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逐层展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动手实验,突破关键。

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认识圆的周长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

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如果轮子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

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__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不是讲授新知识,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到本册教材为止,小学阶段的三种统计图已经全部教学结束,所以在本节课中要特别注重三种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统计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哪些信息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比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和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等方面进行回忆整理。

2、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学生对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分类整理

1、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回顾。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们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了解?

(①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②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1题。

①呈现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②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根据统计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

(1)呈现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课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况统计表

(2)明确三种统计图的作用。

师:你们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选用扇形统计图;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的具体数量,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三种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1)回顾:本学期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除了可以将数据进行排序外,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作用。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2题。

①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②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并汇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 “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班内交流

方法一:

7-5.6 = 1.4(吨)1.4 ÷ 5.6 = 0.25= 25%方法二:

7 ÷ 5.6 = 1.25= 125%

125%-100% = 2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白纸,圆规。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

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

3、导入,板题:圆的认识

4、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二、在画圆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

1、任意画圆,体会什么是圆。

(1)画一个圆

(2)展示,比较哪个圆,哪个不圆?问:怎么就画圆了?

(3)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

2、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构成及圆心。

(1)让学生在白纸的四个角上分别画一个圆,边画边想:圆是由什么组成的?(圆周,圆心)

(2)展示(圆的和不圆的对比)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怎样就画圆了?

(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谁知道叫什么?(板书:圆心)

(4)标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

(5)圆心的重要性: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的?

3、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半径及特征。

(1)请你在画一个比刚才再大一点的圆,边画边思考:怎么就比刚才大一点了?

(2)在圆上表示出圆规两交叉开的长度。

(3)师:这条线段也有名称,你能试着给它起个名字吗?(板:半径)

(4)请你任选一个圆画出它的半径,边画边想: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半径是什么样的线段?

(5)汇报追问:你怎么知道半径长度都相等的?

(6)判断,哪条线段是半径?

(7)讨论:什么叫半径?(汇报)

(8)再画一个比刚才小一点的圆,说说你认为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4、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直径及特征。

(1)课件演示:问:看这两条半径怎样了?

(2)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板:直径)

(3)画一个圆,并画出它的直径,边画边想: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区别?

(4)判断,哪条线段是直径?

(5)说说什么叫直径?

(6)观察直径有什么特征?

5、画一个圆,并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观察讨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汇报)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2、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做成圆的?

四、谈谈你的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索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方法:

操作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与我们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

紧张吗?(有的说紧张有的说不紧张)

咱们来统计一下,紧张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数一数,并记录其数据(紧张的有15人,不紧张的有20人)。

你能根据这15人和20人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

(1)紧张的人数与不紧张的人数比是3:4;

(2)紧张的人数是不紧张的人数的3/4;

(3)紧张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比是3:7;

(4)紧张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3/7;

(5)紧张的人数比不紧张的人少1/4;

2、引入课题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前我们体验过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怎样分合理?

1、提出问题。

师:其实只要有心,随时都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一班和二班,怎样分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讨论。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分配方案。

方案一: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方案二: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进行分配。

启发学生明确:平均分就是按1:1的比例来分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量平均分,而是要按不同的份量(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像这样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叫按比例分配。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解决问题二: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帮笑笑想出了分配的方法,笑笑又问: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呢?

2、操作感知。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4人—组分一分。[教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根数。(小棒的根数是5的倍数)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分法]

3、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

①发现6:4,9:6、15:10、30:20……的结果都是3:2。

②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是按3:2分。

(三)解决问题三: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该怎么分?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分?

2、小组讨论。

让学生针对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巡视时,从中了解学生中典型的想法和做法。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如下表所示:

一班

二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方法2: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

140个

3+2=5?

28×3=84(个)

140÷5=28?

28×2=56(个)

(答略)

方法3: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思考过程如下:

先求分的总份数:3+2=5

因为:一班分5份中的3份,即分到140个的3/5。

二班分到5份中的2份,即分到140个的2/5。

所以:一班分的个数是140×3/5=84(个)

二班分的个数是140×2/5=56(个)

方法4:方程

解设每一份有x个橘子,则一班分3x个,二班分2x个,根据:3份(3x)+2份(2x)=140列出方程:3x

+

2x

=

140并解出方程x=28,一班分3×28

=

84(个),二班分2×28

=

56(个)。

让学生说一说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引导检验

生思考,小组交流检验方法。

5、小结:

师:说的'真好!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请你们思考:

A这类问题有什么特点?

B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76页中“练一练”的第1、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还有什么疑问要和大家商讨商讨?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二题和课本76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共分两大部分:一、分一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必要性,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算一算:再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上的问题。

存在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