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司马迁与《史记》(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司马迁与《史记》 篇1

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因此,如果不尽力填补文本的空白,增加课堂的“厚度”,就不会有学生们阅读时心灵的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目标预设: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走向同桌,走进文本,从而带着自己的感悟走向现实。

设计思路:抓住核心——“发愤”,复习课文,导入新课→抓住发愤,体会精神→抓“巨著”,体会情感→总结课文,了解人物→拓展阅读,升华体验。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要求读通课文、理解字词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是什么?

抓住“课题”回顾质疑做过渡: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

二、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自由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合作探究上面三个问题,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讨论(基本学路:“我来解决问题,文中是这样说的……”)

(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电脑出示:“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前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a、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

c、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板书:不忘父命

(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电脑出示:“一场飞来横祸……入狱受了酷刑。”

a、“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从这个事件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b、就是这样一位史官,他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判入狱,受到“宫刑”。(学习补充资料--“宫刑”)

“宫刑”残酷地摧残了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倔的人格,从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汉了,这是司马迁最大的耻辱啊!

⑶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电脑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司马迁因(  )而“悲”,因(   )而“愤”。他真想

b、“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介绍历史上逆境中分歧而有所作为的例子:从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c、引导学生说话:

司马迁悲愤交加,一想到                   ,就想血溅墙头,但想到               ,又让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一想到        ,就想了此残生,但想到               ,又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最后,他想到了                 ,所以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d、埋在心底的是个人痛苦和耻辱,留给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司马迁写史书一丝不苟,矢志不渝。

板书:忍辱负重

三、抓“巨著”,体会情感,

电脑出示:就这样,……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

3、你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司马迁在坚持不懈地写《史记》呢?

13年      52万字

4、整整13年发愤写作,可文中写得太简略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和课文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下面选择一组画面,想象描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1)冬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司马迁                         ;夏天,烈日炎炎,蚊蝇乱飞,司马迁                            。2)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年代的人、事不太清楚时,司马迁                                        ;当他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遇到他人讽刺和挖苦时,他                                 。

3)白天,司马迁                              ;晚上,司马迁                             。

4、司马迁是不是只用了13年就写出了《史记》?为什么呢?

(1)年轻时: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资料为写史书打下基础)

(2)父亲死后:牢记嘱托,每天都……

(研究、阅读、整理、查对,工作量大,非常辛苦,这是为写史书作准备,这项工作司马迁整整做了四年。)

老师在提供一个数据,60岁完成。

过渡:是呀,没有司马迁早年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就不可能有《史记》的诞生,没有司马迁的不忘父命、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发愤写作,也不可能有《史记》的诞生。这“发愤”包含的是他不忘父令、忍辱负重的写作。读最后一句话来体会他用自己的一生在写《史记》。     板书:生命铸就

5、后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呢?(学习补充资料)

⑴关于《史记》

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⑵关于司马迁: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司马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

2、出示司马迁像,面对司马迁和他留给我们的《史记》,我们心中感慨颇多。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真挚情感。(齐读)

四、 总结课文,了解人物

1、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从“发愤”一词走进了了司马迁内心的,从“发愤”一词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司马迁。

2、总结板书,我从发愤一词看到了(         )的司马迁。

学生齐读。

3、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巨著《史记》;没有司马迁,我们就不能很好的了解当时的历史;没有司马迁,我们就看不到一种发愤的可贵精神。

五、拓展阅读,升华体验。

1、下面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

博闻强记    家学渊源   栉风沐雨    名山大川

挺身而出    犯颜极谏   飞来横祸    不白之冤

忍辱含垢    大笔如椽    鸿篇巨制   藏之名山

2、感受司马迁伟大的人格魅力,一个英雄形象,学习他刚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精神。读词。

3、课后多了解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

教师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不忘父命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生命铸就

司马迁与《史记》 篇2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传》曰:其身正,______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 。

6、岁寒,_____________ 。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 。”

8、《诗》有之:“高山仰止,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 ,衣食足而知荣辱。

10、俗之所欲,____________ ;俗之所否,____________ 。

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故上下能相亲也。

12、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虞兮虞兮奈若何!

1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 ,三千越甲可吞吴。

14、___________ ,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

15、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6、____________ ,下自成蹊。

17、___________ ,中原一败势难回。

18、____________ ,差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9、____________ ,必有一失;____________ ,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20、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史记 孔子世家》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思无邪。

景行行止。

仓廪实而知礼节,

因而予之 因而去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桃李不言,

失之毫厘,

智者千虑 愚者千虑,

仁人者送人以言。

司马迁与《史记》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发愤”的意思。(人遭到不幸、沉重的打击、厄运后,振作起来,重新努力。)

二、感受“发愤”

1、默看课文,找出司马迁是在遭受怎样的打击下,发愤写《史记》的?(交流)

2、出示(ppt)“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入狱受了酷刑。”

(1)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想“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这场灾难让司马迁遭受了什么呢?理解“酷刑”。(残酷的刑罚)

(3)司马迁遭受了怎样的残酷刑罚呢?相机补充“宫刑”的材料

这场意外灾祸,使得司马迁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丧失了人的尊严,沦为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太监,这无疑是一种奇耻大辱。如果你是此时的司马迁,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呢?

