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练习题优秀10篇
《《桥》练习题优秀10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桥组词】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桥》练习题 1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16、《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本课时注重以人为本,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课文中感动我们的地方,感受老汉在危难之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自已却英勇献身的精神。
4、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嵩高精神,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抗洪救灾的短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咆哮、放肆”等词语
2、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方法提示:讲清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指名学生回答,生补充。
3、 师小结并板书:洪水肆虐——人们惊慌——老汉献身。
4、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这些内容。
二、 品读感悟,体会精神
(一) 感受洪水肆虐
1、 默读全课,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大雨和洪水的可怕,把它用“——”画出来。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 体会洪水和大雨的可怕,形势的危急。
出示句子: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③近一来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像画面。
(2) 将红色字去掉或换掉,与原文对比,让学生读读哪个效果好,为什么?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体会比喻、拟人的运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3) 习作中也要善于运用这种写法,使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4) 再读读这些句话,你还发现什么特点?
放大出示:像泼。像倒。两个字一句话,能不能将中间的句号改为逗号?效果上有何不同?
(5) 课件播放发生洪灾的画面,感受洪水和大雨的可怕气势。
(6)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二) 了解人们的惊慌
过渡:面对如此猛烈的洪水,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 学生反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人们的惊慌失措。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3、 你能想像当时的场面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此时此刻,求生是人的本能。大家都逃命要紧,可是情况怎样?——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5、 由“窄窄的”“木桥”你想到了什么?——随时有可以塌掉,到时候大家就会走投无路。
(三) 体会老汉的精神
1、 和这些人们相比,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是谁?他都做了什么?默读课文,把描写老汉的句子用“——”画出来。
2、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句式一: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拥戴的老汉。
(1)“拥戴”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老汉平时是怎么对待全村人的。
(2)师生对比读这句话。
句式二: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像一座山”你觉得像一座什么山?(泰山)怎样的泰山?——高大,镇定。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2)“他不说话”老汉心里在想些什么?——想办法。想出了什么办法?往下读。
句式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 反复读这句话,为什么要排成一队?不排队会怎样?
(2)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老汉想出了这种办法,你觉得老汉怎样?——指挥有方
(3) 引读。此时此刻,在这猛烈的风雨声中,老汉沙哑地喊话——(学生接读)“桥窄……党员排在后边!”
(4) 引读。此时此刻,容不得老汉多想,他果断地喊道——(学生接读)“桥窄……党员排在后边!”
(5) 老汉要求党员排在后边,他想到了什么?——时刻不忘党员的职则(坚守原则)。课文中哪里还体现出老师坚守原则。
句式四: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豹子。
(1) 从“突然”“冲”“揪”“豹子”这些词语中,你体会什么——严格坚守原则。
(2) 老汉揪出的是谁?——他儿子。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例外——大公无私。
(3) 老汉真的是一个无情的人吗?(不是)哪些句子体现他们父子情深?
句式五: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用力”他用了多大的力?——竭尽全力。为什么?
(2)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他们的父子情深。
3、出示: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响……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就这样老汉和他的儿子英勇献身了。
(2)没容老汉喊出来,一个浪头吞没了他,此时,他会喊些什么呢?拿出你的笔,把它写下来。
三、 理解题目,升华感情
1、课题为桥,没有老汉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想想老汉在这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桥的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
3、师小结: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身搭起的永不倒塌的一座生命之桥。
[作业设计]
1、当洪水过后,人们得知老支书和他儿子牺牲的消息时,他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桥
镇定 指挥有方 无私 父子情深
[教后反思]
《桥》练习题 2
一、联想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
谁能说说咱们都学过哪些有关桥的文章?
生:我们学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我们还学过《兰兰过桥》
二、初读质疑:
师:那读到今天的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生: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
生:在这座桥上发生了什么事?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一会我们试着答一答这些问题。
生:在洪水来临的时候,人们在老汉的指挥下,通过这座桥顺利逃生。最后老汉和一个小伙子牺牲了。
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因为这座桥救了人们的命,所以以桥命题。
生:这是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窄木桥)
师:(课件出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齐读。)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座桥很窄,又是木头做的,会很不结实。
师:这样的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 逃生桥 (板书:逃生桥)
因为:(课件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齐读
三、精读感悟
师:同学们,没有这一座窄木桥,一百多号人将难以死里逃生。但是,光有这一座木桥,全村一百多号人就能够非常顺利地逃生吗?自由读文,看看当时是什么情况,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师:请把笔放下,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从这看出雨下得特别大。师:俩句话,四个字,却字字千钧。齐读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写山洪来势凶猛,无法阻挡。
师: 同学们,什么叫“咆哮”?
