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一面》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面》优秀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
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⑵ 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⑶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⑷ 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⑴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 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
(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一面》教案设计 篇2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导学生揣摩抓住外写画人物的方法。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那么几个,其他学生都比较沉默。我想是因为他们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较少,谈体会时不知从何处谈起。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我忽视了这一点,所以课堂上学生没有做到积极参与。
其次虽然是体会到了本文的写法,也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拓展练习。知道与运用还有一定距离,今后设计时一定要安排学与练的时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面》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凝、竖、拇”。会写“窄、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4、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国旗的资料。(师生)
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旗以及相关规定。(师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五星红旗。这是什么?板书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2、提问:国旗有什么含义?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五星红旗?
阅读课后“资料袋”
过渡:课文里的这面五星红旗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阅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4、出示词语,认读。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理解部分词语。
5、与身边的学习伙伴分段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事?回答后朗读二、三自然段。理解“处境”
2、来到小镇的面包店里,“我”希望得到老板的帮助,他是什么态度呢?默读4—12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
3、讨论: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提示:从“一脸的无奈”到“眼里闪出亮光”,最后“竖起大拇指”,老板前后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变化仅仅是因为这面五星红旗吗?他为什么会“竖起大拇指”?
朗读11、12自然段。
4、引导小结:你想对那个老板说点什么?
四、积累优美词句
课文中有不少感人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摘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认读。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声读课文,说说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过渡:老板前后态度有这样大的转变,与“一面五星红旗”有直接关系,所以以此为题。
二、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1、默读课文,用()把有“五星红旗”或“国旗”的句子勾画出来。
2、交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相机指导朗读。
“收拾好背包……出发了。”
“为了防止丢失……系在脖子上。”
“突然……闪出亮光……‘那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展开。”“我”为什么犹豫?
“这面做工精致……鲜艳。”
“老板……面包。”
“我愣了一下……凝视……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
“我摇摇头……趔趔趄趄向外走去。”
“这时……五星红旗。”
3、交流读后的感受。
4、引导小结:从这些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星红旗,让“我”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信任,更赢得了友谊。
三、拓展知识
1、你还认识哪些国家的国旗?
2、展示图片,拓展认识。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确定音序,组词。
2、指导书写。重点提醒“漆、鼻、换、摔”的笔画。
3、抄写生词。
《一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无分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2、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入课文
1、听写词语:
无影无踪、荒无人烟(根据意思写词语)、身无分文、交易。
(指名板书,其他学生书空)
2、齐读,集体校对。
3、理解交易的意思。
4、找出文中带交易的段落,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
5、一个面包值多少钱?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
二、理解交易的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到交易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读
1、什么是交易?
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交易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3、指读段落:
一个面包可能值多少钱?
4、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的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三、学习第三段,了解我当时的处境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
说说我当时的处境。
2、想想背包里可能有什么?
3、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想想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最需要什么?
4、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要读出作者当时的处境。
四、学习第四段,通过老板的言行初步感知老板的为人
1、请大家朗读第四段。
2、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原以为向老板说明了,就可以得到援助,可是老板却是怎么说的?
3、听了老板的话,你想对老板说什么?
4、让我们一起来读老板的话。
5、除了从老板的话中感到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以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觉到呢?
6、归纳:
是呀,从老板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表现出他的小气、不近人情。
五、学习 十一段,通过比较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言行的变化,不仅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找找文中哪一段也写了老板的态度
2、同学们,读了前后两段写老板态度的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住院的费用有多少?
归纳:老板的语言变了。
4、还有什么变了?
(动作)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竖起大拇指?
5、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六、学习五至八段,了解老板认为的平等交易是什么
1、按照常理,我想得到面包应该给老板什么呢?
2、什么叫身无分文?
3、老板认为怎样的交易是平等的?请同学们快速地从文中找一找。
4、你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为什么?
七、学习九、十段,通过中国留学生的行动体会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1、这位中国留学生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读读第9段,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凝视)
3、读读第10段,这时我需要这2块面包吗?
4、学习资料袋内容。
5、让我们再来读读老板的话,现在你知道老板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了吗?
