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0篇)
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下面是敬业的小编沧海红颜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0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五、学习时间:2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WWW.BAIHUAWEN.com】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5、(课件出示4、5)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6)
(1)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7)
富饶、优美、瑰丽、岩石、海参、大龙虾
划过来、挺威武鸟粪、祖辈、建设
有深有浅、交错、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
(1)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
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
“海参”的“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
(2)识记生字
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挺饶
形近字辨析:叁一参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福一富
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
(3)指导书写
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
“优”“错”“挺”“浅”要写得左窄右宽,
“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
课文中还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提醒学生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填写要点】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角膜:盲童 盲童父母 捐献家人
( ) ( ) ( )
晓得角膜( )。(汇报时说出填写依据)
1、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2、指导朗读:(说依据就朗读)
(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越来越多的人的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加入读 )
3、分角色练习朗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评读)(自豪,激动、敬佩、骄傲)
4、结束语:
是啊,父亲捐献角膜不但让失明的孩子的重见了光明,同时在温迪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角膜
女儿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于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
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3、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
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
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评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办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①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②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②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③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④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②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③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上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知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①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②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①(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②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③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B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①(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②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①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不协同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②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③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④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二课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①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③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②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④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③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④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②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对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五、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
(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六、作业:1、抄生字词。2、读课文。
教学反思:生字的书写学生有一点难度,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能够基本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你认为其他的人也会像她这样吗?请你读书找出根据。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1)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2)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3)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7.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一)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二)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学习中感受到,应该自觉的去做,这样才能是一个文明的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9
将心比心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准备:字词卡片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 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 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3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 学生动笔。
5 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作文
一、词语盘点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互查。
3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 记记写写。
二 日积月累
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读。
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师释疑。
5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 自读。
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路径的,并从它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1个会认字“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这件事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路径:就是的路线。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的是世界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三、随机板书:
启发: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有什么问题?
1、这位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的建筑大师,怎么会从一位老太太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结果怎样?
四、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行思考:
1、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找一个“途径”呢?这个“途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从文中寻找答案——“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3、由此我们又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回是这个结果?
4、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你看到这些不同的兜售方式,你回选择哪种?为什么?
老太太的: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也就是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吧!
6、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启发而产生了路径设计方案,再读课文,看看格罗培斯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与老太太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7、道路铺设好了了,还被评为世界设计。评委们是怎么想的呢?大家能以模拟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讨论过程吗?小组讨论。
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是:宽,走的人多;窄:走的人少;没人走的地方,不用设计。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的优雅。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的选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年迈老人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8、各位评委不仅完全理解了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想,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而且从这件事上,从设计师身上,获得了很大的启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顺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就了“”。这个“设计”的产生,来自一个建筑设计大师的敬业精神,来自于一个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智者的思考,来自于善于联系,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家的设计。真是受益匪浅啊!
9、在文燕的原著中,结尾是这样的,很富有哲理,推荐给大家。出示文字,指名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五、小练笔:请代表评委给格罗培斯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