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悲剧 ——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优秀5篇)
1。黔之驴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燕子为家人们整理的5篇文人的悲剧 ——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黔之驴》译文 篇1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1.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放事的深刻寓意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成语入手,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
事。成语“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
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
竟是怎样的~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
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放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好事者窥慭憖然骇遁噬搏狎不胜跳踉阚
三、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四、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
相关语句。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
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一)
理解: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
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这些语句生动逼真
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入
胜。
2.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
理解: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
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
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
胆和工于心计。最后“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
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3.黔驴之技有哪些?
理解:-“呜”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
gB。
4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理解: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
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
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
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
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五、齐读、齐诵课文。
六、布置课外作业 。
1.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庞然大物:
(2)黔驴技穷:
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
黔之驴
柳宗元
黔之驴
①写黔驴来历及虎初见驴的心态。
②写虎识驴、吃驴的过程
A写驴的叫声给虎的感觉。
B.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终于识破真相。
C.写虎吃掉驴,取得了胜利。
(屈雪辉)
教学设计(B)
教学设想
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理解课文所讲道理是教学的重点,结合课后练习三,积
累一些文言词汇,是本文的难点。
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寓言特点。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通读课文。
思考: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课后练习三。
三、学生分段口译课文。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强调以下内容:
1.课后练习三所列的词语要—一落实,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以为神把(它)当作
②之
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它,代词,代驴。
③然
庞然大物也
愁愁然
都是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3.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
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四、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五、课文分析。
1.利用课后练习一,清理课文的层次,熟悉每个层次里的关键性词语。
2.在做好课后练习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
无能的合物。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
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
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明确:寓言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
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
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
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4.点明写作特点。
①善于通过一系列细节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
分清楚。
②抓住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六、布置作业 。
印发下面练习题,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A.益习其声 B.益押
C.至则无可用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项。
A不可胜数已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
3.判断下列译文对不对。
A〔放之山下〕把它放在山下。
B[藏林间窥之]在茂密的树林里偷看它。
C.[稍出近之,愁越然,莫相知]渐渐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是什
么东西。
D.〔驴一鸣,虎大骇]一只驴子叫了,老虎大吃一惊。
[参考答案〕
l.A.渐渐B.更加 C.却 D.就 2.D 3.A/ B.X C./
D。X
(罗英)
《黔之驴》译文 篇2
《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短小,寓意深刻。这一课的教学,我始终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来组织教和学,重点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蕴含的寓意。
这节课主要依据我校课堂教学流程的七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明确目标,阅读感悟、自主学习,学案导航、自学检测,合作交流、释疑解难,展示成果、点拨提升,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盘点收获、反思提高。
作为一篇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理解寓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文言基础知识,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翻译标注疑点,然后将问题提交小组解决,发现共性问题,最后师生互动,解疑释难。学生参与面广,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为了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求等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部分学生未能注意到叙事线索的重点所在,部分学生能够细心地找出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加以点引、指导,最终确定了同学们认同的最佳答案。
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很积极地展示了各个小组的不同学习成果,教师缺少的是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而这一点是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激励性评价的实施。
这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则寓言不仅仅交给了他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更教给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生活哲理,我相信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异常宝贵的财富。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以达到感悟的效果。
《黔之驴》译文 篇3
——荆门市海慧中学:黄莉 包吉祥
一、导入
上课之前,咱们来个实话实说,初一学年即将结束,我们学了18篇文言文,我想问一问你们喜欢学文言文吗?
