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9篇)

发布时间: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运动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处于发展期,运动能力较低,身体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上下肢协调性差;好动喜玩,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六个班级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中根据班级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四、后进生措施

后进生在六个班级中都有存在,个别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还有些是由于体质较弱、胆子较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这些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在体育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3)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4)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我坚信我所教的班级里没有后进生。

五、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把德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激活教学,优化课堂,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这是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课教学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诚实守信等各种优良品质。

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4、5、6、13、16、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一年级相比,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但与中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具体教学措施 篇3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比较薄弱,对动作事物结构的思考较为肤浅,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但是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也能从容面对。出现了竞争意识。针对这些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和纪律性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诱导,提高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对其进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3、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

4、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由于运动会有队列比赛,所以每节课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

2、二年级的体育教学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投掷和跳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投掷方面和跳跃项目的练习,譬如投准投远练习和跳上跳下练习。

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动作比较慢,在进行一些协调性的练习时,可能接受比较慢,所以韵律舞蹈和儿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

三、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从开始就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个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写法,而是以学生为本,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包括:基本活动:排队活动、基本体操(徒手的和使用轻器械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爬、跳绳、踢毽子、滚翻、韵律活动(包括简易舞蹈)、自我表现活动等。游戏:奔跑游戏(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游戏(各种跳跃等)、投掷游戏(各种挥动、抛掷等)和小球类游戏等。这些内容强调活动,所有教材内容均以示例性为主,教师都可以自行选择和组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四、课时安排

每课2课时,共30节课

五、教学措施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单元科学词汇 篇6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20-2.23

始业教育课

2

2.24-3.2

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

3.3-3.9

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3.10-3.16

1-3.磁铁的两极

5

3.17-3.23

1-4.磁极与方向

6

3.24-3.30

1-5.做一个指南针

7

3.31-4.6

机动

清明节4月5日-7日

8

4.7-4.13

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

4.14-4.20

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

4.21-4.27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

4.28-5.4

2-1.观察我们的身体

劳动节5月1日

12

5.5-5.11

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

5.12-5.18

2-3.观察与比较

14

5.19-5.25

2-4.测试反应快慢

15

5.26-6.1

2-5.发现生长

16

6.2-6.8

机动

端午节6月7日-9日

17

6.9-6.15

2-6.身体的“时间胶囊”

18

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19

6.23-6.29

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学情分析 篇8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教材解读 篇9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