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10篇语文六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
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欣赏建筑艺术
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
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
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
(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艳丽色彩和殿顶的雕金盘龙图案来欣赏体会故宫建筑艺术之美。第6段主要介绍了太和殿的作用。结合教学课件并配以庄严浑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太和殿神圣、宏伟的气势,在朗读中体会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的读,把这种情感植到学生心中。
(3)、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8、9自然段,加深对故宫建筑艺术的赞叹。
(二)、赞叹奇珍异宝
朗读第10段了解故宫藏品之多之奇之贵种,并出示相关资料增加学生对故宫的了解。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
五、小试牛刀拓展延伸
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以一名邮展志愿者的身份按照空间移位顺序写一篇小文章给各地游客介绍一下龙门石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
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3
《莫泊桑拜师》
教材解读:《莫泊桑拜师》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他的悉心指导,最终成名的事,表现了莫泊桑的勤勉好学、执著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莫泊桑写作成长的经历:由刚开始的 “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却“平平常常” ;到“全神贯注地观察” ,作品 “有了进步” ;直至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 ,并写出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然后引发疑问,找出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醒学生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啼(tí)啭(zhūàn)
2、引导谈话
3、启发学生思考: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交流答案(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组织学生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引导学生找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引导理解山雨的色彩美。
4、引导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1、听教师导入语
2、齐读课题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4、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5、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6、勾画并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7、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听教师小结
8、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9、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10、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11、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1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13、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5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诵读《苏武牧羊》,大体把握意思,想象这段经典爱国歌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主人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声调、节奏等诵读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
教学重点:
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这段词的大意,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通过诵读表现出作者对汉王朝汉、汉天子的忠贞不二。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带领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雏音小试我能行
1、导入语:前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爱国志士的经典篇章,老师这有几幅图,看你能联想起哪个爱国名人或哪首爱国名篇?敢不敢挑战自己!
我知道同学们掌握的爱国经典诗词远不止这些,有的能熟练地背出来的,有的还能唱出来,真好!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文字,请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请先记住老师的秘诀。(点击课件)
二、诵读要领一二三
一读通 读准自音,注意停顿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难”“教”。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文字字数相等,还押韵呐,如果除了标点符号外,会断句的话,读起来更有,更朗朗上口。
4、师生接读,读完画出停顿记号“/”。句号比逗号停顿时间稍长些,那节与节之间就更应停顿了。
5、生自由读:读对,读顺,读出节奏来。读给同桌听。
二读懂 对照注解,读懂大意
1、请大家对照注解默读,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段文字。
2、了解苏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时间(19年)、地点(北海)、原因(被匈奴扣留)。【指名说大意】汉朝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历尽艰辛,不辱使命。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1、请女生读上段,男生读下段。听着这两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可抓住词语或句子来想象画面,再逐句指导读。
指导读“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环境气候:是啊,匈奴地处北方,气候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北风呼啸 、人迹罕至、辽阔又荒凉)
评价语:你可真会读书,还知道通过语气的延长来体现时间的漫长。
抓住“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指导读。
北海气候非常寒冷,特别是冬天,北风呼啸,纷飞。
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
在这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举目无亲,与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会说话的公羊和那代表汉朝的符节。(评价语:你这样处理,读出了苏武的孤独,真好。)
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撕下身上一块羊皮毡片大嚼。你可知道,这实在难以下咽,难以消化,更难以抵御严寒呐。冷了,只能抱着羊儿取取暖。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苏武生活的艰难。)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读。】
指导读“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那期盼的眼神,望眼欲穿啊。(引导语:老母亲盼儿归,心急切呀!提示学生语速加快)
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苏武岂是铁石心肠,他也是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尝不思念他的老母亲,还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尽的思念,痛苦的思念啊!
【齐读,师范读,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语速由快到慢,语调逐渐变轻,谁梦谁三个字断开,但音断气不断。生练读再齐读。】
过渡:同学们,苏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个日日夜夜啊,寒冷、饥饿、孤独,思念,个中艰难只有苏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直接出示句子)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指名读【点评:对,关键词就是要重读。】
过渡:单于曾先后派谁和谁来劝苏武归降匈奴?任你单于怎么威逼利诱,我苏武“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绝不归降。(直接出示句子)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xiō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用坚定的立场,坚贞的意志,让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
【这里可读得激昂些。师边范读边加动作,生齐读。】
3、读到这儿,你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苏武呢?
