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
比的应用就是把比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次为您整理了《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比的应用教案 篇1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 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STSE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教具准备:小电机、小喇叭、耳机、话筒、大头针、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磁的应用 磁的应用 一、教学引入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活动二:
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人们利用磁能做什么?
2、讨论:磁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还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磁?
三、活动三:哪里有磁铁?
1、想办法检验一下,音箱、话筒等物体中有没有磁铁?
2、下面这台机器中装有磁铁,让我们来找一找。给这台机器起个名字吧!
3、在哪些家用电器中还用到了磁铁?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说一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磁的应用,并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举出实例
小组合作检查,找出磁铁。并把发现全班交流。
起名:垃圾分类机
学生举例 加深对磁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磁的用途真多!
认识磁的作用
加深对磁的认识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磁的应用 磁的应用
四、活动三:磁悬浮列车
1、 引导学生看图
讨论: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2、感受一下磁悬浮的力量吧?
3、 学习科学在线
五、拓展:磁记忆
1、你知道吗?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2、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根据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
优点:速度快、噪音小。
比的应用 篇2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页【教材分析】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即“现实的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部分教学内容,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应该说它是学生对比的完整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除法、分数的认识,为学生认识比搭建了坚实的台阶,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的学习,为比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平均分方法的掌握和对平均分结果特点的理解为学生能够自主研究比的应用提供了策略上的可能。而且比的应用的研究,也将为学生后续知识正比例的学习积累重要的感性经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2)通过动手操作和数形结合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2、过程与方法(1)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2)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准备】小旗,水杯、水、筷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奥运圣火已经点燃,奥运盛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为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也做一回奥运小使者,把奥运精神带进幼儿园。现在我们有一些印有奥运会会徽的小旗想要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设计意图]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 幼儿园有两个班,要把这些小旗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合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的答案: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平均分,因为这样每个人分到的会同样多。2. 经调查,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如果我们还把这些小旗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还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可能的答案:不合理,因为每个人分到的就不一样多了。怎么分合理呢?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的答案:按人数比30 :20 = 3 :2进行分配。3、3 :2表示什么意思?[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按比分的必要性以及初步沟通按比分与平均分的关系。二、问题解决活动1:合作研究怎样按3 :2 这个“比”来分配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旗。(一)合作研究1.合作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每分一次,就详细记录下当次分给大班和小班小旗的面数,直到分完为止。(提示:记录时,不累计上次分得的小旗面数) 大班小班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大班分得面小旗小班分得面小旗2.学生合作研究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u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约三种不同的分法,分步展示在投影上。u 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要求(1)在组长带领下逐一分析每种分法,你们能理解这些分法吗?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2)观察、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能发现什么? 插问:你觉得分一次至少需要多少面小旗?为什么?也就是可以把5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那这一次是把几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的呢?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预设:分法1:每次分给大班3面,分给小班2面。表扬:认真有耐心,十二次。分法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分,分的次数明显减少。表扬:很会动脑筋,在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了调整。分法3:先按人数分给大班30面,分给小班20面,余下的再按比分。表扬:很会联系实际情况,这种分法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五个,其一,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逐次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记录单能够恰好的保留学生最初的思维轨迹。其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其三,让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按比分的不同策略。其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二)验证1.问题:大班和小班分得面数的比是不是3:2?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班小班分得小旗的总面数 人数 平均每人分到小旗的面数 30 :20 = 3 :2 = 36 :242.师生一起小结:(1) 平均每人分到的小旗同样多吗?(2) 把这些小旗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配是合理的分法吗?(3) 虽然不知道小旗的总面数,但是大家动手分一分,是否就能成功的把这些小旗按3:2进行分配?[设计意图]正式打通人数比与小旗面数比之间的关系,深化比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按比分的本质:即每个“单位”分到同样多。(三)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的按比分配1.问题:如果有180面小旗,你打算怎样按3:2进行分配?