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细心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15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 赫》第十四节《巴 赫》。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巴 赫创作的《马太受难曲》,以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 赫。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巴洛克音乐、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分析《马太受难曲》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学生观察目录(第7—9单元),总结特点。(按照先后介绍音乐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 赫。
②下面播放巴 赫生平简介视频。《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1、72、78分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首先,对比欣赏第1和72分曲。提问学生:第1和72分曲之间在故事发展、音乐素材、音乐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点。
③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对比总结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
④接下来欣赏《马太受难曲》的后一部分(78曲)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和第1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⑤后,播放《摇摆巴 赫》中黑人音乐家麦菲林指挥和演唱的《弦乐四重奏》,感受巴 赫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
布置作业,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欧洲十二平均律与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新法密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通过欣赏巴 赫的《马太受难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音乐教师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愉快的劳动》这一单元,包括歌表演《种玉米》、《不再麻烦好妈妈》,和聆听曲目《劳动歌》、《海娃的歌》四个以劳动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本课欣赏曲目《劳动歌》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插曲,为A大调,2/4拍,三段体,情调活泼。歌曲《种玉米》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为2∕4拍,G大调,歌曲一开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产生了果断、带有号召性的旋律,旋律突出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使得音调更为坚定、有力。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为此,我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我为这一节综合性的音乐课确定了一首歌曲和一首欣赏曲目作为教学内容,即:初听歌曲《劳动歌》和演唱歌曲《种玉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标要求及单元目标的分析,结合教材分析和对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因素的认识掌握,我为这一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拟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体验合作创造的快乐。
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并在音乐活动中加强对应音乐节奏的感受。
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四大环节构成: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
1、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初听歌曲《劳动歌》,并提问:这首歌曲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七个小矮人在矿井劳动的故事)它的情绪如何?(活泼欢快)接着由此故事来提问:他们愉快的劳动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召唤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初听与本课相关的歌曲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用了律动教学法和欣赏法来导入。通过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教学任务完成较好。
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下一个教学内容,带着问题聆听歌曲《种玉米》。
问题有如:
1、这首歌曲都让我们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
3、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
4、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提示,使学生明白:这首歌种让我们除草、施肥、撒种、浇水,可以给歌曲取名种玉米,这首歌曲是四二拍子,情绪是活泼欢快的。
这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理解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表达,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
经过了前两轮环节的铺垫,终于到了本节课的“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以难点节奏为切入口,教学、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解决难点;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o
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2、重听录音范唱,思考:
想让玉米有个好收成都要经过哪一些的劳动。
3、请说说种玉米的基本过程,同时,师出示书中歌词。
(1) x x x x|x x x |x x| x —
校园地里播种上 金 玉 米
(2)x x x x|x x x |x x| x —
我来锄 地 你来割 茅 草
(3)x x x x|x x x |x x| x —
幼芽娇嫩需 要 勤 浇 水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 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4、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5、请学生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学生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意见,表扬唱得精彩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6、熟悉歌曲,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7、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8、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以解决难点为切入口,循序渐进的打开学生的音乐智慧之门,从而一步步的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谈话法,练习法等方法,还注重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因为在二年级音乐教参的第一单元中提到,要注意培养学生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大环节:表演歌曲,我主要采用创编练习的方法来完成。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请孩子对以上三句歌词进行创作伴奏。
3、教师示范教材里的伴奏
沙锤的敲击方法:左手一下,右手两下。
4、全班孩子练习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边唱边分别用沙锤伴奏。
6、师评价。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的创编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最后,我对本节音乐课做了最后的总结。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喜剧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材分析
1、《音乐的喜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和悲剧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选材上,作品包括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个唱段,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増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但欣赏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我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战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乐要素在喜剧美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喜剧美的音乐特点。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喜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1、介绍创作背景 2、播放作品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4、再次聆听作品。5、学唱音乐主题
三、拓展欣赏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课前先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是卓别林试演一个理发师在为客人刮胡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赏时是无声视频,然后加上音乐再次欣赏,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与卓别林夸张、可爱的画面相结合有什么特点?引出喜剧的内涵:夸张、滑稽、幽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从中体验到喜剧美的特点通过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欣赏
1、介绍创作背景: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两首作品时,首先是我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情况,熟悉剧情。教师用精炼的语言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作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20分)
如:《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这首歌曲是通过怎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体现了音乐喜剧美的什么特点?哪些地方体现了风趣幽默?