八、学习十二段,体会我的内心情感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2段。
2、请你想象一下,中国留学生此时此刻会怎么做怎么说,请写下来。
(出示:中国留学生──,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敬。让我们也怀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诵读《五星红旗》吧。
【附】
五星红旗
啊,五星红旗,
你是那样的鲜艳夺目;
啊,五星红旗,
你是那样的。灿烂辉煌!
当你冉冉升起的时候,
像一轮火红的太阳;
当你迎风招展的时候,
宛如母亲在呼唤。
万里长城,三山五岳,
是你坚强的身躯;
滚滚黄河,浩浩长江
是你流动的血液;
首都北京啊,
你跳动的心脏。
那金光闪闪的五星啊,
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是港澳同胞的向往,
是海峡两岸的期盼;
是炎黄子孙──
一颗颗的中国心。
五星红旗啊,祖国!
祖国啊,五星红旗!
我们愿你如日中天
如斯万年万万年!!
《一面》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目导入,检查课前预习
1、直接导入,明确本课教学目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面》这篇课文。(板书:一面)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们都读了吗?读了几遍?
师:看一遍是了解内容,看两遍说明你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三遍、四遍证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这很了不起,这就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2、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检查课前阅读情况
师:谁能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从题目出发,引出这“一面”的特殊意义,剖析重点
师:现在有个问题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把一面这个题目改为《我和鲁迅先生》或《鲁迅先生给我的关怀》这样好不好?
(不好,在读《一面》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是谁见面?是怎样才见的?见面的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不懂。这样,就使读者争着去看文章。)
师:对,有吸引力的题目是好题目。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么看来题目还是用《一面》好,因为这《一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价值。请问课文哪些地方谈到了这个问题?
(课文结尾处写到: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师: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他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来自鲁迅先生)
师:就是来自那次偶然的见面时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对吗?
生:对。
师:这实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但来自于与先生短暂见面获得的关怀,同时也来自对先生深刻的了解认识。
二、分析课文,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1、聚焦外貌,仔细研读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了解鲁迅的。
生:通过与鲁迅先生的接触。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语言、举止。
生:还有神情。
师:同学们谈的都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来了解认识鲁迅的。
师:概括得好。(板书:外貌语言神情举止)大家已经自读了课文,了解到作者观察最多的是一一
生:外貌。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和重点词。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别是怎么写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师:这次观察从距离上看比较——远,又因为是偶然相遇,是一瞥的印象,所以印象比较——模糊,只有一个粗浅的轮廓。现在我们看第二次外貌观察,与第一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o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立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这次观察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观察的距离比第一次近。
生:这次观察是注意的,观察得比较清楚。
师:请你具体地说说。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面孔黄里带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隶体一字。这里。作者能够观察到先生面孔的颜色,瘦的程度,精神状态,头发、胡须的样子等,就证明他观察得清楚。)
师:第二次外貌观察的部位是集中在一一头部。鲁迅先生头部的特征最突出。作者正是从局部的最主要的形象进行观察的。我们观察人物注意了特征,到写文章时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就不至于千人一面。第三次外貌描写在什么地方?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手指比做竹枝)这两者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都很瘦)
师:现在我们再看第四次外貌观察。
第四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师:这与第二次外貌描写有些相似,作者什么会再次提起鲁迅的脸、头发、胡须?
生:说明鲁迅这些特征很明显。
师:这回观察得很清楚,不但观察到了鲁迅先生手中的烟嘴,连颜色等细节也观察到了。
生:还观察到了长衫是牙黄羽纱的。
师:这样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
师:的确,通过一次次的外貌描写,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了。第五次是怎样写的?第六次呢?
第五次:我又仔细的看他的脸——瘦。
第六次:他的手多瘦啊!
2、由表及里,由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精神
师:我们把这六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瘦)
师:为什么他如此瘦?
生自由回答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精神抖擞
师: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之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齐读六处外貌描写。
师: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3、探讨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学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方法
师:事实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是不是单纯依靠外貌观察呢?
