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敏捷、镶嵌、搽过油、格外、嬉戏、歇凉。
遮蔽、榛子、橡栗、储藏、缝隙、树杈、摇晃、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
二、讲授新课: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指学生进行表达)
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
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
四、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己劳动生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
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一、 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 指名读准词语 学会看病教案设计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
附:板书设计
20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通过“语段运用”的练习,提升学生运用概括主要意思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
3、理解“喋喋不休、悠然自得”的意思,并通过“助人为乐、左右为难”两个例子的学习,能将“喋喋不休、悠然自得”两个的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
4、通过朗读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句,感悟语句中珍惜时间的真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再次进行训练。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概括能力,提升阅读速度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一读,找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件出示:书上四位同学的对话)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四个同学分别说了自己的方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八点:
①集中注意力阅读;②连词成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③不回读;④带着问题阅读;⑤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忽略继续读;⑥一边读一边想;⑦圈划关键词句;⑧多加练习。
2、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集中注意力快速读上面短文,一边读一边想:楚王侮辱了晏子几次,晏子是怎样化解的?可以用“ ”画出关键语句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忽略不了解的地方,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
3、 我拓展,我积累。
出示:
平时阅读中,我也有一些加快阅读的好方法,比如:我锻炼一眼尽量多的看到并记住内容,这样阅读速度就会加快;还有阅读时我先看看课文的表达方法,默读速度也会加快。例如: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阅读上面的短文就会发现,这篇短文共有6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组成;都以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1)开展计时阅读。
(2)请阅读快的学生进行分享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把握了短文表达的特点,阅读时眼睛尽量多的看到内容,阅读速度就会加快。
(4)第二次计时阅读这段文字。看看,我快了( )秒。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在训练中,分享阅读心得和方法,提升阅读速度。】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概括主要意思
1、读一读,找规律。
读一读要求,特别是第一个例子,我们知道这是概括词句的主要意思练习。再读文中泡泡里的话就会明白本题设置的目的,这也是加快阅读速度的一种方法: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提取主要信息,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2、练一练,学运用。
在括号里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1)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 )
(2)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 )
3、我拓展,我积累
读下面的句子,将主要意思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 )
(2)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
(二)读句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1、读一读,找规律。
阅读中将一段文字概括成为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这种能力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本题目就是把成语再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是前一个题目的逆向练习。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1)喋喋不休
(2)悠然自得
3、我拓展,我积累
读下面的成语故事情景,然后用这个成语造句。
(1)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负荆请罪——
(2)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自相矛盾——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读中国从古到今四位名人说的话会发现为什么将这四句放在一起?(这四句都是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的。首先要说说这四句话的意思)
(1)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晋】葛洪
出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勖学卷第三》。教育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杂诗》八首之一,就是说时间很宝贵,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像早晨那样珍贵和旺盛的时间,时间不等人也不随人而改变,所以要自励自勉,珍惜时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出自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意思是年轻时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去学习、体验和闯荡,而不要等到年老时,才来懊悔自己年轻时虚度光阴,一无所成,到那时都已经太晚了,只有叹息和悲伤了。
(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出自毛泽东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诗。意思是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2、练一练,学运用
根据描述的情景,从上面四句中选择比较合适的话送给他。
(1)弟弟贪玩,不好好学习,妈妈每次催他学习,他总说时间多着呢,长大再学也不迟。如果让你劝说并送给他一句话,你会送哪句比较合适。
(2)表哥大学毕业,成天玩不去工作,他说等自己玩好了再去创业,你用哪一句去劝说他比较合适?
3、我拓展,我积累
(1)《杂诗》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提高
概括主要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语文园地一 词句段运用
把成语的意思变成具体语境
日积月累:珍惜时间的名言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斤斤计较”“开卷有益”“熙熙攘攘”“门可罗雀”“矜持”“邂逅”“回心转意”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
3、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性格 (指名读)
2、“性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的性格?
3、你们知道吗?书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性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书会有什么性格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他的书架前去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
(媒体出示第一节)
1、 轻声读读,读准难读的词语。
(难读词用蓝色显示,指名读)
2、生质疑。
理解:“蛰居”。(藏起来不食不动。)
(预设:为什么说家中有了藏书,寓所因此不一样了?
第3句中为什么说这个寓所不会让人寂寞?
书不会发出声音,为什么竖起耳朵一听,书架上藏着许多诱人的热闹?这里的“热闹”指什么?)
