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8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编辑给大伙儿收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园不值 篇1
用引读法教学
顾银霞 白冬筠
引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续。我运用引读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结合诗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词义)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春色的,可我穿着一双水底鞋。哦,主人大概——
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引导理解“应”、“展齿”的词义)
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
生:(读)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看——
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读法特别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背诵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宜经常运用。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一小)
《游园不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5、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世人都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谁能背诵一些有关春的诗句?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二)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2、今天,我们就用这“四步法”来学习古诗。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1、释诗题。
值———遇到。
《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叶绍翁到老朋友家的院子里去欣赏春天的景色,但是没有遇到主人。
2、知诗人。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诗以七绝著称,有《四朝问见录》、《靖逸小集》。
3、初读指导。
(1)自渎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看图片,说说什么是柴扉,什么是苍苔。
柴扉——柴门
苍苔——长得非常繁茂的绿色的苔藓。
(2)标出停顿的符号,有感情的读诗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理解诗句的含义。
(1)读诗句,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的敲门。
屐齿:木鞋底下的横木条。
(2)深入体会:你觉得诗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怜”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苍苔”的爱惜。
“扣”不同于“敲”,写出了作者对园主人非常有礼貌。
“关不住”写出了红杏的勃勃生机。
(3)说说诗句的意思。
莫非是(主人)怕木屐踩坏了他的青苔?我轻轻敲着柴门,却久久不见有人来开门。这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早已伸出了围墙外。
5、悟诗情。
(1)体会前两行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读诗的后两句,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3)创设情景(看图画,听音乐)
假设你就是叶绍翁,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体会这种情感。
(4)拓展:假如你就是红杏,你想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叶绍翁,你想对红杏说些什么呢?
6、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只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那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四)配乐朗诵全诗
《游园不值》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
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
(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游园不值》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在这种融融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课文跳动的脉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
二、解诗题,知作者,初读全诗。
1、介绍诗人。
2、读题目,读出停顿。
3、重点理解“值”,理解诗题。
4、师做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七言诗的节奏。
游园不值 篇5
教学设计示例(二)
12 古诗三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它与“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关系。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提供插图投影片,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 ,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提供媒体展示,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课堂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朗读与背诵,为古诗配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 古诗三首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电脑呈现写有这首诗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这名“小老师”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他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老师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师引导:这句诗除了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要想弄清含义还要调整词序,还要弄清各个部分的主语。
应:大概,表示推测。
怜:在诗中是爱惜的意思。
展齿:古时的木底鞋下的横梁。这里指鞋底。
苍苔:生长在地上的青苔。
“怜”什么?是屐齿还是苍苔?学生比较后,觉得“苍苔”柔弱纤细,应该“怜”苍苔。
是谁“怜苍苔”呢?当然是园子的主人。
这句怎样调整才通顺?“应怜苍苔屐齿印”。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4)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游园不值》。
2.本节课学习目标: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让学生看绘有插图的投影片(晴、雨两张)。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
3.组内交流读。
4.班上展示。
(五)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这两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本节课任务: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的质疑处可能是: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像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4.课下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5个生字。
2.将三首诗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4.把《游园不值》改编成一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附: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篇6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8
《 游园不值 》 教 学 设 计
梁平县屏锦一小 邓熊英
【教学背景】
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力实施与深入推广,我校不仅有了先进的设备,更让先进的设备走进了教室、走进了教师办公室、走进了教师家庭。为了让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学生,服务教学,促进校本教研,我校教师常常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所提供的三种模式,因地制宜的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面向的是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于是选择的是模式二(多媒体资源、卫星ip资源——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视频+声音)。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难点是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的韵味上,情感渗透方面仍需要指导。
【远程教育资源分析】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主要内容有、“时事动态”、“课程资源”、“专题教育”、“少年文化”、“为农服务”、“教师发展”等版块。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选择的是 “小学频道”中的“课程资源”和“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诗词”来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初读——细读——品读——研读),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教学。我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展示”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用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意,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最后用“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诗词”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认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远教资源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和写作能力。
3.用远教资源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 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
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从旧知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确是诗的季节。】
二、以读为主 品味诗韵
(一)初读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设计意图:用远教资源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三听其声”,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二)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春景吗?(播放视频画面)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注释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
①谁去游园?却——?