(“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有如此高的学习兴趣,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会学得轻松愉快。)
(“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我也有同感,老祖宗的东西,咱们学起来有代沟,没关系,这节课,咱们尝试着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文言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一起努力,大家有没有信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黔之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大家自学为主,学习的自主权就在你们手里,希望大家能够做好学习的主人。
二、介绍作者、寓言特点
1、文章作者是柳宗元,哪一个同学能把你所知道的柳宗元介绍给我们?(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谁能谈谈寓言的特点(点一生介绍)
3、教师投影作者简介、寓言特点
三、演读情景
1、齐读“预习提示”中生字三遍后,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正音,指出朗读分三个层次:a.读得准确;b.读得流畅;c.读出感情。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注意要读得声情并茂,利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再现故事情景。
3、教师范读,再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抢答竞赛,检查词语、句子的理解。
1、大声读文下注解,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抢答竞赛,检查大家对本文重点词语、句子的掌握情况。竞赛题目分两个等级,一星级的题目只解释词语,二星级的题目除了解释词语外,还要能翻译句字。谁先站起来,谁先答,优胜者得红旗,答对一星级的题目得一面红旗,答对二星级的得两面红旗。
2、解释下列字词:(投影文字)
一词多义: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当作)
以为
☆ 以为且噬己也 ( 认为 )
☆ 慭慭然 ,莫相知。 (…的样子)
然
☆☆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但)
☆☆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将要)
且
☆ 且焉置土石 (况且)
特殊用法:
☆ 稍出近之 ( 靠近 )
☆☆ 驴不胜怒,蹄之 ( 踢 )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用船 )
☆☆ 虑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止一只)
古义:( 离开 )
☆☆ 尽其肉,乃去
今义: ( 往 )
方法一:学会养成分类整理,随时积累文言词语的习惯。
方法二:文言文翻译方法:留、补、删、换、调(较熟悉,不一一介绍)
3、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五、看画面,想情节
齐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给大家展示几幅画面,请大家看画面,想故事情节,准备添枝加叶讲故事。(教师投影几幅动画,学生根据画面回忆故事情节)
六、添枝加叶讲故事
轻松一下,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咱们班谁特会讲故事,请你把《黔之驴》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投影画面,一生上讲台绘声绘色讲故事。)
我看见有同学露出了会意的笑容,笑什么?他讲的故事精彩,老师展示的画面精彩,文章的语言更精彩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
七、妙点品味
文言文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再接触一种新的学法“妙点品味法”。
投影文字
所谓“妙点品味”,就是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以及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
其实这种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在阅读现代文时,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经常用到,这里我们把它移花接木,巧借到对文言文的学习上。像本文就有不少的美点妙处,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八、教师示范
我先给大家一个示范: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我觉得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大家能猜得出吗?(投影“屏展蔽林间窥之”画面)“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我觉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恰当。
投影文字
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