你能想到几种方法?2.四人一组交流,说说你想到的方法。课件配合演示学生可能的答案:方法1:按比逐次分配。方法2:先求出一份是多少面小旗,再根据大、小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应分得多少面小国旗。方法3: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到的小国旗的面数3.小结: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既可以逐次分一分,也可以算一算。可采用的方法就更多了。平均分能理解为按比分吗?按怎样的比分呢?三、问题解决活动2:体验比的应用的广泛性(一)问题情境因为同学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想要送给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边听边观察思考,你能发现什么?(二)师生活动1、 看《小星星》演奏的视频学生可能发现了水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容积竟然存在着一个比。2、 出示如下信息:杯子的容积:320ml,杯子装满水敲击出的声音为1。音阶杯水的体积与空着部分的容积的比229:3325:7423:9537:2761: 33、 提问:“29 :3表示什么意思?”。4、 算一算2这个音所需的水量。5、 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音,计算出所需水量。6、 教师组织反馈交流7、 倒水演奏8、 小结:比与音乐的关系最早是由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的,老师认为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是今天课堂上里最闪亮的小星。[设计意图]通过比与音乐的关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体验比的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数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四、问题解决活动3(拓展练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一)情境与问题花坛设计稿征集启示:某小区修建了一个36平方米的正方形大花坛,决定在花坛中栽种菊花、兰花和月季,两种花卉的种植面积的比是2 :3 :4,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请设计出栽种的方法,并画出示意图?(菊花用黄色,兰花用蓝色,月季用红色) (二)师生活动1. 提问:“2 :3 :4表示什么意思?”。2. 学生计算并根据比设计花坛。3. 教师组织反馈交流。4. 教师小结。五、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把一些事物按一定的比分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策略?3、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比的应用的例子吗?【我的思考】一、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策略多样性,感悟数学文化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数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都几乎无一例外的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或非常规问题时,能够主动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努力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力图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能力将会在学生步入社会时,使他迅速的调整和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它也成为我们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焦点。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能力培养的需要,还是一种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孩子都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并渴望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成功。不能不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将使孩子面对智慧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但同时也会从中获得双方面的提升。二、六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分一分吗这个问题也曾经不断的困扰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终于彻悟,在这里分一分与算一算具有同等地位。首先说按比分的策略我认为基本有两大类:(1)不数出总数,按比逐次分配,直至分完,结果即为按比分配的结果。(2)先数出总数,通过计算得出按比分的最终结果,在经过一次分配完成。而且第一种方法在不知总数又不方便得到总数的情况下很有实用价值。因此我设计了给幼儿园两个人数不同的班怎样合理分配小国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分一分”使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比的意义深化过程。因为学生每一次都是在按人数比分配小国旗,每一次分得小国旗的面数比都是3 :2,最后两班分别共分得小国旗面数的比也是3 :2,成功地完成了人数比到小国旗面数比的深化,突破了教学难点。3、 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要实现数学教育发展学生数感的目的。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一个数感发展好的学生能够自然地、有意识地把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这也就是主动地、自觉地甚至自动化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维过程。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了比与音乐的关系,他比任何人更早地把一种看来好像是质的现象——声音的和谐量化。为此我设计了怎样利用比的知识,使玻璃杯敲出美妙音乐的有趣地问题解决活动。期望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比与音乐之间奇妙的联系。通过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体会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发现数学元素和研究数学问题的题材。【网络研讨与评论】编写组特约指导教师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钱守旺的主要评论:l 这部分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是有特色的。如果没有给出总数,怎样按3 :2 这个比来分配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学生首先要去理解这个3 :2 是什么意思呢?l 看了你的设计、又听了你的说课,我觉得前半部分设计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刚开始的引入部分,比较自然、新颖;操作活动的设计可能也更便于孩子操作。l 后半部分,活动:“杯琴”的活动建议“演奏”不必太做大。出于时间方面的考虑,把它做为数学文化介绍给孩子们就可以。如果做大,会占用很长时间。数学文化的渗透应适度,不要占时太长;教学应更多关注中、下的学生,不应过于重视形式上的东西,强化更基础的东西会更关注多数学生的发展。做为第一课时,应有一些基本的练习,书上的一些题目应穿插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l 课堂热闹并不等于教学效果好,现在很多老师总是一味求新,其实这是一种偏差。l 尽可能在第一课时不要出现连比。l 这节课有两个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地突出:那就是比与原来的平均分、还要联系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网友“六年级”的评论: 1.使学生经历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2.课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操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网友“林志杰”的评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人才果然很有深度不管在教学教学水平还是在教研方面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网友“生洁”的评论:我非常喜欢送奥运小红旗这个活动,在数学教学中也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人文,与生活结合非常紧密。音乐与比的关系这个活动非常新颖,相信学生都会喜欢,而且从此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网友尚待解答的困惑:l 如果有学生仅停留在平均分的水平上。教师该怎么引导他按3:2分?l 比的性质没有学,会不会影响比的应用?l 百分数和比是不是数?