②哪一行诗可以证明?主人为什么不来开门?根据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诗人却和我们想得不一样,他是怎样猜测的?园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谁来完整地说出第一句古诗的意思。(说诗的意思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上一些词语,或把词、句的顺序换一换。)
④指名完整地说出第二句古诗的意思。诗人并没有走进园中,他怎么知道是春色满园呢?
4.用引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师说诗意,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设计意图:古诗的理解是最乏味、最枯燥的,用远教资源中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既减轻了学生理解诗意的难度,也避免了老师琐碎的讲解。】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设计意图: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把握了古诗情感的基础上,让他们看着视频画面,身临其境地读,更能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研读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
2. 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设计意图:读后的小练笔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是一种快乐的表达,也是一种写作习惯的培养。用表演的方式来背诵古诗集趣味、知识为一体,让学生背得轻松有趣。】
三、连接远教 丰富认知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常到“远程教育网”上浏览吧,“少年文化”栏目中有很多古诗等着我们去诵读、去感悟、去积累呢!(出示远程教育网,让学生欣赏风格各异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诗、背诗,他们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转载自
游园不值 篇7
今天的第二节课,我被五年级的孩子软磨硬泡,连推带拉地“请”进了教室。
这般孩子,被殷俊调教的,一个个“如狼似虎”了。
他们是要我上《游园不值》这首诗。
上就上吧,不是鸭子,也被赶上架。
于是就诞生了下面的一堂课:
师:今天是个特殊的节日,请问,你想对我说一句什么话。
生:就一句吗?
师:是的,就一句。
生:老师,我想对你说。
殷老师:你已经说了一句了,请坐下。
生:老师,你好。
生:老师,让我做作业吧。
生:老师,我们到室外上一节活动课吧。
生:老师,你应该送999朵玫瑰给殷老师。
生:老师,你应该买花送给你老婆。
师:你们想知道四年级的同学对我说了什么吗?
生:想!
师:我一走进教室,他们齐声对我说:
我们大家都爱您,就像老鼠爱大米,巴不得一口吃了您!
生:大笑。
师:他们不好意思说亲我,就改口说成要吃掉我啊。
生:又笑。
师:好了,我们就闹到这儿,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请把书翻到《古诗二首》,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第一首《游园不值》。先找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古诗读正确了,读通顺了。
生:把“印苍苔”的“印”读成了后鼻音。
生:把“应怜”的“应”的音调读成了去声。
生:读得很正确,但感情不到位。
师:按照读正确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我可以给你打100分了。
师:哪位女同学来试一试呢。李林蔚,你来读。
生:读得正确、流利,
师:读得很到位了,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像李林蔚同学一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把古诗读通了,这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下面,我们要来研究这首古诗,怎么研究呢?首先在从一个字一个词入手,看看哪个字的意思,哪个词的意思是自己明白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把不明白的提出来与别人交流,把明白的地方说给别人听一听,看与别人理解的是不是一个样。这样一步步地来理解,最后呢,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整句诗的意思了,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了。这是理解古诗的第二步。
下面我们来做个尝试,先对这首诗的题目进行研究,看你明白了什么,哪个地方还不明白,记住,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来进行质疑。
生:“游园”我不理解。
师:我再提醒一遍,从小处着眼,“游园”你不懂,你把它先拆开来,先理解“游”,再理解“园”,估计你就找到答案了。
生:“游”就是旅游,“园”就是园子。
生:“游”就是游玩,“园”就是花园。
生:我觉得“游园”就是去老朋友的家里拜访他。
生:我觉得“游园”就是写诗人东走走西转转,很悠闲自得。
生:老师,我不知道“不值”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不值得。
生: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
生:就是无所谓。
师:你们先别着急来回答,先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再想一想,就会明白了。
生:自由读第二句。
生:“不值”好像是说诗人去见老朋友,却没有见到。
师:嗬,今天在这节课上,你应该得到第一支玫瑰。
这样理解就对了,“值”是“见到”的意思,“不值”就是没有见到。那么这样一来,你们能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了吗?
生:就是说诗人游园的时候,想去拜访老朋友,可是老朋友不在家,所以没有见到他。
游园不值 篇8
义教小语第十册第四组《游园不值》教案 12、游园不值小河口小学 唐明飞知识与技能: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教具准备: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过程与方法: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2、划分节奏。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四、自由读古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应怜:应,大概。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2、学法反思: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词序、补充)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方式朗读。九、巧设练习1、给古诗配画。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附:板书设计 12、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