文言文中还学了许多与“看”有关的动词,一起回忆。
望桓候而旋走(远远看见,《扁鹊》)
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不在意的样子,《卖油翁》)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往旁边看,《狼》)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狼》)
可否将“窥”字换成“睨”字?生作答并模仿“窥”与“睨”不同神态。
八、学法实践,学生进行课文妙点列举
投影文字
从词语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品味本文的美点妙处,每人用一句话说明一个“妙点”。
学生进行课文妙点列举,教师投影几幅画面:“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驴不胜怒,蹄之”、“庞然大物”、计之曰 :“技止此耳”。
九、归纳妙点
1、妙在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妙在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妙在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十、奇思妙想编故事
柳先生害驴不浅,自从《黔之驴》一文以后,千百年来,人们对驴心存偏见,驴的名声一败涂地,驴成了蠢笨的代名词。现代教育提倡创新思维、多向思维,咱们来一个奇思妙想编故事,让这头蠢驴、笨驴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兽中之王老虎。
投影文字和画面
《黔驴新编》《鄂驴之技》
学生可任选一题,编写故事,相互交流。
十一、课外积累
收集带有“虎”字的成语十个。(投影文字)
《黔之驴》译文 篇4
《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理解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①。然而,这种理解疑点颇多:柳宗元笔下的驴似乎不像高官显吏,也未“仗势欺人”,谈不上与“上层人物”有多大关系;相反,它看起来是个可怜的动物,其遭遇尤其值得同情。一句话,这篇寓言的寓意有重新解读的必要。
《黔之驴》是柳宗元寓言《三戒》之一,另两篇分别是《临江之麋》和《咏某氏之鼠》。这后两篇的故事大致相似:临江之麋,依仗主人宠爱,日与家犬游戏,结果忘己身份,见外犬而“欲与为戏”,被外犬“共杀食之”;某氏之鼠,也是因为主人宠爱,于仓廪府库中恣意为患,“饱食而无祸”,后换了新主人,仍“为态如故”,结果被群猫捕杀殆尽。柳宗元在《三戒》序言中,是这样说明这组寓言的创作意图的:“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殆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按序言中的对应关系,麋属于“依势以干非其类”之物,鼠属于“窃时以肆暴”之物,两者正是那种“仗势欺人”、“外强中干”而又“无才无德”的权贵或者爪牙,其下场属罪有应得。而驴只是“出技以怒强”,显然不与麋、鼠同类:因为它并没有“依势”逞己威势,又没有“窃时”肆己暴虐,也没有招谁惹谁或者得意忘形而忘记自己是谁。可以说,驴完全是个弱者,它的悲剧正是因为触怒强者而招致迫害致死的结果。
那么,《黔之驴》到底写的是什么人的悲剧?它的寓意又究竟如何?秉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我提出一个也许是“惊世骇俗”的看法:我认为,《黔之驴》写的是中国文人的悲剧;它的寓意在于告诫文人不要“出技以怒强”,而应锋芒内敛,谨慎处世,以求全身远祸。这是柳宗元基于历史上许多文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得出来的人生经验与教训。
首先,考察一下中国文学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也许并非巧合的现象:一些有脾气有个性的文人,对驴往往颇有偏爱。如“建安七子”中最有才华的诗人王粲,生前就喜欢听驴叫。《世说新语·伤逝》记载:他死后,魏文帝曹丕与文人同游去吊丧,竟每人学一声驴叫来对他表示悼念。而西晋文学家孙楚不仅喜欢听驴叫,还喜欢学驴叫,也是《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的,孙楚恃才傲物,看不起世人,惟独尊重王武子,王武子死后,他去吊丧,哭过之后,对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再为你学两声吧。”
驴,体态瘦弱,骨架却大,喜欢吼叫,吼叫没用还敢“蹄之”,以性子执拗出名,人称“驴脾气”。王粲、孙楚也许正是从“驴”身上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从而喜欢上“驴鸣”。据《三国志·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依附荆州刘表,就是由于为人“躁竞”而“通脱”,始终难与规矩而平庸的刘表相合,不得已而去依附曹操。至于孙楚,《晋书》本传开篇便说他为人“才藻卓绝,爽遇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他曾把“枕石漱流”一语改为“漱石枕流”,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可见是个不合流俗、兀傲不驯的文人。
说明驴与驴脾气文人很有缘分的,更有宋朝“拗相公”王安石的故事。据传,王安石晚年罢相后,住在南京钟山,几乎每日乘驴出游,而且不问方向,全凭性情,率意而行:“若牵卒在前听牵卒,若牵卒在后即叫驰矣,或相公欲止则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凿之家,或入寺。” ②自由逍遥之中见出一种执著与孤傲。王安石一生以性格执拗闻世,我行我素,固执偏颇,像一头顽驴。