生:怒吼。
师:那你读一读。
生读。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句话写出来洪水的猖狂。
师:喜欢这个舞蹈么?
生:不喜欢。
师: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
生:狞笑。
师: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课件出示:
你感觉到什么?
生:害怕、惊慌。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句话写出了洪水的疯狂。
师:(课件出示5句话)这就是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句子。
第一句话是比喻句,一看就知道。那么后面四句话呢?
生:拟人句
师:就是把洪水当作人去写。可是老师读着读着,觉得它更像什么?想一想。
生:魔鬼。
师:那说洪水在跳舞,你就会想到哪个词?
生:群魔乱舞。
师:它在张牙舞爪地向人们逼近,这分明就是野兽,这分明就是魔鬼,这分明就是死神啊!课件出示录像
师:读了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慢慢地——上升(生),灾情在不断地——加重(生)师: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念头(生),都会有逃生的欲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逃生中的村民。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来形容内心的那种逃生的情形?用一个成语来说。
生:惊慌失措、心急如焚、心惊胆战、心惊肉跳、蒙头转向。
师:咱们正在逃亡之中,咱们每一个人都手忙脚乱了,咱们每一个人都想逃出这一座窄木桥。来,咱们一起胆战心惊地读读这句话。
师: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这种情况下这座桥就又变成了(生:危桥)
师:这个时候急需什么?
生: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师: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
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清瘦)课件出示:齐读
师: 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的清瘦,可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板书:一座山)
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
生:盯!
师: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
生:严肃的目光,威严的目光,冷静的目光,沉着的目光,镇定的目光。
师:这样的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我们沉着地、镇定地来读读这段话。
师: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目光沉着镇定,咱们还得深读课文。请你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
生: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第一个来到木桥前,既没有逃,也没有跑,而是稳稳地站在木桥前,他像大山一样挡在木桥前。
师: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走了之,他想到的是全村人的生死安危。
而人们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他是人们的靠山。
齐读:(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像一座山。
生: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师:那请你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地读读。
师: “桥窄!”是说这里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面?
生:因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师:对,此时此刻,党员要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啊!
课件出示:他像一座山。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决不允许有人破坏纪律,他坚定得像一座山。
师:如果这种加塞的情况不制止,结果会怎样?
生:人们就会蜂拥而上,木桥就会坍塌,大多数人性命不保。
师:所以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老师也找了一句话,想和这句话对比着学,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发现了什么?
生:虽然老汉开始对小伙子那么凶,但在最后的生死关头,却让小伙子先走。
师:再看看小伙子的表现。
生:小伙子让老汉先走。
师:急于逃命的小伙子在生死关头却让老汉先走,和他前面的表现截然不同,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读了文章的结尾,你就会明白的。
课件出示:文章结尾。
师:你明白了什么?
生: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师:是啊,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前揪出的竟然是自己至亲至爱的儿子。明白了这一切,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两段话。
师: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会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一“揪”丝毫没有犹豫,就像大山一样果断!
这个时候老汉眼里看到了儿子么?
生:没有,他看到的是一个党员。
师:是党员就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学生读)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绝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我们一起坚决果断地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如果说,这个吼是一个党支书对党员的严格要求,那这个吼又是什么呢?
生:是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对,大家看,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个词语叫做“父爱如山”,老汉的这一“推”,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像一座山!
师:文中有个细节,在木桥坍塌的那一刻,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他会喊什么呢?
生:儿子!儿子!
师:言有尽,而爱无穷,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亲情的字眼放回到课文中,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灾难面前,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只有这样的党员,才是群众真正的靠山!也只有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一座巍峨的高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所有的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板书:丰碑
师:我们再回到课前那个问题: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位光辉的老汉形象,为什么却以桥为题呢?
