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图表说明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图文并茂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请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师:播放课件: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师: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共同完成。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学生说一说。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交流、汇报。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介绍傣家竹楼。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

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

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

(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

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

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

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

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

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

动观(类似欣赏短片)

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

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 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 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

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

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

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

课后思考题:

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

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课后反思: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独特的建筑特色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在阅读文本时,通过反复的朗读、比较,很快找出这两种建筑的独特之处,并从文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学完课文,孩子们依然兴趣盎然,在课外查找了很多的资料,了解了更多的民族建筑。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5

知识与能力:

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各地民居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看图认识各地民居,欣赏民居的多彩。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合作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2、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1、交流本课生字新词。

2、交流读课文收获。

三、品读领悟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3、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提示: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图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三、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发现了客家人有哪些特点了吗?

提示: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分析。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客家民居》,了解了客家民居的一些特点、文化内涵和一些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与顺序来学习《傣家竹楼》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二、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

提示: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语句理解: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三、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提示: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发现傣族人有哪些特点了吗?

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分析。

作业:

1、搜集一下我国各地民居的相关资料。

2、写一篇习作,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并能较准确地加以表达。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做民居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民居的独特魅力。

2、齐读课题。

3、课文由几篇短文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民居?

4、朗读课前导读,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二、学习第一篇短文《客家民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教师做适当引导。

以学定教。从地理位置、独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结构和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客家民居的特点加以分析、理解。(表格、重点句子见后)

重点语句:

a.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让读者感到它的壮观。

b.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先祖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表格:

位置 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独特的作用 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

特殊的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奇特的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三、学习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楼》

1、过渡语:我们去云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楼。

2、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3、说说傣家竹楼给你怎样的感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4、出示表格,明确学习任务。

5、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表格:

位置 浓绿的竹林中独特的作用 防酷暑和湿气

特殊的材料 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奇特的结构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楼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两侧是用木板和竹蔑隔成的卧室

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团结和睦

重点语句:

a.傣族人家至尽仍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b.“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展示课件,学生齐读该段。

傣家人是如何建竹楼的?这体现了什么?(先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中柱一般是8根,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候,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体现了傣家人企求吉祥、平安、兴旺、和睦的民族心理)

四、对比两篇短文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两篇短文,在描写内容和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2、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指导。

指导方向:

a.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独特的魅力。

b.两种民居的地理环境、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和结构都不同,但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却是相同的。

c.两篇短文都用了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五、课堂延伸

1、请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我国其他民居的资料做简单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供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各 具 特 色 的 民 居

“民居奇葩”——客家民居

“绿色之家”——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永定土楼》

八、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并能较准确地加以表达。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做民居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民居的独特魅力。

2.齐读课题。

3.课文由几篇短文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民居?

4.朗读课前导读,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二、学习第一篇短文《客家民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教师做适当引导。

以学定教。从地理位置、独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结构和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客家民居的特点加以分析、理解。(表格、重点句子见后)

重点语句:

a.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让读者感到它的壮观。

b.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先祖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表格:

位置 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独特的作用 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

特殊的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奇特的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三、学习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楼》

1.过渡语:我们去云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楼。

2.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3.说说傣家竹楼给你怎样的感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4.出示表格,明确学习任务。

5.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表格:

位置 浓绿的竹林中独特的作用 防酷暑和湿气

特殊的材料 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奇特的结构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楼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两侧是用木板和竹蔑隔成的卧室

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团结和睦

重点语句:

a.傣族人家至尽仍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b.“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展示课件,学生齐读该段。

傣家人是如何建竹楼的?这体现了什么?(先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中柱一般是8根,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候,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体现了傣家人企求吉祥、平安、兴旺、和睦的民族心理)

四、对比两篇短文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两篇短文,在描写内容和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2.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指导。

指导方向:

a.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独特的魅力。

b.两种民居的地理环境、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和结构都不同,但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却是相同的。

c.两篇短文都用了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五、课堂延伸

1.请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我国其他民居的资料做简单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供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各 具 特 色 的 民 居

“民居奇葩”——客家民居

“绿色之家”——傣家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