其实,如果再往深层里想,可以发现历史上许多有思想有才情的“真文人”,尽管在生活中不一定对驴有什么偏好,但在精神性格上无不与驴相通相似。他们学问才气了得,但都书生气十足,敢说敢怒,敢发牢骚,敢不平则鸣,即使面对强权,也任性而为,无所畏惧,表现出一种兀傲不驯的“驴性”气质。比如: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东汉末大学者孔融、西晋著名诗人嵇康,以及唐朝大诗人李白和大文学家韩愈,等等,无不如此。
其次,考诸文人儒生的人生际遇,又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历史上的“驴脾气”文人大都遭遇不幸,甚至下场悲惨,善始善终的情况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里还以上面提到的几位文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韩非,一代博学通才,他本深知向君王进言之难,曾写名篇《说难》,分析之精到与深刻令人折服,但现实生活中却是个直性子,见韩国削弱,数以书谏韩王,并写愤激之作《孤愤》,直斥朝政腐败;到秦国后,又驴性不改,不适时宜地批评秦始皇宠信的大臣姚贾搞金钱外交,结果被姚贾、李斯等人诬陷,坐狱而死。司马迁对此感慨不已,说“余悲韩非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③。而司马迁自己,也并没有从韩非子的遭遇中吸取教训,终生都是直言直行:刚任太史令不久,就因李陵投降匈奴事件,竟拂逆汉武帝之意,竭力为李陵辩护,结果被处以“腐刑”,受尽奇耻大辱;后忍辱创作《史记》,仍秉笔直书,乃至“是非颇谬于圣人”④,结果终生孤寂而悲凉。与王粲同为“建安七子”的孔融,名重天下,但为人“跌荡放言”,不仅“谤讪朝廷”,并且对权相曹操“发辞偏宕”,“多侮慢之辞”,结果被冠以“大逆不道”的罪名下狱弃市。⑤与孙楚同时代而稍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为人刚正,不仅敢于言辞激烈地针砭社会,批判名教与礼法的虚伪,而且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公然表示与司马炎政权决绝的态度,时年四十而遇害。柳宗元生活的唐朝,类似的悲剧仍然反复发生。大诗人李白,为文豪放,为人刚直,对权贵多有得罪,据乐史《李翰林别集序》记载:宦官头目高力士等人曾在杨贵妃面前多次谗毁他,说他写诗“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引起杨玉环的记恨,欲置之于死地,幸亏唐玄宗认为他“非廊庙才”,放他出宫,才捡了一条性命。至于柳宗元的文学同道与知己韩愈,他最为著名的文学观点“不平则鸣”就是一种驴性的发言,而其《谏迎佛骨表》更是一次勇敢地针对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驴性行动:他直责唐宪宗信佛的愚妄,倡言要焚烧佛骨,严惩兴佛妖风,其言辞之犀利,令昏君暴怒,朝野震动,结果被判以死罪,幸得宰相裴度等人全力救助,才被远贬潮州,幸免一难。
例外的情况也许有,比如好驴鸣的王粲、孙楚两人就不仅“善始”,还能“善终”;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幸运,而是由于他们后来收敛了自己“驴鸣”的声音,早年执拗的“驴性”渐渐变成晚年温柔的“鸽性”,如后来曹操封魏公时,就是王粲等人领表劝进;孙楚四十余岁走上仕途后,‘也锋芒渐消,与其他循规蹈矩的官员没什么两样。喜欢听驴叫和学驴叫只能是他们对曾经拥有的驴性精神的一种特殊的、也是无奈的缅怀方式罢了。
再次,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黔之驴》确实寄予了柳宗元对文人不幸遭遇的忧心之叹。青年时代的柳宗元,也极富驴性精神,他秉承父亲柳镇嫉恶如仇,正直勇敢的性格;二十一岁中进士,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连唐德宗也派人打听,知道他就是敢于触犯权臣窦参的柳镇的儿子;走上仕途后,更加锐气郁勃,成为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议论风发,敢说敢做,与宦官、豪强及旧官僚形成对立局面,展开尖锐的政治斗争,直到失败为止。但这次事件给他在政治上判了死刑,《新唐书·柳宗元传》云:“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这篇寓言就是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所写。他的哀怨疑惧,感慨痛苦,可以想见,但又不便明说,只好曲折地加以表达,于是寓言成为他适用的文学形式。因此,“柳宗元的某些寓言,古代有的注家和今天有的论者以为或许是因为后悔自己及祸而作。从那些作品的内容来看,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⑥《黔之驴》我认为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创作而成的。
现在来看看,寓言中是怎样描写黔之驴的命运的。寓言开篇说:“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接下来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这样的驴不正是那些声名远播的文人儒士吗?他们入朝或入仕之前,名声显赫,像一尊假神一样,让人“景仰”。如韩非,本为韩国公子,名闻秦始皇,始皇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⑦竟出兵威胁韩国而得到韩非;如李白,还是草野平民时,唐玄宗已仰其声名,下诏征他入朝。然而,真到了朝廷,又怎样呢?自我感觉恐怕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权贵眼里就是“技止此耳”,其处境只能是“黔驴技穷”、“至则无所用”。韩非到了秦国,连秦始皇的面都难得见到,后来被姚贾、李斯陷害时,竟无法找机会向始皇辩解;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朝后,成为撰写应景诗文与歌词舞曲的宫廷弄臣。至于司马迁,任职太史令,不过是“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⑧;王粲,尽管死前几年已高居官位,但以前大段日子,不过是陪曹操父子“怜风月,狎池苑,叙酣宴” ⑨罢了。而且他们还得如履薄冰,小心行事,一不留神,就会被姚贾、李斯、高力士、杨贵妃乃至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司马炎、唐宪宗之类“恶虎”诬陷凌辱,“荡倚冲冒”,甚至落得一个“断喉尽肉”的下场,脑袋被莫名其妙地搬了家。