生:是桥救了人们所命。
生:是老汉的作用相当于一座�
师:老汉用他那共产党员的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高尚情怀铸造了一座延续生命的桥。这是一座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四、拓展延伸
师:洪水退去了,村庄恢复了平静,一座新的桥建起来了。人们为了祭奠这对父子,在桥头立了一座碑,如果在碑上只刻一句话,你准备刻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对老汉的无限敬意齐读。
《桥》练习题 3
一、读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ē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 ) ( ) ( ) ( )
fàng sì jiū chū bào zi dèng yǎn jīng shēn yín
( ) ( ) ( )( )( )
xiōng táng chān fú jì diàn kuáng bēn yōng dài
( ) ( ) ( ) ( ) ( )
qīng shòu shā yǎ luàn hōng hōng shì bù kě dǎng
( ) ( ) ( ) (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
táng shēn jì
胸( ) ( )吟 ( )奠
课( ) ( )体 ( )念
( )朝 ( )刻 笔( )
二、选字组词。
慌 谎 惊( ) 撒( ) ( )话 ( )乱
舔 添 ( )盘子 ( )补 增( ) ( )爪子
揪(jiū) 锹(qiāo) 瞅(chǒu)
( )心 铁( ) ( )见 ( )一眼 ( )出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骨折(zhē zhé shé) 折(zhē zhé shé)腾 折(zhē zhé shé)本
枝折(zhē zhé shé)花落 折(zhē zhé shé)跟头 折(zhē zhé shé)回来
乱哄哄(hōng hǒng hòng) 哄(hōng hǒng hòng)动
哄(hōng hǒng hòng)骗 哄(hōng hǒng hòng)孩子
起哄(hōng hǒng hòng) 一哄(hōng hǒng hòng)而散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野马 ( )的脸 ( )地说
( )地呻吟 白( ) 乱( )
( )而来 ( )可当
五、近义词
咆哮—— 惊慌—— 拥戴—— 放肆——
六、反义词
黎明—— 惊慌—— 沙哑—— 放肆——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缩句:
2.小伙子被水吞没了。
改成“把”字句:
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改成比喻句:
4.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改成拟人句:
八、给句子加上标点。
1.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 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2.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九、阅读。
[语段一]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的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 )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 )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 )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把“惊慌地”“冷冷地”“沙哑地”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2.照样子在文中找出表示“走 ”的词。
速走( 跑 ) 挤着走( )往回走( ) 迅速走( )
3.用“——”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4.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5,“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桥》练习题 4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理念】
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⑴ 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⑵ 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⑶ 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⑷ 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⑴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 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
② 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⑵ 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① “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② 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③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④ 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⑤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_____。
⑥ 让我们看看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
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⑶ 第八自然段:
① 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② 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③ 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④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⑤ 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
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⑷ 第十二自然段:
① 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② 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烈的念头是 。
③ 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
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⑴ 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
(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⑵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① 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② 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
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
③ 随意指学生回答:
a、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b、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c、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d、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e、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④ 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⑴ 师配乐朗诵。
⑵ 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⑶ 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
(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⑷ 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⑸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qing导语:
⑴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⑵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⑶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桥》练习题 5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5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 )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 )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6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1)出示课文第一部分文字,用不同颜色标出描写洪水和人们慌乱的句子。
(2)师生合作,老师朗读环境描写内容,学生朗读人们的慌乱。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出示句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思考: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描写了人们的这种状态?
(2)汇报交流,出示相似表达的另外两个词句。
(3)讨论交流产生如此状况的原因,朗读描写山洪暴发的句子。
(4)重组课文,师生再次合作朗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你拥我挤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疯了似的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村支书的先人后己。
1.师生合作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发展过程。
(1)出示7—13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生: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2.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先人后己的品质。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依次”是什么意思?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吗?
问题: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2)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师:老汉是这样要求一百多人依次过桥的:群众──党员──老汉。
讨论: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桥意味着什么后果?
问题: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但他不过,而是组织别人先过,这样的行为叫什么?
(3)再次与学生角色对话。
(四)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1.学生齐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4—23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师: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生: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师: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舍己为人的品质。
(1)出示句子: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桥塌造成什么结果?
问题:小伙子有机会先过桥吗?