对,这就叫气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像我们读过的朱自清、陶渊明等也都具有这样的民族气节,可敬可叹啊!
三、声情并茂有妙招
1、同学们,诗也好,词也罢,如果不能像演奏家那样将它出来,实在不能体现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谁愿意让我们领略一下这段文字的魅力。
(指名一男一女分读。)
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读好吗?不一定每一篇都读得字字铿锵,句句激昂。
语速有快慢 语调有高低 语气有轻重
3、过渡:让我们带着敬佩,伴着音乐,一齐声情并茂地诵读这段文字。
4、同学们,爱国志士苏武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辉,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武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这句话,作者笔下的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3.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点、艺术风格及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法国,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国度。法国的建筑尤其出名。能说出法国出名建筑的请举手。(投影出示几幅建筑图片,如巴黎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可见,建筑是科学,建筑是艺术,建筑还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吉祖英来了解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法国的凡尔赛宫。(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重点写凡尔赛宫的建造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
2.走进凡尔赛宫。
生一,介绍第1、2自然段。(先个别练说,再指名说)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艺术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坐落在……主要建于路易十四时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宫殿建筑气势磅礴……正宫……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赛宫更为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
师: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介绍时注意了什么?(板书:方位、艺术价值,外部:建造时间、面积、特色)(要注意抓住重点,准确生动、表达流畅、声音响亮)
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
生二,介绍第3自然段。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的一大名胜,它全长……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景物同样充满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
(1)师问: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内部:陈设、装潢)
(2)作者为何要重点介绍镜廊?
(3)这一段的第一句在这节中起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接下来,我们继续观赏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我们去游览。
生三,介绍第4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1)这一节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由远及近)
3.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历史逸事)指名朗读。
4.文章的第6、7自然段介绍了什么?齐读第6、7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的?
(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许多动人的历史逸事;四是在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2.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总说其艺术价值,再具体说明艺术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最后归纳)
3.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句子加以说明。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五、课外拓展
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
【希腊巴特农神庙】巴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巴特农神庙”。
它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伯里克利当政时代重建卫城山工程中的重点项目。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它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环形立柱构成柱廊。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东边的门厅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中楣饰带是由92块白色大理石装饰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腊神话的浮雕。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浮雕。
巴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
【吴哥古迹】1861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莫奥在向导的陪同下,前往柬埔寨金边北部的密林中采集蝴蝶标本。
亨利莫奥一再催促向导向密林深处进发。结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宽10千米的雄伟的建筑群。建筑群由一组组宏伟的石构建筑和精美的石刻浮雕组成。
这些大大小小600多座各式建筑物,散布在4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之中。
这个发现震动了世界。
经过考证,人们发现这个在密林中沉睡的雄伟的建筑群原来就是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王朝的国都。
吴哥在柬埔寨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240千米。吴哥南临大湖,北枕群山,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是理想的建都地方。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是吴哥王朝最兴盛的时代,人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吴哥古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一个辉煌的古都为什么被遗弃在丛林间而没有在史册上留下痕迹呢?专家们猜测有四种可能:一是全城传染瘟疫死得一个不剩;二是全城发生饥荒,人们只得弃城而逃;三是外族侵略,屠城后又弃城;四是都城内两派政治势力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最后胜利的一方又在死尸堆里感染了瘟疫。这四种可能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吴哥城从此荒芜,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为浩瀚的林海所湮没,直到19世纪才被人们发现。