再比如《跳蚤之歌》:作品塑造了哪几个音乐形象?如何来体现的?力度记号、变音记号、跳音记号有什么作用?歌曲体现了喜剧美的什么特点?
我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同时亲身体验,如师生一起打节奏、视唱等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的幽默、诙谐、讽刺的特点
这部分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交流,运用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将想象、辨析、比较的方法贯穿在教学中。
(1)笑声的对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声,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每一次的笑声有什么不用呢?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生学唱进行体会。
(2)通过表格的形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学生通过体验,对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设计意图:运用辨析比较法,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喜剧美的诙谐的情韵及作品中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4、再次聆听作品。
这一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听得意识,学生在理解了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5、学生学唱音乐部分主题,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练唱,积累音乐素材,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赏
1、欣赏鲍元恺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片段。感受喜剧美带来的快乐。
2、通过聆听看秧歌主题,师生一起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欢快诙谐的情绪。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1、看《猫和老鼠》片段,分析音乐的表现形式
2、听《江河水》《渔舟唱晚》《山村来了售货员》《举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剧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八、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但教学中一味的依靠视频影像,虽然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但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课本上的音乐还是抵触,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难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学。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部分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
2,了解风笛、萧的音乐特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
风笛.
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
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
(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
六、总结
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安排一课时。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下册的一个章节,本节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c小调练习曲》《芬兰颂》这三首音乐作品可以大致了解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越来越表现人的个性和情感,作曲家追求的诗意理想的生活。
根据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及浪漫派的代表作曲家,
知识与技能
了解19世纪欧洲的音乐,感性地知道浪漫派作品的特点,能够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过程与方法: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发言浪漫派作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作品,讲解代表作家及作品。
方法:听选段,教师提示音响的旋律,请同学哼唱。请学生上讲台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
难点: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方法: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教师指导并进行总结。
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情境设置法,将音乐作品与相关情境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点拨法,参与学生讨论,适当进行引导和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再次,我要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网上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作曲家的简介及代表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2分钟)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我们具体介绍了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它表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贝多芬,肖邦,西贝柳斯,并运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作曲家,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节省课堂时间。如有疏漏和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补充或纠正,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3、整体感知,课本研读:(25分钟)
新课标要求: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播放乐曲,请同学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听完第九交响曲,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精神享受?贝多芬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听完C小调革命练习曲,你感觉肖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波澜壮阔的世界?
(3)芬兰颂表现芬兰受到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的人民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由此你可以试着总结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
4、拓展延伸(5分钟)
播放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段各一首,请同学辨析其时期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增加了实践的经验。
5、教师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古典向浪漫的转变,我们通过欣赏和分析讨论音乐作品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多听音乐,喜爱它,与它产生共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7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例
一。 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长江之歌》,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五,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在音乐作品中体会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难点是能对比聆听出在不同的饿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
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 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
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重点: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重点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说教学程序
一、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②这首乐曲用主要乐器是什么?