3、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找找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书的性格?划出有关的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
1、根据学生回答交流归纳,板书:
神情倨傲的书
性格严谨的书
性情开朗的书
趣味横生的书
神态矜持的书
(预设:有五种文章里能直接找到词语来概括书的性格,让学生找找读读。后两种随机点拨)
2、学习体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另两种书的性格。
(1) 理解“倨傲”和“矜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这两个词原来是什么意思?
倨傲:骄傲,自高自大。 给“倨傲”找近义词。(骄傲、傲慢、高傲)
矜持:慎重,拘谨。
②读读句子,想想他们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③(媒体随机出示填空)想象举例,理解词语。
我常常要用到的 ,感觉就是矜持的,因为 。
我们读的 ,满肚子都是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每读一次,我就明白了 。我觉得自己在这本书前,什么也不知道。它就像我们的家长什么都知晓。
(2)还有几种书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它们的性格,你能根据你找到的有关语句,学着来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随机出示句子)
这本书不是让我读的,它只想挤入一个熙熙攘攘的书架,然后静静地歇在那里。
(媒体出示)“熙熙攘攘”变红。然后出示“熙”字并放大。
①学习生字:熙 指导左上部分的笔画并书空。
②理解: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③读读句子,想像一下,在非常热闹拥挤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歇在那里,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默默无闻)
(媒体出示句子)书的名字激起了购买的欲望,但我还来不及读它们。
①什么情况下,会激起你的欲望?(好奇、特别想知道或得到、令人向往……)
②这本书是因为 而激起了购买的欲望,但我还来不及读,因此它对于我就充满了——(板书:神秘莫测)
3、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
师: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它们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请你再读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填空)
读神情倨傲的书,先沐浴焚香,通常绕道而过。
读性格严谨的书,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
读性情开朗的书,可信手翻阅,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读。
读趣味横生的书,增加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读默默无闻的新书,让我念念不忘。
读神态矜持的书,认真上门求教。
读神秘莫测的书,让我充满期待。
师:“我”得承认这本书与 “我”的'文学爱好密切相关。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 深深吸引了我,我越来越喜欢看书,我模仿着写 。我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4、你最喜爱哪种阅读方法呢?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生活中阅读的书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故事?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我最喜欢读 ,这本书 , (书名) (怎么样)
每次阅读,我 ,感到 。 (怎么做的) (怎么样)
(1)学生自己准备。
(2)指名交流。
课后小结
四、复习巩固。
1、师:不同的书有——生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课文中用一本书有——生接:一本书的性格来概括。(板书: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
2、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2——9小节,体会藏书、读书的乐趣。老师读第二节,女生读书的性格,男生读阅读方法。
3、引读10、11小节。
师:以书为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书从来不失信,——(生:它们总是耐心地在那里等着我。)
师:书没有强加于人的脾气。我可以将书合上,——(生:拒绝与之对话;)师:待我回心转意之后重新翻到那一页,——(生:中断的一切又活跃了起来。)
师:有时某些书从书架上失踪了,不久又悄然归来,——(生:如同外出旅行一样自然。)
师:也有些书一去不返,它们因为年迈而退役了。——(生:它们不仅为后来者腾出了席位,而且,它们不惜按照斤两变卖了自己,而后倾囊相助。)
师:家有藏书,——(生:不亦乐乎?)
4、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媒体出示练习)想象说话:
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出示课件13)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出示课件14)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出示课件15)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搭窝(聪明警觉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换毛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出示课件17)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8)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因此,我把字词也作为重点,在字词的'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松鼠的特征,这样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与评价显得不够及时准确,影响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不够兴趣盎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婉转、磕牙、撩动”词语;积累“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等词语。
2、抓“随时随地”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引导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维也纳的生活之美、音乐之美;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教学难点:
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教学流程:
一、初识维也纳
1、配乐欣赏维也纳的风情。
2、板书课题:维也纳
二、走近维也纳
1、导入质疑;
2、初读课文;
3、解决疑难字词。
三、感受维也纳
1、抓“随时随地”一词,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
2、重点引导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
3、小练笔:
(选择一种声音写★,选择两种声音写★★,选择三种声音写★★★)
维也纳的清晨,鸟儿的叫声丰富而不重复;教堂的钟声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
使“免费音乐会”达到了高潮。
第四板块:享受维也纳
四、激情引读
1、小结引读,升华感情;
2、引读:
2、总结全文,补充课题(板书:生活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