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吨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31页例7、32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学生具有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练习:填合适的单位。

师: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呢?(蓝鲸)

出示蓝鲸资料,学生阅读。

师:课件中蓝鲸的重量用吨作单质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又用蓝鲸的资料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师: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吗?出示集装箱和一节火节的载质量。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一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也就是1吨。

1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吨。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③一只东北虎250千克,()只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小组活动

(1)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4)分组汇报结果。

同学们,这了不起,通过自己的推算,顺利解决了问题,感受了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连线。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最后一题要告诉同学们要填长度单位千米。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解决问题。

锻练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都拎过?(拎过了)那老师来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个人拎不动,2人拎)你感觉怎样?(重,很重)那和他情况一样的人有吗?(有)举手看看。哦!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几个一起才把他拎起来呢。那其他人呢?你们这些人的力气真大啊!还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个人一起才拎起来的。体验:那我们就请两个人来拎拎,感受一下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过程中教师评价:1、25千克2比较重

那两袋有多重呢?(50千克)(课件出示叠加上去)那需要这样的几个小朋友来拎呢?(4个)在请2个学生走上)这4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继续看!(电脑出示:4袋)那现在有几千克了?(学生边数边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头与100千克1袋联系起来)那要几个人拎?(8个)(再请4个小朋友上来)哦!8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拎得动(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几个?(16个人)用口诀帮助计算(教师手势围8个)哦16个了。300千克?要几个啊!(教师手势围8个)直到500千克,我们全班同学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吨呢?要几个人啊?(要80个)那我们需要请外援了,再来1个班,师:1、1吨大米有这样40袋,需要我们两个班80个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来啊! 3、调查天数:从自身出发:关于大米,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让学生了解1吨米大约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吨要吃多少天。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吨的认识》教案 篇5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重点难点: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 篇7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习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平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3、4题。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