(带着问题欣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还能提高他们想象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有个性的联想可以与众不同,只要你确定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往往音乐是中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再说,本来《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给他取的名。)
二、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结合图片和音响资料认识和了解它们的音色以及表现力。
认识乐器并了解它们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乐中的弹拔乐器,有丰富的表现力,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接着放有关琵琶音色方面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箫:音色悠扬动听,往往表现柔和的月光。(放有关箫音色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箫的音色,加深记忆。)
③筝:音色明快,往往表现流水,有著名的独曲《高山流水》。(放有关筝的音响资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师对这首乐曲的感受。(是我根据音乐画的一幅画,并朗诵诗句,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讲解结构
1、展示乐曲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2、介绍《春江花月夜》
3、结构
引子
主题: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叠
变奏 水云深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尾声
五、理性欣赏
(因为刚才一开始就进行了没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必须系统的、理性的欣赏。让学生结合画面和老师的讲解来理解音乐。)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弹挑、轮指、模拟江楼上阵阵低沉的鼓声。使人联想到一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箫和筝奏出的声音,似春风在江面上吹起的层涟漪。江面显得那么的静。
主题:江楼钟鼓:让学生看谱子听音乐。(主题是全曲的基础,一切音乐都是由主题变奏而来,因此要熟悉主题旋律。)
月上东山 箫的演奏表现月亮在东山升起。
风回曲水 利用琵琶的滚奏、轮指来演奏,表现了岸边的花草、垂柳在晚风的花影层叠 吹指下,婆沙起舞,频频点头的情景。
水云深际 表现了江面上、空旷朦胧,水天相接,连锦不断的远山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可见。
渔歌唱晚 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为重点欣赏,它表现了船越来越多,由远而近,江面上顿时热闹起来,江水拍打着江岸,人们在玩耍打闹,欢歌笑语,洄澜拍岸 尽情享受,这美丽的江南之夜。人们玩到了深夜,该回家,他们渐渐的远去,江面上恢复了平静。
让学生讨论:
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江面上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江水拍打着江岸。
1、这段音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个场面的?
2、是怎样表现的?(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的了解。最后老师总结。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强,在节奏上由缓慢到激烈,表现了船由远而近,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乐队加入,表现了江面上人们玩耍打闹的情景。②筝有力的划奏与乐队时强时弱的音响,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
桡鸣远濑
省略
欸乃归舟
尾声:琵琶和筝奏出悠扬、徐缓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应,结束全曲,它使人联想到:船渐渐远去,江面上风清月白,万籁无声,只有那一轮明月映照着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体现了“静”。
六、手法
静→动→静
远→近→远 这首乐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丽的夜景→情→景 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9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标要求,在第二单元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所以在第三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教材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是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三是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一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学习体悟,对江南丝竹:小 细 轻 雅特点的把握。二是对《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二、说学情说学法
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以 “体验”和“比较”为主。“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 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发现旋律特色。
再听音乐片段感受。引导分析感悟江南丝竹艺术特色的人文内涵。再次听全曲概括江南丝竹“小 细 轻雅”的特点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四) 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五、说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戏曲的语言、曲式特点以及角色行当、情境设计和创作来体会和感受淮剧的艺术特点,进而喜欢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愿意继续了解相关音乐和文化。
2、能力目标: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淮剧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3、知识目标:通过层层深入和具体模仿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
[教学重点]
如何科学的欣赏和学习地方戏曲
[教学难点]
1、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学习和了解。
2、根据特定的情境设计完成表演创作。
[教学准备]
投影幕、投影机、电脑各一台,收集关于上课所需的视频以及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由老师依次播放三段不同戏曲的精彩片段(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淮剧《牙痕记》),每播放完一段视频就向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剧种吗?”,由此引出淮剧。
二、教学主体
(一)、收集关于淮剧的基本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淮剧的基本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老师做补充)。
(二)
、播放教学视频
1、老师向同学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视频。
2、播放一段淮剧片段视频。
3、通过欣赏著名淮剧片段,并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对淮剧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欣赏完这些片段之后,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淮剧和以往我们所熟知的京剧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在哪?(由此导出语言的不同)
(三)、语言学习
1、再次观看播放过的淮剧片段视频,并提醒同学们注意表演者的吐字特点和发声方法。
2、播放完视频之后,让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淮剧中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点以及吐字方法。
3、学习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首先先简要介绍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点以及吐字方法(比如:我家住在健康路),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四)、情境设置和即兴表演
1、老师先简要介绍特定的情境设置(淮剧中的著名片段中的情境,包括人物及性格特点以及剧情发展)。
2、让同学们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用现代的表演方式来演绎。
3、接着再播放同一情境下的淮剧中的演员表演方式,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和认识淮剧的表演艺术方式。
(五)
、知识拓展
1、简单介绍淮剧的曲式、配乐和声调特点。
2、简要介绍淮剧的四大行当以及经典剧目和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
(六)、教师寄语