(4)任何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男人都会想到一死了之。所以此时身受肉体与心灵双重创伤的司马迁,他——(引说)悲愤交加;所以他想——(引说)血溅墙头;所以他要——(引说)了此残生。

三、品悟“发愤”

1、此时此刻的司马迁,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死——彻底解脱,一了百了;生——继续承受身心煎熬。但司马迁在经受撕心裂肺的煎熬下,理智战胜情感,他想:(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这源于司马迁内心深处的人生价值观,在《史记》中司马迁说过(ppt)“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观,他想(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在生死抉择面前,司马迁选择了有价值的生,是什么让司马迁有着这种坚定的信念继续活下去,是什么样的力量源泉在支撑他,让他坚强起来,振作起来?

(1)自读第一段,找出相关句子说说。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迁受着母亲河的熏陶,听着古代英雄的历史故事,这些都让司马迁热血沸腾。)想到这儿,司马迁下定决心,发出了他内心的呼喊(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

(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自身不懈的努力。)

史学的魅力让司马迁四处游历,让司马迁为之而奋斗。如果此时的司马迁死了,那以往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了。所以,司马迁再次发出了他的内心的呼喊,(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

(2)从小的梦想让司马迁有着活下去的坚定信念。(板书:少年梦想)

还有什么也让他要坚强地活下去呢?自读第二段,说一说

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搜集来的资料。”

父亲临终前是怎么嘱托他的?(泪流满面)父亲的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份量十分的沉重?(千万不要忘记)

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是怎样做的?(每天、忙着、研读、整理……)齐读第二段

(板书:临终嘱托)

父亲临终前声泪俱下的嘱托,司马迁一直牢记在心中,这份承诺他没有忘记。想到父亲,想到遗愿,司马迁有了一份坚定的内心承诺(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

2、少年时的梦想,父亲的临终嘱托,都是司马迁要活下去的力量源泉。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挫折,甚至屈辱,当这一切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一切?你能想到哪些经典的话语来劝慰自己?

(把这些人生中的苦难、挫折等看做是生活对我们的磨难,让我们锻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老师也送你们一段话(ppt)“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例子数不胜数。(ppt)“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这些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人仿佛在激励着司马迁,所以他咬着牙,在心中暗暗说道(ppt)“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齐读)

此时的司马迁,忍辱负重(板书),(ppt)“他尽力克制……工整的隶字。”在无数个的日日夜夜中,司马迁是如何忍辱写史的?

出示文中的插图和练习,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个画面?(学生相互间交流)

天色微明,夜深人静,

伏盛夏,司马迁

数九隆冬,司马迁

……

(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发愤”,在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后,依然能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完成史书,他的“发愤”令我们折服,令我们赞叹,令我们学习!

3、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出示第四段。

(1)自由读,通过这段话,你对《史记》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知道了什么?可抓住关键词说说。

(整整13年,终于,52万字,辉煌巨著,前无古人,毕生心血)

(2)这样的鸿篇巨制,就连鲁迅先生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3)后人对司马迁的评价,也汇成了一副对联,出示: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四、总结全文,感悟真谛

1、同学们,此时请你们静下心来想想,司马迁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什么?

《史记》,以及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板书)的精神。

2、师总结:司马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文学性和史学性极高的鸿篇巨制《史记》,还给我们留下了在厄运打击下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五、作业

收集有关战胜逆境的故事,相互间交流。

板书

少年梦想

不屈不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临终嘱托

坚持不懈

忍辱负重

拓展

龙门【拓展】:龙门山跨河而立,形如闸口,危岩峭立,浊浪拍岸。龙门宽 80米,上行4公里为石门,宽仅60米,再上行38公里即为著名的壶口瀑布。黄河由北而南,经壶口,跌荡而下,水流至急而河道至狭,犹由一线之水,奔腾咆哮,声如万雷。一出龙门,则豁然开朗,河道渐次阔为10公里,浩浩荡荡,弥漫浩渺。黄河之险莫过于此。

传说,远古时,黄河改道,遇此而阻,洪水滔天,是大禹凿开了龙门,从此消除了河患。传说,这里便是鲤鱼跳龙门的地方,谁跳过了龙门谁就可以变成龙

受父亲的影响【拓展】:

