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课件内容(11篇)
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初一数学课件,方便大家学习。
初一数学课件 1
初一数学课件
初一数学知识开始变得难了,那么同学们如何才能学好呢?
目标
1.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 步骤 ,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2.能准确分析实际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 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
3.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4.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求解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会解方程。
难点: 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关键:找出能够表示 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思考:
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 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2.一项工作甲独做a天完成,乙独做b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二、新授: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 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做1。
人均效率(一个人 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由 x人先做4小 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做 8小时,完 成的工作量为 。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
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 列方程:
去分母,得 4x+8(x+2 )=40
去括号,得 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 =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 间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02页第8、9题。
四、课堂达标练习
名校课堂59页4、5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进一步体 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另外在求出x值后,一定要检验它是否合理 ,虽然不必写出检验过程 ,但这一 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六、作业:
课本第102页习题3.3第8题。
初一下学期数学课件 2
教学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 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
课本P7练习,P9.3,4,5,9.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件内容 3
设计意图:
我设计安排了本次活动。通过多个游戏活动环节,让幼儿区别单双数,并感知单数和双数的互换关系,激发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的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两个两个的数数,数完后还剩一个的数是单数。
2、能进行10以内单双数的转换,感受事物的多变性,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快乐的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图片。
2、课件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单、双”的含义。
(1)小朋友,今天与、小兔子来和大家做游戏,大家欢迎。出示兔子。
提问:“小兔子怎那么了?”哦,它少了一只耳朵、眼睛。谁能帮帮它?(请一名幼儿添画出眼睛耳朵)。现在小兔子变得漂亮来,谢谢谢朋友。
(2)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还有那个部位是成双成对的?(眼睛、手、胳膊、腿、尾毛、脚)。
出示课件1 幼儿说出的部位 用红色圆圈标出来。
(3)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有那个部位不是成双成对的就一个?(鼻子、嘴巴)。
2、幼儿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提供幼儿可可操作材料“数一数、圈一圈”。
幼儿操作,提示幼儿将2个2个的,一对一对的,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并用数字代表将材料上每个种类标记出数量。
(2)教师展示并总结幼儿操作材料。
双数:2 4 6 8 10 单数:1 3 5 7 9师小结:两个两个的数,正好数完的数就叫双数,比如:2 4 6 8 10。
两个两个的数,还剩下一个的数就叫单数,比如:1 3 5 7 9。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幼儿一起说出该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如:(7、6、4、8、9、1等。)
(4) 在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一张扑克牌你们看看你手中的扑克牌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5)现在请手拿单数的小朋友举起来,再请手拿双数的小朋友举起来。
3、幼儿理解并操作单双数互换。
(1) 出示一个西瓜在哭泣。 一个西瓜用数字1 表示,数字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
(2)出示2个苹果手拉手。 两个苹果用数字2 表示,数字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
(3)小朋友,怎么让西瓜高兴呢?(添上一个西瓜)。很好,那添上一个西瓜是几个西瓜?(2个)那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
(4)那2个苹果怎么变成单数呢?(去掉一个苹果)。很好,那去掉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1个)那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
(5)同上方法,依次出示单双数不同的图片,幼儿单数变双数,双数变单数。( 单双数互变 )
(6)出示4只长颈鹿和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去掉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3
(7)出示4只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添上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5。
(8)幼儿操作“单双数互换”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单双数互换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哦,原来单数要想变成双数就要再添上一个。双数要想变成单数,就要再去掉一个。单数挨着双数,双数爱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让幼儿感知我们身边的单双数的'作用。
(1)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交通更加的通畅,根据汽车的尾号单、双号来限制车辆是否可以上路行驶。
(2)在大街两边的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
(3)电影院里的座位是分单号和双号的。
(4)在日历上也有很多的单、双数。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单、双数,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多动脑,就会发现的。现在我们休息一会,然后我们就去找一找身边的单双数吧。
5、组织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按单双数站队户外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先游戏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开心,延伸活动也是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操作材料,使幼儿感觉一直在游戏,幼儿动手操作时,积极性特别高。真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设计适合6岁的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游戏做巩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特别快,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本节活动的效果也特别好。
初一下册地理课件内容 4
初一下册地理课件内容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 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大
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
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
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数学课件初 5
数学课件初一
数学课件初一
学习目标:
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预习疑难:
二、探索与思考
1、观察思考:观察下图,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你是如何发现的?
2、想一想:你看过电影吗?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1)如何找到6排3号这个座位呢?
(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
(4)(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
3、结论:①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4、概念:
有序数对:用含有 的词表示一个 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 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三、理解与运用
(一)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你有没有见过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
(二)应用
例1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3,5)→(4,5)→(4,4)→(5,4)→(5,3);
(3,5)→( ,5)→(4,4)→( , )→(5,3);
(3,5)→( , )→( , )→( , )→(5,3);
四、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1、小游戏:
“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 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3、右图是国际象棋的棋盘,E2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描述A、B、C的位置?
