准备一台打印机,最好是激光打印机,以供教师演示时用及让学生把编辑好的计划书打印出来。
4、一份编辑好的计划书范例。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把上节课第一次编委会讨论的编辑计划书,输入到Word中,进行排版美化,通过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每人一份,以使编辑组内的每个编辑明确编辑的内容及各自承担的任务。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字输入技能,同时已经掌握Word排版的基本技能,如插入艺术字、剪贴画、设置字符底纹、字体颜色等。
对编辑计划书的排版美化,不必强求一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排版技能,排出个性化的`计划书,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全部在课堂上打印出来,时间上不可能;在课堂上可以每组打印一份,其余的,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打。
在WORD中打印文件时,应先设计纸型的大小。如果不按实际的纸张大小设计纸型的大小,电脑是按默认的纸型大小打印,结果打印在实际的纸张上,与在WORD中看到的会不一样。
打印机因型号不同、品牌不同,打印机的使用方法也会有不同,因此在本课时中教师主要讲解在Word中打印文件的方法,对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只要学生稍加了解就可。在电脑室里最好有一台激光打印机。
对已经完成本课任务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有关Word排版技巧的文章或打印机方面的内容,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本课的任务就是把计划书编辑并打印出来,随堂练习1就是本课的任务,对未能打印出来,可以安排在课外,如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打印出来。
随堂练习2:本课操作的自我检查。学生可一边操作,一边完成该练习。也可以布置在课后让学生完成。
随堂练习3:为操作熟练的、已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学生准备的。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
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
(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
第1课认识机器人课时2
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信息技术电子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
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
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
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
(学生观察)
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
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
(学生练习)
(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
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
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
(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
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巩固二:加深理解
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
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六、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5
一、本课说明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通过“移动”模块可以上机器人前进和后退,可能有些学生在设置“移动”模块的参数时,还发现如果将左右电机的数值设置为不同的值,会导致机器人左转或右转。本课将通过机器人跳“8”舞的案例来介绍机器人的转弯,涉及到“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及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编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启动电机”模块与“移动”模块的区别;
(2)了解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使用“启动电机”模块;
(2)编写具有永远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
(2)编写具有永远循环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理解与使用。
四、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视频及相关资料分发到学生机上,事先将本课要用的机器人程序编写好,以便示范。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演示机器人跳“8”字舞。
教师:机器人在干什么?如果让你控制机器人“不知疲倦”地跳舞,你行吗?并说说你是怎么去做的`?
学生演示,汇报。
教师:没有成功也没关系,现在啊,老师就叫同学们怎样设置。
2、新授
教师讲解“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永远循环语句的使用,同时对“8”字舞进行分析。
学生再次去编写控制机器人跳“8”舞的程序。
学生表演机器人跳“8”舞。
布置任务: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舞蹈,让机器人来表演。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帮助。
学生表演机器人,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对其机器人进行评价。
思考练习:影响机器人画圆有哪些因素?并试着完成书中的“试一试”1。
学生思考,设置参数、填空。
分组汇报,教师小结。
3、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试一试”中2和3。
学生演示表演机器人,其他生和老师一起评价。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道进行小结,并在教材中的“评一评“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
2022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万能 篇6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学习“画图”的重点从工具箱转向了菜单,由“绘”到“变”,这就要求学生更多的抽象思维。“复制”、“粘贴”对接触计算机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复制”。按学生思维,“复制”后就能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内容。
本课教材利用“种子”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复制”、“粘贴”、消除“,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目标:
1、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对“复制”、“粘贴”有感性的理解。
2、学会让选定区域变形。
3、能清除选定的区域。
重点: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难点:学会“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
制作好范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朵最美丽的花,画在书本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一组校园内美丽的花坛和盆花的组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件出示flash动画《校园美景》
2、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花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播放《校园美景》片段,学生聆听着悠扬的旋律,观看着本校的美景,一下子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愤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二、感受交流,设计“种子”
过渡:要画这么多的花,你有什么想法吗?
1、先要设计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可以把这朵花当作“种子”。
2、谁能设计这朵花呢?
3、请一位学生操作演示。
4、美丽的花朵还有许多品种。出示其他形状的花朵。
5、请学生设计一朵最美丽的花当“种子”。
6、简单交流学生设计的“种子”。
(设计意图:单纯讲授复制、粘贴学生会感觉比较乏味。因此,开展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孩子都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享受”快乐,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讨论交流,百花盛开
1、我们已经设计好了一朵花,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当成种子,种出很多很多的花呢?