(2)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讨论:过桥的顺序实际上变成怎样?(村民──党员──儿子──老汉)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这已不仅仅是先人后己,更是——舍己为人。
(3)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父子之间的爱。
“你先走。”
“少废话,快走。”
……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理解课题的含义。
1.师配乐诵读: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理解课题“桥”的含义。
(1)讨论: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
(2)汇报交流。
3.拓展写话。
七、板书设计
《桥》练习题 6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课是五年级第四组第16课---《桥》。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这一目标我渗透在教学中,不放在最后总结。
我所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英雄形象和父亲形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为突破这一重点,我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自然环境描写的词语句子和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置身死亡境地,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运用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品读,对比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配乐朗读等,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为突破课文的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做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一些描写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关键词句,进行勾画,通过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的主旨,尤其是指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注重感悟的策略,引导学生内化自己的情感,又通过读来外化。
本节课我用以下八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体会当时全村所面临的处境,对于理解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环节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到当时的危急。】
三、感受人们的惊慌
1、 快速浏览3--然段,找出描写山洪暴发时村民的表现。
2、学生交流。
【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人们的心情及情况之紧急。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四、感悟老汉是怎样的人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心体会,在旁边写写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感悟老汉形象。
【抓住课文中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老汉临危不惧、热爱群众、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解决教学难点。】
五、感悟结尾,回顾重点句,体会父爱。
1、 配乐师读。
2、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在此揭示课文结尾带给学生一种震撼力,体会文章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六、总结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对老汉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七、揭题。
1、同学们,既然课文描写了一位老支书形象,可文章却以《桥》为题目,为什么不用“我敬佩的老支书”或“伟大的老汉”为题呢?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课题的深刻含义,即感受文章的中心】
八 、深化主题。
洪水退了,村庄恢复了平静。人们为了祭奠这对父与子,又建起了一座新桥。现在要请你给桥起名字,你准备起什么名字?
学生自由说。
【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说,升华对于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体会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桥》练习题 7
【教材简析】
作者介绍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呼啸而来的洪水,他处事不惊、果断的进行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前准备】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学过的词语入手(出示词语)(课件6),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在这里,我首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进入,(课件7)文章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之下,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洪水势不可当)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课件8、9)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适时板书:人们惊慌失措)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进入了课文为我们铺展的这幅洪水图之中了。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声有形的准备。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这一步与上面的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当我这样过渡: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洪水发出死亡的狞笑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位老汉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时此刻,他表现得怎样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学的重点也自然的转移到了老支书的身上。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从“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稳、冷静,从“党员排在后边”感受到老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猜测老汉的内心想法,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在生死关头老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危急关头老汉为群众的安危而担忧,在紧要关头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发出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命令,引导学生从三个感叹号来体会,学生纷纷入境地朗读,他们不是用声音,而是在心来体验呀!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岿然不动。这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怎能不受人拥戴呢?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腰际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小伙子,谁知道他和老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话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文本、学生已经融入在了一起,这时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接着我将配乐朗读老汉与小伙子对话的一个片段,将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改换成“父亲”与“儿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出示片断11)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揣测父亲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出示12)想一想,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心想,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心想,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然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领悟父亲“揪”和“推”与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此时教学难点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他是一座什么桥?请用一句话把老汉和桥联系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血肉之躯永不坍塌)在学生深入学文,研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感悟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这时对“桥”的含义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后,(出示13)表达方法: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样做?怎样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
【教学结束】
《桥》练习题 8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点】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桥,用桥组词。
2、生活中的桥分为两种:看得见的桥,看不见的桥,文中的“桥”指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朗读课文,概述内容。
2、交流反馈: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全村人在老汉的指挥下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但老汉和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是什么结构?
三、理解内容,感悟主题
1、找到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反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
结合句子朗读体会:雨大,山势汹汹,势不可挡,村民身陷危机。
⑴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感受到什么?(雨大,倾盆大雨)
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山洪来势迅猛)
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说明了什么?(水越涨越高,越聚越多。)
⑷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⑸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死亡、逃生)
3、齐读以上句子。
4、面对这种情况,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四、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哮、肆、豹、祭、奠。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不但脉络清晰,而且表达非常有特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非常的流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再一次体会村民的危机。
二、理解内容,升华主题
1、生读描写村民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形容村民的表现。(惊慌失措、惶惑不安、六神无主。)
3、指名学生读第4、5段。
4、看到他们这样,你想对他们说?
5、窄窄的木桥,如果任其这样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话,会怎样?在这危急的关头,谁出现了?
6、课文是怎样描述他的,“拥戴”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你又从哪里体会到这是值得人们拥戴的老汉。
7、从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中,你知道了什么?
8、老汉要喊,又没来得及喊的可能是什么?