朝廷腐败,政治黑暗,权贵擅作威福,帝王“虎啸龙吟”,百无一用的文人书生能不惊惧不安,时时怀自危之忧?“驴鸣马嘶”、锋芒必露的谔谔之士,多入罗网;温驯规矩、小心处世者才能“虎口余生”。遭患之后,晚年的柳宗元几乎锐气殆尽,只说他被贬永州后,南方有很多读书人欲拜他为师,而他竟不敢担师之名,说自己“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生怕像韩愈那样得个“狂名” ⑩。所以,一些论者认为《黔之驴》是柳宗元“后悔自己及祸而作”,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说他从驴的悲惨下场中想到驴脾气文人的悲剧,并从历史上文人的不幸遭遇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总结出一些全身远祸的为人处世之道,以让文人同道借鉴,我认为,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注释:
①《教师教学用书》(初中语文第二册)20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②王巩《宋人逸事汇编》。
③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④《汉书·司马迁传》。
⑤《后汉书·孔融传》。
⑥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TM)18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⑧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⑨《三国志·王粲传》。
⑩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文人的悲剧 ——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 篇5
教学目标 :
1、 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 说说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讲一则笑话。笑话中的鸡妈妈通过自己的聪明战胜了猫,保护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有这样一头驴,它要比鸡妈妈的体形庞大得多,可是却没有鸡妈妈那么聪明,它的结局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瞧瞧。(板书课题)
二、 出示教学目标 :
1、 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 说说本文的寓意。
三、 目标的实施:
1、 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不会读的字的读音。
2、 自由朗读。
3、 齐读。
4、 自由朗读课文,弄懂文章的大意。(前后左右四同学一组,共同完成。)
5、 检测。
6、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虎刚刚见到驴时,表现怎样?
(2) 虎发现驴有几样本领?它为什么敢接近驴呢??
(3) 驴的结局如何?
(4) 你如何来评价驴和老虎?
(5) 你觉得本文有什么寓意?
学生读并且思考讨论。
评价
7、 提问:本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思考几分钟?)
8、 老虎在吃了驴这个庞大的动物之后,它的名声大震,不多久,它便成为了百兽之王。可是,它逐渐地骄傲起来了,根本不把其他的动物放在眼里,而且到处欺负弱小的动物。动物们敢怒不敢言……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好事者运来来了一头驴,这头驴从其他动物的嘴里得知了前一头驴的遭遇后,它决定为他们驴子家族洗刷耻辱。大家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吗? 那好,请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来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吧!(分组)
四、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黔之驴,从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好本领,如果光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话,那我们也就只会像那头驴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学好本领,遇到事情多动脑筋,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老师祝愿大家能够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