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1
从教学过程看,首先注意通过直观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整十数的意义,认识数的组成,具体认识几个十是几十,以求形成整十数的概念。其中认识“一百”做得比较具体,让学生看到“(9个十)再添1个十”是10个十,捆成一大捆是“一百”,清晰地感受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其次注意借助直观体会写数的方法,用计数器拨珠了解几十怎样写出来。这些都是好的做法。
就本课而言,我觉得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多了。课堂需要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但简单问答式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促进思维的作用,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因为它不需要学生主动寻求、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就没有机会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成份去认识所学数学知识的属性、本质,去感受知识是怎样生成和发展的。有效的互动是需要提供思维空间的,要特别注意所提的问题要有思维性。要从层次目标出发、围绕知识本质设计问题,使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究、讨论和交流来理解所学内容。这既用于学生学习新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除此以外,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加强数数,帮助学生体会和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在认识三十、六十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十个十个地数十、二十、三十……,分别认识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学生数数时,不能仅拿出五十、七十,“举起来看一看”,应该要求数出五十、七十放在桌面上,每次都让学生数一数十、二十、三十……,并追问为什么是五十、七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几个十是几十”。
2、认识数位的活动再适当加强一些。应该说通过数数生成“百位”的方式是好的。但可以加强一些。在十位上数满10颗(即数到一百)时,不要采用直接说明的方法揭示数位,可以让学生思考:十位上满10颗是一百,要怎么拨?前一位就是什么数位?再根据学生的思考拨珠、揭示“百位”。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右边起第三位为什么是百位,还可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体会由于数数的需要产生了新的数位。
3、写数、读数应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对于整十数,学生已经有了写、读10、20的经验,不必用问答式的方式由老师自己板书写数。究竟怎样做呢?我认为:一是可以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四十、八十、一百,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来,再交流怎样写的,获得整十数的写法。二是写数后应该让学生读数,认数不读数是不行的。可以在写数后,要求学生把写出的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三是适当归纳整十数的写法和读法,使学生明确: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单位直接写0;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0不读。这是以后千以内数、万以内数和多位数读写的直接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2
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预设”的非常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会“卡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的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使学生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评价“预设”的效能高低,应当分析“预设”是否促进了课堂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去谋划好“预设”。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
一、“预设”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源于全面了解学生
在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阶段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和重点。为以后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材提供了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最后由教师给出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预设”新知教学——准确把握,源于学生的需要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既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也不能过低地估计学生,新知的学习应源于学生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自由而主动的学习。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但对100以内数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较为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
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要贴近学生,俯下身子来备课,多和学生交流,不失为备课的有效途径,课前短短的交流和调查,胜过教师长时间的“闭门造车”。
三、要在“生成”中即时准确“预设”
教师要了解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有什么创意?有什么困难?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把学生的情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利用,而不是作为负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生成”的教学策略。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学习的小主人。
四、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 “预设”
本节课上完以后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新授部分过程太快。应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为后继教学做铺垫。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2、习题的设计要细化,要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认真的吃透教材,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数学活动,使我的每一位学生有所得。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兴趣挺高,一起在数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然后再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数出:老师7人,学生51人(板书)。然后由这两个数据让学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然后还是用身边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人数差不多),来引入本课的另一个知识:多一些和少一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挺好。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练理解。让孩子们互相举例子,更加巩固含义。然后全班交流:孩子们举的例子挺好:比如说:我又10支铅笔,小红又50支,小红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学生多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数学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也日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生活语言。重视培养学生数的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识的数”是在教完1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教学知识,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教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糊涂的小蓝猫”这个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唤醒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情绪的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用100以内熟悉的数字说一句话的活动中去。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100以内数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所以课堂上,老师先让同学们看看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引导出学生说出自己家中熟悉的成员的岁数,然后再以猜年龄的智力游戏的形式说出今年64岁的`人可能是小明的什么人,使学生感受到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交流活动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教师能巧妙地设计猜、数、糖果和花生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注意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合流,让学生体会到同伴之间的合作,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增强估算的意识,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肯定自己,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自信。
3、通过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4、注意课外延伸,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学习运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安排走出教室,到校园里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5
先说不足:在教学语言上更加简炼,干脆简洁。
课堂上如果在整体把握中节奏快一点就更好,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时刻激发孩子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加法的计算法则。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而在这其中,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在这次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以及采用介绍算理、强调法则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些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来教学,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创设情境法。上课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发新书呢?在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时候,我将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明明班上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在学生讨论说后,再让学生思考40本书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比如;小明他们班女生1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自然地引出有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新知识探索
在新课引入过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新知识探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任务学习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19+18=(),第二步: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19+18=?”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方法的尝试:(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2)、教师(课件出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10=20 8+9=17 20+17=37
生2:19+10=29 29+8=37
生3:20+18=38 38—1=37
再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除了口算算法外,我还让学生通过用摆小棒、竖式方法计算。来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教师要板书列竖式的算法,为了强化法则,我采用了编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出示课件:儿歌)这一系列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新知识学习后,我就将带学生进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练习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练习,二是开放性练习。(出示课件)这样做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生:齐唱儿歌结束。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做到既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