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说课稿(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说课稿(优秀10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钓鱼的启示》。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结果没在规定捕捞的时间里,我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特别漂亮的鲈鱼。父亲严厉地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特别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体会到了父亲严格要求我的真正意义。
富有哲理,给人以启发是本课的主要特点。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学习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和五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三位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获得,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让我放回鲈鱼的理由,及我从中所获得的启示,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抵制鱼的诱惑。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所以教学本课,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圈点批画法来完成本科的学习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的教学将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我这样设计我的导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带给我一定的启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富有哲理,能带给我们其实的文章。板书 钓鱼的启示。上课伊始,我就以启示为谈话中心,引出本文课题,然后让学生查阅工具书,理解“启示”就是启发的意思,以启示为线索,为本文理解中心有更深入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课伊始,趣亦生,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初读便会对文本产生好感,在有好感的基础上,对学习文章便有了很好的帮助。所以在学生跃跃欲试中自读课文,从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在认读词语的过程中,将本课的重点读音做以强调,如鱼饵的饵是卷舌音,鱼鳃的鳃的平舌音,嘴唇的唇是翘舌音。同时检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钩和钓的区别,戒与诫的不同意思。指导书写“翼”字,上面的羽字作为偏旁的时候,没有勾。
经过这样一轮检查、强调,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已经很扎实了。当然为学习文本扫清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研读 深入探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深入研读课文的时候,我选择小组合作学生。围绕“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这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在回答我为什么不愿意放回鲈鱼的过程中,感受我心情的变化,讨论之后,出示课后思考题,体会出我由得意——急切不理解——乞求——无可奈何 依依不舍;分析理解爸爸的态度时,体会出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毅然决然的态度。抓住一个“得”字,理解出父亲态度的不容置疑。
阅读感受是独特的,感情朗读的表现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理解出人物的感情变化后,有感情朗读成为必然。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钓到鲈鱼的快乐,面对道德抉择的艰难。
至此,长大成人后的一段文字便自然走到我们面前。抓重点句子理解道德的是与非的问题虽然对与这些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但充分地朗读,大屏幕出示生活中一些事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出诱人的“鱼”指的是:让人心动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哪些暂时带给人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情。结合前文,能在无人知晓,只有自己知道没有到时间的情况下,能讲钓到的那么大,那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中,从而体会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重难点的突破有时候很难,但水到成渠,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生活中,面对就如那条鲈鱼一样诱惑,有一位能如作者的父亲那样严格要求你的人,会成为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完成作业: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2
张平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这一堂课的亮点优秀是以读为主,感悟文本。张老师抓住重点问题“我不肯放鱼的句子”以及“不肯放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让学生自由读,找句子汇报,用词来表达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感悟用不同的表达。张老师不单纯地让学生练读,而是从读的韵味上启发学生感悟书上的情感,感悟了情感再用概括词和朗读的方式表达含义。亮点之二是能充分挖掘文本的空白,让学生练笔:当我遇到这样事的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对我的告诫,让学生写写父亲对我告诫的话。这不仅是学生锻炼文笔的好机会,而且能提升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2、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董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董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3、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董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董老师又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由浅及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内化。董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建议:制作课件时,对于重点句段的出示不宜过多。另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去品味感悟。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 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 “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
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者:陈香兰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3号考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小就热爱教育,做着教师的梦。长大后,一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我至今已执教23年,今天,有缘与各位评委老师相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请问我可以开始说课了吗?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计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本文主要写在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了湖里的故事。
本课按要求安排了两个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二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懂得"我"心情的变化。我认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懂得"我"心情的变化,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其次,依据学情,说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无论什么样的教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也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情境渲染""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课文的思想感情。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读、质疑、圈画、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配乐播放《小儿垂钓》并带领全班同学深情朗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让学生初步感知钓鱼的乐趣与艰辛,继而揭示课题:13钓鱼的启示。这样不仅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是为学生的完满生活服务,阅读自然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而文章的内容又是情感的源泉,因此,水到渠成的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新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我首先布置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明确课文写了什么事。籍此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顺势进入第三环节,品读课文,深入分析。通过以上初读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环节主要在学生粗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客观上把握课文,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情感。同时,让学生把文中相关句子画出来,对于感受较深的语句,用圈点勾画批注,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句子旁,接着,我会相继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抓住"好大,从来没有见过,漂亮,翕动"等关键语句,体会"我"和父亲的那份欣喜、(得意)的心情。面对这么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和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呢?请学生快速默读第4∽9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急切)地问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从父亲那不容争辨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引导学生交流交流,读一读,写一写,使学生在思考与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作者那种无耐的(委屈)和(不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升华,既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锻炼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引导学生快速读文,找到父亲的话。小组讨论交流后,多媒体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实践、勇气、力量"仔细琢磨,从中体会父亲的严格与不被任何诱惑的高尚品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接下来,进入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第一,回归文本,朗读全文,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得意识,从小养成不被任何诱惑的高尚品格。第二,拓展延伸,生活中,遇到同样的事,该怎么办?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听。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明扼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在教学实施中,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做适当的调整。不妥之处,敬请评委老师予以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板书设计
钓鱼――得意
放鱼――不舍
是与非――难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情让终身受益。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但不一定读得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以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
三、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自觉抵制各种“鱼”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心理变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并恰当的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入境动情。
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情感。教师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六、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发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幻灯片播放月夜图,伴着优美的乐曲,学生欣赏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画。让画面定格在一幅和课文内容吻合的幻灯片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这种情景的句子吗?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读出来?”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同样
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学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充分展示出来了。同时也把学生带入月夜的故事里去了
(二)以读为本感受美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幻灯片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钓鱼部分),边读边想:“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和“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
(2)、自由朗读课文4——9自然段(放鱼部分),“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面临着一个什么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态度。(教师也扮演角色参与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语气坚决肯定)孩子:“爸爸!为什么?”(急切)
爸爸:“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平静)
孩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大声争辩委屈)
通过以上朗读,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中的“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3、浏览课文第3——9自然段,小组讨论,归纳出“钓鱼—放鱼”时“我”的心里变化过程:惊喜——惊讶——委屈——无可奈何
(得意)(急切)(难受)(依依不舍)(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4、品析重点句(10——11自然段启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金钱、地位等吸引人的、让人追逐的利益。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会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升华美
当学生还沉浸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在个人利益和道德之间,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
道德。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人。
最后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八、说板书
钓鱼的启示钓鱼得意兴奋
放鱼着急委屈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实践道德难)
启示感激(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放弃“鱼”的诱惑,实践道德)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导入。