9、课文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⑴ 板书示意:
留在桥的这头是:死亡;跨过桥的这头就意味着:生活。
⑵ 是谁让村民们安全得救,与其说人们跨越的是一座木桥,倒不如说人们跨越的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驱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因为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这是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这便是以“桥”为题的深刻内含。
10、齐读课文23~26段:
这是老汉的妻子,儿子的母亲,她同时失去了两位亲人,她来祭奠两个人,一位是丈夫,一位是儿子,如果你是村民,你会安慰她说:“……”。
三、领会表达方法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句、段简短,渲染紧张的气氛。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村民: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老汉:威信沉稳、果决、无私无畏、高风亮节、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在学习表达方法中,学生对于这种表达非常有特点的文章,敏感性不强,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培养和引导。
《桥》练习题 9
《桥》教学反思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上海路新村小学 喻 琴
《桥》这一课,讲述了面对洪水来临村里的老党支书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我设计了“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用“──”标出;然后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这样一个大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备课中,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假装学生的样子画一画,答一答。有时还故意答错问题难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我怎样引入等。总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另外我还要找到课文中可以朗读表达感情的朗读点。既要读还要读出新意读出效果,我设计了师生对读对话(7~13段)、换词读(把小伙子一词换成儿子14~23段)。
课文上完,自己还有些遗憾,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首先是结尾写法的好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显得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指导的作用,其次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桥》教学反思
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曲中学校 郑发展
《桥》这一课,讲述了面对洪水来临村里的老党支书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回想自己刚拿到课文时和语文教研组老师一起研究,觉得文章中的这个老支书真是一位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好支书。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后来同组的魏延芳老师先在五⑴班讲了这课,他在讲课中让学生先找描写洪水大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老汉的言行,朗读课文。听课后,我想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设计了“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用“──”标出;然后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一个大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备课中,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假装学生的样子画一画,答一答。有时还故意答错问题难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我怎样引入等。总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
可是自己在备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疑问。对于文章的结构,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惊感叹的效果怎么能自然的引到课文中,以及关于洪水的小录像片什么时候用最好都还没有想的很明白。课上,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桥》教学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艺朦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学生分别抓住“只有”“窄窄”“木”,读出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韵味。由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还有课文中的两个 “吼”字的不同理解,学生说读出生气,读出批评,读出命令,读出威严,读出不容争辩,等等。第二个“吼”字应该读出老汉对儿子的“爱”,读出他的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体验,学生在其中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桥》课例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小学 王 军
在《桥》的第一轮课例研究课中,赵老师和曾老师两位老师教学都很辛苦,这次课例研究备课多次修改,自己还要带一个班级的语文课,确实很辛苦。赵老师所授的《桥》。整个程序非常清晰,教师能够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课堂上教学气愤也较好,学生发言积极。不过我个人的一点意见如下:
1、首先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倒”,教师心中是清楚读什么的,当学生读错以后,教师反复追问读什么读什么,有的学生说读第三声,有的学生说读第四声,教师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到底读第三声还是第四声?教师可能以为学生已经明白读什么了,那雪糊涂的学生可能还是没明白到底读什么。
2、课文中描写洪水的气势,用了“跳舞”一次词,条的什么舞?是优美的幽缓的舞呢?还是什么舞蹈?启发学生明白此时洪水象在跳发狂发风的那种劲舞,来渲染洪水凶猛的气势。
3、逃生是人的本能,当书记到了桥头以后却并没有上桥,这是为什么?他完全可以第一个上桥先逃命的,可他为什么留了下来?我觉得这里深挖,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书记的优秀品质。
4、课文中学生没有把比喻、拟人区分开,更不明白什么是夸张。学生的感念模糊,既然学生已经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那么老师此时就应该理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夸张,什么是拟人,不然以后这个学生可能还会继续错下去。曾老师所授的《桥》,另有特点。首先用记录片来渲染开课的气氛,让学生看后的谈感受。然后来引出《桥》一课的教学,形式比较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兴趣。这一点我比较欣赏的。在后面学完课文后,教师又以哀伤的音乐,引出教师的朗读,以教师的朗读又引出学生的朗读,激起了教师和学的情感,有的学生刚动哭了,有的教师眼睛湿润了。和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那就是缅怀具有优秀品质的老书记的情感。我觉得这一步曾老师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在《桥》的第二轮课例研究课中,从整体上讲,《桥》一课的2位授课老师让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得以培养和开发,让学生理解了桥本身具有建筑物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了老书记自己本身在村民中就是一座具有威信的桥。又反映了老书记架起的是一座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生命之桥。从整个课堂看,联系语境,激活想象,切己体察这几种感悟策略对学生体会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启发想象,体会当时的雨大,洪水的迅猛,以及人们的燥动及老汉的沉稳的语句,弄清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真正植入学生的心中。这样就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老汉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在赵老师的授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实”字,她的课中并没有什么花架子,教师把教学落实到了实处。第一课时就应该这么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这就是第一课时的任务,老师和学生完成得很好。曾老师所授的第二课时,与第一课时衔接比较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读中去体会,用心去感悟。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深了学生对人物老汉的体验,感悟到了老汉的优秀品质。曾老师恰当运用激活想象,比较品读,诵读体味的感悟策略。在指导学生感悟时,在感受到“情”之后,对于文章的表达方式,对于文中一些特别精彩的典型语例,通过读悟引导学生揭示了其中的语言现象,学习了其中的语言技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桥》练习题 10