比的应用 篇3
课题三:比的应用(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的例2和第53页的例3及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什么叫做比?
(2)100公顷的是多少公顷?
(3)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与汽车的速度的比是多少?
2.准备题(出示投影片).
一个农场计划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2份,分别播种小麦和玉米。小麦和玉米各播种多少公顷?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3.引入课题。
上面这道准备题,是把100公顷平均分成2份,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用题。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实例很多,但是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配制一种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这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就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二、新课
1.做教科书第67页的复习题。(出示投影片。)
读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同时注意看板演的两名学生的解题过程,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订正时,在学生得出小麦和玉米的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后,可以提问学生:在100公顷地里种的小麦占多少份?种的玉米占多少份?一共有几份?(种的小麦占3份,玉米占2份,一共有5份。)如果已知总的播种面积和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之比,能不能求出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呢?又该怎样求?
2.教学例1.
出示例1,并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提问: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要分配的是小麦和玉米播种的总面积,按照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来分配。)
学生回答后再问: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的比是3∶2,说明在这100公顷的地里,小麦地占几份?玉米地占几份?一共是多少份?
(小麦地占3份,玉米地占2份,一共是5份。)
板书:(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进一步提问:根据总份数和小麦、玉米各占的份数,小麦地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玉米地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麦地占,玉米地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求出小麦和玉米各自的播种面积。
那么,播种小麦的面积和播种玉米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教师同时板书:(2)播种小麦的面积:
(3)播种玉米的面积: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进行检验,然后指出:应用题计算后,一般都要进行检验。这道题可以有两种检验方法:一种是把求得的播种小麦和玉米的公顷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播种的总面积;另一种是把求得的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再叫几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检验情况。
3.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提问: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之比是3∶4,说明六一班订的份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六二班订的份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集体回答后,各自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注意巡视,做完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检验方法。
4.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让学生明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280棵树,是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
再问:那么,怎样根据各班的人数算出各班栽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各班人数,求出各班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等于各班栽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再问:那么一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这样,一班应栽的棵数是──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让学生口述怎样列算式:280×=94棵。)
提问:二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三班应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看第68页,分别算出二班、三班栽树的棵数,填在书上,并让学生进行检验。
5.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要分配的是500千克什锦糖,按照奶糖、水果糖和酥糖之比3∶5∶2来分配。)