采用为同学介绍文中的小主人公为开场白,既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2、检查预习情况
首先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让学生认读,领读,同桌互相读;接着请学生说说难记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教师并加以总结强调;最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说)
3、新授——研读课文。
①默读课文,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抓重点句,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
4、悬念式结尾
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两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爸爸的坚持下,放回了湖里,这一过程并没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发?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叙事的,全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我”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使“我”懂得“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启示,这一启示让我受益终生。很明显,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们进行社会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 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能初步的把握
的主要内容,也初步养成与他人进行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捕捞、操纵、沮丧、诱惑、皎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三、 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们、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生们入境动情。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们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们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们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们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们的发展。
四、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理念。
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所谓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上课前,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你们钓过鱼吗?如果你们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小男孩,在他11岁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却又把鱼放回了湖中,而且还从中得到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位小男孩,学习学习这钓鱼的启示。出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用这这样子的方式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们旺盛的求知欲,接着再引导学生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上面创设情境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已经对本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且有两个目标:本课的生字词,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中也应该有所体现。我采用的是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明学生们读,再让个别同学讲一讲难写的或者难度的字,再全班读一读,然后把难写的字在边上写一写,默一默,或者在书本上圈出来。对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相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中,大部分学生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
3、 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们找出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们理解钓鱼的启示却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我再次让学生们浏览课文,找出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后,请学生们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难这些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我请学生们认真朗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不难发现,“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着是急切,然后是难过和委屈,最后是不舍。
在这里我紧紧抓住两个点进行研读。
第一个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写鱼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学生们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们感同深受,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不舍这条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感,使学生们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第二个点是“不容争辩”。我会分二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
第一,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们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二是让学生们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
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用自己的行为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我会适时引导学生们: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如在商场里营业员多找了你钱,在路上你检到喜欢的玩具,老师多给了你分数,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们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社会道德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联系学生们的实际,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们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文是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的。主要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启示部分爸爸告诫的话,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父亲对“我”的教导,作者受到启示部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名言警句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在教学钓鱼和放鱼的部分,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而体会人物心理。2、小组合作交流法。在教学“启示”部分,由于是本课的难点,我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会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这节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此我设计的默读环节,是因为默读是小学高年级培养学生快速读书的一种方法。在此让学生得到练习。并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月夜的片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然后提问:“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下,作者的心情也很美,是为什么呢?”学生能够说出“因为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紧接着问“作者是怎样钓到的鱼?”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钓到鱼的句子:“过了好长时间……”让学生读出钓到鱼是很不容易的。这样为后面作者舍不得放掉鱼做铺垫。
3.接着我再次引出:“作者这么费力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钓到的鲈鱼的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在这一部分朗读时,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
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的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想想。这样学生就更深入课文内容了。小组再讨论:如果你就是这位父亲,在此情况下你怎样劝这个孩子放弃这条鱼?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再读这段时,把“儿子”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给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从小应该不贪便宜、诚实守纪、有道德。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引入“正是父亲的严格教导,为作者 了一个美丽的人生。34年后作者事业有成,那是因为他的人生旅途中遇到过很多的“诱惑”,但是回想起父亲的话他学会了放弃。”(学生讨论:“诱惑”可能指什么?)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让我们的学生领略到美的故事,走进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实践之美,做一个带给祖国,带给他人美的人;
作业布置:
1. 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 将文中某句话改写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3. 搜集有关道德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 启示
大、美(得意)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
爸爸要我放鱼(急切) 与非的问题,实践
再三肯求(委屈、难受) 起来却很难。
放鱼(依依不舍)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内容。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读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2)急切、不理解(3)委屈、难受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
6、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相关句子:理解“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时,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3、引出:“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为什么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小练笔
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一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是加强写作训练,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25号贾朦朦。
今天我要说课资料的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预设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全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我”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使“我”懂得“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启示,这一启示让我受益终生。很明显,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能初步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步养成与他人进行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捕捞、操纵、沮丧、诱惑、皎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案以及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上课前,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你们钓过鱼吗?如果你们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小男孩,在他11岁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却又把鱼放回了湖中,而且还从中得到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位小男孩,学习学习这钓鱼的启示。出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用这这样子的方式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接着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上面创设情境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已经对本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且有两个目标:本课的生字词,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中也应该有所体现。我采用的是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明学生读,再让个别同学讲一讲难写的或者难度的字,再全班读一读,然后把难写的字在边上写一写,默一默,或者在书本上圈出来。对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相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中,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出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却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我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难这些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我请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不难发现,“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着是急切,然后是难过和委屈,最后是不舍。
在这里我紧紧抓住两个点进行研读。第一个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写鱼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学生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感同深受,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不舍这条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第二个点是“不容争辩”。我会分二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第一,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二是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
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用自己的行为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我会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如在商场里营业员多找了你钱,在路上你检到喜欢的玩具,老师多给了你分数,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社会道德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联系学生的实际,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我的说课资料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