生:复制,粘贴。
2、请一位学生操作演示。
3、讨论复制、粘贴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重点理解要先用“选定”工具选中“种子”。
4、如果学生对于连续粘贴不太明白的,可以用生活中敲印章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5、学生进行练习。
6、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将设计的一朵花变成很多很多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选定工具使用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掌握菜单工具的使用,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童心未泯,千变万化
1、请学生观察范画(画中的几朵花发生了变化),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2、变了形的花是怎么来的呢?请学生互相讨论探究。
3、交流花朵变形的方法。
4、学生练习,看谁的花变化的最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渲染学生对于种子变化的想法。当然学生有可能凭空设想,但不论学生如何说,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在学生的对于变化花种子的盼望中引导学生思索操作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五、有错就改,清除画得不好的花
1、在交流花朵变形时,指出有的同学画出了不满意的花,请学生帮助解决,看谁的办法多。
2、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进而改之。)
六、完成范画(时间允许的情况)
1、让学生给这幅画添上背景,如小鸟等,提示学生可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注意要保存图画,并记录文件名。
3、完成后小结本课。
(设计意图:美化校园并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连接。)
七、与同伴同乐,分享创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及欣赏同学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会欣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调整图层的顺序方法;
(2)能利用大头贴模板和拼贴的图像制作成合成大头贴;
(3)能把普通的图像制作成不同的大头贴模板;
(4)学会羽化图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合成大头贴和大头模板,体验学习电脑应用软件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应用软件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审美观念,树立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图层的操作;(2)能对不同的'图像进行编辑、合成。(3)“羽化”效果的制作。
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选取工具建立图像选区的多种方法。
三、教学环境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广播系统,fire
2022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万能 篇8
一、教材分析:
《贺新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本课是学习Windows98中“画图”软件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画图程序使用及如何利用画图工具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画图工作进行制作贺卡,是图画知识辅垫的延伸。这个综合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工具与美术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加上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来创作一幅完整的画图。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画幅新年贺卡,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扼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下载的贺卡,充分将信息技术课中的画图知识的学习与小学美术学科整合,并在信息技术课中突出美术的活动性“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贺新年》这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贺卡制作的流程后,学会制作贺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本课中,学生几乎要用到“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所有给绘图工具在创作过程,学生必须确定画的主题,考虑到整体设计、布局合理等等因素。因此,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想像,渗入自己的一些创意,作出一幅令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提高了电脑操作的动手能力,使这节课成为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的提高课。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2、通过绘制“贺新年”的作品,了解电脑画的创作过程。
3、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4、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欢快的新年贺曲——《金蛇狂舞》。
谈话:同学们,听到这首欢快的曲子,你感到什么?对了,新年快到了家都在准备过新年,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相互祝福。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式祝福你的同学、朋友、亲人?
2、出示几幅电脑贺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在电脑上制作贺卡。
[让学生感受到新年的欢乐气氛,从而引出过年时你会怎样祝福亲朋好友,并展示电脑贺卡,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
3、说说画图程序中有哪些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你是怎样使用它们的?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新年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画图操作技巧,为后面教学打下铺垫。]
(二)新授:
1、请学生细心观察、分析电脑上的贺卡,说说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并谈谈觉得这几幅画画得怎样?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画图中的应注意的一些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感受到在美术活动中审美情感上的愉悦,觉得轻松自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师问:平时美术课上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要画好一幅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小结出:从主题、创意、整体和谐、色调统一等几面方面来考虑。)
3、如果请你来画贺卡,你会怎样画?
4、让学生在进行练习前,观察一下书上的几幅范画,说说绘这两同画要用到哪些绘图工具。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课教师所讲到的一些画图基础知识,张开想像的翅膀,讨论怎样画好一幅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更新、更奇的图。]
(三)制作贺卡
1、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信息技术课支持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合作中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谈论自己对制作美术作品的乐趣和方法等,提高艺术情趣、增强美感,更好地觉察和体会到自然的美丽多姿与生活的美好图景。]
2、师适时到各小组指导。画得快的学生,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继续在图上添加、修改,画上其他相关的事物。如添上一些祝福语,更加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任务是课堂的“***”,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鼓励学生的美术创作和制作,指出他们审美或绘画的缺点,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步。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发表成果和评价成果变得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龄的伙伴们看,在同龄人的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爱关系。让更我的人了解自己的成果,会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教学过程: 篇9
1、基础知识:在了解打字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打字姿势和指法,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
2、操作技术:在认识打字姿势和指法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在键盘上进行操作。
3、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打字的准确率、速度,加强键位识记。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打字练习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0
第1课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信息形式,信息的重要性;
2、信息的发展,信息道德。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2、了解信息的重要处理工具——计算机;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与相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道德。
[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人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指导学生回答,情感激励;
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1: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身边都有哪些信息技术,并说也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将学生按两组为一队,分为A、B两队,两队轮流说出身边的信息技术,无法及时接上的队输。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应该不再对信息技术感到陌生了,其实信息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在日常生活以外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讯卫星、侦查飞机、机器人、通讯兵、雷达等等。我们每天看新闻的时候都会听到天气预报,这是科学家利用电脑对气象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
三、信息道德
师:在所有的信息技术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互联网了。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假的信息,也有真的信息;有对我们好的信息,也有对我们来说不好的信息。那面对这么多的信息,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上有利的信息,并用去除不利的信息。
活动2:通过老师口述“小明的一天”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并且当听到一些你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时,喊“停”,并请同学告诉老师,小明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
小明的一天:今天轮到小明的班级上电脑课了,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电脑室的门口,可是发现自己今天忘了带鞋套,可是小明又不想脱鞋子,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进了教室。打开电脑后,小明看到了一个名为“日记”的文件,小明就打开来看,原来这是上一节课,其他班级的同学写的日记。后来,小明看到电脑的桌面上有很多文件,他觉得这样看起来桌面很乱,他就自作主张地删除了桌面上的一些文件。下课后,小明为了快点去玩,没有并闭计算机,就离开了教室。
师生共同总结基本的信息规范和信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