生:不是的。
师:还有什么观察?大家说说。
生:还有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
师:请说得具体点。
生:“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从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觉到那是正直与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师:如果没有对眼神的观察,作者是无从获得这种感受的。
生: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师:通过语言的观察对先生的认识加深了。
生:鲁迅先生对作者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惊奇诧异。对面前的这个人的认识又加深了。
师:这说明由于对人物了解加深了,观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过来,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师:我们再看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观察除了上面讨论的那些外,还有别的方面吗?
生:还有鲁迅先生向作者解释为什么收他一块钱,使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热情帮助进步青年的人。这是语言观察。
师:以上谈的,是作者与先生偶然见面观察到的情况,我们称这种观察为直接观察。(师板书:直接观察)它是我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是靠看书板、读资料、听广播等渠道来认识事物的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就叫间接观察。我们看作者认识鲁迅有没有间接观察的成份?
生:有。当作者看到〈毁灭〉的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生:从本篇中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这句话里可知作者经常读鲁迅的作品。
生:作者说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一这也证明作者读过介绍鲁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这里也说明作者间接认识了鲁迅。
生: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师:很好,这些都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间接观察。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对先生能了解得那么深,原来他是把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合起来。(师板书:间接)
三、小结全文,主题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举止的直接观察和通过书刊了解人物的间接观察,了解认识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人、了解人,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板书:19一面
主板书副板书
外貌——瘦精神抖擞直接描写
语言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一面》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初步了解小说的六要素。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知识渊博、善于教育、幽默、关心穷苦百姓)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爱笑,动作敏捷)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平民,深受爱戴)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课前经过预习,谈谈你所了解到的阿累?(课件出示)
二、自读自悟,通过外貌体会鲁迅精神。
1、谈话:当你看到一面这个题目的时候有什么疑惑?经过预习,谁说说一面指的是——(生:一面之交)(板书:一面 之交)谁和谁的一面之交?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快速默读,了解小说六要素
(师巡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汇报,师板书。(鲁迅和作者的一面之缘;事情发生在1932年秋的上海;师:那是鲁迅逝世前的四年,作者正是在鲁迅死后回忆四年前的这一面才写的文章。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时间没到,书店看书;经过是——没钱买书,鲁迅赠书;结果——认识鲁迅,受到激励。(板书)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几点就是小说的六要素(板书)
3、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师: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1932年,也就是鲁迅逝世前四年,当时鲁迅五十二岁。那一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 发动“九·一八”事变,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鲁迅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2月6日,由内山书店朋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5月5日——中国与日本签署《淞沪停战协定》。7月18日——日本出兵攻打中国热河、察哈尔,长城战役爆发。)
我们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耻辱的历史背景之下。
4、第二次快速浏览课文,体会鲁迅的瘦。
(1)勾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师巡视)
(2)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瘦)从哪里看出来?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3)交流“瘦”。
师:是啊!鲁迅怎么会这么瘦啊?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从文章中找出来:正如作者所说:“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以为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课件)
师引导:你会从课文中找答案,真了不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见,鲁迅先生真的是忘我地工作,他是累成这样的。
生回答,师引导:你会联系课外已有知识学习,很会读书。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曹靖华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5、交流“精神”。
师:作者对鲁迅的外貌描写除了让你感觉到瘦,你还感觉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板书:(精神)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朗读指导,读书精神的感觉,读出鲁迅坚强的个性,读出鲁迅的精神抖擞。
6、分组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学习写作方法。
齐读(教师手势指导)后思考:这三次描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相同都是瘦,不同远、近、更近)(课件出示)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8、总结: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从对话入手,体会关怀
师:当作者没有钱买书时,鲁迅给予了什么帮助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再次快速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对话入手。在旁边写出批注,从鲁迅的话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出示课件)
通过几次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朗读指导鲁迅的几次话以及我的感受,从而体会鲁迅对青年人的关怀。
3、体会一面给我带来的影响。
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5、反复读“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感受作者受到的鼓舞。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的关怀,所以作者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面对饥饿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被反动派迫害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在马来西亚被驱逐时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当作者被抓时,还是会想到——“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现在甚至还可以说鲁迅精神是——“同我们一起的。”
是啊,一面之交,一生影响,萍水相逢,无私关爱。
(板书:之交,一生影响)
四、拓展写作
过渡语: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已经深深感觉到同学们走进了阿累,走进了鲁迅,为鲁迅这位伟人的精神所鼓舞!