4、有趣玩一玩:
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六(1),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则,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要将图六(2)中的马走到指定的位置P处,即从(四,6)走到(六,4),现提供一种走法:(四,6)→(六,5)→(四,4)→(五,2)→(六,4)
(1) 下面提供另一走法,请填上所缺的一步:(四,6)→(五,8)→(七,7)→___→(六,4)
(2)请你再给出另一种走法(要与前面的两种走法不完全相同即可,步数不限),你的走法是:
六、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1、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2、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1)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
(2) 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小结:了解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过程与方法,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初中数学课件内容 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n是函数,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与都有意义。
(3)小题的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题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题,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被开方数是.
同理,第(6)小题也是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与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
(1)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次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
解:(1)
(x是正整数,
(2)若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则
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间
总结: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这样,就要求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函数,当自变量时,相应的函数y的值是。60叫做这个函数当时的函数值。
例3、求下列函数当时的函数值:
(1)(2)
(3)(4)
注:本例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以此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初一数学课件内容 7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 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张印有“长度为a的线段”的纸片。
教学设计策略: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1、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说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说明预习相关概念及定理。 观察并回答。 学生同步回答 学生运用直尺或圆规和剪刀进行绘图和剪切。 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讨论,然后积极回答。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和讨论 然后努力向结果慢慢前进。 学生对自己剪得的等腰三角形作操作,体会对称的思想。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更高层次的问题。 学生观察,并且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大范围的搜索和体验。 学生观察,体验,领会新概念。 集体讨论并互相帮助记忆重要的结论。每个小组抽查记忆。 学生思考,看书理解,然后讨论每一步的理由。 小组讨论,并且竞争回答。 学生讨论,并且试图写出过程。 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体会数学定理的使用和数学语言的组织。 学生在自己剪得的等腰三角形上画上已知条件,并且观察是否相等,然后进行相应证明的思考,并积极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开放性问题,自由发言。 课题引入: 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从三角形分类思考“两把三角尺的形状除了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在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结基础上,引入新课题。 新授:1、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腰,底边,顶角,底角。 2、指导学生做一做,要求:在事先准备的纸上,画一个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并将它剪下来,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放在一起,并观察和回答问题。3、第一个问题:观察所剪得的三角形形状是否相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画几个不同类的等腰三角形。 4、第二个问题:将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使顶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些顶点,看看有什么特点和发现。 5、问题: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体现他是轴对称,并指出对称轴。 问题:等边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几条。 6、通过刚才的折叠结合屏幕上图形的字母,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等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7、在总结刚才观察结论的基础上,引出两条重要的定理。 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要求每个同学清晰记忆和理解定理2中的具体条件。 8、完成例题:已知: 在△ABC中,AB=AC, ∠B=80°.求∠C和∠A的度数. 9、完成例题: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那么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10、完成例题: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11、完成例题: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的底边中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 12、完成例题:等腰△ABC中,AB=AC,D、E是BC上的两点,若BD=CE,那么AD和AE相等吗?为什么 1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体会到什么? 14、有益的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方法判断剪得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从直观图形上,回忆小学知识,体会等腰三角形。 理解等腰三角形相关概念。 深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构成和画三角形的方法。 1、 直观体会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不同特点。2、 体会已知两边不能确定三角形,为理解全等或三角形的构成作铺垫。 1、 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总结的能力。2、 体验等腰三角形在圆中的存在3、 体会合作的乐趣。4、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为今后的轨迹思想做一些准备。 1、 从轴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为后面的等量关系的得出做铺垫。2、 体验学习过程。3、 加深对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两解问题的敏感度。 1、体会轴对称图形中的等量关系和由此得到的特殊位置关系。为下面定理的引出得出有用的结论。2、感受组间竞争。 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2、体验合作和竞争的关系。3、体验原定理和逆定理的关系。(不作任何表述,只做理解) 1、完成对定理1的应用。体会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运用。2、体会合作精神。 1、 体会两解可能性的运用,培养思维的严密性。2、 注意分类表达的合理性和清晰性。 1、 对三线合一的使用2、 结合学生的过程书写,体会合情推理。 1、 体会三线合一在生活中的使用。2、 体验数学语言的精练和准确 1、 直观体验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应用对称思想实现辅助线的寻找2、 继续体验合情推理的使用。 回顾知识。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知识和第八章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论。 由于学生有相应的小学的知识和预习,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成问题。 由于三角形的形状不限,方法不限,学生绘制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此题学生较容易总结,至于体会到什么程度特别是目标2不作具体要求,体现新教材的“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 此题教难,关键在于引导和启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必要时候使用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实际结果看,学生在多媒体的启发作用下,应该会有一个思维上的突破。 体现新教材的操作理念,回归学习的本质,体验学习的过程。 对问题的一般到特殊做一些体会。 学生由于竞争的关系,往往能够得到许多有益的结论。建议采用“开火车”的办法。 在概念1中强调:在一个三角形中。在概念2中强调:三条线的具体描述。定理2可以视情况使用多媒体辅助理解。特别是对相关逆定理的理解,但不作表述。 理由的叙述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认真完成每一步。同时,鼓励学生讨论,共同提高。 注意两解的情况。注意两解分类的表达。 此题书写角度有很多选择,对每种书写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体现:新课标的学会数学应用的理念 在没有全等三角形的情况下,此题选择合理方法的思考就变得比较重要。 注意教师的总结和理论化。 注意教师的合理总结。 课后小结:由于运用了新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知识从不同的方向得到了渗透。基本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初一数学课件内容]
初一数学课件 8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初一下学期数学课件 9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
难点: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例题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解:这两条直线平行。
∵b⊥ac⊥a(已知)
∴∠1=∠2=90°(垂直的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
方法一: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 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2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BE平分∠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DBE=∠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由此能得出BE‖AC吗?为什么?