提示学生:根据三种糖之比,得到的总份数是多少?在这500千克什锦糖中,每一种糖各占几分之几?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6.做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弄清这道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怎样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比得到三条边各占周长的几分之几?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35千克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2份是( )千克,5份是( )千克。
(2)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4题。
比的应用教案 篇4
一、案例背景
(一)分析
1.教材分析: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按照学校安排每学期十六课时的要求,初二学生下半学期只能在第四册几何画板与photoshop软件中选择其一,我选用的是第十二单元“用photoshop处理图像”。
2.学情分析
这届初二学生是从初一带上来的,这是第四个学期,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但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且一部分有能力完成自主学习。上一节课学生利用“填充”“描边”“自由变换”已经完成了“停”指示牌的制作。这节课用不同的知识完成相同的作品,从中让学生了解同一图形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区别从中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方法。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3.掌握填充、文字等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
(三)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重难点:
1.各种工具与图层的完美结合。
2.灵活掌握链接图层的方法。
问题预测:
1.由于本节课是photoshop的第三节课,对于基本工具的运用要看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熟悉度,更专业一些的工具更需要时间去练习才能熟悉掌握,因此学生在运用工具绘画时应该需要的时间较长。
2.学生对图层的概念会很陌生,shift和ctrl组合键的运用不会很好。
3.图像格式,学生会很难理解。
对策:
1.本节课示例图不需要太多的工具运用,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2.图层的介绍,可以用现实的纸张拼合为例帮助其理解;组合键的运用只能是强化练习。
3.图像格式,只需要让学生在容量上有个对比概念就可以。
(四)课前准备
用填充、描边与图层不同的两种方法制作“停”指示牌的效果图。
(五)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了解图层。
2.自主学习:完成新建、删除、隐藏图层的学习。
3.示范教学:学生摸仿制作本节课的关键制作过程。
4.扩展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完善作品。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实录
师:一直强调photoshop是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它专业在哪儿?上节课的填充、描边,还是我们用过的磁性套索?在photoshop中,工具的确非常强大,它的图层、路径以及通道功能,在创作图像和处理图像时,让其它软件鞭长莫及。什么是图层?简单的说:就是把几张图纸混合在一起,第一张可以是蓝天,第二张可以绿草,第三张可以若干只蝴蝶,第四张可以百花争艳……它们合在一起就是一张完美的图画,分开它们也是独立的一张美图,并可以任意修改。(下发课件包括示范效果图)
师:根据下发的ppt,你能学会新建图层、删除图层以及隐藏图层的方法吗?
生:(约五分钟)学生示范新建、删除 以及隐藏图层的方法。
注:隐藏图层时练习把示范效果图的汽车图层隐藏并显示。
删除图层时练习把两个填充的圆形删除,引出窗口的使用技巧──历史记录。
师:现在我们用图层,来制作可以随时修改的“停”指示牌。这个图形并不陌生,上节课做过了,用什么工具做的还记得吗?
生:填充、描边、自由变换。
师:根据ppt中的制作顺序,我们一起来制作。看看哪种方法更简单?
比的应用 篇5
一,填空题: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一本书,看了 ,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4,21:10= 读作:( )
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7,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
8,甲,乙,丙三个人的速度的比为:甲∶乙=4∶5,乙∶丙=6∶7.从a地到b地,甲走了20分钟,丙要走( )分钟。
9,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小瓶里分别装油( )千克,( )千克。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二,求比值
24:32 56:14 15:25 0.8 :
三,化简比
128∶34 ∶ 0.54∶2.7 1.42∶
四,判断
1,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 ,那么乙数:甲数=5:2…………( )
2,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盐和水的比是1:9………………( )
3,小英买5本练习本用1.50元,总价与本数的比是1.50:5……( )
4,比的后项不能是0…………………………………………………( )
5,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25( )
五,解决问题
1,沙,石共36吨,沙与石的比是1∶8,沙,石各是多少吨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面积是多少
3,男工40人,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工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
4,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按5∶3∶2混合而成的。
(1)如果先称20千克的水果糖,奶糖与软糖各需多少千克
(2)如果先称出15千克的奶糖,水果糖与软糖各需多少千克
5,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
6,一桶油用去的量占剩下的,已知这桶油共有50千克,用去了多少千克 还剩下多少千克
7,一套西装32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