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明确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教具准备:5个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纸、小棒、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张白纸,现在,我想让这张纸站立起来!(教师演示纸横站、竖站怎么都不行)怎么站不起来呀?同学们能想办法帮帮老师吗?(请学生拿出纸试验,并到前面展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教师指出:像这样(指卷成筒形的)形状的物体在数学上称为圆柱。圆柱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的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大型建筑的支柱、笔筒、岗亭等实物图指出:这里的支柱、笔筒、岗亭的主体部分都是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2)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3)利用课件从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2.操作感知—圆柱的各部分(1)请同学们看看、摸摸手中的圆柱形物体,同桌讨论:圆柱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组织学生交流,初步感知圆柱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两个圆面,叫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圆柱的侧面。(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名称。(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可能有如下方法: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3认识圆柱的高(1)教师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提出问题:哪个圆柱比较高,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2)怎样测量圆柱的高a 独立探究: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自己手中圆柱的高。b 集体交流测量方法,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板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圆柱的高。4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1)猜一猜: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2)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3)议一议: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4)集体交流,形成共识: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知识拓展a.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正方形?b.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什么形状?导发现:当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一样的时候,把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6)做一做:快速转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2.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3.火眼金睛:①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②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做圆柱的高( )。4.画龙点睛(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2厘米,侧面展开图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是(  )分米5.动手实践把一张纸围成一个圆柱 四、全课小结,巩固提升这节课,通过大家的主动探究,我们认识了立体图形——圆柱,请大家回顾一下,你都知道了什么?圆柱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建筑、日常用具、工艺美术等方面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希望同学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五、作业练习十二1、2、3题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长方形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圆柱特征 :  三个面。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1个侧面——曲面。高——无数条,长度相等。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物品,你们看——(课件出示),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指名说)

二、 探究体验

1、 认识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状的物体,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2) 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介绍并板书: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同学们都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课件出示)这就是圆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关键词重读出来,能做到吗?(齐读一遍)

(4) 师介绍: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大家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

2、 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谁能给大家指出这个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到前面来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3)那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

①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形茶叶桶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形的面积与茶叶桶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那大家想一想,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得知道哪两个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 实践应用

刚才通过我们打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导出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个公式,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这个茶叶桶,课前我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侧面积?

2、某罐头厂要给生产的罐头瓶贴上商标包装纸(接头处不计),已知这种罐头瓶高10厘米,底面直径为12厘米(如图所示),贴一个这样的罐头瓶商标要用多少包装纸?

3、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的物体,同桌合作:先动手测量出要求它的侧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它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1、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2、课后练一练1、3题做在练习本上。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一、谈话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形的特征,复习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柱,揭示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

2、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10页和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师: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吗?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课件)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高:出示高(吸管)矮两个圆柱,说说感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来看看,你圆柱的高在哪里?有几条?你可以怎样测量最方便?

同桌互相测量圆柱体实物的高,学生反馈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测量,讲评讲方法。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课件)

(1、)(课本11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4、教学侧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课件)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A、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B、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C、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2)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和讨论,知道了圆柱侧面的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指着图边问边答)当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时候,

(3)分别让学生在教似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请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圆柱,分别得到以下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课件)

2、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小结学习内容。(略)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圆柱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因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这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不断探索交流,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课堂的最后,合作制作一个储蓄罐。通过小组交流,理解了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后,在展开操作。同学们一起动手动脑,合作的去探索,去创造。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如同学们通过摸口袋中的物体后,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马上又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圆柱的基本特征。

意图和思路都是正确的,但问题的提出不是很清晰和明确,给孩子们的发现带来了不便,发现什么呢?如果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改成“圆柱也有它的特征,看看谁能先发现它的特征?”就更加准确些了。

2、又如,在同学们观察课件:

把圆柱沿着其中的一条高展开后,形成了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马上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说出:长方形和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教学的实施不如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梳理思路再进行汇报,来得更好些等等。

总之,我从这堂课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锻炼了自己,完善了自己,使我受益颇丰!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一大早开学第一节课上了圆柱的认识,发现教完后啥都没输送下去的感觉。

一、入题太慢,圆柱的认识时间浪费太多。

该如何精简一些呢?从正方体、长方体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引入到圆柱的特点,纠结太久,应该稍微快一些。我却还在纠结他们圆是不是立体图形上,这里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不解决总归又是不好的,还是学生基础太差吗?还是自己的结论下太慢各个需要学生讨论呢?

二、环节把握不好。

通过去年的教学,我知道孩子们对于面旋转成体其实很难理解,所以第二个环节我把教学定在面旋转成体上,让学生多感受,可是没有形象的课件,有课件放不出来,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稍欠缺,导致这部分又没落实好,却又花去了很多时间。

三、圆柱侧面积的渗透不够。

看了作业本发现,第二题是有关侧面的,第三题已经是侧面积的计算了。好晕。我只是利用了最后5分钟,简单地带过了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长和宽和圆柱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对于已知半径求周长,已知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这些都没涉及,可是作业本里有。

于是又困惑了,到底该如何定位呢?如何把握课的知识内容呢?侧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该不该进行呢?这样一节课的内容有多少呢?进行多少是合适的呢?哎。估计下一次我还是会纠结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