解:∵BE平分∠ABD
∴∠ABE=∠DBE(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DBE=∠A
∴∠ABE=∠A(等量代换)
∴B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初一数学课件去括号与去分母内容 10
初一数学课件去括号与去分母内容
课件简介:
新课导入
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与戏剧家。他在上大学期间,就为当时的幽默杂志撰写短篇小说。契诃夫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对数学也很感兴趣,在短篇小说《家庭教师》中就有下面一道趣题:
某商人花540卢布买了黑布料和蓝布料共138俄尺,已知蓝布料每俄尺5卢布,黑布料每俄尺3卢布。请问商人买来黑布料、蓝布料各有几俄尺?
(卢布和俄尺分别是俄罗斯的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设买了蓝布料x俄尺,那么买黑布料(138-x)俄尺;因而买蓝布料花了3x卢布,买黑布料花了5(138-x)卢布,根据买两种布料共用540卢布,列得方程
3x+5(138-x)=540
幼儿园数学课件内容 11
幼儿园数学课件内容
结合了主题《在农场里》,为了提高中班孩子数数能力,尝试对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进行数数,结合“在农场里”的主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从而积累封闭式数数的不同经验,同时创设了有趣的情景,在情境中开展数学活动。
活动难点:学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
活动重点:提高幼儿数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数小鸭的情境中,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并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2、体验帮助鸭妈妈数小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鸭若干,(直线排列、曲线排列、呈封闭状排列)。
2、辅助材料:夹子、笔、数字等。
活动过程:
一、鸭宝宝排队游泳(价值分析: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
情境导入:暖和的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我的鸭宝宝排好了队来游泳了。
1、数数鸭宝宝(出示若干只小鸭呈一字式排列、曲线排列) 提问:数一数有几只鸭宝宝呀?
小结:嗯,你们的办法真灵,数的真快!
二、鸭宝宝花样游泳(价值分析: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情境导入:我的鸭宝宝说他们要和运动员一样来一次花样游泳了呢。
刚刚它们排好队的时候,我一遍就数清楚是几只了。可他们一摆了个花样游泳的造型,我数来数去好几遍还没有数清楚,这可怎么办呀?
1、数花样游泳的鸭宝宝
提问:(1)小朋友,你们来帮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数清楚我的鸭宝宝到底有几只呢?(幼儿相互讨论商量。)
提问:(2)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里开始数的?数到哪里结束?
2、数丢了帽子的鸭宝宝
提问:(1)可是我的鸭宝宝太顽皮了,把帽子也给丢了,现在小鸭一摸一样了,又该怎么数呢?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灵,用各种办法记住了从哪只小鸭数起,就能知道数到哪只停下来。这样不会多数也不会少数,今天多亏了你们教了我这个本领,谢谢小朋友!
3、幼儿帮忙数小鸭
情景导入:可是你们看呀,还有那么多调皮的鸭宝宝还在河里摆造型,他们长的都一模一样,我数也数不清,请你们用刚刚的好办法快来帮助我吧!
提要求:鸭妈妈还提供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你们数数,如果你需要它就用,不需要它也可以不用。
4、幼儿交流
提问(1):你数了怎么样的鸭子宝宝?你是怎么数的?(2)碰到一摸一样的鸭子你怎么记住的,从哪里开始的?
小结:今天你们既帮助了鸭妈妈,又让自己学到了许多数数的本领。以后当我们碰到要数的图案像圈儿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一试,数一数,这样我们数数的本领会更大。
三、鸭妈妈感谢小朋友(价值分析:体验帮助鸭妈妈的快乐。)
1、今天鸭妈妈要谢谢你们小朋友,所以要请你们去我家里做客,要感谢你们,我们一起出发吧!
活动评析
活动的选材非常的有趣生动,孩子们非常喜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社会意识正在逐步的加强,因此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活动的目标清晰,各环节能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提问和回应也能围绕“约定”和“遵守约定”展开,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适时的回应,有效的达成了活动的目标。如:小朋友说到:“兔子不能再车上蹦蹦跳跳”时,老师便追问:“为什么兔子不能在车上蹦蹦跳跳?”小朋友纷纷说了自己的理由之后老师总结:“是呀,在车上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老师的回应归纳了孩子们的回答。又如:狮子爷爷和小动物们分别做了约定以后,老师用PPT的形式归纳总结了这些“约定”,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对“约定”含义的理解。为后面遵守“约定”的环节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使幼儿在后面的活动环节中更能感受到小动物们违反了“约定”最后倒置的严重后果,知道遵守“约定”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老师在“仔细观察图片”环节上还需加大一些,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仔细观察,促使孩子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