1、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写出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2、出示范文。
3、学生习作,交流。
五、总结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六、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
一面 之交
时间、地点、人物 小
瘦 精神
起因 说
经过 六
结果 要
一生 影响 素
《一面》教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救助他的事。本组教材以“热爱祖国”为主题,教学中应围绕“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情感线索,为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设计理念】
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凝、竖、拇”5个生字,会写“窄、脖、段……”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资料袋”里的内容,搜集国旗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认识“国旗”,导入揭题
1、孩子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都会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你望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会想到什么?
2、小结:
是啊,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尊敬、爱护国旗。让我们一起怀着尊敬读——五星红旗。
在导入新课时,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五星红旗的认识,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后面的课文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3、关于五星红旗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6《·》课,(补充一面)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一读。
2、让老师听听你读词的情况:
⑴ 出示第一组词:
筏子 脖子 鼻子
① 自由读。
② 看筏子图,指名一人读词。
③ 你有什么发现?
④ 不要小看轻声,读好轻声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好听。齐读。
读书时,注意轻声的读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⑵ 出示第二组词:
难读的四字词语,你会吗?
壮胆鼓劲 平等交易 竖起拇指
无影无踪 荒无人烟 身无分文 趔趔趄趄
① 自由读,读准音。
② 分组读。
③ 看第二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④ 它们都有无,那么,这些词各用在哪里呢?你在课文中找到带有它们的句子,读读,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分组认读词语,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意词语的运用,落实了学习词语的目标。
⑤ 齐读。
过渡语:
对,读词时就该这样,声音响亮,口齿清楚。那么。在这个句子中有几个多音字,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读准它们吗?
⑶ 出示句子:
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① 自由读。
② 指名找多音字,读。
③ 齐读。
读书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孩子们,读课文就这样,注意轻声,注意难读的词,还要留心多音字,把字音读准确。现在,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再一次读课文,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多音字,难读的词,你要特别留心。读完后,想一想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发生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交流:
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发生的事?
(留学生和老板发生的事)
⑴ 是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上留学生、老板、一面五星红旗说一说吗?
⑵ 自由准备。需要老师帮忙吗?
(点拨:留学生怎么了?老板要留学生干什么?结果怎样?)
⑶ 指名一人。
⑷ 再指名。
⑸ 同桌说一说。
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留学生、老板、一面五星红旗”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初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感悟,体会处境
1、读课文时,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在读完后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的。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故事,看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会向老板要面包?建议你仔细地读读第三自然段。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2、自由说:
预设: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⑴ 读懂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 随机理解“无影无踪”;猜想背包里会有什么?
② 可见当时我的情况可以用词来说——身无分文。
③ 随机理解“荒无人烟”;猜想一下,这三天,我是怎么过的?
④ 孩子们,这就是“我”当时的处境。此时的我多么想──(学生接说),多么需要──(学生接说)。对啊,一个面包,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意味着我的生命。
⑵ 读出情感:
此时,我的心情怎么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着段话。
(指名2人,男生读)
在感悟“我”的艰难处境时,引导学生理解“荒芜人烟”“无影无踪”“身无分文”等重点词,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且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外化出来,在学生的情感和能力方面有了提升,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小镇的面包店就是我的希望。我会怎么对面包店老板说明自己的处境呢?
(复述)
学完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处境的艰难。另外,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四、生字学习,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认读。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鼻”字的书写。
《一面》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学习作者用外在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变化,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标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复习字词,整体感知:
1、为了检验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程度,老师这里有两组词,请同学朗读,并思考它们背后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中国留学生、外国老板。
2、这两个主人公围绕什么事物发生了一件小事?——五星红旗、面包。
3、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黑板上四个关键词,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快速朗读课文,试填空:“我”在一次()中遇到危险后,向()求助,可是他却要求“我”用()换(),“我”()了。最后,“我”还是得到了帮助。因此我们以后概括课文内容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三、深入学习:
1、既然本篇课文题目叫做《一面五星红旗》,文中肯定也有很多描写红旗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使你感受到中国留学生对国旗热爱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提问: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第一句?——“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出门旅行不忘带国旗,看来爱国之情已经深入他的心中。
3、(1)提问: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色越来越暗,河面越来越窄,危险也悄然而至,我首先想到了什么?——国旗。我做了什么?——“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国旗从一开始在我手中,现在已经到了脖子上,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国旗的爱护。教师补充:说明他将红旗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将国旗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4、(1)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真的发生了危险,请同学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的句子,看看他醒来后处于怎样的境地。——“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他能来到面包店是多么不容易啊!谁能再来读读?