师:通过今天对京剧的体验和感受,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分领略到了淮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想请同学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最后,让我们在淮剧的经典片段的欣赏中结束本次的课程。(播放经典淮剧片段)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有关淮剧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20xx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㈣总结讨论(3-5分钟)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⒉《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⒊《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的第四节内容——《自然之韵》。通过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启发学生关注: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同时通过本堂课《自然之韵》让学生体察到:人类就生活在大自然这个精彩的音响世界中。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常常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为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声音。进而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进行理性的思考。本堂课重点欣赏《百鸟朝凤》,《异国鸟》和《海浪的嬉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属于声乐套曲体裁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欣赏。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百鸟朝凤》,《异国鸟》和《海浪的嬉戏》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表现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及景象的手法。
通过对表现大自然的音乐的鉴赏,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参与探讨鉴赏活动,能感悟到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源大自然,自然界的声音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
通过本堂课让学生认识钢琴与乐队,交响素描,音乐动机等音乐知识。
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不同声响,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品欣赏启发学生感受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大自然的不同音响和景象的。
真正掌握"写意"与"写实"的两种创作手法的特征与根本区别。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深刻的内涵。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创造的。舞台,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体验式,探究式,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性,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贯穿始终。
为了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确保所教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还要乐于接受,本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要做到让学生能够接受我认为就必须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次要达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目标就应当充分利用对峙的方法,在课堂上形成动与静,悲与喜等等不同角度的对峙,让学生在对峙中感受和体验美,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同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要有对峙,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但又不能平铺直叙,必须有起承转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审美疲劳,真正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播放《地球之歌》(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进行总结。(引申环保,进行学科渗透)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刚才的《地球之歌》中我们听到了地球的哭泣声,其实我们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声响和景象,那么作曲家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作品,听后说说你所听到的音响和看到的景象。"(环节衔接自然)
(三)新课教学
播放《百鸟朝凤》
(启发学生进行不同乐器,音色,节奏,旋律等的听辩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手段。)
2,学生讨论,回答。(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
3,播放《异国鸟》,简介曲作者:梅西安
(从学生熟悉的中国作品《百鸟朝凤》到外国作品《异国鸟》的欣赏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中外作品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实"的音乐作品的特征。)
4,学生自我展示
"说说你听过的描写大自然的音乐作品有哪些是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对刚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做到讲练结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的作品,以及同学们自己刚才提到的一些作品都是作曲家们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声响和景象的,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作曲家是通过抽象写意的方式来描绘大自然的,那就是印象派音乐。"
(由此引出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德彪西及其作品《海浪的嬉戏》,环节自然过渡)
6,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简介(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7,播放《海浪的嬉戏》
(欣赏前对作品及体裁,动机音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有助于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8,学生欣赏并谈听后感。(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
(引导学生重点欣赏感受作品的色彩和空间感并用心去体验曲作者的内心情感。)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印象派音乐《海浪的嬉戏》,此类音乐往往是利用每个人思想中固有的印象进行创作的,体现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就像德彪西说的:"我的作品不是大海的复制品,是大海在我心里的意象。"(对印象派音乐特点进行归纳)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分别欣赏了写意和写实的几首作品,通过对比欣赏同学们了解了二者的主要特征和根本区别,希望同学们回去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作品下节课带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看看哪位同学收集的作品既多又准。"(通过作业的布置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复习和巩固本堂课内容最有效的手段。)
(五)课外推荐:
对比欣赏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克内希特的《自然界的音画》。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进一不提高其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保护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的乐器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民族乐器唢呐,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音频导入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讨论音乐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乐器,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通过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篇15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进行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
《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 新课讲授
1 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 :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 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 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a/歌曲的体裁是什么?b/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欣赏后回答
a/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b/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对!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师:这首歌曲的体裁是劳动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劳动的场景。
生:按照老师指挥模仿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便于整齐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赏《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2题)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轮唱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这一乐章出现几次主题,分别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后发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五)总结
师:播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欣赏到这里,下节课将继续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并与钢琴协奏曲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