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5篇)
做一名好的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教出国家未来的栋梁,还能让自己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更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接下来,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1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 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 、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 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十几年来 ,各地同仁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 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 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 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 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笔者拟就此略抒浅见,以请教于同仁及方家。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 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 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吕淑湘先生也曾说 :“教学法允许不同,可以是教法不同而效果都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优劣得失的唯一标准。两位大师都强调了“教无定法”,强调 了根据个人实际和教学实际去选择适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 、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 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 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 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 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 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 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 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做到“知己”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 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 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 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 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 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 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正象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 ,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而在另一些 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 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 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 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 选择。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 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 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 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择。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做到“知彼”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 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 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 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 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 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括前任教师 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 了解和必须了解的。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 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 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 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 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 对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 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 ,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 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育 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 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 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 ,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 、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 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 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 ,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 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 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 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三、语文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制约也是不能忽视的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尤其是语文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变动多 ,这就使语文教材促使着语文教师随教材而动,时时修正选择教学方法。吕淑湘先生历来认为,教法应根据教 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我们不顾及教材实际,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地固守陈规,不对教法进行适 当的选择,恐怕不只是使教学失去生动性、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甚 至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与教学目的的距越来越远。
语文教材,它的知识含量和能力要求含量是极为丰富的。整个语文教材从内容上讲,有语文知识、写作知 识和古今文体篇录,而且每一类里边又包含许多小类。如果我们都采用某一种的教学方法不加区别地去进行教 学,那肯定是不行的。另外,从语文教材的要求上来讲,语文教学不但要求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 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且要求我们联系课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 道德观念,同时还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这也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 求,因此,面对这些要求我们自然不能在同一教学模式中抑或是自思自悟的感知中去实现,而是要针对不同内 容、不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几种方法的融合。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对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单元目标教学 法的实施,也可以进行单篇目标教学的尝试;可以是两篇课文并起来,进行相似点、不同点的比较教学,也可 以是单篇课文的质疑讨论或讲读式的教学,或是学生在老师指点下的自学,如此等等。当然,要达到这一点, 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要对教材烂熟于心。这样,教师的一双眼睛才能从教案和课本中解脱出来,始 终专注地高效率地扫瞄讲台下那一双双眼睛,这时,你的注意力不仅是集中考虑授课,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思 维。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学习,哪个学生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从学生的神态中看出各种反映,随之机智地调整 讲话速度和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与学双方思维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实现教 学的最优化。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认真地研究教材同研究学生一样重要,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和前提,是不能忽视的。
四、环境影响也是对选择教学方法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的因素
教学环境包括大环境(即社会环境),也包括小环境(即校园环境),这多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方法的选 择,都起着大小不等的制约作用。
大环境包括社会发展趋势及对教育的要求,社会氛围及社会风气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等等,既有正面影响, 又有负面影响。
从社会发展趋势及对教育的要求讲,整个世界,整个国际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竞争、科技竞争、能力竞争 的时代,这个时代就需要教育来加以支持。从整个世界看,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共同趋势,表现在:(1) 在教学观念上,语文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2)培养方向上,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兼容并包;(3)教 材编写上,分科、 综合并存,有向综合发展的迹象;(4)训练体系上, 主体依然是阅读中心与写作中心;( 5)阅读教学上,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紧密结合;(6)写作教学上,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补充。不难看出,能力和运用成为各国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与之相适 应,国际上出现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新的理论体系、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以控制论为依据的程 序教学法;以系统论为指导的范例教学法;以无意识心理倾向和超级记忆研究为基础的暗示教学法;以布鲁纳 的认识结构理论为根据的发现教学法;以赞可夫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新教学体系。此外,还有苏霍姆林斯基和 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等,这些都对我国产生影响。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的深化,对人才 素质需求的提高,也对教育教学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所有这些都在促使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负诱导作用。如中招考试对初中语文教学,高招 考试对高中语文教学,都有直接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去贯彻教学原则,不管这些情况多么不利, 仍然能够使它朝着对教学有利的方向转移。只有能够做到这一条,才算是把教学法讲活了”。
社会环境影响着教学,校园环境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这主要是指学校领导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先进与陈旧 ,整个学校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态度看法,这些都直接地制约着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所以,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不可能不顾及到教育环境这个因素的,我们需要的是:克服不利因素,利 用有利因素,选择与我们适用的、顺应形势需要的语文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哪一位语文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而且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 出发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认真备教。对教学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 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 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 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学习方法 篇2
一、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重点学科,难点学科重点投入。但绝对不能偏科)。只要按计划才能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打败仗,长此下去,可以使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前自学(预习)
课前自学有点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通过预习,可以对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并做上记号,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认真,并且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解的内容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某些片面认识,更重要是可以培养自己自学的能力,这是人的一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专心上课
除了端坐静听外,更重要的是积极思考。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对比,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开展讨论,课堂时间不够,就放到课外,老师没有时间,就和同学讨论,总之,讨论的越充分,研究的越透彻,理解的越深刻,掌握的就越牢固,并且能够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四、及时复习
现在的教材,学科庞杂,知识点多,要想做到一次净,一遍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及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一环,除了跟随老师在课堂上复习外,更多的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中出现的遗忘等现象,做好课外复习工作,复习不应是机械地重复几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
教学方法心得 篇3
《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方法初探》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一下几点教学理念:一、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构成音乐时间的实质,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特定的节奏形态来完成。三、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阐述小学音乐课中一些实用的节奏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基础内容之一。
因此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习节奏、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可以在律动中让学生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也可以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以及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篇4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 篇5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1)讲解教学方法
2)谈话教学方法
3)讨论教学方法
4)讲读教学方法
5)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1)创设问题的情境
(2)选择与确定问题
(3)讨论与提出假设
(4)实践与寻求结果
(5)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练习法
(2)实验法
(3)社会实践法
(4)研究性学习法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
(1)再现功能。
(2)集成功能。
(3)交互功能。
(4)虚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