(2)这位中国留学生经历了怎样的困难才来到这家面包店呢?请学生们想象并填空:____________,才走进一家面包店。(指名3—5人回答)
5、我在大山里转了三天三夜,饥饿难耐啊!此时此刻,我多么想要一块——面包!(学生齐答)可是尽管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筏子和背包也无影无踪了,但全程有一面五星红旗始终陪伴我走出大山。因此,当外国老板提出要用五星红旗换取面包来满足我的要求时,我是什么反应?——“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1)提问:你觉得这面国旗鲜艳吗?——鲜艳。是颜色鲜艳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之前经受过河水的冲洗。(追问2、3名学生)
A、教师补充:是啊,这面国旗之前陪着我经历了那么多困难,也许已经脏了、褪色了,甚至被划破了,但为什么我说他“依然鲜艳”?——因为在我心里我很热爱这面国旗。
B、教师补充:尽管这面国旗已经不那么鲜艳了,但它在我心里永远是那面最美、最鲜艳的国旗,表达了我的热爱之情。
(2)提问:这句话中还有哪几个词让你感受到我对国旗的热爱?——“慢慢接下来”、“再展开”。
(3)指名朗读句子,提问:你能感受到什么?——我动作很慢、小心翼翼,生怕把国旗扯坏。
(4)我们带着这位中国留学生的心情,一起齐读这句话。
6、可是老板似乎对我这面五星红旗很感兴趣,我又是什么反应?——“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1)提问:“凝视”是什么意思?和“看”一样吗?——不一样,是目不转睛地看。教师补充:还带有一种思考。
(2)提问:想象一下,此时我心里在想什么,试填空:此刻我心想:________________。(指名2、3名学生回答)
(3)此时,我心中的无数思绪都已经化为深情款款的凝视。在这凝视中,显然我的内心十分坚定,究竟能不能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不能!(学生齐答)
7、当外国老板不断提出要用红旗换面包的要求时,我最终做了什么决定?——“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其中的感情?(师生共读)
(2)哪位同学能够读得比老师更有感情?指名朗读。
(3)提问:哪几个词让你特别感动?——“吃力地”、“趔趔趄趄地”。
提问:“趔趔趄趄”什么意思?——走路不稳,踉踉跄跄,仿佛下一秒就要摔倒。
提问:为什么是这两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他太累了,却毅然拒绝了老板的要求。
(4)这位留学生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宁愿(),也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5)这一切都体现了什么?——我对国旗的热爱。
8、出示句子。同学们,大屏幕上加红色的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动作。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说一句话,却用几个动作诠释了我内心坚定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朗读,体会这位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之情。(师生配乐共读)
(1)漂流遇险,我饥寒交迫,身无分文,多么渴望能有一块面包,老板却让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于是_____
(2)可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怎么能用它换面包呢?因此_____
(3)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因此_____
9、回忆课文,老板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找出句子。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提问:老板最初是什么态度?——无奈。
(2)“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提问:最后老板又是什么态度?——称赞、尊重。
(3)提问:究竟是什么让老板前后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对国旗的热爱。教师补充:爱国旗就是爱祖国。(学生齐答)
10、当我因为身体虚弱被送到医院时,我又看到了那面最爱的五星红旗,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展示图片,播放音乐。
教师补充: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她的尊严。
2、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爱国者人爱之。意思就是,热爱祖国的人别人也会爱戴、尊重他。
五、布置作业:
在生命与国旗之间,中国留学生毅然选择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此时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
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面包店老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