吴哥古迹连同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图被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观”。
【国子监街】国子监街位于北京城的北部,街东与雍和宫大街相通,西口连着安定门内大街。
这条街至少有570余年的历史了。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修建了皇城、太庙和天、地、日、月等坛之后,当然没有忘记在北城根儿大兴土木——建立孔庙和太学。于是,国子监街也就由此诞生了。
国子监街还有一个名字叫成贤街,这三个字工工整整地雕刻在街的东西两头的两座巍峨的牌楼上。牌楼为砖木结构,朱红漆的楼柱。辉煌,不敢说;庄严,足够得上。
从街东口往里漫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与外面喧闹的世界迥然不同的景象:幽静、深邃。道边参天的古树,让你领略到老北京街道的那种古朴的韵味儿。打个比方吧,喝罢咖啡、扎啤、可乐,若是这时面前又摆上一碗冰镇的、加了桂花的信远斋老字号的酸梅汤,我想是没有人不动心的。
往街的深处继续前行,路边出现几组高大的石碑。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写着两行大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原来这是有名的“下马石碑”,它标志着孔庙、太学的禁地到了。据说,出于对孔圣人的敬仰,甚至连皇帝御驾至此,也要下辇或下舆来步行呢。
国子监街是条文化色彩浓郁的街。就拿街中的孔庙来说,大殿内除陈列有全套祭孔仪仗外,还悬挂着13件无价之宝——明清12位帝王和民国的黎元洪总统手书的13块赞扬孔子懿德的匾额。其中有康熙帝御笔亲书的“万世师表”四字匾,后来被悬在殿外屋檐下最醒目之处。与孔庙相邻的太学的大院内,有一座碑林,它和曲阜的孔家碑林不同,碑上镌刻着的不是逝者的铭文,而是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明清两代中了进士的国子监的太学生的大名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似乎每一条街都将变得日益繁华、喧闹起来。然而,我唯独希望这条国子监街还是保持原貌,越静越好。原因很简单:就像人活一世总要有点值得留恋的往事一样,就像潮涨潮落总要留下几片记述海之歌的贝壳一样,我们总要给后人留下点用以追溯历史、求本逐源的东西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自由读17和18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⑴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小结:
师:我们祖国的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它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的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家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剧种,查询有关的资料,了解这种戏剧的形成,体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写一篇说明文,尽量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的著名特产
2、学会介绍本地的一种特产,并能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3、学会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了解本地的特产,增强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江南是我国的鱼米之乡,那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有许多文人都很喜爱那里,纷纷用诗歌描绘那的美景。我们曾学过《忆江南》,谁会背诵呢?
2、生:背诵诗歌二、学习《江南》和《江上渔者》
1、指名读诗歌《江南》
2、解释“汉乐府”的意思
3、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4、重点词“田田”
5、指导背诵
6、指名读《江上渔者》
7、结合插图,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8、重点词:“但”
9、指导背诵
10、讨论:从两首诗歌中,你了解江南有什么特产?
三、成立“特产探宝组”
1、导语:刚才我们从古诗中了解了古代江南一带的特产。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以南的,包括江苏、浙江一带。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回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我国的版图都有哪些省份?
2、观察地图,说说我们的省份和直辖市
3、老师小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我国共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我们的祖国可真大啊!同学们你的老家在哪啊?谁来指一指,给大家看看。
4、指出家乡所在的位置
5、你想知道我国哪些地方的特产呢?我们将成立“特产探宝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省份或者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最著名的农作物特产
6、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特产探宝组”,发动学生共同研究全国各地的农作物特产
7、小组制定计划(研究对象,研究项目,研究方法,研究小结)
第二课时
一、“特产探宝组”汇报会
1、请各小组的组长汇报资料
2、交流研究方法
3、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把这些水果和其最有名的产地连一起
2、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辣椒、枸杞、茶叶、香菇
3、自己归纳一下不同地区的同样物产
三、成立新的研究小组,研究我国的著名特产
1、对照书上“刺绣、铁画、湖笔……”的著名特产制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2、成立新的研究小组
3、制定研究对象,研究项目,研究方法,研究小结
4、思考怎样把特产介绍清楚
第三课时
一、特产交流会
1、小组汇报
2、同学交流研究方法
3、谈谈收获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三、讨论:怎样把一种特产介绍清楚
1、指名发言
2、老师小结:特产的外观,制作过程或生长特点等等,最重要的是抓住特点进行介绍,介绍要有条理四、布置新的研究任务——了解厦门的一种特产
第四课时
一、“我的家乡美”厦门特产介绍会
1、小组交流
2、指名发言
3、交流收获
二、我们一起说一说
1、请介绍同一种特产的学生互相补充,介绍特产
2、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请小组的同学回答
三、制作小册子
第五课时
一、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
1、齐读课文
2、思考:我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杨梅?我是怎么具体介绍杨梅的特点的?
3、指名发言
4、老师小结:介绍杨梅的生长特点,外形,味道
二、你学会了怎样介绍特产
1、仔细观察
2、抓住特点
3、具体介绍
三、观察你最感兴趣的一种特产,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习作
第六课时
一、范文欣赏,积累优美词句
二、指导写作
三、学生习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