父司马谈,汉武帝时建元至元封年间任太史令,精于天文历算,通经史诸子之学,为汉初著名学者。他曾广泛搜集古代文献资料,立志撰写通贯古今的史书,有论文《论六家要指》问世。此文对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分别指陈长短,评论得失,至今不失为研究先秦思想史颇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司马谈为人正直,治学严谨,这对司马迁的为人、治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努力读书【拓展】:

司马迁六岁时,随父迁居京师长安附近的茂陵显武里,承父教诲,日夜攻读,十岁便能诵读《左传》《国语》《世本》等历史文献。稍长,从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学《公羊春秋》,继而改师孔安国学古文《尚书》,与此同时,就教于当世的著名学者多人,积学甚厚,为此后治史且成绩卓著打下坚实基础。

四处游历【拓展】:

青年时代的司马迁,踌躇满志,宏愿在胸。他遍览群籍,熟谙经传,深感博学尚需多闻。二十岁时,便去京师远游,开始了考察史迹、访贤问俗的壮举。他先南下江淮,肃立于汨罗江畔,凭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路经长沙,搜访西汉杰出政治家贾谊的遗迹:驱车几嶷山下,瞻仰舜墓。继而沿大江顺流而下,到达浙江,“上会稽,探禹穴”。之后,渡江北上,至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故乡淮阴,采摭遗闻,得“漂母饭信”,“胯下之辱”等逸事,后皆载述于《淮阴侯列传》。接着他北涉汶、泗,“过齐鲁之都”,来到向往已久的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体察孔子遗风,考询孔子事迹。但见祭奠孔子的齐鲁士人纷至沓来,对孔子倍生敬重。自峄山南下而至薛县,此乃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的封地,司马迁深感此地的风土民情与邹鲁迥异,他着重收集了战国时期的“好客养士”的史料,后皆熔铸于《孟尝君列传》。自薛县南行,到达楚汉必争之地彭城,他遍访耆老,不耻下问,得楚汉相争的史料十分丰富。逗留数日,便满载而归,返抵京师。这次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使他长见识,广异闻,为此后撰写《史记》补充了丰富的第一手史料。

司马迁回到长安,任职郎中,在宫内服侍武帝,多次从武帝外出祭祀山川。他时刻不忘治史,每到一处,都认真收集当地史料。

飞来横祸【拓展】:

“李陵之祸”,中断《史记》的撰写。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力大过人,善于骑射。

他奉命随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李广利迎击匈奴,亲率五千骑兵,长驱直入。匈奴败北,捷报传至京师,武帝大悦,举朝庆贺。不久,匈奴主力出兵浚稽山,与李陵军激战十余日,以五千兵力杀敌二万余,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援兵不至,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武帝闻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朝廷中一些人乘机向李陵发难,肆意攻击。司马迁与李陵本无深交,但对其平时为人一向敬佩,对他的不幸深表同情,所以在武帝召问时,便仗义执言,直陈己见,指出李陵投降匈奴,本非所愿,有其客观原因。武帝闻此,勃然大怒,认为司马迁所言皆为辩护之辞,当即将司马迁治罪下狱。一年后,传闻李陵在匈奴被委以重任,武帝下令抄斩其家,且将司马迁定为“诬罔主上”罪名而处腐刑。

酷刑【拓展】:

腐刑,于当时刑罚中,是最残忍,也是最耻辱的一种。司马迁不堪受辱,本想以死明志,但又深为孔子、屈原、左丘明等发奋著述精神所激励,决心“就极刑而无愠色”,顽强地活下去。他遵父遗训,以惊人的毅力,继续撰写《史记》。

有的重于泰山【拓展】: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史记》【拓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著作,它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例。

《史记》不但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名著,也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名著,它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自《隋书·经籍志》始,《史记》就被列为正史之首,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史料繁简,载述史实,详近略远,“其言秦汉,详矣”,反映了他重视近代史,特别是现代史的史学思想。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包括十二篇《本纪》、十篇《表》、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其中专记汉史(武帝以前)和兼及汉史者七十五篇。

《史记》所载上下三千年历史,汉史不过百年而已。本纪,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谓之“包举大端”。它以朝代或帝王为主,以年月为序,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史记》全书之总纲。表,则以简明的表格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补本纪、世家、列传之不足,共分世表、年表、月表等,以简驭繁,便于查检。书,专记历代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文物典章制度的兴衰沿革。世家,记述的是诸侯世系及其活动。列传,则记述了官僚、士大夫及社会各方面重要人物的活动,也涉及我国边疆各民族和一些邻国的历史。有的一人一传,有的多人一传,有的则一类人一传,即所谓类传。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有胆识的史学家。他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史记》一书中,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又系统的史料。他勇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是非颇谬于古人”,历来为进步的史家所称道,谓之“良史之才”。

两千年来,《史记》一直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非常喜爱的伟大史书,这不仅因为人们可以从《史记》中获得我国古代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从《史记》中获得美妙的艺术感受,还因为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司马迁用一生心血乃至生命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