【课时目标】
1、围绕“老汉像一座山”深读课文。
2、体会老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和人格力量。
3、推介小小说,扩展学生阅读视野。
【课前板书】一座桥。
【教学过程】
一、一座桥
1、咱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俞老师连续报五个词语,报完之后,你再写下来,至少要写出其中的三个。
2、课件出示:
咆哮、势不可当、狞笑、逼近、放肆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五个词语的共同点?(都是写洪水的)
谁来读读这五个词语,读出洪水的势不可当。
同学们,这一座窄窄的木桥经历了风雨的世事沧桑,没有倒塌,却经受不住这一场洪水的猛烈冲击!咱们再来读读这五个词语,读出洪水的肆无忌惮。
二、一座山
1、同学们,疯狂肆虐的洪水,像魔鬼和野兽一般威胁着摇摇欲坠的木桥,也威胁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危难时刻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谁是英雄?(老汉,这是一位老英雄)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不知道,课文里没有提到老汉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
(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个小伙子的父亲。)
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清瘦)
有没有找到这个词语?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自己读一读。
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的清瘦,可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板书:一座山)
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
(严肃的目光,威严的目光,冷静的目光,沉着的目光,镇定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
我们沉着地、镇定地来读读这段话。
3、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目光沉着镇定,咱们还得深读课文。请你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
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
老汉对待自己。
老汉对待群众和党员。
老汉对待儿子。
别忘了,拿起你的笔,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一边写。
你找到了哪句话?(以下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击)
⑴ 老汉对待自己: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点拨:哪一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
(站!老汉是怎么站的,你站给大家看看。)
老汉第一个来到木桥前,既没有逃,也没有跑,而是稳稳地站在木桥前,他像大山一样挡在木桥前,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走了之,他想到的是──全村人的生死安危。
谁能够站起来,稳稳地站着来读这段话。
⑵ 老汉对待群众和党员: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点拨:哪一个标点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大山?(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桥窄!”是说这里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面?因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时此刻,党员要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啊!
指名读这段话。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
谁来坚定地读读这段话。
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⑶ 老汉对待亲生儿子:
课件出示(第一处):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点拨:哪一个字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揪!)揪是一个怎样的动作?(抓住,拉住,扭住,不轻易放开。)
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会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没有!从“突然,冲”可以看出。)老汉的这一“揪”丝毫没有犹豫,老汉的这一“揪”就像大山一样果断!
谁来果断地读读这段话?
同学们,老汉为什么要把把自己的儿子揪出队伍,其实只有一个理由。什么理由?(小伙子是个党员!)是党员就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学生读)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绝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我们一起坚决果断地读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第二处):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点拨:哪一个字又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推!用力地推。)请你用力地读一读。
这个动作和前面的“揪”动作相反。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个词语叫做“父爱如山”,老汉的这一“推”,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像一座山!
一起读这段话。
这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一起读──
4、同学们,灾年面前,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只有这样的党员,才是群众真正的靠山!也只有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一座巍峨的高山!
三、一座碑
1、洪水退去了,村民们悲痛万分!为了纪念老汉和他儿子,纪念这对父子党员,村民们筹集资金,在木桥倒塌的地方建了一座坚固的石桥,村民们会给这座坚固的石桥取个什么名字呢?(父子桥,连心桥,党群桥,爱群桥,利群桥,爱民桥,系群桥、英雄桥,感恩桥等,请学生板书在黑板上。)这一座坚固的桥将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联系得更加紧密。
2、老汉和他的儿子永远地走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没有走,他们的精神就像一座碑,(板书:一座碑)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座碑,永远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四、小小说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或者叫微型小说。我们有的同学读过小说,读过传记,还读过散文,读过诗歌,我们今天可能是第一次读到小小说。小小说跟小说比起来,要简短得多,《桥》这篇小小说只有512个字;小小说的构思都很奇特,特别是结尾,总能让你感到出乎意外,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小小说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